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场附近有个早点摊位,在三叉路口的位置,摊位的附近有三排高楼,有两家机关单位和一家超市,还有为数很多的门面,早晚有川流不息的人群上班下班,小车摩托车,和步行的人接踵而来,又向四面八方散开而去。早上,广告牌旁边的早点摊,则挤满了人,妯娌两人忙得手舞脚乱,早点有油煎的薄薄的小麦粑,有蒿子粑,酱油干包芯的粑,有南瓜粑,还有卤鸡蛋,平锅里的油嗞嗞的冒着热气,,顾客们各取所需,也不用摊主找钱,各种硬币和小额纸币放在桌面的一角,任顾客自由兑换找零,这样的忙碌在上午大约要延续一个小时,待到上班的高峰期一过,小摊位就相对清闲了点,收摊的时间一般都是早上九点半左右。
在冬季里,有风有雨的日子,摊位前面照例照着一把太阳伞,妯娌戴着口罩,缩着脖子跺着脚,一个拌粉,一个摊面,不紧不慢的照应着顾客。在炎炎夏日的早上,两人都穿着短短的白大褂,肩上披了一条洁白的毛巾,只见她们的额上眉毛上都是一层细细的汗珠,摊位下面的炉火也散发着炙人的热量,那附近的空气的热度也要高上几度了。
最早的时候是有两家的早点摊,可能是生意竞争的原因,一家没有做了,只在秋天的季节里炒炒板栗,长长的勺把在锅里搅动,不停的翻动着锅里的沙子,炒出的板栗黄灿灿的怪诱人的。
摊位的对面有个卖豆浆的小推车,不知道何时,早点的摊位上也有了个卖豆浆的小箱子,这样减少了喝豆浆卖早点的人们在路的两边来回奔跑,又过了段时间,那装豆浆的小箱子又不见了,让给对面的那家独卖了吧?她们则安心的做着自己的早点。
做早点得要晚上准备好基本的原料,早上三点左右起床和面,洗菜切菜,早早的上街,预备好一定量的食品,期盼着一天的收获。
她们从下岗后就这样在这里做了十多年的早点。这个小的早点摊虽然也被城管赶过几次,但还是坚持下来了,成为这条街道实实在在的风景了。
早点摊的前面有两个门面,我每天在买早点的时候,照例要见到两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雨天穿雨衣,晴天撑着伞,不早不晚的前脚跟着后脚走进各自的店里,开始擦拭玻璃,并用拂尘轻轻地荡去灰尘。夏天的时候,还会在门前撒点儿水,简单的清理一下细微的垃圾。在门外望进去,左边的店面有化妆品,有女士包,还有发卡什么的小物件。右边的店面则是皮带和小鞋子小服装,和各种花花绿绿的帽子,和早点摊前的人群比较,那两个门面进去的人简直是门可罗雀,也不知道她们的生意经是怎样的,看着她们天天准时的早早到店里,到我下班的时候,她们的店还是灯火明亮。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偶然的发现,那店面只剩下一个了,听说另一个要转租,是生意不好做呢?还是另有安排?或许是要出嫁?
她们的存在和很多很多人是没有关系的,也没有人去注意她们。无论她们到了哪里,做什么去了,这个城市依然是那样的繁华,这条街道依然有人接着做她们的事,人们还是按着自己的脚步不紧不慢的走着!
我依旧在那里买我喜欢的早点,依旧看着那些和我一样忙碌的人们!
在我漫不经心度过的时光里,我偶然发现那早点摊消失了,也没有看见店面里的小姑娘了,后来听说,最后离开店面的小姑娘則是妯娌当中其中一人的女儿。
在茫茫人海里,在十多年的滚滚红尘里,她们辛劳的身影消失在那里?又有多少人还记得那早点摊和开店的小姑娘?
太阳每天还是那个时候升起,也还是那个时候落下去,雨也按自然的规律来去,春夏秋冬循环往复。而我每次走到那里,那一丝惆怅的心情总是难以释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