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1|回复: 13

老桐城的人口

[复制链接]

11

主题

132

回帖

144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4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3 15: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人口在明以前没有记录,明初的洪武十六年58562人,明中期的成化十七年(1481)增至109650人。明代桐城大家族都普遍蓄奴,而这些人是不计入总人口。成化以后,桐城人口一直增长。明末战乱,人口锐减,崇祯四年(1631),全县仅58560人,与洪武十六年的人口数相当。至清顺治二年(1645),逐渐下降到25530人。
  清初,人口开始回升。顺治十四年(1657),全县33250人。康熙五十年(1711)后,调整丁税征收办法,瞒报、漏报户口的状况有所改变,人口记载较为详实。同时,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县内人口增长较快。乾隆十八年(1753),全县有622655人。乾隆三十年(1765)达850168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1330876人。道光元年(1821)2236156人。咸丰元年(1851),桐城人口达到历史顶峰,为3014761人,户数超过32万户。其后太平天国8年战乱,居民大批死伤、流亡,人口锐减。至同治元年(1862),全县仅存307648人,十室九空。战乱结束后,人口又缓慢回升。同治八年(1869)355843人。民国八年(1919)914368人。民国22年(1933)942900人。民国27年(1938),日军侵占桐城,人民颠沛流离。民国28年(1939),境内居民锐减到754732人。民国29年(1940),部分流亡人口开始回归,人口上升,全县有949485人。民国37年(1948),县内有居民833889人。1949年2月桐城解放,皖西二地委决定将桐城东、南大部分地区划出析置桐庐县(今枞阳县),划置后桐城县新辖区有居民474708人。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81

主题

330

回帖

708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0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6 09:4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尚古桐城上文的(4)不敢苟同,查阅各地的方志,好象人口锐减这是一个普遍现象。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5 08: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感到奇怪,相信是事实。
道光版县志记载:道光五年,户274599,口2443750。应当不是笔误。

现在不应当怀疑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而是要搞清楚那么多人搞哪里去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0

主题

124

回帖

168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6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3 16: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吾桐,皖之巨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5

主题

233

回帖

32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2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4 15: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戴名世《孓遗录》中也可窥悉桐城人口锐减之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5

主题

175

回帖

71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715

活动大师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5 17:3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我看到这些人口数字也感到奇怪。现在的许多圩区,当年应该没有开垦,当年农业确实养活不了那么多人。

我的思考:(1)乾隆好大喜功,人口可能也是政绩,有较大虚的成分;(2)按记载,太平天国人口十仅存一,可是我查家谱,没有发现有这样的人口缺失情况,所以我有疑问。(3)可能的解释,在劫后恢复人口真相,是合理的。(4)如果确实如此,浮夸之风,至少桐城浮夸之风,是有历史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6 18:24: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家有确凿的记载,你们偏说是假的,这样怎么能够认清问题。

应当反过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
1、清初的人口增长为什么这么快?
2、这二、三百万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3、清末人口减少果真只是长毛的原因?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

主题

132

回帖

144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44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3-13 17: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现在的人口也不能达到当年的规模,我怀疑是将迁移他地保留本籍的人也计算在内。太庞大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7 09:2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中叶,为何桐城大量人口迁往陕西南部,而当时并无天灾战乱人祸。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人口急剧增长,本土不堪重负,不得不迁徙他乡。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8-3-14 15: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桐城人口,虽不敢说桐枞在咸丰时一定超过300万,但我相信当时的人口肯定是很惊人的。如果不是人口大量增加,桐城人也不可能大量迁移到陕南乃至后来的江南。另一方面,从我家乡附近的村庄来看(北乡),很多村庄名不符实。A庄无A姓的情况比比借是。这很能够反映人口迁移波及之广。同时,大量以庄命名的地方空无人烟,只是荒坟乱岗而已。这些曾经的居民去了哪里呢?

可以肯定的是,以孔城为中心的北乡曾经在明末和清末出现两次较大人口危机,其结果是大量南乡人口迁移补充。这也就造成了今日连城张、会宫方、古塘王、炭埠汪、破罡胡等广布北乡。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