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35441
- 积分
- 3861
- 威望
- 2346
- 桐币
- 967
- 激情
- 319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9-4-28
荣誉会员
 
- 积分
- 3861
 鲜花( 8)  鸡蛋( 1)
|

楼主 |
发表于 2012-7-21 01:2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当玩 发表于 2012-7-20 18:17 # X' K3 Z. |+ A' R( ^( B" [
完全是站在官方的立场讲话嘛,老百姓不容易呀。 ; G( w1 N3 |. c) w: U% U! l* ]0 |
不当玩宗工喂! 您老这句话 后学不爱听咧 所谓【政宽则民慢 慢则纠之以猛 猛则民残 残则施之以宽 宽以济猛 猛以济宽 政是以和】迈 然 还是谢谢宗工青及给予云谊! 顺祝宗工暑安并颂箸祺! . b. J8 j" P0 e* S
- z$ u+ V: ~4 W7 j; V
164.道光十一年至十三年(西元1831~1833年)秋八月,周至許聯升任
/ n Q% v" x" D/ Z! C〔按〕《李續志》《饒府志》未系年。姚柬之曾為作記,或為姚之前任,姑列於此。
0 Q6 T/ O; b3 U+ V3 }許聯升,陝西周至拔貢,道光七年至八年署理普寧縣令。道光十一年任揭陽令。其人“嗜酒而有史才,雖大醉判決如流,兩造無不折服,人以為有龐士之風”,未滿任即以事罷官。貧而不能歸,寄寓揭邑,士民咸敬重之。光緒《李續志》卷二《職官》有傳。
. |2 X& T2 c' j任間曾率兵民浚通河渠,道光末年潮汕大水,惟揭邑未遭水害,都賴許令之功。後任揭陽縣令姚柬之敬重其人,為作《醉侯記》。其略云:
# Y" D6 D) t, Q: {: d% u% ~2 T3 N! \9 K6 w# e/ Q8 {% X
道光十三年,余宰揭陽。揭陽本漢縣,屢分析,今之所治,漢縣西南一隅而已。縣治三面環水,又治為海之尾閭,其積水也尤多。今年五六月間,潮郡所屬邑皆被水浸,郡城水不沒者三版,惟揭邑無是患。予怪之,詢於眾。眾曰:“是前醉侯之功也。”蓋嘗浚城濠,通溝澮矣。又曰:“是醉侯醉中之所成也。”蓋一日者,天寒被酒,侯醉甚,親率吏具畚鍤,集邑中士大夫,醵錢作資,督工浚必深,疏必暢,茲三年矣。居民日棄灰未土淤河,未嘗塞。又曰:“吾邑侯多不滿任。吾見侯之醉 者,多矣,未有如侯者也。”予聞而異之,為作《醉侯記》。[100]
& Y5 F( p5 G$ ?* y9 h" T) e0 t- V
* @3 V3 H$ W8 E& p+ t% X不管許氏如何嗜酒,他能正確判案,亦很難得。至於浚通河道這一點,大益於縣民。假如真的卸職後缺少路費回家,更說明他在任的清廉。$ ]1 H$ I; O/ h# z- \
& p- s2 x/ g# j, g8 t/ H. z$ T4 I165.道光十三年秋九月至十四年(西元1833~1834年)春正月,桐城姚柬之任
& h) A+ D* I1 Z! f2 [, H* T〔按〕系年據《李續志》。0 B5 Y+ }* ?8 U9 Q/ T
姚柬之(西元1785~1847年),字幼之、佑之,號伯山,又號檗山、且看山人,安徽桐城人。道光二年進士。道光十三年任揭陽縣令,十五年再任。十六年夏四月任連山廳同知,擢貴州大定知府。尚氣負才,但不能迎合上司,稱病辭職而去。
_ v/ ?; M$ v& [8 j/ Z$ Q擅詩文,著有《且看山人文集》《伯山文集》《伯山詩集》《連山綏徭廳志》等。詩從明七子入手而接盛唐,俱無弱調,多愴況之音。傳見《清史稿》及《續碑傳集》四十二卷。* \6 }; Q8 r" \) N" ]' H, H
其人孝道,每逢生日,必齋戒,正襟危坐,不飲食,謂“此我親生我劬勞時也”。光緒《李續志》卷二《職官》有傳。 P0 b1 j* e* d* a0 t
《李續志》卷二本傳說:; v! r# K+ B c( J+ t
$ {$ g6 n' S1 c〔姚柬之〕蒞任時,土人久沿漳泉械鬥之習,痼病日深。加以累朝寬厚之餘,有司粉飾治平,務為姑息馴。至於抗官玩法,政令不行。柬之甫下車,即痛懲爛匪訟棍,民稍知畏法。2 |+ w3 t; g J' X3 @0 V. Q8 |
有黃姓者,因案逃匿,吏持之急,即率眾拒捕,勢洶洶。柬之念營勇弓兵舉不足恃;即申牒大府,未必遽發兵。度不如以計制之便。乃駕小舟,從數役,以繩量江面,如是者再。眾不測其意,私詢役。役言:“公請於上憲,已得報,不日即有省兵,慮屆時無船,擬設浮橋三以濟之。此繩所以度廣狹也。”黃姓聞之大驚,乃擒獻拒捕者,泥首請命。案遂結。其他權略,多類此。
* p/ t" A% n/ d/ j7 T5 q
5 D. |) I8 f7 a% E& o這說明姚柬之辦案很會用權謀。不費一兵一卒而能把案犯入捕。
- r5 H. A* R- t《姚柬之傳》中還提到他如何審理民事案件,亦值一談:
( A5 f% o% u- H6 d* E$ n: ?2 s: ] v, a; c
〔姚柬之〕鞠獄必坐大堂,令士民環觀之。嘗有老人訴其子有餘蓄,日供錢於父,不敷用。柬之令喚其子來,問作何業?子對以月傭工,得錢三千。問其父何為?曰:老不能食力。問罷,退入。各給以百錢,俾買食物充饑。頃之,復坐堂,傳兩人至。問所予錢。其子獨存十之九,父則所存無幾。乃責之曰:“老饕餮,遊手好閒。吾所給錢,爾移時殆盡。爾子月傭工三千,日計不過百錢,何足以饜爾欲。”責數板斥去。: a) }6 s/ j- \2 p
8 |8 z3 `3 g# O
這樣處理民事案件,於情於理都說得去。儘管當時朝廷推行以孝治天下,其父打著這面大旗,以子不孝為理由請父母官作主。姚縣令略施小計,即知父子兩人各自的處世方法,處理得很合民情和人情。
! p! x- f# j. A) w- }/ G. Y《姚柬之傳》中又談到他對文化的關心:' V" \; \6 S/ f3 u- y
& i8 H1 f+ g% s
好文學,書院課日,輒往與諸生談藝,剌剌不休。閒步至廚間,見所食太寒儉,厚加獎賞。
. O6 K9 k( R: k, n6 b( W: u. v+ D+ M0 }' ^4 j
姚柬之任揭陽令二年,不殺戮一人,因此“頌聲日起,催科所至,民咸樂輸,為十餘年來所未見”。對這樣的父母官,老百姓自然歡迎。因此,同時候的揭陽京岡副榜舉人孫子俊(西元1804~1835年)有《恭頌邑侯伯山姚公德政》七絕四首,可作為當時人對姚柬之評價。今錄第四首如下:9 i' ~! @( n* m- ^
% W* d2 c5 \; q Y, s
最是秋霜氣是春,愛稱父母畏稱神。
$ z5 z5 b! @# D/ }. P6 f+ ~4 C欲將湯網開三面,常把禹車役一身。1 U3 g# O! T2 ~) | u
履正門無私謁客,時和路有早引人。+ y5 l( f9 M' w4 q6 k$ n
武風盡息文風振,鄒魯依然在海濱。[101]
: z* i( _* G9 `$ N$ Y% Q" H8 y2 N8 K& J
《大清宣宗皇帝實錄》卷二九四道光十七年春二月戊午初十日記載:: z( @; X: j5 S$ V$ ~, Y ^
; I4 W# x$ w/ |據禦史黃仲容奏參,廣東連山廳同知姚柬之挾寄嚇勒多贓,辦理地方,未能允協等款。當降旨著朱士彥等查明據實參奏,茲據朱士彥等查明,姚柬之於奉委辦理普寧一案,該縣八鄉,均系務農度日,並非殷實大戶,焉有銀兩輸送。且查辦案件獲犯多名,隨同日夜審訊,尚屬出力。並無辦理不善。其題升連山同知,於上年四月接印,並無不願到任之事。揭陽交代(當指任揭陽令卸任),亦並無虧短。至省城住房,均系自置。其子姚世恩捐納府經歷,分發江西,因告假赴粵省視,並無授意勒贓之事。所查均屬明晰。姚柬之並其子姚世恩,均著毋庸議。[102]6 v+ q" F5 U! }* T+ `
- H4 [* I9 Z( U5 p+ ?3 u1 B, b
姚柬之並沒有勒索貪污,任職尚稱無愧衾影,一場虛驚而已。好官亦會受到同僚的攻擊和誣陷,不願同流合污的清官亦很不容易當。
2 u0 m- s1 g* T0 f% V徐世昌《晚晴◎詩匯》卷一百三十說:, L+ J3 Z: }8 ~; l0 U
% g+ i8 X" \ W# t伯山初宰臨漳,繼任揭陽,斷懷疑獄,治械鬥,政聲卓越。後擢大定郡守,持大體,不附和上官,謝病歸。詩有雄渾之氣,五七言近體尤亮拔不群,寄意深遠。一門群從中與後湘殆如驂靳。- Z; _. E' _- e
5 s' o3 {$ o6 S. T2 ~5 `
錄其五七言各一首,以證“寄意深遠”之說:9 c$ a/ t; `; e, s \
+ V* I( Y2 [1 P! s試院春陰得故人左匡叔書遂答丁茂才2 U) r0 g' m' s* ^
飄風吹雨上雕闌,瑣院深沈怯曉寒。7 ~ ?* P7 w1 U! S8 j- [
雞鶩喜陰爭握粟,鸞皇愁涇振雲翰。
* M, P" _7 T- i- M* z故人寥落書來少,貧賤交遊語易酸。2 i+ i1 J+ |' v n- s
賴有丁儀慰岑寂,漫寬杯酒暫為歡。
$ `8 F: l4 w0 l, y! s! y! ~1 h
, m6 a3 {# ~& w# F |2 \ }葉家洲
& j# C) a1 o. u9 f9 P詞藻空南國,饑寒返舊廬。
) }* O Z" M7 V3 r- M& r. X4 Q) Z風雲催日暮,星月落江虛。2 y8 u' s, v0 k, M( F6 ?
短髮悲春去,丹心又歲除。0 V/ b6 |6 z2 N; e) Q3 `4 s8 \9 a
食其貧落魄,悔讀未焚書。[103]
/ h4 Y1 g. B j# `6 T. O# a
/ S; s/ \4 w2 f- Z9 ^166.道光十四年春正月至同年夏五月(西元1834年)錢塘陳恩普任
1 a* |9 J" O: \' H5 X5 E0 t: w〔按〕系年據《饒府志》。十四年夏五月桐城姚柬之重任揭陽知縣,陳當與姚交代。
9 m _7 B% z4 v& R/ N; }陳恩普,浙江錢塘人,內閣供事。道光十二年署普寧縣令;十四年調任揭陽令;十六年再任普寧縣令。任揭陽令僅數月時間,實在亦難出什麼效果。
# k S' R7 K* z) {7 Z- I6 ^/ Z% W0 m. f1 }- T# v6 L4 w% a
167.道光十四年夏五月至十五年夏六月(西元1834~1835年)桐城姚柬之任
4 o6 h6 C& v6 G〔按〕系年據《李續志》。這是姚柬之第二次來任揭陽令。下任威昌於十五年閏六月任,姚氏本傳又稱他“宰揭前後二年”,故可斷其卸任時間,後因病辭職。
5 O5 H0 I, w1 t3 Q% z( ?姚柬之,詳道光十三年條,不贅。
3 w* ~( M; v9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