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69|回复: 16

[桐城人] 齐之鸾二三事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3-8 17: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齐之鸾二三事2 w2 R- T$ {& C  p4 |! |
一、齐之鸾其人
! D6 ^3 T. M0 e0 `0 N齐之鸾,明桐城人,字瑞卿,号蓉川。开桐城士子由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之先例,官终河南按察使。学识渊博,文辞宏丽,著有《蓉川集》7卷、《奏疏》2卷、《南征纪行》、《入夏录》等传世。! E" Q4 M& U! i7 v- {# {

3 f6 j, U. u7 [二、齐之鸾生卒年
3 [, F) ^% n" o6 w依据《蓉川公年谱》,他的生年是明宪宗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中进士,时年28岁,可谓少年得志、登科甚早。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卒于河南按察使任上,时年52岁(51周岁)。& o( Q: o  U! u4 [; y. d

5 U8 A) u" S$ B三、齐之鸾的出生地
0 D0 ]7 |) y" `" q1 ^* E依据《蓉川公年谱》和《复姓疏》,齐之鸾先世尝居凤阳,元末迁居桐城,明初占籍县市(即县城,今桐城市区),一百多年后,宪宗成化十九年癸卯正月初八日(公元1483年),家族第六世齐之鸾出生于桐城县城西南的太平坊。清沿明制,查康熙年间的县市乡14保,太平坊保赫然在列。; N+ d1 r9 P& v! |

5 w( \& J4 K8 M$ u" j四、中山王裔考3 n7 h7 |: t. [7 t, T* v
据潘江《龙眠风雅》:齐之鸾,字瑞卿,号蓉川。正德辛未进士。本中山王裔也。* s. r9 t& \7 M# K  L8 C9 a
潘江的观点很明显,齐之鸾为中山王徐达后裔,易姓为齐。
8 ^7 R( L# E8 q- E1 I) s7 L而据马其昶《桐城耆旧传》:公先世居凤阳,为齐姓。元末避祸迁桐城,别族徐,至是始复焉。: J  @7 J2 i( I7 [& d- _' h
马其昶的观点显然相反,齐之鸾原为齐姓,先世改徐姓,复改归本姓。' d' H' ^1 `1 V' H9 Z
考齐之鸾之先,元季有讳天富者,有所避忌,自濠梁来桐城,改姓徐氏,至齐之鸾登科十年后的正德十六年方改回齐氏。此时改姓意欲何为呢?六世不改都只是“时因从权”,假以时日吗?似乎理由不是很充分。历史上名人改姓者甚多,如范仲淹就曾由朱归宗本姓。较之齐如此兴师动众者倒不多。: [$ B! S/ P; l
何以如此?9 V# W, D1 `4 l+ {$ [6 J& h
且看《复姓疏》。此疏上于正德十六年正月十八日,斯时明武宗已病入膏肓,时日无多,权臣江彬权倾朝野,大明王朝危如累卵,斯时上疏复姓,岂无他想?- T( ?2 Y9 R5 Q1 T
方学渐《迩训·训族》有载:齐瑞卿之先祖,闻自魏国武宁王。虽迁桐百余载而家乘两可互证。瑞卿举孝廉,魏国走贺金币,百端冀以联宗。瑞卿谢曰:世邈人远,传载恐讹,焉敢妄附华宗为颜色?遂更姓齐。
3 Q6 i/ z, K$ j$ w& y, A" K正德十六年,魏国公为徐鹏举,中举时国公当为其父徐俌。联宗之议在前,上疏复姓在后,两者时间跨距甚大,决非“遂更姓齐”那么简单。或是徐鹏举又“百端冀以联宗”,遂更姓齐,已不可考。如方学渐记载无误,国公欲与寒门举人联宗,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两家家乘互有可证,究竟可证到何时也待存疑。
7 N2 u6 \9 y. p& F$ |
1 M+ X, q1 s. Y1 Q2 u% H
又据《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五江彬传中载:当是时,彬率边兵数万,跋扈甚。魏国公徐鹏举及公卿大臣皆侧足事之。
6 W7 m/ p5 S- p$ d可见,徐鹏举为江彬一党,江彬为乱,祸必殃及徐氏族人。齐之鸾在正德十六年正月上疏,显然是感到大厦有将倾之虞,想撇清与徐家的关系。齐之鸾在书中自言:臣祖天富,因见宗人随俗背训,恐及于祸,独率本房迁居今之桐城,别族为徐。
2 J9 p2 \9 _. b* F/ k! |先祖明哲保身对齐之鸾影响显然是很大的,他上疏举族复姓、远离祸端,大有其祖之风。
  r7 _$ [' [& [' G在齐之鸾上疏两个月后,明武宗驾崩,皇太后降旨逮捕江彬,不久江彬被抄家处死。徐鹏举因是勋臣之后,未遭牵连。但齐之鸾复姓不能不说是明智之举。
1 U2 I6 \- ^, k& i# o7 d6 |《迩训·训族》进一步记述了齐之鸾拒绝联宗的理由:位高而后裔不戢者危,族大而规训不通者危,交远而仪物不逮者危。三危不可不虑。8 Z# e' n( |+ M
《复姓疏》之上当是虑及三危,并不能辩明是非为中山王裔。徐达生于公元1332年,元末其子当尚幼。如为中山王裔,当幼时由人携带避居桐城。徐达有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中次子添富生平不见于史册,据《明史》记载:添福早卒。齐天富、徐添福,其一人哉,其二人哉?惟留于小说家发挥。

& \2 b/ V% O9 p  X桐城徐齐两姓同音,同读为qi。考桐城话xu音,多读为xi或shu,鲜有发qi音的。而徐在他处也不读为qi,如徐州读为除州。这或许是齐徐改姓的带来的结果,也未可知。
+ F$ \0 b" ~2 s! v
6 I7 {0 U9 z1 u: Z0 w7 m% B2 r
[ 本帖最后由 同安闲人 于 2009-3-8 17:50 编辑 ]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9

主题

876

回帖

906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906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8 18:5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明史》江彬一节的分析有合理判断的成分,拜读!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8 20:55: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事情,不可能有定论。任何言之凿凿的说法,都是过于自信。/ {- i# S5 O- V  E
1、不要追究“元末”的字眼。我看过不少家谱,里面几乎都说是元末避乱迁移。实际上,这只是个概说,或者真是元末,或者就是明初。如果扣这个字眼,还来个时间推理,实在是书呆子行为,也得不出正确结论。+ z3 X  Z1 T6 Y" ?- T
2、《复姓疏》时,距离迁桐已远,齐本人未必知道祖上的事情。我很怀疑《复姓疏》中“因见宗人随俗背训恐及于祸”的理由,因为《小传》只是笼统地说是“有所避忌”。所以,“独率本房迁居今之桐城别族为徐”也只能理解为一个说法,也可能天富就是个小孩子,因为是迁桐一世祖,所以说成“独率”。可能根本不是避祸,只是简单的逃难。
" P0 L) D4 o4 X1 ^3、复姓是个很令人奇怪的事,为什么这个时候要提出复姓?参考闲人兄所说,齐当时有隐情,说的理由未必是实情。虽然不能确定地说,齐一定是在说谎,但齐的理由是可以去怀疑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不能在论证的一开始就把自己的思维限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4 l! q( G3 U6 R
4、如果齐的理由靠得住,原本的确姓齐,那么,可能的情况是:天富来桐城后,因为桐城人齐、徐不分,错将齐写成徐了,多年来也就将错就错,直到最后因为有隐情而复姓。这样,齐就肯定不是中山王后裔。我是不大相信什么改姓说的。又一种可能:错写成徐之后,因为祖上在凤阳呆过,于是众人调侃为中山王后裔,齐家族也就顺水推舟。时间长了,调侃成为传说,不分真假了。我怀疑,张英实际上是知道错了的,但大家都这样说,齐家族又默认,只好“传”之了。
3 U; x1 x% R2 ~2 u& A' D; f7 Z5、还有一种可能,本来齐就姓徐,的确是中山王的后裔或族人,只是齐因为某种原因要复姓,才更姓齐。  \3 k* ~. G( ~* o
在这样没有定论的情况下,我宁可相信:齐为徐的族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3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4823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3-8 21: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齐原本姓什么其实很难考证,确实如老汉兄所说,齐自己或许都未必清楚。桐城改姓也非一家,何以其他家族没有如此兴师动众复姓?历史比较大影响的复姓好象还有吴姓,从濮姓恢复过来。齐氏改姓其间必有隐情,我提供猜想其实是很好的剧本,其戏剧性之强实在是非寻常可想。9 l5 ~* N1 E+ f! E3 [
! F- F7 _6 a. ^9 `0 G/ m
对我而言,搞明白齐之鸾出生地我已经很高兴了。还原事实,正本清源。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6

主题

1395

回帖

264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42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8 21: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观点和老汉兄基本一致。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81

主题

330

回帖

708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708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17 15: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开桐城士子由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之先例”,这句话谁来详细解说一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1

主题

490

回帖

56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6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17 16:32: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懂的是,齐之鸾的《蓉川集》居然也在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不知书中有何干禁之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6

主题

1395

回帖

264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42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3-17 16: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家临南河 于 2009-3-17 15:59 发表
; z9 @8 c! ^* {$ _& }“开桐城士子由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之先例”,这句话谁来详细解说一下?
2 N( g7 f( l3 N
可能是桐城历史上有记载以来的第一个进士点翰林的。3 J" x) q2 r# W( @
没有细查,齐之鸾之前的桐城进士,可能没有进入翰林院。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QQ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09-3-17 18: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清芬阁 于 2009-3-17 16:32 发表 4 j* h- t- O( t7 T! C" l
我不懂的是,齐之鸾的《蓉川集》居然也在乾隆年间被列为禁书。不知书中有何干禁之处。

; z' v8 |) A$ ]/ U, t( M! K齐之鸾《蓉川集》,尚有康熙二十年悠然亭刻本,也被编在四库总目中。应该并没有被列入禁书吧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4

主题

1259

回帖

2595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595
QQ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09-3-17 18:4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翰林院庶吉士制度,成熟时间本就在明朝中后期。因此说齐之鸾“开桐城士子由进士入翰林为庶吉士之先例”,是完全可信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