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42|回复: 19

[桐城文] 老宰相的对联

[复制链接]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10: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说老宰相,又当皇上老师,又当文化殿大学士,退休后回到桐城,在宰相府里写了个对联。4 A; {8 n( ~9 A6 Y' ^
( c, Z; ~6 P! A8 P9 S
联曰:
- N9 i+ g: l" `. E8 I# O% |* I7 P/ Y. ^& k" L. \/ d8 M
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
/ B" [0 S( U' L2 I作勿完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d: k) ^. h( V) i. g' V, X
" @/ {. x  d! Y6 o2 N: G5 q; E
" j- c  n% u* w- g- @
       这个张英,是进士出身,考试满语、满文他得第一。这样就把他收到南书房里,这个人是谨小慎微,严严谨谨,学问很好,他主要负责给康熙讲经讲史,进讲《资治通鉴》。有时候也难免笔误手误出错,所以他是四起四落,最后官做到尚书、大学士,随着康熙20多年,近30年,最后老了,告老还乡。
/ u" z6 k9 ~: Q6 b2 d6 w8 @       张英给康熙讲课的时候不是照本宣科,他还联系实际。他自己回忆说是这样的,他说“凡生民利病,四方水旱,知无不言,造膝前席多社稷大计”(《清圣祖实录》)就在皇帝的两个席前讲民生疾苦,讲天灾人祸,讲历代兴亡。- H6 y8 a5 H, y9 E. a( C$ q
      张英老了以后回到老家桐城,在他那个家里头写了一副对联,这个对联很有意思,值得我们每个人参考。你看做过皇帝老师,做过尚书,做过大学士,荣归回乡啊。他这对联怎么说的呢?上联是“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下联是“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官都做到皇帝老师了,还觉得读不尽架上的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啊,到70多岁的人还要时时努力,何况我们乎?
/ D) A: G' J$ K+ S! }% q
4 L% e/ O6 c  U[ 本帖最后由 不平则鸣 于 2008-10-5 10:22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夜笛千山 +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0: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张英,清朝人物,清代著名大臣张廷玉之父。" a# u) F* N& y

% c% ~/ r( P; k- `$ A. Z' x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X& r' U0 _) _+ U$ S$ z4 U4 I  w( h/ t- i0 E4 F# z# G9 A5 \! F1 [/ }
据《桐城县志》记载,康熙时期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老家,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给老家人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见书,主动在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下垒建墙,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六尺之巷因此而成。  p5 ~% x( T# E6 q/ x+ R+ o  b
6 L  @5 X6 S' ?  d' v6 t/ V# M
在安徽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3 V( R+ ~1 \: h2 d. j: f% w+ L
0 H% [  w5 v7 W* i张英的儿子是大名鼎鼎的张廷玉,热播的影视剧《康熙大帝》、《康熙王朝》和《乾隆王朝》中都有他的重要身影。
5 e, v% n' G' i8 l4 J& Q' I/ {: C6 E7 e
张廷玉(1672-1755)为康熙时进士,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军机大臣,乾隆时加太保,为官康、雍、乾三代,历半个世纪宝刀不老,为二千年封建官场之罕见。他有这样的官场作为,应该说是他得益于父辈、祖辈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 \9 c" Q1 `+ U# S$ h7 ^3 U" R6 s- D4 Z0 y3 l& f4 n! A7 w/ I
张英、张廷玉父子是安徽省著名历史人物,二人在清初康、雍、乾盛世居官数十年,参与了平藩、收台湾、征漠北、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编棚入户等一系列大政方针的制订和实行。对稳定当时政局,统一国家,消弭满汉矛盾,强盛国计民生都起到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二人为官清廉,人品端方,均官至一品大学士,是历史上著名的贤臣良相。同时二人还是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88

主题

277

回帖

49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92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5 10: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人大臣之典范:张廷玉

下面说说张英的儿子,小宰相张廷玉。& H* l5 R8 C0 Q( s: N# q0 \
2 s5 m9 ?, X6 A3 N1 T& @1 A1 x
     张廷玉(1672-1755),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雍正年间的大学士,兼任军机大臣,权位之重,一时无人出其右。 ) i: z% s* F' p$ `' [% T, E
; j1 [) n7 @7 b  u( V
  张廷玉身居高位达数十年之久,兢兢业业,思维严谨、头脑清晰、文思快捷,是一个极其优秀的高级秘书。每当草拟圣旨时,当朝皇上坐在龙椅上口述旨意,张廷玉在一旁提笔记录,话到笔到。皇上话音刚落,张廷玉就能呈上刚才皇上所传达的御旨全文。而且遣词准确,条款清楚、意完神足,皇上可以不加一个字的改动,直接将御旨下发给军机处。因此,张廷玉深得三代皇上的宠信, 尤其是立志改革,勤勉政事的雍正,简直一刻也离不开他。
; u+ R& e& [$ G/ \
5 M1 e* j6 ]! j- w' g  张廷玉身为御前重臣,兼管户部、吏部、翰林院,又担任国史馆和其他好几个修书馆的总裁官,职务繁多,工作忙碌,却又是皇上离不开的笔杆子,整天忙得脚不沾地。据他自己说,雍正经常召见他,一天召见二、三次,习以为常。尤其是西北用兵以后,“遵奉密谕,筹画经理,羽书四出,刻不容缓”。有时从皇上接见的内廷出来,来到朝房办公,而下属官吏们请求指示的常达几十上百人。为节省时间,他经常坐在轿中批览文书,处决事务。傍晚回到家中,仍然 “燃双烛以完本日未竟之事,并办次日应办之事,盛暑之夜亦必至二鼓始就寝,或从枕上思及某事某稿未妥,即披衣起,亲自改正,于黎明时付书记缮录以进。”& F+ i4 ^- W. Z% N9 T

  n+ t( D4 a; o8 u1 T" i; _  雍正八年,设立军机处,由张廷玉负责制定军机处的规章,可见张廷玉在雍正朝备受重用。据说有一次张廷玉生病,数日不得料理政事,雍正得知后十分焦急,对近侍说:“朕连日臂痛,汝等知之乎?……大学士 张廷玉患病,非朕臂痛而何?”八年(1730),赏银20000两,张廷玉辞谢,雍正讲:“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不许他推辞。当雍正身体不舒服时,凡有密旨,悉交张廷玉承领,事后雍正说:“彼时在朝臣中只此一人。”还赐给张廷玉春联一副:“天恩春灏荡,文治日光华”。后来张家年年用这副春联作门联。 ; p& l2 H4 ]" k; y5 l: E* _

. S$ p" @6 Z: Z# e  张廷玉任职年久,长期处机要之地,却始终保持清、忠、和、厚的品质,雍正性猜忌,但独独相信张廷玉,可见对张廷玉人品信任之深。在雍正年间,他虽然“最承宠眷”,但持身严谨,凡是别人馈送之礼,价值超过百金则严词拒绝。康雍乾三帝曾先后赐给张廷玉白银近万两,他却大多数将此银两或用于激励士子发奋学习,或将其寄回家乡购置公田以资助乡里的穷困者和灾民。
4 i5 \8 d: h+ }
. x& W0 w# B3 l8 L+ T1 R     康熙三十七年,桐城发生水灾,张廷玉在其父张英的支持下在家乡设立粥场赈济灾民。雍正十三年正月至乾隆二年六月间,张廷玉用雍正所赐白银近五千两在桐城东门外建石桥一座,大大方便了过往的商旅行人,从而得到乡人的称赞,此桥亦被人称为“良弼桥”。
# z: D5 y" l+ d: j4 B" ?0 c, j) K# d( r) u6 f$ n
    乾隆五年二月,张廷玉闻知家乡桐城一带歉收,米价暴涨,便寄信回家,令家人捐谷一千石以救济贫民。而张廷玉的平日生活检朴,无声色之嗜,一生遵循其父“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的教诲,每日处理完公事归家后便手持典籍,青灯古卷,独处一室细心阅读。 ) v, T; a4 c! Y! _
7 E, p% b8 I& u/ f6 }- u) g1 e
  伴君如同伴虎,张廷玉长期在皇帝身边服务,担负的又是机要文字工作,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因而处处小心谨慎,从来不多说一句话,。他对黄山谷说的“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极其倾倒,表示“终身诵之”。少说多做,既是他的为官之道,亦是他的立身之术。
5 }4 O0 N; ~: }. o1 @+ R+ d  q' @0 ]8 W
  张廷玉身为宰相,但是从不以权压人,有权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忠厚传家久,谦慎继世长。这都是中国传家教子的经世名言,张廷玉不但自已身体力行深明谦虚抑让之道,亦要求子女们以他为榜样,简朴重德,福泽传家。
- [2 R. ]3 z# d3 U4 q3 ~* V/ M. q6 x
  张廷玉的长子张若霭,亦是个有才华的青年,不倚仗父亲的权势,自己经过乡试、会试之后,进入朝廷的殿试阶段。诸大臣阅卷后,把密封的试卷,呈给雍正帝亲自审阅定夺。雍正帝审阅试卷时,读到 “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则同官一体也,内外亦一体也。”言辞古朴,颇有理学之风气,不由得精神为之一振,便将此考生定为一甲中的第三名,即探花。后来雍正帝拆开密封试卷,才知道是大学士张廷玉之子张若霭,便立即派人告知张廷玉,让他高兴。 7 f8 J# B8 q3 N# M& U

$ M' R2 m# |; ]2 d* M  不料张廷玉立刻求见雍正帝,认为自己身为朝廷大臣,儿子还年轻,登上一甲三名,实为不妥。雍正帝说:“朕实出于至公,非因大臣之子,而有意提拔。”张廷玉再三恳辞说:“天下人才众多,三年一次大考,个个都盼鼎甲。臣本人现居高位,而臣子又登一甲的第三名,占天下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请列二甲,已为荣幸。”
1 _! K4 c$ Y/ g5 j# B  d) r! ~7 x
# N3 {. P, U* F0 u* G. d3 J- U  跪到皇帝面前,再次恳求:“皇上至公。但臣家已备受恩荣,求皇上怜臣一片真心,愿让出一甲之荣,给予天下寒士。若君恩祖德,佑护臣子,给我儿留些福份,以为将来上进之资,更为美事。”雍正帝见张廷玉“陈奏之时,情词恳切之至”,不得不勉从其请,把张若霭改为二甲第一名。不久,在张榜公布的同时,雍正帝还为此事,颁旨表彰张廷玉代子谦让的美德,让天下读书人共知之。 ) p4 V7 Q4 f( Y+ G
! H0 y5 v( f" d- P& P( o
  张若霭无端端地丢掉了到手的探花,却并不怨恨,反而十分理解父亲的做法,他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不断磨练,在学术上不断长进,后在南书房、军机处任职时,都能尽职尽责,谦虚自处,颇有其父遗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4

主题

7481

回帖

8781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878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5 2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贴怎么很像阎崇年所讲的康熙大帝.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4

主题

158

回帖

245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4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6 10: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黑色咖啡 于 2008-10-5 22:09 发表
* d- C- C# f" ~! \5 ]" \第一贴怎么很像阎崇年所讲的康熙大帝.

& n( |8 s5 X% w9 j0 x- z应该就是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57

主题

579

回帖

653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53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6 22:0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安徽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9 N9 ?% o( ]: b6 h# ]
-------------------------------------------------------------------------------------------------------
  i! y6 z: [3 Y, j; P本句似有误.第一句话"父子宰相"指张家,后两句话并不是张家的故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7

主题

507

回帖

804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0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7 16:4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夜笛千山 于 2008-10-6 22:03 发表 " G0 M' D5 s+ {8 [
在安徽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 @- M  ]/ z* u* w( V( G-------------------------------------------------------------------------------------------------------
" B4 Q0 K1 Q: r+ c本 ...

4 x: F0 [- E6 e$ e3 q
5 g# q9 y" W5 M( M: ^较起真来,千山兄所说是对的。但模糊来泛指桐城文化兴盛、人才辈出,也未尝不可呀。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76

主题

1869

回帖

210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10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9 12: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夜笛千山 于 2008-10-6 22:03 发表 % E# D: E2 c, ?- D, J& r" _
在安徽桐城,流传着这样说法:“父子宰相府”、“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指的是张英家庭。
/ b% {7 f/ J+ ?4 p) N-------------------------------------------------------------------------------------------------------4 A" _/ a0 w. s  |% h
本 ...

' v. J  E, T! S; P: M: W4 v
0 p) h( p! B! c" r8 S' {“吴楚分江第一洲”,印象中这句话是指桐城的,后来安庆用来指整个安庆,再后来,安徽用来代指整个安徽。1 C6 d, Z( r3 }; s* T( [

* q# B3 e6 R" F6 e3 @过去罗岭因为有严凤英,被称为“七仙女的故乡”,后来安庆说他才是“七仙女的故乡”,近年天柱山因为拍了一部《天仙配》,现在开始大打“天柱山——七仙女的故乡”广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

主题

65

回帖

107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07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18 21:3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文化是什么?
# j- [/ M% ]: Z: I那只不过是政客们一时装点门面的花瓶而已!7 n: ?6 N2 J  W* Q8 I  ?
别说什么桐城文派,就连国粹“琴棋书画、唐宋诗词、京剧等”也只是奥运会开幕式上的摆设,今天的人谁还信仰和推崇文化???????????????:Q :Q :Q- W: ~. x; v. z* a$ P+ e

+ Q& j, q5 y9 w6 y" d6 d( v( L8 t[ 本帖最后由 知微斋 于 2008-10-18 21:31 编辑 ]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4

主题

194

回帖

37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7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8-10-22 17: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真是人杰地灵,英才辈出的地方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