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79|回复: 19

[桐城文] 老宰相的对联

[复制链接]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0: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老宰相,又当皇上老师,又当文化殿大学士,退休后回到桐城,在宰相府里写了个对联。
& X7 ?: B$ Q8 F6 I. Y9 z  m# ^3 R. f# v9 o: ?2 `! O3 ?4 P
联曰:) Z) o; a; R& t, ^- B  p
, ?8 z, F% j3 q) s( n! P
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
; d: u# ^8 ]% G3 E; }1 U作勿完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 d) h5 `2 g7 h9 u. c* r1 R- t( R/ Q$ ?6 _' O

/ h; `% I# N" ?       这个张英,是进士出身,考试满语、满文他得第一。这样就把他收到南书房里,这个人是谨小慎微,严严谨谨,学问很好,他主要负责给康熙讲经讲史,进讲《资治通鉴》。有时候也难免笔误手误出错,所以他是四起四落,最后官做到尚书、大学士,随着康熙20多年,近30年,最后老了,告老还乡。
$ [1 u7 M$ k' o. T5 @       张英给康熙讲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他还联系实际。他自己回忆说是这样的,他说“凡生民利病,四方水旱,知无不言,造膝前席多社稷大计”(《清圣祖实录》)就在皇帝的两个席前讲民生疾苦,讲天灾人祸,讲历代兴亡。
2 |2 a' M" ^; a' y      张英老了以后回到老家桐城,在他那个家里头写了一副对联,这个对联很有意思,值得我们每个人参考。你看做过皇帝老师,做过尚书,做过大学士,荣归回乡啊。他这对联怎么说的呢?上联是“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下联是“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官都做到皇帝老师了,还觉得读不尽架上的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啊,到70多岁的人还要时时努力,何况我们乎?9 f) L0 O: \" }/ a8 T: L# v
8 @9 W& _6 s% m. j
[ 本帖最后由 不平则鸣 于 2008-10-5 10: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夜笛千山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大路不平旁人铲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英,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
3 y0 W% a5 O$ N4 a' N7 P1 L' A  r  Z. x8 h, y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a( h" m1 K8 _$ V0 W& B
  U& s" J/ c5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 f7 c% @! V7 t* Q& F% }5 g5 M6 q4 B# z
在安徽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0 e2 q4 |9 C4 f, d: @: Z# f% I
6 z$ t3 C1 F: _4 B2 q
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都有他的重要身影。" z+ |! {6 @6 M) }4 }4 G

9 Z3 r: p( m) t( a8 v5 j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o$ _3 z8 ?! t3 R. R! \/ M

  C: }6 B$ o; V/ q& N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徽省著名历史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大路不平旁人铲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人大臣之典范:张廷玉

下面说说张英的儿子,小宰相张廷玉。' ~4 @0 v( K8 l3 F  N

' L  k3 E- s% @! y# I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权位之重,一时无人出其右。 0 H# Y7 p+ W1 T: ?1 w7 F# w

" M5 A4 U& G; D# X1 A" `  张廷玉身居高位达数十年之久,兢兢业业,思维严谨、头脑清晰、文思快捷,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高级秘书。每当草拟圣旨时,当朝皇上坐在龙椅上口述旨意,张廷玉在一旁提笔记录,话到笔到。皇上话音刚落,张廷玉就能呈上刚才皇上所传达的御旨全文。而且遣词准确,条款清楚、意完神足,皇上可以不加一个字的改动,直接将御旨下发给军机处。因此,张廷玉深得三代皇上的宠信, 尤其是立志改革,勤勉政事的雍正,简直一刻也离不开他。
  Z, ?, b+ i- ^$ q4 u! c% O" g; @6 N2 l% U7 F; }0 n
  张廷玉身为御前重臣,兼管户部、吏部、翰林院,又担任国史馆和其他好几个修书馆的总裁官,职务繁多,工作忙碌,却又是皇上离不开的笔杆子,整天忙得脚不沾地。据他自己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习以为常。尤其是西北用兵以后,“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有时从皇上接见的内廷出来,来到朝房办公,而下属官吏们请求指示的常达几十上百人。为节省时间,他经常坐在轿中批览文书,处决事务。傍晚回到家中,仍然 “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 G& N) C3 S% G& g

' H) H! `! I" U' ]7 f5 f  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由张廷玉负责制定军机处的规章,可见张廷玉在雍正朝备受重用。据说有一次张廷玉生病,数日不得料理政事,雍正得知后十分焦急,对近侍说:“朕连日臂痛,汝等知之乎?……大学士 张廷玉患病,非朕臂痛而何?”八年(1730),赏银20000两,张廷玉辞谢,雍正讲:“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不许他推辞。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悉交张廷玉承领,事后雍正说:“彼时在朝臣中只此一人。”还赐给张廷玉春联一副:“天恩春灏荡,文治日光华”。后来张家年年用这副春联作门联。
- g2 w; U( `- M" `# c$ |
$ t& I% j+ k" |, `0 k' [" d9 F  张廷玉任职年久,长期处机要之地,却始终保持清、忠、和、厚的品质,雍正性猜忌,但独独相信张廷玉,可见对张廷玉人品信任之深。在雍正年间,他虽然“最承宠眷”,但持身严谨,凡是别人馈送之礼,价值超过百金则严词拒绝。康雍乾三帝曾先后赐给张廷玉白银近万两,他却大多数将此银两或用于激励士子发奋学习,或将其寄回家乡购置公田以资助乡里的穷困者和灾民。4 B* v9 h9 H$ i2 J
3 g% ^% B' K  j0 T
     康熙三十七年,桐城发生水灾,张廷玉在其父张英的支持下在家乡设立粥场赈济灾民。雍正十三年正月至乾隆二年六月间,张廷玉用雍正所赐白银近五千两在桐城东门外建石桥一座,大大方便了过往的商旅行人,从而得到乡人的称赞,此桥亦被人称为“良弼桥”。& }2 _+ w8 F! @' I' P! m

# L8 R" c: {: g5 K+ M  K7 J    乾隆五年二月,张廷玉闻知家乡桐城一带歉收,米价暴涨,便寄信回家,令家人捐谷一千石以救济贫民。而张廷玉的平日生活检朴,无声色之嗜,一生遵循其父“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的教诲,每日处理完公事归家后便手持典籍,青灯古卷,独处一室细心阅读。 2 Q& N  X# H+ E6 V% l8 r

/ M: w/ U( o  x; z% V  伴君如同伴虎,张廷玉长期在皇帝身边服务,担负的又是机要文字工作,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因而处处小心谨慎,从来不多说一句话,。他对黄山谷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极其倾倒,表示“终身诵之”。少说多做,既是他的为官之道,亦是他的立身之术。 , P5 k& n4 P" P

$ h9 h$ N5 [8 i& c0 p$ w  张廷玉身为宰相,但是从不以权压人,有权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忠厚传家久,谦慎继世长。这都是中国传家教子的经世名言,张廷玉不但自已身体力行深明谦虚抑让之道,亦要求子女们以他为榜样,简朴重德,福泽传家。 7 e) u0 b  l" L7 R# J

$ e: H( x+ |8 v  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亦是个有才华的青年,不倚仗父亲的权势,自己经过乡试、会试之后,进入朝廷的殿试阶段。诸大臣阅卷后,把密封的试卷,呈给雍正帝亲自审阅定夺。雍正帝审阅试卷时,读到 “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言辞古朴,颇有理学之风气,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便将此考生定为一甲中的第三名,即探花。后来雍正帝拆开密封试卷,才知道是大学士张廷玉之子张若霭,便立即派人告知张廷玉,让他高兴。 0 L8 J( W( R9 Y5 o, d

  {1 @) p- w7 O4 o  不料张廷玉立刻求见雍正帝,认为自己身为朝廷大臣,儿子还年轻,登上一甲三名,实为不妥。雍正帝说:“朕实出于至公,非因大臣之子,而有意提拔。”张廷玉再三恳辞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一次大考,个个都盼鼎甲。臣本人现居高位,而臣子又登一甲的第三名,占天下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请列二甲,已为荣幸。” + W  }3 p- o3 j4 x! c

$ \9 @3 D/ Y+ O3 c9 D3 k  跪到皇帝面前,再次恳求:“皇上至公。但臣家已备受恩荣,求皇上怜臣一片真心,愿让出一甲之荣,给予天下寒士。若君恩祖德,佑护臣子,给我儿留些福份,以为将来上进之资,更为美事。”雍正帝见张廷玉“陈奏之时,情词恳切之至”,不得不勉从其请,把张若霭改为二甲第一名。不久,在张榜公布的同时,雍正帝还为此事,颁旨表彰张廷玉代子谦让的美德,让天下读书人共知之。 * b/ E9 h! v% Q, s4 G$ Z+ P/ S3 ^

" T6 k& O& E8 a" @. U7 `  张若霭无端端地丢掉了到手的探花,却并不怨恨,反而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他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不断磨练,在学术上不断长进,后在南书房、军机处任职时,都能尽职尽责,谦虚自处,颇有其父遗风。
大路不平旁人铲

174

主题

7481

回帖

8781

积分

桐网贡士

coffee

Rank: 6Rank: 6

积分
8781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2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贴怎么很像阎崇年所讲的康熙大帝.

34

主题

158

回帖

24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4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6 1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色咖啡 于 2008-10-5 22:09 发表
' L& \' B4 B3 l* `+ e第一贴怎么很像阎崇年所讲的康熙大帝.

5 X& r  G# {7 f6 W8 W应该就是的。
回贴是一种美德

57

主题

579

回帖

653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3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6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安徽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t. x6 m) l( O# P& k! T5 X
-------------------------------------------------------------------------------------------------------& Y" \. u2 y( Y( {8 u
本句似有误.第一句话"父子宰相"指张家,后两句话并不是张家的故事.
夜凉吹笛千山月
http://blog.sina.com.cn/ydqs

77

主题

507

回帖

804

积分

桐网贡生

桐溪十里 水涯人家

Rank: 3Rank: 3

积分
80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7 1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夜笛千山 于 2008-10-6 22:03 发表
+ ~0 {. k3 U4 Y6 G8 y4 ]5 K( J6 x在安徽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3 s! y2 |; D, f% c) G- L- f-------------------------------------------------------------------------------------------------------
) m: D, M7 u; q# [! D2 E本 ...

) z1 V# w. {, M' z  h  w" [, d3 ~# |" I; K  S
较起真来,千山兄所说是对的。但模糊来泛指桐城文化兴盛、人才辈出,也未尝不可呀。
旧居在东郭,新柳暗河梁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论坛建设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9 1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夜笛千山 于 2008-10-6 22:03 发表 ; g' M6 |0 {( P& H/ A
在安徽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 r# k: }: R9 p% [( z8 l-------------------------------------------------------------------------------------------------------
+ `! ]; n6 \1 a, J1 M本 ...

# ]1 e0 c& t$ X. P) K: `- R9 s' i! t: }3 o7 v' x4 o8 E
“吴楚分江第一洲”,印象中这句话是指桐城的,后来安庆用来指整个安庆,再后来,安徽用来代指整个安徽。
& X% X) t# |( U: T0 y$ |! X* P9 T
过去罗岭因为有严凤英,被称为“七仙女的故乡”,后来安庆说他才是“七仙女的故乡”,近年天柱山因为拍了一部《天仙配》,现在开始大打“天柱山——七仙女的故乡”广告。
龙眠秀色应如旧,今夜何人赋所思。---方以智

3

主题

65

回帖

10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0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18 21: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文化是什么?$ o3 w/ z7 J+ w3 q  D3 b, l7 g7 j
那只不过是政客们一时装点门面的花瓶而已!, V8 `$ u( Q+ E$ ~1 J& I( B2 N& b
别说什么桐城文派,就连国粹“琴棋书画、唐宋诗词、京剧等”也只是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摆设,今天的人谁还信仰和推崇文化???????????????:Q :Q :Q% W2 X( P7 m, K% L5 k. O- V
+ Y- Z, O! n3 S0 s) o+ q0 [* v
[ 本帖最后由 知微斋 于 2008-10-18 21:31 编辑 ]
超越财富,享受人生!

14

主题

194

回帖

3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7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2 17: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真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
不要说偶懒,那是偶懒得理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