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192
- 积分
- 1116
- 威望
- 26268
- 桐币
- 75
- 激情
- 49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8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5-3-11
桐网贡生
- 积分
- 1116
鲜花( 0) 鸡蛋( 0)
|
屈指一算,阔别故土已有十个年头了。其间,偶有几次途经故乡,也只是车窗外的匆匆一瞥,更多的只是在睡梦里点一盏记忆的灯笼走进那条幽长的六尺巷。
春日的一个周末,朋友相邀,从文字里抽了身,踏上了归乡的路。
小城已今非昔比,长高的楼群、玻璃幕墙以及鲜亮的女人,一一昭示着现代的况味已在故乡弥散而开了。
紫来桥依旧。五孔十垛,横卧在碧水萦回的龙眠河上,桥面花岗石上,那深凹的古辙道清晰可抚,岁月的风尘,历史在这里沉淀。唯有桥下的河水淙淙地流淌着,诉说着一段久远的故事。
“紫来桥下水,龙眠山上茶。”记不清这是谁撰的联,只是想,龙眠的茶,也唯有这紫来桥的水方才配得的了。
龙眠山乃小城北之屏障,自西北向东南逶迤而来,沿龙眠河溯流而上,渐入佳境,两岸苍峰翠谷,叠山献清潭。
踏上龙眠山,一股清新的香气扑鼻而来,青青的茶园在眼底葱郁着,初绽的兰花在山谷深处吐着沁人心脾的芬芳。一团一团的云雾弥漫而开,忽浓忽淡,缥缈若淡淡的水墨画。难怪一代名臣张英也老来山中造屋,吟诗作画,务本力田,随份而足。
朋友的“煮泉斋”就在山上,拥芝兰空谷之幽,其个中真趣,真是一笔难尽!
屋内有一茶炉,生着炭火。我们围炉而坐,看壶中的水渐渐地沸了,水面渐起了小泡,一股股热气从壶口喷了出来,水火相战,如听松涛。朋友端出一个茶盘,盘中卧着一把泥壶和四个小茶杯。自茶罐里掏出一撮茶,撒在壶底,滚沸的水冲了,掩了盖。少顷,从壶中倒了些许的茶水,冲了茶杯,又添了水,再倒出一股淡碧色泽的茶水来。品一口,小苦微甜,清淳爽口,余味悠长。
这龙眠山的茶受兰香熏陶,吮吸幽兰之气,制成茶后不见花踪但闻兰花之香,因茶叶峰尖叶长,故谓之“桐城小花”,明清时即被封为贡品。清人姚兴泉在《龙眠杂忆》中咏道:“桐城好,谷雨新试铛,椒园异种分辽蓟,石鼎连枝贬霍英,活水带云烹。”
其实,我是不善茶道的。喜欢的,只是品茶的这份闲趣,清茶在握,闲谈古今,静玩山水。记得茶录所说:“其旨归于色香味,其道归于精燥洁。”只有以一个冷静头脑去看纷乱世界的人,才能体味出这些质素的呀!
古人云:啜茶忘喧,茶可静心。茶之道,我想,大抵是能引导我们进入一个默想人生的世界吧。
大碗茶也好,功夫茶也罢,一壶茶,似乎更多的倒出了中国特有的文化与亲情,倒出了一种喜乐融融的氛围。西方人后来发明的袋茶则不然,人手一袋,各自打点自己的一份,冷暖浓淡也唯有凭自知了。
壶茶也好,袋茶也罢,品茶,就是在异乡,我们也被那一片青青的往事打动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