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回复: 0

[散文] 两种苏格兰,一把琴弓的回声

[复制链接]

8477

主题

192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62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5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两种苏格兰,一把琴弓的回声

                               ——写给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门德尔松《苏格兰交响曲》与海菲兹的演奏

  
            一 

第一次听到这首作品——
也是我第一次
看到海菲兹的影像,
他不再是独奏者,
而是与整个乐队共鸣。

开头的旋律——
有些冷,
像苏格兰高原深处的阴云,
空气潮湿,
仿佛走进无人旷野。

随后,一种甘甜
悄然降临,
旋律如蜂蜜般四散开来,
轻轻地,慢慢地,
像一罐旧年存下的蜜糖
被阳光唤醒。

我不由得想起门德尔松——
他那首《苏格兰交响曲》,
暴风骤雨般的结构感,
而这首更像流散的诗意,
像同一片岛屿上的另一张地图,
画风不同,
却也藏着风的记忆。

最后一个乐章,
旋律忽然激烈起来,
如久远战歌重现。
我又想——
或许布鲁赫与门德尔松
都汲取了
那些苏格兰古老民谣中的血脉,
在烟火与风笛之间,
悼念、骄傲、征战——
一切都在音符中浮现。

我重听第二遍,
这一次,
脚步放慢,
心才开始听懂——
就像雾中渐渐显现的身影,
你得先习惯那片迷蒙,
才看到里面的真形。

尽管如此,
门德尔松的天光仍在远方闪耀——
他的节奏,更紧凑,
更像建筑师的手笔。
布鲁赫则像一个讲故事的人,
边走边说,
不急不迫。

有人说,
海菲兹的这个版本,
就是唯一的版本。
帕尔曼拒绝录这部作品,
他说:
“它属于海菲兹。”

也许真是这样——
在他手中,
小提琴就是大海——
时而汹涌,
时而平静,
但总是浩瀚无边。

我第三次听,
才真正进入那片世界。
那是风的世界,
也是泥炭、青草、旧战歌的世界——
一段过往的风情
从旋律中扑面而来,
如泣如诉,久久不散。

它终于对我开口了,
不是像门德尔松那样高声言说,
而是低低的,
像一位老人,
在炉火前缓缓讲述
他年轻时的梦。

但——
我仍要坦白,
布鲁赫的旋律总有一丝中庸,
像一条不愿越界的河流。

或许,
并非他的错,
只是门德尔松的光
太过炫目,
让我忘了
还有别的路径
也能通往苏格兰。

  

              二 

海菲兹走进画面——
他不只是一个人,
而是一团火焰,
被揉进一把小提琴的轮廓里。
乐队与他一同呼吸,
仿佛他们也
是他演奏的部分。

布鲁赫的《苏格兰幻想曲》——
不是地图,
是一场关于高地的梦。
破碎,
却甘甜,
像雨打在旧石板上。
它从阴影中开始,
竖琴颤抖着,
像一段藏得太久的记忆
在胸口轻轻响起。
然后——旋律展开,
田园的,游走的,
像古老的歌谣,
披着浪漫的光。

海菲兹给它以形状。
别的演奏者或许会迷失,
他却说得清晰,
弓如利刃,
切开时间,
精确如神话。
没有多余的动作,
没有为了美而堆砌的装饰。
他不是诠释,
他是揭示。

然而——
门德尔松早已来过,
带着
他自己的苏格兰。

不是幻想,
而是教堂,
由雾与废墟建成。
他的《苏格兰交响曲》——
一口气吹到底,
一个主题在回响,
像雾从霍里鲁德的断壁中升起。

它沉思,
它追忆。
它的美
是雕刻出来的,
不是唱出来的。
乐队如同一个国家在说话,
团结而遥远,
悲伤藏在结构之下。

而布鲁赫,
让小提琴放声哭泣——
一个孤独的身影,
走过山谷,
讲述着渴望、
火焰、
和风中破旧旗帜的故事。

门德尔松建造拱门。
布鲁赫点燃篝火。

而两人都在诉说“苏格兰”,
不是它的现实,
而是它在欧洲人想象中的回声——
风中之地,
高贵,
带着神话的指痕。

至于海菲兹?
他不在废墟中漫步,
他骑着旋律
越过湖泊,
将幻想展开
清晰得如此真实,
甚至连虚构
也变成
真实。


附:

【布鲁赫《苏格兰幻想曲》,海菲兹演奏,优美甘甜,如梦似幻!-哔哩哔哩】 https://b23.tv/UtPzVSV




吴砺
2025.7.22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