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在家乡被称之为“五月节”,是一年中很重要的节日,小时侯过了五月节就盼中秋,过了中秋就盼着过年了。 记忆中的五月节,亲戚朋友来往都要送鸡蛋糕的,粽子反而次之,记得村子里每到这天,家家户户都到小店里做鸡蛋糕(小店里有简单设备),我家是很少做的,而邻居们总是会拧一篮子送来,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我家则在一种叫“五月暴”的桃子熟后便摘下来送一些到邻居家里。 小姑家里有一幅很大的钟馗像,横眉怒眼,龇牙咧嘴,小时候看到这幅像很害怕,怕得连房子都不敢进,而五月节这天,有钟馗像的人家是一定要拿到屋里挂的,甚至还贴道符儿,五月节其实是个不吉利的日子,主要是针对小孩的,所以大人就用红丝线套住孩子的手或脖子,据说这样可以防水,不会被水鬼拽下去呛死。我从小就在脖子上套个银项圈,是爷爷留给我的,很精致,有次和同学打架,他就用手拽住我的项圈,我则拽住他脖子上的红丝线,两人都被勒得翻白眼,好在哥哥姐姐及时赶到,避免一场结果不良的事故。而项圈被拽得变形,于是我就此摘下。(现在又套在我侄儿的脖子上了)。 五月节一个很重要的活动是家家门口都要插艾和菖蒲,这两种散发近似草药香味的植物我一直很喜欢闻,尤其是菖蒲,因为形状似剑,可以用来玩耍,横在嘴里也能吹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所以小伢子们很喜欢成群结队的跑到野塘里拔菖蒲,因为成片的菖蒲看起来很壮观,我还试图连根拔起移栽到门口塘里,却没有成活,或许被大人们扔了。 “桐城好,蒲节斗龙船,枞江水面桡如爪,孔镇波心浪似涎,性命小儿悬”。《龙眠杂忆》中还对家乡倚湖伴江地区的龙舟赛做了诗意般的描写,而我家在桐城北部丘陵地区,故一次未见龙舟赛的热闹景象。 黄梅戏《孟姜女》中唱到:五月里来午端阳,端阳佳节蒲艾香,人家调制雄黄酒,孟姜女想郎哭断肠。本文题出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