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19|回复: 21

[民俗大观园] 北乡土著去了哪里?

  [复制链接]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1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同安闲人 于 2009-8-6 10:30 编辑

北乡土著去了哪里?

我很早就留意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关于桐城的小地名与姓氏之间的问题,姓地往往不相符合,比如高庄无高姓,邢庄无邢姓,这是为什么呢?假如这些村庄因之得姓的居民是洪武移民后定居数百年的北乡土著,那么他们去了哪里?

我想如果没有重大的变故,当不至如此。洪武之后,北乡首先遇到大劫应该是明末的战乱,先是张献忠数战桐城,既而是明清鼎革,这两次变故对北乡的影响是巨大的。最迟自北宋以来就为北乡首镇的孔城毁于战火,老街荡然无存,北乡之人也四散而去。此时迁徙到江南的棚民,可能就有不少我们北乡的土著。直到后来,邑中耆老刘元勋(刘开先祖)结庐孔城河畔,民往依之,才渐复孔城街旧状。有清一代,桐城人口急剧增长,甚至到了咸丰元年,人口达到创记录的301万4761人!这是在今日合桐枞宜秀都不能企及的数字。然而盛极之后,竟又逢浩劫,十四年的太平天国运动,居然使得桐城十室九空,人口锐减到30万!这些失落的村庄原居民是不是就是在这次战乱中迁出的呢?或许有些是吧。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就不得不说说我自己家族的迁徙了。有明显的证据说明我的家族最迟自道光年间由南乡迁徙而来,为何北迁或是与当时南乡的水患有关吧,当时同来的南乡人还有很多:连城张、拔茅张、古塘王、会宫方、炭埠汪、麻溪吴、高甸吴等,这些姓氏居然成了北乡的重要姓氏,甚至是主体姓氏。也就是说,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前,我的家族迁移到了孔城,并且落地生根,俨然成了新的土著。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家族的后来的发展基本没有离开孔城,甚至在太平天国运动正炽的时候。或许是地处偏火,战火不及吧。或是新来乍到,并非土豪劣绅之类。总之这些南乡来的人在这样大的变故下有不少留了下来。后来者尚且安土重迁,先行者何以悄无声息了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至少在道光之前,孔城一带的土著就已经很少了,少得可以让南乡的后来者得以轻松地找到落脚的地方。这么说来,太平天国运动乃至后来的开发江南或日军据桐等事件所影响到人口迁徙只能是是后来者的再迁徙了,也就是说是南乡的后裔再迁徙,而北乡的土著早在清中叶以前,在至少孔城这个地方已经很少了。而清中叶之前的人口迁徙大约有三次,一次就是前文所述的惨烈的明末战乱,全县人口降至2.5万,不足洪武大移民后初年的一半!而北乡在明末农民起义中受损是最大的,连地处中心的孔城也成了焦土,变为名副其实的空城。这也就不难理解麻山(北乡深山)的刘氏进入孔城,桐陂赵氏占籍赵山,戴名世卜居南山。而正是因为戴名世的原因,北乡一部分人被迫再次迁徙,这其中自然包括戴所在仓前戴氏,还有其门生古旧,比如北乡的大族倪氏。倪氏这外迁的一支,出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她就是宋庆龄、宋美龄的母亲。其他还有在北乡广布的桂林方氏也被牵连进去。乾隆年间,桐城人口达到133万,人多地少,不少人迁居陕南,甚至川南的攀枝花。这里面或许也有不少北乡的土著。

在北乡,除了有人的异姓村庄外,还有无人的姓氏村庄,比如我家附近就有大邬庄与小邬庄,都是这一类的死亡村庄,荒山野岭,只是作为地名存在。然而只要你留意的话,你可以很轻易地挖到大量的砖头瓦片,这些曾经的邬姓居民去了哪里?附近的人家偶尔还会挖出古代的石碑,我曾见过多块,其中有一方巨碑印象很深,上书“朱氏先茔”,左侧刻有大明嘉靖年间的字样。这块碑被人挖出之后,弃置于我家祖坟边的荒野,每次回老家做清明都会特意去看两眼。因为日晒雨淋的缘故,碑上的字迹已渐渐班驳了。这些或许都是我们现在能见到的为数不多的北乡土著留下的遗迹呢。

我这里说的北乡,其实主要是以北乡的中心孔城为背景来探讨。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何谓土著?其实本没有土著,先来者相对于后来者自然就成了土著了。那么北乡最早的土著或许就是新石器时代的丁家冲人了,丁家冲人去了哪里?如果丁家冲人和桐国人有所关联的话,那么桐国人又去了哪里?明代浙江嘉兴有个叫桐夫的举人,这个传承着桐姓的人据说是桐国国君的后裔。桐国的统治中心在今北乡境内,那么说来桐夫应该算是地道的北乡土著的后裔了。秦汉居巢的范增、汉大司农朱邑他们的后嗣在哪里?南北朝时,北乡是吕亭左县的统治中心,所谓左县,今人多回避不谈,其实左县类似今日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换句话说,吕亭一带是群舒蛮人所居之地。考虑汉代舒县桐乡的缘故,加之桐近舒县县治,当不是蛮荒之地。蛮人或是自西被俘迁来,束缚于此。隋唐,同安也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偶见野史,也颇光怪陆离。宋末之乱,桐人被迫南迁,这其中就涌现象左光裕这样的著名人物。依据元封九域志,宋代的桐城,广有今桐城、枞阳全境,怀宁大部,安庆市区全境,这样一个庞大区域,九镇中至少有三镇在今北乡区域,比如孔城、铜山、北峡关,除了孔城一直名存于今,北峡关一直保存到清代,后来被更名为大关,铜山成了甑山的一个小山村。三镇一线,可以想见当时三镇之间是一条繁华的驿路,三镇肯定也是桐城人口密集之地。元末又逢战乱,繁华又成焦土,于是便有了洪武大移民,于是我们的祖先登场了。这也就是我在文中所讨论的桐城最后的土著。

还有一个问题,北乡的土著是不是完全荡然无存了呢?当然不是!如今北乡的倪氏依然蔚为大姓,这是典型的北乡姓氏;北乡麻山的刘氏也应算是北乡的土著;仓基孙氏自然也是;鹿城黄氏严格意义上也是。然而在北乡的中心孔城,这样一块神奇而神气的地方,居然没有本土大族留存的痕迹。我曾留意过孔城附近的戴氏,或许这是北乡土著的孑遗,然而事实是让人失望的,红庙的戴姓多不是土著的仓前戴,而是来自西乡的香山戴。比如戴钧衡就是。曾有本网网友问我她的姓氏堂属,我说或许是孔城的土著姓氏南坊张氏吧,但这仅仅是猜测。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在孔城发现真正意义上洪武土著,今天的孔城是南乡人的后裔占压倒性优势的孔城,这其中自然也包括闲人。但这并不影响我作为一个北乡人,一个孔城人。

评分

参与人数 1 +1 收起 理由
水每每 + 1 精读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6

主题

681

回帖

87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7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11: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元年,人口达到创记录的301万4761
乾隆年间,桐城人口达到133万,
闲人的研究令人惊叹!没想到曾经有如此的辉煌!
开口常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度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1: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哪是我研究啊,桐城县志的公开数字。我反正是半信半疑。
究其原因,一可能是大量侨居人口,比如南京的桐城人,如方苞,户籍算桐城的;另一或许与蓄奴有关。但数字这么庞大,实在是有点骇人听闻了。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6

主题

681

回帖

871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87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11:29: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县志得来.就是研究嘛.数字真实性还真要好好研究.我也有怀疑.那时全国人口有多少?
开口常笑 笑天下可笑之人
大度能容 容天下难容之事

1222

主题

2万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桐城网 / 樊茂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1974

2011年度优秀版主论坛建设终身荣誉管理勋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

QQ
鲜花(129) 鸡蛋(5)
发表于 2009-8-6 1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家邻近有一“戴屋”也无一姓戴,鄙姓“樊”听说是从山西迁来的,不知有无族谱可查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微信:fanmao01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1: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丰元年(1851年),人口4.3亿,是清代的最高值。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9-8-6 11:4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闲人兄的宏文是以前写就的?我怎么没见过?
虽然桐城现在变小了,但各个地方的人文差异还是比较大。我是少小离家,长期又不在桐城,本来想写一篇桐地的文化差异,现在是打死都不敢写了。
北乡文化积淀很深,古桐国就在其内,闲人兄有义务深入发掘。
长毛在桐地呆的时间也不太长,不至于到十室九空的地步吧,可能各个地方的情况不一样。反正,姓地不统一现象肯定不是长毛一个人造成的,元末明初的因素肯定有。不能确定的是,时间是不是更早一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有一点是很奇怪的,这些村庄的名字为什么保留这么长久?古代也不至于保守到这个地步吧。
依我的看法,倪氏还算不得土著,但它们是个很有价值的坐标,证明桐城人并没有跑光。那么,为什么别人跑,他们不跑,这是个严重的问题。
欢迎光临我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u/1255029103

心若改變,態度就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
習慣改變,人生就改變。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1:48:59 | 显示全部楼层
5# 一苇过江

樊姓主要来源有两支,来自的山西附近的是周宣王时名臣仲山甫的后裔,封于樊,在今河南济源。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1: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7# 老汉

是根据这两天的回帖充实的。桐城人口迁移问题很值得研究。至于为什么有人迁移而有人不迁移,原因很复杂,简言之是受变故影响大小而定的。山区影响小而畈区影响大,所以北乡山区的土著今日仍有分布,而孔城却难得一见。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273

主题

3631

回帖

4824

积分

超级版主

闲人

Rank: 8Rank: 8

积分
4824

终身荣誉活动大师版主桐网元老

鲜花(4)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2: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乡倪姓今日依然留存这样的传说:大劫难后,荒芜人烟,倪氏兄妹为了种族繁衍,相祷于上苍,如二人山巅滚下磨盘相合,则婚配,后果然相合,遂得以繁衍后世。
倪氏祠堂在鲁谼山,传说的发生地当也在此地。
这个故事虽荒诞不经,但很能说明些问题。第一,倪氏当是北乡土著姓氏,在桐繁衍时间甚长。倪本小姓,但桐北却是大姓,这也颇能说明问题。第二,桐城确实曾遇到过大变故而导致人口锐减。传说不过是人们对祖先的经历再加工的结果,磨盘的传说很明显是借鉴了少数民族的故事。
同安闲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taxr
人文桐城群:104519446   

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
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