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翁 6 c+ r# _! ]( K) `* F
——中国官办教育第一人+ w, S0 H5 S( y- w8 I' ]6 |9 G. ^
2 t d5 ~2 o( }4 ]# t: `5 c! T
文翁(前156~前101),名党,字仲翁。西汉庐江郡舒县(今庐江县西南)人。著名贤吏,中国历史上在地方政府设立官学、推行官办教育第一人。1 y2 f5 n7 G% u2 z( B# Q
$ |3 S0 c" P ?& _. K8 u
文翁少年好学,精通儒学,尤以治《春秋》见长。初任郡县小吏,汉景帝末,经考察提拔升任蜀郡太守。时“蜀地僻陋,有蛮夷风。”文翁到任后,便从教育着手诱导教化,改变荒蛮落后的地方风气。他所采取的第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从蜀郡和下属各县中,选出年轻小吏十几名,送到京城长安深造求学。“受业博士(博士:专指一艺的官职名),或学律令。”研习儒经和国家法令。 - G; Q7 ]; L( ^5 B4 P/ ` ) }. L# ^4 O, l3 y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翁选派这些人到京城学习的经费来源是“减省少府用度”,即节约简省郡守的办公费用。文翁用简省下来的办公费用,购买一定数量的四川名特产,如织绸、煮盐、漆器等等送给博士们。这些东西一方面权作缴纳学费,另一方面也表示尊师重教,所谓“行束■之礼”。( ?- W+ g# Y8 N0 z: h) Z: }( C
' x1 Z6 C* n7 p 数年后,学子们学成归蜀,文翁择优重用,“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与此同时,文翁着手在成都创办全国第一所郡学(公立学校),让他们担任学官(教师)。 4 P6 y" }$ C c8 m6 c2 g4 g . @( e4 i @: E- i; C 文翁设立的郡学,是用石头建的校舍,所以又叫“石室精舍”,后人尊称为“文翁石室”。郡学的学生来源是招收郡属四郊之县的优秀子弟。学生一旦入郡学,其生活和学习待遇相当优惠,可以免除兵役、劳役等一切杂役(“为除更繇”)。在学习方法上也一改以往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教条方式,而是主张学用结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文翁“常选学官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盖从学官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他每次到各县巡视考察工作,总是挑选一些学行俱优的学生一同前往,让他们出入内衙传达“教令”,以便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接受锻炼。官学学生通过数年学习,经考核,成绩优异者充任郡县官吏,次者担任郡县中掌管教化的乡官。此举赢得社会广泛赞誉,一时间,巴蜀大地呈现出年轻弟子争入郡学、富裕大户出钱赞助郡学的良好风气。文翁兴办郡学改变了蜀地的落后面貌,使之从一个文化教育落后的僻陋地区,转变为在当时可与齐鲁(孔子的家乡)相抗衡的文化发达地区。《汉书·循吏传》赞曰:“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 P. g1 R; I2 q+ u
' r" W% \& C0 v$ K
文翁重教兴学,利在当世,功及千秋。受到汉武帝的高度赞赏和重视,并立即颁发诏令:“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全面推行文翁兴办官学的经验。从此,汉代地方教育勃兴,出现“学校如林,庠序盈门”的繁荣局面。: p+ T. S6 v5 Q: e. C( Q
8 B' [" J- H9 ]& c, d5 h ` 文翁在蜀地逝世,当地的官民为他立专祠,岁时祭祀不绝。庐江县更是以“文翁故里”为荣,在庐城建乡贤祠(后易名忠义祠),首立文翁崇祀,以启后贤。 l* l0 q% q. K4 H% Q" B# }. j' l3 H0 m/ b5 `& [
o8 y+ m: N' [) s+ {+ E/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