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83|回复: 4

方百殊,共和国第一代教师的巍巍丰碑

[复制链接]

30

主题

135

回帖

20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0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6-14 09: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来桐(1898~1970) 字百殊,桐城市孔城镇人。毕业于武汉高等师范。建国前,历任宣城师范、凤阳师范教员,安庆高级中学、省立二临中、七临中、八临中教导主任或训育主任,安徽省教育厅督学,省教材编审组编审,芜湖弋矶山中学教导主任,桐城中学校长。建国后,先后任桐城师范校长、安庆行署第一中学(即桐中)副校长、安庆一中教师、安徽文史馆馆员、安庆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民国36年(1947年)冬,他在任桐中校长时,曾将祖遗私产100亩租田卖掉,所得款全部捐给了学校。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17 10: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读。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6-14 09: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1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0

主题

135

回帖

20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01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7-6-14 09: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与安庆一中

方玉生

我的父亲方百殊先生从教生涯近四十年,任教学校二十余所,其中安庆一中(原名安庆高中)他待的时间最长,解放前后两次共有十年,安庆一中桃李满园,父亲有着园丁之功。

    1933年8月,父亲的恩师、著名教育家孙闻园先生出任安庆高中校长.次年春节后,应恩师之邀,父亲首次来到安庆高中,出任教导主任。孙闻园先生抓教育特点是选好教员,多购图书,美化校园,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父亲有切身体会,深得其中三昧,工作很受孙校长赏识,孙校长常常不在校,父亲是实际上的业务主持。据父亲的一些学生回忆,父亲教书总是严字当头,质量第一,六亲不认,而且既擅长学校管理,又精通老本行外语教学。学生们评价说“严是爱,不懈怠,方成才”。上世纪五十年代家里还有几张父亲带领学生植树的照片,可惜文革中丢失。一中内不少古树,都是那时栽下的。在如此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中,许多学生后来成了新中国的栋梁,被称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慈云桂院士就是那时的学生。

    1937年,日寇开始全面侵略中国,城市都有沦陷的危险,父亲恋恋不舍地离开了任教近四年的安庆高中,后又辗转加入桐城山区的抗日中学二临中。

    1950年2月,新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开展。曾担任桐城中学校长、桐城师范校长,正担任桐中分管业务党外副校长的父亲,认为自己年过五十,自知之明地辞去桐中副校长职务,又服从上级安排,第二次来到安庆高中当一名普通教员。因当时不开英语课,父亲凭扎实的语文功底改教语文,成为解放后安庆高中最早的语文教师。次年,父亲的学生刘其煦任安庆高中校长,但父亲不摆老资格,始终兢兢业业地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

    那时教师生活十分清苦,我家住的是四合院内厕所隔壁一间不足二十平方的房子,另在四合院外还有间兼作柴房的厨房;住房内除了几只衣箱书箱外,其他的床、桌、凳、书架都是租用的校产,每月登记一次,租金在父亲工资中扣除。与此同时,教师工作十分辛苦,尤其是当班主任时,父亲每天早上六点多就与学生一起去大操场,每天晚上要么在教研室备课、改作业,要么“下堂”指导上自习的学生,算起来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父亲那时的工资是55元,按米价折算不过相当于今天的八百多元,什么“加班费”、“夜餐费”这些词那时做梦都不会想到。有几件事我记忆犹新:某晚父亲“下堂”去了,家里来了人,我找了好几个教室方才找到,父亲却说等到下自习才回去;某次重要考试后,为不受干扰,父亲一整天躲在柴房里改卷子,外面还上了锁,我在家里负责对来客“挡驾”;有两个农村亲戚的孩子住校读高中,除来校时在我家吃了餐饭。之外,其他时间与一般学生一样,父亲严要求抓学习,不给任何关照。通过这三件事,人们或许可以管窥当年父亲的教师生活。

    1956年,一场重病使年近花甲的父亲大伤元气,他自知难以胜任教学工作,主动请辞,组织上安排他进了安徽省文史馆。次年春节后,我们全家搬离安庆高中,另租房子住。记得搬家极简单,几只箱子,几件炊具,加上我搬的一簸箕未晒干的糯米淀粉。公家一只糙木包装箱母亲一直用来装衣服,经特许带了出来。在以后的几年里父亲作为教育局特约教研员,还多次陪同他的老友和师长,原教育厅长光明甫先生到安庆高中检查指导工作,每次都是早饭后去午饭前回,或午饭后去晚饭前回。

    如何看待父亲的教师生涯,多少年后,我想通了。父亲与陶行知先生是同龄人,陶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思想,正是父亲一代教育工作者的共同理念和真实写照。共和国第一代建设者的累累硕果,也就是包括父亲在内的共和国第一代教师的巍巍丰碑.

载《安庆日报·下午版》2004年10月27日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8

主题

479

回帖

62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7-7-17 18: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研究的人物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