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1|回复: 0

[散文] 云影之下,双簧管的低语

[复制链接]

8556

主题

192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754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6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云影之下,双簧管的低语

                        ——听克里斯托弗·福斯特《C小调双簧管协奏曲》D:XIII:165后


              一

这——
是一首田园牧歌,
轻如春风,
掠过湖畔青草,
仿佛初唐的诗人
将音乐写进了浮云。

巴洛克的乐章
少有沉重。
它自在行走,
像野花在不经意间盛开,
在孩子的目光中展开,
纯净,
不设防。

你会想起童年——
那个尚不懂讽刺的时代,
音乐如同初开的花香,
在你学会命名之前,
已悄悄走入心里。

我是在网上拾得它,
像一枚被潮水洗亮的小石子——
意外,
却闪耀。
一颗宝石,
静静等我伸手。

谁能想象,
两百年前的人们,
会有一天
只需指尖轻触玻璃,
便能召唤
几乎所有音乐的灵魂?

没有乐团,
没有丝绒剧院——
但它就在这里:
比传说中的复活
更真实,
福斯特的灵感,
再次呼吸。

他们说——
克里斯托弗·福斯特,1693年生于比布拉,
一位德国巴洛克作曲家,
与泰勒曼通信,
在音乐中游历意大利的光与风。

他在莱比锡、德累斯顿、布拉格,
像采药人一样
将旋律藏进衣襟。
他为宫廷而写,
为蜡烛映照的房间,
为双簧管写下
轻柔如风中花边的低语。

他的名字,
如今只剩在目录与注脚中,
但现在——
听,
他还活着。

这,
才是真正的奇迹。



             二

他不是
你在学校里学到的名字,
不是历史大殿上
那一根根被雕刻的石柱,
而是藏在某处——
泰勒曼的信件之间,
萨克森某个被遗忘的宫廷中——
他生活过,
写下过音乐,
而今,
它还在呼吸。

C小调,
人们说,
它有分量。
可这分量是轻的——
像春日草地上的云影,
一种没有绝望的哀愁。

第一乐章展开,
仿佛一张
缓缓铺开的旧地图。
乐团低语——
不宏大,不喧闹,
但鲜活。

双簧管登场,
不是像一个独奏者,
而像一个
在长久沉默之后
重新学会说话的人。

它的句子很谦逊,
几近田园——
仿佛由风塑成,
又像一个孩子的目光
落在某种
不知为何美丽的事物上。

然后——
是第二乐章。

一个烛光摇曳的房间。
不是歌唱,
而是倾诉。

双簧管在唱,
就像在写一封
永远不会寄出的信。

这不是炫技。
没有音流如瀑,
只有一行行
安静的寻找。

意大利藏在这里,
但温柔——
像一个异国的梦,
被翻译在
德国乐谱的边缘空白处。

而最后的快板——
哦,它在跳舞,
不是在大理石厅堂,
而是在洒满阳光的田野里。

是喜悦,
但剪裁得体。
一种懂得适时告别的喜悦。

乡村的优雅,
穿上宫廷的鞋。
双簧管轻跳,
又叹息,
又轻笑。

而始终——
乐团就像
一封信上的蕾丝花边——
细腻,环绕,
从不压住那主旋律。

这是什么奇迹——
从一块玻璃屏幕里
唤出这样的呼吸?
从数字中
触到一个声音,
原本属于
假发粉与烛光的时代。

这——
就是一种复活,
无需神话。
没有石墓被推开,
没有云中号角——
只是指尖触键,
一片簧片震动,
音乐,
曾经活着,
而今再次复生。


附:
【(巴洛克音乐) 克里斯托弗·福斯特  D:XIII:165 «C小调双簧管协奏曲»-哔哩哔哩】 https://b23.tv/xH20ZcF



吴砺
2025.7.27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