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关的地理位置和地域特点,使佛教对该地的传播、庙宇的兴建有了繁荣的空间。它们多建在风光秀丽,清静幽雅,巧夺天工,赏心悦目的地方,既是宗教信佛人士念经拜佛之地,又是俗家香客游览观光的好去处。佛教何时传入,无从考证。从有关遗存看,有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龙泉庵,宋的龙门寺,以及罗汉寺、白云庵、圆通寺、毗林庵、必应庵、白衣庵、深云庵、护国庵、万人庵、青龙庵、仙人洞……这些历史上的寺庵有的毁于战火、有的人为破环、有的荒废倒塌,现存有近十座。宗教政策,大得民心,太平盛世,香火兴盛!
$ j3 E! n0 f! C. W! F F9 y1 l& ? {# \3 a9 h( P1 T7 K
* W2 g! i/ L |5 s- z3 H
/ P" I+ |: V. |5 L6 X. ]& y6 M: f" |6 T3 c
龙泉庵(即古洞仙崖),位于小关村与舒城接壤的合安公路西山云雾尖下,相传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清道光二十五年重修。殿宇三座,依山面建。前排为大雄宝殿、斋房与禅房,大雄宝殿供释迦牟尼佛,两侧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中殿(二圣殿)为一排佛殿,后殿(地藏宝殿),似空中楼阁,悬空而立,依崖而建。崖侧一洞,直通山巅。远远望去,龙泉庵古树参天,云雾缭绕,古柏荫蘙,茂林修竹。“雄关胜迹”高大牌坊,气势壮阔。蜿蜒曲折台阶(乡贤刘伯通先生捐建)直抵山门。古洞仙崖分前殿、中殿、后殿、古洞几部分。依山彻短垣、沿路铺台阶、逐段建亭阁、顺崖设栏杆。由牌坊、进山门,越前殿、过中殿、攀后殿、抵古洞、至仙崖、达山顶,一路景点,相映成趣。站立崖头的六角塔、古柏、岩石之间,远眺群山,俯瞰大小关,美不胜收。大关街都君惠老师作诗一首:龙眠一脉景堪崇,两邑风光放眼穷。峭丽偏藏云雾影,崔巍难现石门容。苍松翠柏临湖绿,嫩笋青茶映日红。宜地文城珠宝嵌,巧为仙境夺天工。1991年笔者遵该庵主持所嘱,撰联三副:古洞临卧云雾清静;仙崖俯视人间皆空。古洞虚空施雨露;仙崖清静拂风云。南北拜其下;云雾卧此中。(龙泉庵,笔者曾撰长篇游记《寻幽揽胜古洞崖》载2000年2月1日《桐城报》。桐城电视台并摄景播放)。 ' g" g1 |3 G1 d6 b$ o6 O
n9 y# V$ T. K) \' H) ], t& j2 f
! {* m. Z! `. J* z( ]( P1 P5 T, b
0 W+ e2 s, P% |! H( F龙门寺,座落在麻山村,麻山水库北侧,关门石以上。宋清远禅师建,清顺治十一年曹洞宗传嗣智湘重建。9 Q, L. B! l' S, B) [4 z8 {- h7 w+ a* V1 j% r1 v
殿宇早年倾圯,仅存少量石碑、石礅、古砖。20世纪末,乡梓刘伯通先生捐资重建,坐北朝南,简易房屋四间,供观音、药王三尊大佛。龙门寺地域,崇山峻岭,,山路嶙峋,溪水潺潺,万木葱茏,青山滴翠,山明水秀。其日月崖、驻马坡、白龙潭、罗汉峰、龙门瀑布等景点,点缀其间,让人留连往返。
, @ q+ l1 G/ e) L& Z+ }( p& Y
罗汉寺,座落在大关街东北角的一个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深凹里,俗名:罗汉凹。始建年代,未见文字记载,其大清同治九年(1870)和十三年重修的功德碑,可见其古寺历史的悠久。20世纪90年代进行了扩建、重修。大殿两进,前进门楼,六角形佛龛中分别供弥勒佛、韦驮菩萨。后进为五佛殿,中间供三尊玉佛,左供文殊、观音菩萨,右供普贤、地藏菩萨。东边还供有三尊大佛,木质雕塑,庄严肃穆,栩栩如生,金碧辉煌。前后进之中两侧包厢为斋堂马禅房。罗汉寺,香火兴盛,香客如织。其域地风景秀丽,深山幽谷,群山连绵,满山苍翠,山花烂漫,鸟语花香。寺后层峦叠嶂、五龙厝珠、气势磅礴,犹如海涛奔腾,巨浪排空。有的像昂首挺胸的巨人,有的像轻纱曼舞的下凡仙女,千姿百态,意趣横生,让人心旷神怡。寺前群山环抱,山峦起伏,山路蜿蜒曲折。先前从大关街上行要踏迴旋往复的九道河石铺。再走过那弯弯曲曲羊肠小道,推车举壁的崖边溪畔,前面才是一片艳阳天的罗汉凹,如今,汽车可直达寺前广场,饱览罗汉凹风光。2002年笔者为罗汉寺撰联三副:世外桃源;天上人家。菩堤树下求真佛;罗汉凹里显神灵。山重水复难解人间弯曲路;柳暗花明幸得佛门慈善心。2 W( S5 X" c3 r l% L+ R8 |) U
/ f7 `4 R" c- c1 G
白云庵,位于麻山村独山半山腰。有大殿2进,坐北朝南。前进两层,底层为韦驮殿,供玉制的弥勒和韦驮。楼上为观音殿。后进大殿,中间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东边供龙王、雷公公和闪电娘娘,西边供送子娘娘、麻娘娘和痘娘娘。佛龛上绘有二龙戏珠和凤凰双飞图案。连接两进大殿的是东西两边对称的二层楼寮房和斋堂,使整个殿宇形成一个标准的四合院,布局合理,紧凑有序,是当地香客拜佛的一个较为理想的场所。白云庵历史悠久,俗称笃山庵(民国30年[1941],乡贤刘健农先生办学取“独山”谐音“笃山”为校名,藉以勉励学子笃志学之义,此后“独山”之山、村均为“笃山”)。虽查不出始建年代,但道光《桐城续修县志》上有“康熙十三年重修”的记录。古庵址在独山顶上,20世纪末迁入现址。现山顶上仍能看到原庵基的痕迹。和庵基外照胆台、介于石、仙人床、翠屏、斗笠崖等10余处胜景。(白云庵资料参考姚平怀女士编著《桐城佛教寺宇》) / l) M1 \! D+ Z! X: T
. \6 C: k' k5 `" A1 b
倘佯在山明水秀之中,与佛教的禅理融为一体,使人的身心达到了超凡脱俗的境界。大自然给予大关山水的恩赐,在佛门境地更有着一种萧索淡然心情和山幽水寒、空寂寥落的意境,这样的宇宙,自然的静谧才能领略人生的哲理,世间的万物方可溶入心灵深处。物质与精神的互补,情感与物象的交融,天人合一矣!(徐 庆 寿); g(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