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hishu 于 2009-12-31 20:12 编辑 ) S6 ~; b G" H; G
) u4 z- W, r) i8 k6 Q: \. \
: u4 i/ V2 o) C( t- f- t' Y6 n 戏道; t& l7 z0 U* I7 p, S4 u' C
严凤英乳名小鸿六,出生于安庆,祖籍桐城罗家岭。启蒙老师严云高是位补锅手艺人,当时牵头草台戏班。小时候,一上午她就学会一出唱做并重的小戏,让师父大为吃惊:“鸿六儿真乖巧,戏像是前生学会的一样!”6 }3 d3 P0 e1 y. Q$ n
, @% p A8 r, G. F她不仅用心研究黄梅戏唱腔,更是博采众长。北昆名家白云生曾到合肥,看了严凤英的表演,他将手背在自己下巴下一横:“你这下面的戏不能看!”意思是,严凤英除了一双灵活的眼睛和一张会唱的嘴,手、足、腰、腿都缺少锻炼,不会做戏。面对尖锐的批评,严凤英脸红了一阵,随即表示感谢,开始拜白云生为师。 $ @& u. |7 ^* g4 o* \- q. H 8 z6 ~' I1 ]! g/ |$ |曾与严凤英合作15年之久的黄梅戏作曲家时白林回忆说,1954年严凤英扮演《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以她朴实圆润的唱腔荣获华东区戏曲会演的演员一等奖。这个剧目搬上银幕,她立即成为戏剧舞台上一颗明星。# t6 J( b: x$ P
. U* a8 F/ \0 ?5 u9 p& {
拍电影《天仙配》时,曾有一则美谈。拍“分别”这一重场戏时,严凤英趁换布景的空闲,与剧组人员打起扑克牌。导演石挥很担心,问等会拍戏用不用眼药水,严凤英说:“不用。”实拍一到,她泪流不止地演着“七仙女”与董永生离死别的痛苦心境,只拍一遍就过了。石挥很兴奋:“今晚为你加个菜,辣椒炒肉丝。”$ P g+ u5 P( F- w+ o7 s6 [
$ q' r& h3 |9 i+ q' K' Z- v
时白林对记者说:“56年春,电影《天仙配》一放就很红,观众对严凤英真是赞不绝口。那时候来信最多的是学生。开始严凤英还能自己回,后来没那么多时间,她说你能不能代我回一些,那时邮票8分钱一封,我记得最多的时候,我一个月给她回信要花掉8块钱。”+ b. `2 R9 u5 S0 v* E4 h
. t' P! z7 M: Q h$ h: ]% w2 ^
时白林回忆:“56年,她的工资300块,但钱都用别人身上了,比如,我第一次吃西餐就是严凤英请的,她这人很大方,谁要有困难,她就资助人家。”3 W+ v: }' C3 \! c; m. e K
. Z6 o, W. d' p- M3 p严凤英的慷慨和爱心出了名的,每当看到同事、邻居,甚至素不相识的人遇到困难,她都解囊相助。1960年“自然灾害”,一位外地妇女在合肥临产,举目无亲,严凤英在排戏间隙赶回家,给人家拿去衣物和粮食。 ( A; Y) _% p9 R" Y, \+ _" p2 `4 y: o, q- C 情路: q! d$ v4 P' O" Z3 {
严凤英一生,有过坎坷的情路,贯穿始终的,则是她对文人的倾慕。; E+ o! f8 H; z4 g. h3 @
为了写严凤英艺术评传,7旬老人张光亚,多年探访了几十位相关人士,他对记者的叙述,从侧面展现了严凤英的情路波折。“严凤英是个很好的女人,一般男人她是看不上的。王冠亚、王兆乾、甘律之,这3人都不错,王冠亚和王兆乾我都见过,都是有识之士。”3 m* s! d) g8 ]. B, M% B( O8 ]0 n
8 b8 d7 J q) R" t南京甘家,居南捕厅100多年,从抗战始至解放后,梅兰芳等多位梨园英华都是甘贡三的座上宾。三子甘律之不仅老生、小生都能唱,还拉得一手好京胡。1950年春,他与几位名票发起“友艺集”京剧茶座,期间吸引了辗转流落南京的严凤英。当时,不满20岁的严凤英在舞厅伴舞,迫于生计,易名严岱峰。' a3 M6 X7 O' q; b) N
( i' L$ i b; Y& o7 Q" m“友艺集”活动中,严凤英出演过《御碑亭》等戏,她曾与甘律之合作《梅龙镇》,扮演李凤姐,获得好评。一次演出,她还出奇制胜反串张飞,一炮打响,传为佳话。 8 X# d( @9 |- Z& `& C3 U+ g, ]; Z9 Q( |' g
这段时间,严凤英从京、昆艺术吸取营养,也为她日后成为黄梅戏大家奠定了基础。1951年,严凤英拟回故里,甘律之为她购置“行头”,支持她重登黄梅戏舞台。 ( o3 v$ u% U8 @+ z0 ?" q. N( w9 f. ]$ y' G: v* X& I |
“从家庭关系看,甘家解放前是个大户,严凤英是个歌女,他们虽然在一起,但一直没结婚,既然同意她回安庆,也就意味着关系将来也难说了。严凤英回去后越唱越红,排《柳树井》时认识了王兆乾,王兆乾是部队文工团的,又是党员,很有才华,十八般武艺都会,这点肯定打动严凤英的芳心,他们也就好了。” 4 ?9 {+ o: Q* D% O" C) F0 j( G2 H8 c$ Z. f p
“严凤英的性格敢作敢为,感情也不是很缠绵的那种,她说断就断。但同时她又非常讲情义,甘家教她唱昆曲,排戏、练功,她都记着。”1953年夏,严凤英随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到南京,在南京大戏院公演《打猪草》,为感谢甘家的帮助,她买了许多礼品去看他们。' e+ }3 t. v* |) [- Y, e" @
" [% W! G- A/ R: m M4 U: e9 |3 j“去南京时,王兆乾也跟过去了,还跟甘律之碰上了,严凤英挺大方,给他们互相介绍,但王兆乾没睬他,甘律之跟他握手,他也没握,据说还打了严凤英。严凤英气得要死,把被子也甩了,这样以后,两个就分掉了。” , z) D, q1 A: v% C" Z) D1 a : `1 Q. V, o! g* r! u2 U! ]“有个情况,王兆乾在世时,我也问过他。严凤英曾托人带信给王兆乾,说孩子(王小亚)要生了,但王兆乾没去,结果甘律之去了,而且表态,孩子我要,我愿意照顾你。这样严凤英54年就跟甘律之结婚了。” " V. r4 [" p! S, n6 T- F! _+ r' P6 M( e1 @
甘律之曾有回忆:“婚后,我与凤英同去合肥,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以后我随汪剑云(甘律之姐夫,梅派青衣)赴山东、河北一带演出,夫妻分居。后因历史原因,夫妻离异。尽管如此,离婚后凤英还多次在朋友面前称赞我为人忠厚,对她体贴关心,在艺术上对她帮助极大。”% L+ ?" i5 v) G7 f& K
8 [3 n4 d: M$ u9 s3 d
甘律之在那个时代每况愈下,他到合肥也做生意,但很不成功,那是国有化时期,你私有化怎么搞得起来?严凤英是蒸蒸日上。省委书记找她开会,看她演出,两人之间出现差距。再加上1954年以前甘律之有门房意识,严凤英也受到伤害。你当时为什么不娶进门,54年红了后才和她结婚呢?”5 R; Q7 u' ?- y+ |1 `2 Q, \* U8 s
- S2 V7 H2 ?8 I& f7 Y+ J
关于此事,时白林也有记忆:“当时安徽的党政领导对严凤英很看重,认为甘律之不过是个小开,觉得严凤英不应该嫁给他,应该嫁给共产党员,所以动员她先入团、后入党。”56年下半年,严凤英在排演《王金凤》时认识导演王冠亚,感情渐深,是年结为连理。 " w2 K; b: v. e( z! D4 G $ B7 I8 _+ i; s! t4 Y“他们刚结婚没多少日子,有次,我在楼底下走,她就喊我,老时!她趴在3楼的窗户上,我说,你吃饭没?她说,没。怎么还没吃饭?她说,我等人。我说你等谁?她就做了个鬼脸,悄悄道——等小亚哥!” . V+ w, x- X% w8 Y% |- D7 T8 P' V/ e+ h q+ P5 E5 D: X" U: B
新凤霞曾在回忆文中写道:“冠亚老实、善良,对凤英可说俯首贴耳,体贴万分,是个模范丈夫,自和凤英结婚以来,没有给凤英带来过一点麻烦和痛苦。但在凤英生命最后一刻,他是遗憾的。” - [3 F$ J4 m6 r& I# k) u3 S; h4 R: F3 a+ q9 Z v4 w
严凤英过世后,王冠亚一直未再娶,倾注其心血,为爱妻立传,后拍成电视剧《严凤英》。而今,这位耄耋老人行动不便,大儿子王小亚在安庆,小儿子王小英在深圳。 L2 G9 M9 G4 {6 A/ s$ e* X: O# M$ \: D' ?' L7 e$ u9 A 殇途 + A0 ^; G: h) ]$ p4 ~“又谁知花正红时寒风起,再要回头难上难!生生死死人间去,恩爱夫妻难团圆!” 5 }( n/ }' {9 w6 E' \ 5 g/ i8 |; }. x( c仿佛一语成谶,《牛郎织女》最后一幕,恰恰写照了严凤英的悲剧。 4 S/ P% \ `$ e4 @6 F % O* P# m# ~+ v; {0 o- ]她一生自杀过3次,吞金、上吊、服药。前两次在解放前,原因是不堪凌辱,均被抢救脱险;人生如戏,第三次,“仙女”最终撒手人寰了,向着那个严酷的结局逼近,不忍卒说。 ; v" ^* `4 Z" M6 H$ n# v* w5 t a) k0 z6 |
“当时我们同住在省文化局宿舍大院。那晚(1968年4月7日)7点多钟,因为第二天造反派要她交待问题,她就到我家,问怎么办?当时我也受冲击,我就说,实事求是吧,总有一天这个事会说清。我记得她端了个大茶杯,穿了个黄色大棉袄,呆了十来分钟就走了,在门口对我爱人说:‘我站得直坐得正,只是眼前难熬啊!’没想,第二天早上就听到了不幸的消息。”柏龙驹(原安徽省文联副主席,1952年认识严凤英,曾与王冠亚共事)向记者回述严凤英自杀前晚的情景。 4 e. o; s$ d1 f* F1 r $ i' u" P4 Y M3 f, X& ~文革初期,严凤英就被扣上“三名三高”、“黑线人物”、“封资修代表”等罪名,受尽“文批武斗”折磨。“他们黄梅剧院之前在我们院子里开了个批斗大会,那个会上斗得很不像话,把她过去的事情都翻了出来,甚至她在旧社会被侮辱、被伤害的那些,全搬出来了,还把她丈夫、孩子都喊出来陪斗。她当时就喊我母亲:‘妈妈’啊,我活不下去了,活不下去了。那次对她刺激很大。” 6 O) c$ \7 g1 r- `1 e ^9 P8 M& C: A
当晚,写不出交待材料的严凤英陷入绝望,服下大量安眠药,王冠亚见到空药瓶和遗书,忙叫起孩子,让大儿子去找医务室医生,为了找救护车送入部队医院,他又去找了一位军代表,谁料此人带着一伙造反派头头,把王冠亚等关在门外,对严凤英进行了床前批斗。可怜的严凤英已经脸色发青,口吐白沫,辗转送至医院时,因急救的黄金时间被耽误,严凤英告别了人间,这日离她38岁生日还差一个多月。, \' I/ C& P2 K+ [/ k8 q6 F6 y3 S
# [6 V0 q/ W4 v `( S9 a8 B' M( t* x
据王冠亚在纪念严凤英逝世40周年的文字记述,“严凤英死后不到一个小时,剧团领导就赶来了,任务只有一条:严凤英之死有不少疑问,有人检举她是国民党特务,是奉了上级命令自杀而死,所以要剖开她的肚皮挖出她的内脏,检查她肚子里的特务工具!”可怜的严凤英,在死后还遭到了残忍的剖尸。 8 H r& ^. r8 L0 V" `" W4 O # ^7 A6 ^5 B% x: V1978年5月,严凤英去世的第10年,安徽省终于为她平反昭雪。( k( l7 `. m$ H6 f' m# D
) z- C! t2 m$ `* F1 {( s
时白林说:“现在,每次给严凤英庆祝生日,提起她被迫害致死,大伙都是泪流满面。” 9 o" z0 I' A: D& S# z2 f # @, T) n7 a6 j0 ]* b(感谢白燕升、吴琼、时白林、柏龙驹、张光亚等人对采访的帮助)% l2 H1 f- @4 K5 A (本文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节选自《共和国60年最美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