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3415
- 积分
- 201
- 威望
- 443
- 桐币
- 76
- 激情
- 2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7-5-3
文都秀才
- 积分
- 201
鲜花( 0) 鸡蛋( 0)
|
遥想“六尺巷” | 发布日期: 2007-7-7 12:06:18 稿件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乔国良 | 在构建和谐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桐城六尺巷有文章描摹,有戏剧演绎,像座精神富矿热力四射,夺人眼球。 六尺巷的故事,在桐城籍作家兼经学家姚永朴的《旧闻随笔》和《桐城县志略》中均有所记述。大意是:清初,张文端(即宰相张英)公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见诗遂撤让三尺,吴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 张英一家是清初显宦,曾有多人在朝中担任高官,他和儿子张廷玉先后为大学士,人称父子宰相。权势赫赫的张家和草根邻居吴家因宅基地起纷争,在“官本位”成为思维定势和行事铁律的封建等级社会,张家的优势和吴家的劣势显而易见。明人一则笔记曾记载:两广提督韩观一次见到一名秀才不顺眼,就随便找个理由把那秀才杀了,朝廷为维护提督的“威信”竟称韩观做事有魄力!在封建专制这张罗网中,张英只要随便编一个理由,吴姓邻居便会成为一条网中之鱼。但张英却作出了超乎常规的决定:让他三尺! 宰相的这一“让”,让出他不同凡响的胸襟气度,让出不仗势压人的可贵。四句打油诗透出人生苦短,休作无谓争斗的感悟。张英生长的桐城,曾是一个儒学(还有理学)盛行之乡,儒教(理学)深入人心(尤其是知识分子)。桐城派作家姚莹在《吴春麓诗序》中曰:桐城“自明以来,士大夫多朴厚……号为守礼。逮夫通才鸿学,先后间出,莫不尚气节,敦廉耻。”守礼和推崇名节廉耻,这与儒学和理学熏陶大有关系。儒学崇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言,要求一个治理国家的人首先要有很高的自身修养,并整治和培育出很好的家风。张英如此处理邻里关系,也正是以传统的和谐文化为基石。 张英此举不仅化干戈为玉帛,而且也整治了自己的家风,更净化了乡风。六尺巷现已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在无声地显示传统文化精华陶冶美好人性的同时,它所蕴含的启迪、教化和警戒意义,值得今人品咂。 □乔国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