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于国家 永垂不朽
5 ], [' c2 C9 y8 N0 V/ k6 ~- `# J2 `一一记辛亥革命滦州起义军总司令施从云上将 # V* f& ]4 } G1 `2 A0 P
作者:红尘 0 L+ y" ]6 [4 x* e V9 H
8 ^. ?# r5 b2 b# w" k5 a 铁骨,赤胆,碧血,丹心,凛凛英烈;苍松,翠柏,蓝天,白云,巍 巍丰碑!时值辛亥革命百年之际,追思滦州起义军总司令施从云烈士的不朽功勋,令人高山仰止,激奋不已。
9 K) I% m2 E2 C4 S 施从云,字燮卿,1880年4月25日(清光绪六年三月十七日)生于桐城县孔城沙子岗。
, m+ W7 ^; Q+ @" V" v6 C' U
施从云弟兄多人,家庭贫寒,他年龄最小。父亲施雨宽和伯叔几人,经常为人帮工,也趁沙子岗集市,磨制豆腐出售,虽收入不多,尚能糊口。在“穷不丢书”乡风的影响下,施雨宽含辛茹苦,让几个儿子先后都读了二、三年私塾。虽然念书不多,却能勤勉好学,休学后,均无师自通。特别是从云经常涉猎各种书籍,过目不忘。对王阳明学说,太平天国反清书籍,尤感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施从云深深感到,要有所作为,只有外出闯荡。于是,与长兄施从滨在1 900年前后,参加清廷北洋军队。在当时文盲充斥的清军里,施从云有文化,有抱负,而且善于帮助人,团结人,官兵们都愿意与他交游,上司对他也很器重。在天津镇台吴化纯部当兵,当排长,后又被保送到保定将弁学堂受训。毕业后,分配到北洋军第五镇任队官。
% ^% h7 A8 G3 A( q, X 这时,父母均已去世。1 905年回家葬坟,曾发誓说:“从此双亲归净土,头颅便可造山河”,决心以推翻满清封建统治为已任。归队后,与本镇王金铭、冯玉祥等下级军官结为至交,其时同盟会会员也常在该镇进行革命宣传活动。1 9 1 0年清廷又组建了一支新军第二十镇,是由第一混成协和奉天独一标、二标合编组成的。原第一混成协协统王化东是一个留学日本、倾向维新的军官,平时注重对官兵思想灌输和操行训练,官兵关系很好,以后君主立宪派张绍曾任20镇统制,其所作所为,迎合革命派的心理,对二十镇革命派官兵也采取了容纳的态度。冯玉祥、施从云、王金铭等革命派由五镇调到20镇,分别在该镇80标、79标几个营担任管带。他们经常联络,讨论时局,加上同盟会经常派人与这些军官联系,对一些下层官兵渗透、引导,使他们认识到:要推翻清朝暴政,必须组织团体。于是,施从云、冯玉祥、王金铭等人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很多官兵参加,声誉和影响很大,引起了当时20镇协统潘矩楹的怀疑和统制张绍曾的注意。这时,恰巧长春寄来《山东同乡会简章》,潘矩楹是山东人,王金铭也是山东人,王金铭等人就以此为借口,组织同乡会,推举潘为会长,王为副会长,外省人也可参加为名誉会员,施从云、冯玉祥都是安徽人,便也成为会外干事。自此,他们有山东同乡会作掩护,活动更加活跃。
; D2 L( \; p( b0 ^9 t
宣统三年,清朝决定8月19日至29日举行永平大操,组织20镇等北方部队6万多人参加。20镇先后开拔,于8月19日上午到达开平,即将投入会操。1 0月1 0日,武昌起义。这时,20镇统制张绍曾拒不南下,却与君主立宪派梁肩超等人密谋,准备进行兵谏,以武力向朝廷示威,实现宫廷政变。可是,20镇的下级军官和同盟会会员们仍极力推动张绍曾起义。施从云、王金铭多次建议:“事已如此,时机已迫,不可错过,请即发动,直捣北京。”而张绍曾等立宪派仍坚持兵谏。施从云等人却一心一意指望张绍曾领导他们“发动起义,直捣燕京,完成革命,以竟全功。”张绍曾却犹豫不决,很快被清廷撤换,由潘矩楹任统制。潘采取分散革命力量的办法,将各标分别调往关内外,仅留79标守滦州。这就使施从云等进一步看清了兵谏者改良保皇的真面目,愈加激发了起义的决心。 3 p, `5 t' l9 L( g: Q- W
他们于1912年1月2日率军起义,很快占领了滦州,成立了地方革命政府,推举王金铭为大都督,施从云为总司令,冯玉祥为总参谋长,通电全国,宣称: “即日振旅京津,廓清余孽,快捣黄龙。”为了扩大战果,立即誓师西进,清廷发现滦州起义,立即派通永镇总兵王怀庆一面前往滦州招抚,一面暗中带兵在雷庄一带设伏,并撬掉铁轨以防起义军西进。王怀庆表面佯装支持起义军,却暗地里与原三营管带、起义军副都督张建功相勾结,策动叛变。在迎战清军时,王怀庆临阵出逃,率军把施从云等指挥的起义军包围在雷庄车站一带。在这前有清兵阻击、后有清军断路的夹攻下,施从云披坚执锐,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振臂高呼:“各位同志,今日光复家国,务须以一当十,奋勇杀敌。”起义军与清军激战4个多小时,终因寡不敌众,伤亡惨重。司书瞿胜耻和马弁龚某等力劝施从云东潜,施从云义正严词: “见危授命,古训昭然。予自从军之日,即思以死报国,死得其所,幸也!已矣,毋复言!”瞿听了流泪说:“其于大事何!”施从云回答:“此后死者之责也!”于是督战更加勇敢,清军见起义军斗志昂扬,一时难以取胜,则诡称停战议和。施从云等面临眼前严峻局面,为了保存起义军的核心力量和对清军晓以大义,唤起他们觉醒,倒戈反清,毅然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接受对方议和建议,与王金铭等同去清军兵营,谈判议和。王、施与清军首领 见面,据理劝降。王怀庆等怕动摇军心,即将王金铭、施从云等参加议和起义官兵全部拘捕,并于1912年1月5日深夜,杀害于雷庄车站附近,施从云年仅32岁。
w* C: h1 F/ S% M7 l. Y0 z. R K 滦州起义失败了,但先烈们的历史功绩永远值得纪念。滦州,京畿重地,关内外咽喉要道,是清朝统治中心和严密控制的肘腋之区。滦州起义,矛头直逼北京,牵制清廷实力,极大地支持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指出:“北方革命,固重于一切也!”后又题词称:“滦州大计”,“建不世功勋”。李大钊也指出:“这是历史的纪念地”,“应于此处建一祠宇或塑铜像,以表彰之”。原国民政府于1936年4月颁布《表彰令》,指出:“辛亥光复,发轫于武昌;而滦州一役.实促其成。”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肯定了辛亥革命时期,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丰功伟绩,对参加滦州起义烈士和健在英雄,称赞道:“功于国家,永垂不朽”,“为国为民的老英雄”等。台湾史籍也称滦州起义“实为武昌起义最得力的应援”,并说:“当年京津一带志士,在近畿淫威之下,历尽艰苦,促成清廷退位。”
- A5 Z4 }+ b. b/ u" z/ {( Q+ |+ r6 M
1936年,国民政府接受冯玉祥、于右任等元老的正义要求,追封王金铭、施从云、白雅雨3烈士为上将,刘瀛等11位烈士为少将;北京西山开辟“辛亥革命滦州起义烈士陵园”,建塔,树碑。北京中山公园铸有王金铭、施从云二烈士铜像,供海内外游者瞻仰。施从云墓坐落于桐城市金神镇骑龙村樊庄,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 z6 d" P# N' O9 C( a7 U- L( N
. r5 {% p4 v% z9 J; r4 E3 a1 n. v; I
(原创作品,未经作者同意,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d9 S% C: D J; i& b.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