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回复: 0

[散文] 在软木塞的房间里,他倾听时间

[复制链接]

8468

主题

1922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1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昨天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软木塞的房间里,他倾听时间

                                            ——观看纪录片《普鲁斯特:作家的一生》(1992)


          一

《追忆似水年华》那四卷本,
已在书架上静卧五年有余——
无声,未触,未读。

我总对自己说:
不是现在,
也许以后——
等我心能静下来,
不再被荧光屏的甜蜜浪潮
卷走太多时间。

我买了太多书,
数百本——
仿佛将梦一排排码好,
就能变得更睿智。

可我总是
先翻开那些轻松的,
短的,
不要求我
走得太远、
待得太久的书。

十四年写成一本书,
三千多页,
两百多个角色。
普鲁斯特把他的一生,
倾注进母亲死后的沉寂、
卧室的黑暗、
身体的衰败里。

他四十岁才真正开始写。
五十一岁便死去。
最后十年,
在濒死中奋笔疾书,
仿佛时间
不再从句与句之间
悄然流走。

那部1992年的纪录片——
我看着他活了过来。
演员的脸,
解说的语调,
旧胶片的颗粒感,
都还有温度,
令人亲切得惊讶。

他们说,
艺术,
能把一个人有限的生命,
变成我们都可以穿行的广阔空间。

而没有这份天赋的人,
只能让瞬间的感受
无声地
消失。

而那天赋,
往往是从苦难里
逼迫出来的。

我还有太多没学会的东西。
我的人生空白,
在小说那页之后越铺越长。

三十岁后,
再没读过小说。

这些年——
到底是虚度,
还是一种缓慢的积累?
我常怀疑。

我仍然
是凭着本能在写作,
一种质朴的冲动,
而非技巧。
像一只未学会飞行的鸟,
却早早飞上了高空。

我现在还没打算
去读那四本普鲁斯特。

可也许,
他的文风会与我的某部分
悄然契合。

只是一个月的阅读时间——
我却拿不出来。

我到底应该先完成什么?
是专注地
修改过去这些年写下的
数百万字文稿,
还是继续向前
去学那些尚未触碰的知识?

这似乎一直是我心中的
那个问题——
原地转圈,
却始终没有答案。

            二

他出生在富足中,
却不在安逸中。
一个沙龙与美好年代镜子之间的孩子——
自九岁起便喘不过气来,
仿佛从一开始,
就与世界隔着雾。

他接收世界
是破碎的、
带纱的、
带着病痛的。

他认识热闹,
却爱寂静。
他知道声名,
却等待失去。

母亲去世,
整个世界
悄然合拢。

三十五岁,
他关上门。
四十岁,
他开始写作。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开始,
而是一种
在黑暗中酝酿已久的开口,
在不眠的夜晚,
在那堵塞满软木的墙里,
他让世界安静,
好让记忆放大。

他写的不是故事,
而是时间——
它的气味,
它的重量,
它在一块被遗忘的蛋糕里
所留下的余味。

这部纪录片讲得很简单——
昏暗的房间,
演员的手势,
解说的声音
像是某人在你心里
轻声低语。

没有烟火,
只有缓慢流淌的光——
一种识别的光,
在你心底点燃。

你终于明白:
他给我们的不只是一本书,
而是一种感知方式,
一种记忆的语法,
一座由印象搭建的教堂。

七卷书,
三千页,
在死亡的边缘写成。
或者说——
为了抗拒死亡
而写下。

这不是情节,
而是脉搏;
不是事件,
而是回声。

我们大多数人
都让瞬间
像冬日吐出的白气般消散。

而他,
将那些瞬间捕捉、
固定进句子里——
它们的生命,
甚至比他更长。

看这部片子,
是走进静默,
是与一个
用文字
而非钟表
停住时间的人
并肩而行。


附:
【【中法字幕/传记】《追忆似水年华》普鲁斯特:作家的一生(1992)Marcel Proust : Une vie d'écrivain-哔哩哔哩】 https://b23.tv/LEqq1hN




吴砺
2025.7.21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