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43|回复: 14

出生于安徽的北大名人

[复制链接]

48

主题

1199

回帖

155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56

论坛建设时尚E族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1 08:5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独秀


与北大渊源:曾任北大文科学长

中文名称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2

回帖

1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4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原文由 [B]临风一笑[/B] 发表:
看来楼上的客人对桐城派倒是有很深的了解!一定是行家,希望常来在线做客!
[/quote]

一定会的,希望可以交个朋友!
其实我不算桐城人,只能说祖籍桐城,不过,我对安庆地区的文化奇葩桐城派还是很欣赏的!
一般人只注意到,桐城派和五四的对立面,却不知道,桐城派也有反传统精神。如果说,陈独秀是启蒙先驱,则桐城派就是启蒙先驱的先驱!

总之,桐城派和白话文运动对立统一于清朝的启蒙话语体系之中。桐城派为白话文运动做了一定的铺垫,却还得不到应有的荣誉,这的确是启蒙文学的本身的悲剧。正如“长江后浪推前浪”,桐城派也是随浪而浮起,随浪而淹没。

虽然是后浪否定了前浪,可是我倒要反问一句,没有前浪,怎么会有后浪的产生呢?



[此帖子已被 月落桐城 在 2005-10-24 23:08:29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2

回帖

1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4 22: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派的先驱戴名世很有气节,死于文字狱!他可是清朝死于文字狱的第一个人了!

桐城派的三祖之一刘大魁,骨子里有反对清朝、反对科举八股的思想。他的一生落拓困窘,但他的不少文字很有价值,其一些思想甚至很现代!




[此帖子已被 月落桐城 在 2005-10-24 22:54:15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

主题

127

回帖

13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3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3 22: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建国后有一桐城人当过北大党委书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2

回帖

12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3 22:5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大家都知道桐城派,但是,对桐城派的印象还是不深。知道桐城派有哪些文章,或者能够将那些文章背诵下来的人,就更少了。

桐城派没有留下多少可以传诵千古的作品。那些被我们引以为骄傲的作品,如《登泰山记》也不适合现在的读者,读起来也很拗口。同时,桐城派文章的题材有点狭隘,主要是一些游记、碑文、随感之类的文章。

我认为,桐城派的真正贡献在于为后世创造了行文的规范和章法,同时也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作了一个文化修养上的铺垫。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8

主题

189

回帖

23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3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3 23: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来楼上的客人对桐城派倒是有很深的了解!一定是行家,希望常来在线做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0

主题

341

回帖

54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54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3 23: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color=#001fff]大塘乡人说得很对,“北京大学文科学术的变迁,从桐城派古文学家称霸的时期,到太炎弟子称雄的时期”,桑兵的<<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一文中也有提及。

桑兵

读1933年12月陈寅恪阅岑仲勉论著后复陈垣函,中有“此君想是粤人,中国将来恐只有南学,江淮已无足言,更不论黄河流域矣”一节,百思不得其解。以为仅仅推崇陈垣,则不免以偏概全之嫌,似与近代学术本相不合,终不能释然。偶读杨树达《积微翁回忆录》关于北京学术界内情的记述,忽有所悟,知此议论实与近代中国学术的地域流派变迁关系甚大,继而证以中外学人的记载和其他相关资料,彼此贯通,于是事实之本相显现,而作者之寓意可通。
  
  一
  
  陈寅恪评语中关键概念有四,即粤人、南学、江淮与黄河流域。中外学者多已指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变化,中国的文化学术重心,有自北而南转移的趋势。日本京都学派主帅之一的内藤虎次郎所谓文化中心流动说,认为明以后文化中心在江浙一带,海通以还,将移到广东。此说表面似与陈寅恪语相印证,尤其在思想方面,但就学术而言,个中大有曲折。
  清代学术,朝廷虽坚持理学正宗,学者则独重朴学,且奉考据为正统,其余皆附庸。但以地域论,朴学重心在于江淮,其他各省,或仍宗理学心学,如江西、河南,“能为汉学者少”,或文风不盛,难以言学术。所以梁启超有“一代学术几为江浙皖三省所独占”的评语。据注重清学的吉川幸次郎估计,依出生地而言,清朝学者十之八九产于苏、浙、皖三省,其他各省如直隶、山东、湖南、福建、广东、贵州等合计,比例也极低。阮元督粤,创学海堂,引朴学入粤,主张折中统一汉宋,对广东文化发展,影响极大。道咸以降,粤学骤盛。清末民初,广东藏书蔚然成风,即其流风余韵。今人苏精编《近代藏书三十家》,所录江苏11人,浙江8人,福建2人(其中郑振铎生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各1人,而广东有4人,位居第三。不过,就学术贡献而言,学海堂的成就尚不足观。梁启超虽然说清中叶后“江浙衰而粤转盛”,但粤人治学足以“名家者无一焉”。如“东塾弟子遍粤中,各得其一体,无甚杰出者。”民初修《清史》,广泛征求各省入儒林、文苑人选,广东人承认“敝省著述自远不及大江南北”,所举“乡评极确,列入儒林而无愧”的“笃行朴学之士”,不过5人,另附算学1人,加上附传及入文苑者,总共提出8人,其中宋学家3人,兼采汉宋家1人,算学邹伯奇还在可收可不收之列。
  《清史稿》的编撰,取舍不当,疏失较多。就实际情形言,晚清岭南影响较大的学者有二,一为陈澧,一为朱次琦,均主汉宋不分或汉宋兼采。两人门下,各分两支。“东塾弟子分为二派,一派是陈庆笙、梁节庵辈,一派是廖泽群、陶春海辈,廖、陶颇不以陈、梁为然。”但论影响势力,陈、梁无疑大于廖、陶。尤其是梁鼎芬,为张之洞“最深倚重”,与李文田、沈曾植等“皆同时讲学契友”,相继被聘为惠州丰湖、肇庆端溪、广州广雅、武汉两湖、南京钟山等书院山长,在湖北时还赞襄学务,几乎等于张之洞幕中沟通士林的总管。光绪朝后期张之洞权倾一时,历任两广、湖广、两江等要地总督,并入值军机,又好结交名士,幕下网罗各种人才,颇有阮元再世之象。张私淑陈东塾,他的鼓吹加上梁鼎芬的作用,可谓张大学海堂影响的重要后天因素。东塾弟子不仅遍及粤中,其学风还远被京师。直到20世纪20年代,在华设专门研究室调查中国社会情况的日本学者今关天彭,于所撰关于学术界状况的书中,认为北方旧学势力最大的还是张之洞余风的陈澧一派。
  至于朱九江一脉,虽然没有官威做后台的显赫,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学术界的影响却比东塾门下有过之无不及。其弟子有名于时者,一是康有为,作为维新派的精神领袖和政治统帅,是一个历史时期中国思想界的标志。不过,康在学术上走了经今文学的路子,渊源不来自乃师。而今文学在近代思想界的贡献或影响虽然极大,学术上的疑古辨伪,却是语多妖妄怪诞,得不到公认。民初马良、章炳麟、梁启超等仿法兰西研究院发起函,议论人选名单时,“说近妖妄者不列,故简去夏穗卿、廖季平、康长素,于壬秋亦不取其经说。”一贯尊师重教的梁启超也公然放弃师说。其二为简朝亮,他虽恪守师训,却颇得真传,“艰苦笃实,卓然人师,注《论语》、《尚书》,折衷汉宋精粹”。1933年他与柯劭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

主题

77

回帖

79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79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4 08: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是光荣的,现实是可悲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

主题

139

回帖

146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4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10-21 11: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大学文科学术的变迁,从建校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大致经过三个时期,一是桐城派古文学家称霸的时期,一是太炎弟子称雄的时期,一是英美留学生风光的时期。太炎弟子称雄的时期,也可以称为留日学生称雄的时期。之所以不给出精确的时间界限,是因为这三个时期只是相对而言,它的特征是明显的,它的过渡又是从容的。大体说来,从北大创办直到民国初年,是桐城派古文学家称霸的时期。民国建立,蔡元培执掌教育部之后,便开始了太炎弟子称雄的时期,这一时期直到一九一七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之后,仍在继续着,但同时也开始了英美留学生风光的时期。

  也不是不可以给个确切的分期。北大创立之初,桐城派古文学家称霸就不用说了。到了一九一四年六月,浙江籍的夏锡祺被委任为文科学长,此时桐城派便失去了左右文科发展的力量。此后近十年的时间,北大文科一直是太炎门生的天下。随着归国的英美留学生的增多,蔡元培也看出了太炎门生的不可依仗,遂于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五日任命胡适为北大教务长,可说是正式开启了英美留学生风光的时期。这种风光,不光是在文科,而是在整个北大。
引自《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8

主题

1199

回帖

155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556

论坛建设时尚E族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13:3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外省很多人都不知道桐城派~~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