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不义 《三国志》是史志,基本是尊重历史的。《三国演义》是自《三国志》引申而出的小说,基本是杜撰的。 三国演义,其实主题只是权之争,是利之搏。所谓三国,是当时的三大政治集团之间的斗争。既然是在抢地盘,是利益之争,“义”字何存? 传于民间的以刘关张桃园结义、关公忠义和诸葛亮机关算尽等最盛,广为流传。其实刘皇叔算是无能无赖之辈,“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殊无大义,只是一般政客而已。关公蒙曹孟德垂爱,尊敬有加,否则哪里过得五关斩了六将,那是曹操爱才,不忍伤他放他走罢了。华容道放曹操一马算是报恩了,但也是对刘备的最大不忠,对汉室江山的大不义。张飞是真英雄,却真草莽,属于李逵一类,只对自己结拜兄弟仗义,结果死于自己手下。就是因为对属下的不义。诸葛亮自恃才高,迫得刘备三顾茅庐,赤壁火烧曹孟德,的确聪明。聪明之余也不忘记耍飚:气死周俞还要去哭,并哭得有腔有调,未得奥斯卡实在是生不逢时。实施计谋,还要跳大神,江湖术士之型暴露无遗。所以说,他保刘备是为名,而不为天下。诸葛亮也无大义。出师未捷身先死,实在是小伎俩太多,大谋略不足之故。 [此帖子已被 段臣风 在 2007-10-16 23:52:08 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