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赋姑

[词赋曲令] 赋魙王宇斌传 / 赋帝 (文都狂人)

 关闭 [复制链接]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12、原文第二段第六句:时尔暑怯繁荫,祥洽翠冈,岚护丹崖,花翻细浪,多为和谐之吉兆也。(有错)
△查汉典:时尔,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时尔”。查百度:无解释。显然,“时尔”为“时而”之误。
查汉典:
A.时而(時而)shí ér
(1) 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
蔚蓝色的天空时而飘过几片薄薄的白云。
(2) 叠用,表示不同的现象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
时而受称赞,时而受责备。
举例:
1.表示不定时地重复发生。清朱焘《北窗呓语》:“时而假圣贤面目,侃侃为道学之谈。”管桦《山谷中》:“北面的天边,时而闪现着电光。”
2.迭用。表示不同的现象或事情在一定时间内交替发生。巴金《寒夜》九:“天永远是阴的,时而下小雨,时而雨停。”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夜间远处传来的叫卖声)被那忽急忽缓的风荡漾得时而清楚,时而模糊。”
此处指:2.迭用。
B.怯 qiè
1.胆小,没勇气:~场。~懦。~弱。~步。~阵。羞~。
2.俗气,见识不广,不合时宜:露~。
此处指:1.胆小,没勇气:羞~。怕~。
◇讹误:【时尔】暑【怯】繁荫,祥洽翠冈,岚护丹崖,花翻细浪,多为和谐之吉兆也。
□翻译:(阅江楼周边)时而热暑胆小怕浓密的树荫,祥瑞浸润着翠绿色的山冈,(时而)山间的雾气护卫着绮丽的岩壁,花儿翻腾着滚滚细浪,大多是和谐而吉祥的征兆啊。
显然,“暑怯繁荫”一句,不通顺,不知所云。难道酷暑天,谁不喜欢浓密的树荫而得以乘凉,反而还怯惧繁荫?真惑人也!
嗟夫!天山客为赋若此,岂不哀哉!惑张友茂可,惑钟阳可,惑左增杰可,惑杨焕球可,呜呼!惑赋帝可乎?!惑赋神可乎?!答曰:弗可也!
○纠正:时而暑嗜繁荫,祥洽翠冈,岚护丹崖,花翻细浪,多为和谐之吉兆也。
◎解释:连词“时而”之用法,王氏弄不清楚,混淆使用。且“暑怯繁荫”是病句。
¤结论:王氏缺乏文言连词用法,用词不当。扣5分(错词是小,病句是大,可叹可悲)
★得分:100-5-5-5-5-5-5-5-5-5-5-5-5=40分。

▲13、原文第二段第六、七句:来有清风相送,登有玉女引赏。难得新友知音,娱超饮秋滕王。(有错)
△查汉典:引赏、饮秋,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引赏”、“饮秋”。查百度:无解释。显然,“引赏”、“饮秋”,为天山客所生造。
于是,便产生严重歧义:
1、“引赏”:
A.是由美女引领着去皇帝处领取奖赏。
B.由美女引领着去登楼欣赏美景。
C.由美女去勾引游客而得到奖赏。
2、“饮秋”:(查百度说A)
A.滕王,中国古代王爵封号之一。滕,中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一(详细内容见“滕国”词条)。后世遂有以“滕”为号封王,始于北周。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春正月壬戌(公元574年2月7日)进封第十三弟滕国公宇文逌为滕王,为中国历史上首任滕王。而后历史中一共有16位滕王其中宇文氏1人,杨氏3人,李氏4人,赵氏2人,完颜氏4人,刘氏1人,朱氏1人。著名滕王为唐朝滕王李元婴。“16位滕王”,是谁在“饮秋”?
B.如果“饮秋”一词成立,则“饮春”、“饮夏”、“饮冬”又何尝不可?春夏秋冬代表一年四季,由是推之,则“饮年”、“饮季”:“饮月”、“饮旬”:“饮日”,亦应允许。
C.“饮”之本意为“喝”,请问滕王不是在“喝酒”?反而在“喝秋”?时序节期,何以能成“饮”之对象?
◇讹误:来有清风相送,登有玉女【引赏】。难得新友知音,娱超【饮秋】滕王。
□翻译:人们来到(阅江楼)时伴有清风相送,登上(阅江楼)的时候,有美女勾引而企图得到奖赏。难得结识一些新的知己朋友,娱玩得很快乐,超过了能吞饮秋天的16位滕王。
○纠正:来有清风相送,登有玉女伴赏。难得新友知音,娱超饮酒滕王。
◎解释:用字、词要出于字典、词典。用典故须出自典源。
¤结论:王氏常将毫不相干字、词,强制捆绑,用词不当。扣5分。 (随意造词,胡乱用典,贻秽文苑,污莫大焉)
★分数:100-5-5-5-5-5-5-5-5-5-5-5-5-5=35分。

▲14、原文第三段第一、二句:吴天宽,楚梦远。金戈销,苍烟散。(有错)
△查汉典:
A.苍烟
  
拼音:cāng yān
释义:苍茫的云雾。

出处:唐陈子昂《岘山怀古》诗:“野树苍烟断,津楼晚气孤。”
示例:《花月痕》第十五回:“细看春色低红烛,烦向苍烟问白鸥。”
显然,与战争无关。而原文“金戈销,苍烟散”中前句“金戈”,是“金戈铁马”成语的缩语。
B.金戈铁马
释义: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出自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而“苍烟”并不代表战争。否则前后句则词性不匹配。而“狼烟”,则能代表战争。
C.狼烟
古代边防报警时烧狼粪升起的烟,借指战火:~滚滚 ,~四起。
出处:狼烟,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北宋陆佃《埤雅》中:“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北宋钱易云:“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上,虽烈风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谓‘堠’曰‘狼烟’也”。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狼肠直,故边塞以狼矢为烟”。
◇讹误:吴天宽,楚梦远。金戈销,【苍烟】散。
□翻译:吴国的天空宽阔,楚国的梦想远大。战争所使用的枪械武器都被销毁了,用来报警的烟雾也已经散去了。(依据下列修改后而翻译)
○纠正:吴天宽,楚梦远。金戈销,狼烟散。
◎解释:用词要有出于字典、词典。用典故要出自典源。“狼烟”一词,出于战争典故。
¤结论:王氏用词不当。扣5分(词典中虽有,但尽量选用与语境相匹配者)
★分数:100-5-5-5-5-5-5-5-5-5-5-5-5-5-5=30分。

▲15、原文第三段第四句:想阿房齐云,非不广矣,尽焚于兵灾;历代豪奢,非无金也,多失于修短。(有错)
△查汉典:
A.修短 xiū duǎn
释义:
1.长短。指物的长度。
晋葛洪《抱朴子·清鉴》:“此为丝线既经於铨衡,布帛已历於丈尺,徐乃说其斤两之轻重,端匹之修短。”唐刘知几《史通·暗惑》:“故窊隆异等,修短殊姿,皆禀之自然,得诸造化。”
2.长短。指人的寿命。
《汉书·谷永传》:“加以功德有厚薄,期质有修短,时世有中季,天道有盛衰。”唐杜甫《寄薛三郎中据》:“余今委修短,岂得恨命屯。”明郑若庸《玉玦记·梦神》:“念修短荣枯皆已定,要成仁取义,鸿毛视死何轻。”《三国演义》诸葛亮祭周瑜:“呜呼公瑾,不幸夭亡!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3.长短。长处与短处。
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指玷修短,评论美丑。”
显然,此处指:2.长短。指人的寿命。
虽然“修短”一词,出于词典,但根据王氏宇斌《阅江楼序》一文语境,究竟是说其“长寿”?亦或“短寿”?人之寿命最长,过百岁者,毕竟稀少,相对于悠悠历史而言,极其短暂。故此处应为“苦短”。
曹操感叹道:“人生苦短,譬若朝露。”但不能改为“人生长短,譬若朝露。”否则,就如同天山客一样麻木不仁,惹出诸多笑料!
◇讹误:想阿房齐云,非不广矣,尽焚于兵灾;历代豪奢,非无金也,【多】失于【修短】。
□翻译:遥想那阿房宫雄伟壮丽几乎与云天并齐,不是不很广大,全部被战争毁灭;历朝历代的豪华奢侈者,不是没有金钱财富,大多死于寿命的长或短。
○纠正:想阿房齐云,非不广矣,尽焚于兵灾;历代豪奢,非无金也,皆失于苦短。
◎解释:“大多死于寿命的长或短”?“大多”而不是“全部”,由此推知,有人不死?再则,此处的“长”,实际上是“短”。人之寿命只能“苦短”,而不是“很长”,再长还是难免一死。
¤结论:王氏不会用副词,且用词不当。扣5分(副词之“皆”与“多”,不能等同也,慎之慎之)
★分数:100-5-5-5-5-5-5-5-5-5-5-5-5-5-5-5=25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16、原文第三段第九句:淼淼波推,似掩渡江之呼;漠漠烟沉,壮存投江之叹!(有错)
△病因:表面看,该句是对仗句式,故用分号。但“似掩渡江”与“壮存投江”,词性不匹配。“似掩”:即似乎掩护(兵士)渡过长江。其中,“似”是副词,而在分号后句“壮存投江”里,找不到对应副词。
且该句中“之呼”、“之叹”,亦为胡乱用词。可从下面翻译中体现出来。
再者,“壮存投江”,是何意?难道令战船上兵士投入长江水中被淹死而壮烈牺牲,并显示出其吴国兵士之正义存在?“壮存”一词,又是王氏生造,难道是“壮烈存在”?亦或“壮大而存在”?莫名其妙,费解之至!
又则,“烟沉”不是词,应为“烟尘”。以字典为准也。
△查汉典:
A.烟尘 yānchén
(1)烟灰
(2)烟雾和尘埃。
(3)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旧时指战火。
唐·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唐·白居易《长恨歌》:九重城阙烟尘生。
(4) 旧时指人烟稠密的地方。
杜甫《为农》: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
释义:
亦作“烟尘”。
1.烽烟和战场上扬起的尘土。指战乱。南朝梁萧统《七契》:“当朝有仁义之师,边境无烟尘之惊。”唐高适《燕歌行》:“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一任他英雄并起图王霸,烟尘并起兴戈甲。”清孔尚任《桃花扇·投辕》:“你那苏张舌辩高,我的巧射惊羿奡,只愁那匝地烟尘何日扫。”
2.烟雾灰尘。唐刘知几《史通·烦省》:“夫英贤所出,何国而无,书之则与日月长悬,不书则与烟尘永灭。”唐黄滔《水殿赋》:“三十六宫之云雨,澒洞随来;一千餘里之烟尘,冥濛扑去。”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
3.犹灰烬。唐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卜商阐其业,《雅》《颂》与金石同和;秦正燎其书,简牘与烟尘共尽。”
4.犹风尘。借指旅途辛劳。唐李白《长干行》之二:“忆妾深闺里,烟尘不曾识。嫁与长干人,沙头候风色。”
5.人烟稠密处。唐杜甫《为农》诗:“锦里烟尘外,江村八九家。”唐戴叔伦《晚望》诗:“杉竹何年种,烟尘此地分。”
此处指:(2)烟雾和尘埃。
◇讹误:淼淼波推,【似掩】渡江之【呼】;漠漠烟【沉】,【壮存】投江之【叹】!
□翻译:浩大的长江之水而形成的波浪推动着战船,似乎在掩护兵士渡过长江(的呼唤);浓郁的烟雾下沉到江面上,令战船上兵士投入长江水中被淹死而壮烈牺牲,并显示出其吴国兵士之正义存在(的感叹)。显见,括号中(的呼唤)、(的感叹)为多余,为画蛇添足,为狗尾续貂耳!
○纠正:淼淼波推,似掩渡江之蔽;漠漠烟尘,宛助涉水之畅!
◎解释:“似掩”对应“宛助”。翻译之,便一目了然:
浩大的长江之水而形成的波浪推动着战船,似乎在掩蔽着兵士渡过长江;江面上浓郁的烟雾与飞尘,宛如在帮助战船上的兵士很畅通的涉水抢渡长江。
¤结论:王氏用词不当,病句病词,不堪入目。扣5分(病句病词,令人喷饭。如此“大家”,谁不敬畏?)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20分。

▲17、原文第三段第十一句:清眸处,广乐均存,再闻华夏之强音;楸枰犹在,静入豪杰之旷览。(有错)
△查汉典:
A、清眸
明亮的眼睛。汉张衡《七辩》:“靨辅巧笑,清眸流盼。”唐韩愈《感春》诗之三:“艷姬蹋筵舞,清眸刺剑戟。”宋苏轼 《琴枕》诗:“清眸作金徽,素齿为玉軫。”
B、广乐(廣樂)
1. 阐发音乐的义蕴。《礼记·乐记》:“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孔颖达疏:“宽广乐之义理,以成就其政教之事也。”
2. 盛大之乐。多指仙乐。《穆天子传》卷一:“天子乃奏广乐。”《史记·赵世家》:“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人心。”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引清王文治《在西湖寄都中同年》诗:“梦裡似曾闻广乐,归来但觉任樵风。”
3. 称美雅乐。晋葛洪《抱朴子·尚博》:“真伪颠倒,玉石混淆,同广乐於桑间,钧龙章於卉服,悠悠皆然,可叹可慨者也。”
此处指:3. 称美雅乐。即美妙且高雅之音乐。
C、楸枰
楸枰,即棋盘。古时多用楸木制作,故名。唐温庭筠《观棋》诗:“闲对楸枰倾一壶,黄华坪上几成卢。”宋陆游《自嘲》诗:“遍游竹院寻僧语,时拂楸枰约客棋。”元无名氏《一枝花·棋》套曲:“闲展楸枰,初布势求全胜,后分途起战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萝公主》:“安故好棋,楸枰尝置坐侧。”
D、旷览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旷览”。查百度,无解释。故知“旷览”一词,为王氏所生造。
E、旷(曠)kuàng
1.空阔:空~。~远。~野。地~人稀。
2.开朗,心境阔大:~达。心~神怡。
3.相互配合的东西之间空隙过大:这双鞋穿着太~了。
4.荒废,耽误:~工。~时持久。~日经年。
5.长时间所无:~代伟人(当代无人比得上的伟大人物)。~古绝伦。盛世~典(兴盛时代的罕见难逢的隆重典礼)。
6.姓。
此处指:2.开朗,心境阔大:~达。心~神怡。又是推知“旷览”为:心境阔大而开朗的看。
◇讹误:清眸处,广乐均存,再闻华夏之强音;楸枰犹在,静入豪杰之【旷览】。
(经过下面翻译,发现分号后之句,是病句)
□翻译:明亮的眼睛所看到之处,美妙且高雅的音乐都存在,人们再次听到了华夏民族的高亢声音;用楸木制作的棋盘尚且存在,人们静静地进入豪杰的心境阔大而开朗的看。(前句尚可,后句不通
○纠正:清眸处,广乐均存,再闻华夏之强音;楸枰犹在,静观豪杰于(在)博弈。
◎解释:翻译“楸枰犹在,静观豪杰在(于)博弈”为:
用楸木制作的棋盘尚且存在,人们静静地观看着豪杰们在下棋。
汉典说:
博弈:下棋。
¤结论:王氏用词不当,病句病词,令人乍舌。扣5分(虽然出韵,然比病句强。话皆说不通,何谓作家?)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15分。

▲18、原文第三段第十二句:临雄关以凭吊,沧桑醒志;似史鉴之重开,古今贡眼。(有错)
△查汉典:
A.沧桑 cāngsāng
“沧海桑田”的缩语。久经沧桑(比喻经历了许多世事变化)。
举例:
1.“沧海桑田”的略语。明汤显祖《牡丹亭·缮备》:“乍想起琼花当年吹暗香,几点新亭,无限沧桑。”清唐孙华《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劫火烧残变陵谷,浮云閲尽经沧桑。”《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一年之中,你我各各的经了多少沧桑,这日月便如落花流水一般的过去了。”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工友,什么样的人全见过。”
2.指朝代更迭。清沉永令《赠檗庵禅师》诗序:“崇禎壬癸间,建言廷杖詔狱,沧桑后遂为僧。”参见“沧海桑田”。
B.沧海桑田 (滄海桑田)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如: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清·程元升《幼学故事琼林·地舆》:~,谓世事之多变。
C.醒志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醒志”。故“醒志”为王氏生造之词也。
D.贡眼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贡眼”。故“贡眼”为王氏生造之词也。
E.贡(貢)gòng
1.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纳~。~献。~品。~赋。
2.封建时代给朝廷荐举人才:~生(指经科举考试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举。
3.姓。
此处指:1.献东西给上级,古代臣下或属国把物品进献给帝王:进~。纳~。~献。~品。~赋。
然则,王氏生造之词“贡眼”为何意?请观下文该句翻译,便知是病句。
◇讹误:临雄关以凭吊,沧桑【醒志】;似史鉴之重开,古今【贡眼】。
(前句动词“临”与后句副词“似”,词性不匹配)
□翻译:人们登临雄伟的关卡而凭吊过去的英雄豪杰,世事多变令人觉醒而立志;好似那史籍的重新开启,古今的人们都进贡(荐举)眼睛。(前句通顺,后句病句
○纠正:临雄关以凭吊,沧桑靖志;叹史籍之重开,古今共鉴。
◎解释:(汉典说)
靖志:犹立志。
《文选·张衡<思玄赋>》:“既防溢而靖志兮,迨我暇以翱翔。”李善注引《字林》:“靖,立也。”史鉴:泛称史籍。《史记》与《资治通鉴》为我国史书代表著作,故用二者为我国史籍的代称。《红楼梦》第五一回:“前八首都是史鑑上有据的。”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女名静娟,字守一,好观史鑑。”
¤结论:王氏用词不当,病词病句。扣5分(刻意生造,以讹词惑人,自欺欺人,不亦哀乎?)
★分数:100-5-5-5-5-5-5-5-5-5-5-5-5-5-5-5-5-5-5=10分。

▲19、原文第四段第二句:国门肇开,跨霓彩之双桥;星际归航,拥烨天之两弹。(有错)
△查汉典:
A.霓彩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霓彩”。故知为王氏生造。
B.霓 ní
虹的一种,亦称“副虹”。形成的原因和虹相同,只是光线在水珠中的反射多了一次,红色在内,紫色在外。
故知:“霓彩”当为“彩虹”。
C.星际 xīngjì
星与星之间。如:星际旅行。
D.烨天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烨天”。故知为王氏生造。
E.烨(燁)yè
火光,日光,光辉灿烂:~~。
故知:“烨天”当为“日光之天”或“火光之天”。通过下面翻译,便知病句所在。
◇讹误:国门肇开,跨【霓彩】之双桥;【星际】归航,拥【烨天】之两弹。
(写阅江楼,何以扯上“两弹”,胡乱联想。且后句不通)
□翻译:(改革开放)国门开启之后,(南京长江上)跨越彩虹的两座大桥;(航天飞机)从星与星之间回归返航,拥有“火光之天”的两颗导弹(即氢弹与原子弹)。(前句欠通顺,后句是病句)
○纠正:国门肇开,双桥跨于江上;太空归航,两弹出乎中华。
(虽出韵,但比因韵害意强,比病句好)
◎解释:再翻译纠正后之句,便觉明了顺畅,所要表达意思清楚。
(改革开放)国门开启之后,两座大桥跨越在(南京)长江之上;(航天飞机)从太空返航归来,两弹出现在中国(即中国拥有氢弹与原子弹)。
¤结论:王氏生造词与词语,病词病句随见。扣5分(歧词盈眼,病句连篇。同仁惊诧,退避三舍)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原文第四段第三句:鳞楼高耸,合千章佳木;银燕轻灵,逾百叠崇巘。(有错)
△查汉典:
A.鳞楼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鳞楼”。故知为王氏生造。
B.鳞(鱗)lín
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长的角质或骨质小薄片:鱼~。~片。
2.鳞状的:~爪(zhǎo )。~波。~茎。~屑。~集(群集)。遍体~伤。~次栉比。
3.泛指有鳞甲的动物:~鸿(指“鱼雁”,即书信)。
此处指:2. 鳞状的:~爪(zhǎo)。~波。~茎。~屑。~集(群集)。遍体~伤。~次栉比。
故王氏生造“鳞楼”一次,可以翻译为:鳞状的楼房。但无法体现出成语“鳞次栉比”之含义。
C.千章
1.千株大树。《史记·货殖列传》:“水居千石鱼陂,山居千章之材。”宋叶适《毋自欺室铭》:“蔚然千章,被冒洞谷。”
2.指大树千株。唐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百倾风潭上,千章夏木清。”赵光荣《长篇十四章》:“拔地势涌出,众木还千章。”
D.佳木
犹言美木,嘉树。汉王粲《柳赋》:“元子从而抚军,植佳木于兹庭。”《新唐书·王涯传》:“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宋范成大《游弁山石林先生故居》诗:“嶢峰俯前荣,佳木秀诸院。”峻青《秋色赋·焦裕禄的光辉》:“他透过那大雪纷飞朔风凛冽的寒冬季节,看到了佳木葱茏瑞木竞秀的春天。”
E.崇巘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崇巘”。故知为王氏生造。
F.巘 yǎn
大山上的小山:“陟则在~。”
此处推知:“崇巘”崇高的大山上的小山。
◇讹误:【鳞楼】高耸,合千章佳木;银燕轻灵,逾百叠崇巘。
□翻译:鱼鳞状的楼房高高耸立,集合千株大树和美木;飞机轻快灵巧,飞越过崇高的大山上的小山。
(“像鱼鳞状的楼房”有歧义,后句尚可)
○纠正:高楼鳞次栉比,合千章佳木;银燕轻快灵巧,逾百叠崇巘。
(若“鳞楼”一词成立,则“栉楼”亦应允许。但字典中,均无。用词以字典、词典为准)
◎解释:(汉典说)
“鳞次栉比”,(鱗次櫛比)  
  
栉:梳篦的总称。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诗经·周颂·良耜》:“穫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举例:清·王韬《瀛壖杂志》:“东关外羊毛衖左右,闽粤游民群聚于此,赌馆烟舍,鳞次栉比。”
¤结论:王氏生造词与词语。扣5分。遣词造句,以字典词典为准绳。杜撰无效,戒之戒之)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0分。

▲21、原文第四段第四、五句:珍禽语新,田塍穗满。物阜恬熙,船笛浮幻。(有错)
△查汉典:
A. 珍禽 zhēnqín
珍禽异兽,珍奇的鸟类。《书·旅獒》:“珍禽奇兽,不育于国。”唐李白《赋得鹤送史司马赴崔相公幕》诗:“珍禽在罗网,微命若游丝。”清纳兰性德《茅斋》诗:“檐树吐新花,枝头语珍禽。”茅盾《新疆风土杂忆》:“在山腰之湖畔……亦无其他奇卉异草,珍禽瑞兽。”
B.语新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语新”。故知为王氏生造。
C.田塍
田埂。晋干宝《搜神记》卷七:“(鼠)始成,有毛肉而无骨,其行不能过田畻。”唐刘禹锡 《插田歌》:“田畻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水浒传》第五七回:“ 呼延灼 喫了一惊,便叫酒保引路,就田塍上赶了二三里。”郁达夫《采石矶》:“仲则向四面一看,就不知不觉的从官道上,走入了一条衰草丛生的田塍的小路里去。”
D.恬熙
安乐。元王逢《览周左丞伯温拜御史扈从集》诗:“游豫循常度,恬熙属纍朝。”《明史·申时行传》:“然是时天下承平,上下恬熙,法纪渐不振。”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不知本住林泉,耕田凿井,恬熙相安,原无所戚戚於中也。”
E.笛
1.管乐器名,通常是竹制的,有八孔,横着吹奏:~子。长~。短~。~膜。
2.响声尖锐的发音器:汽~。警~。
F.浮幻
虚浮空幻。南朝梁萧统《令旨解二谛义》:“既云浮幻,何得於真实之中见此浮幻?”唐玄奘《大唐西域记·驮那羯》:“人命危脆,世间浮幻,宜修胜善愿。”明张居正《朱汉水墓》诗:“大块同浮幻,风尘岂息肩。”《镜花缘》第七回:“此后如弃浮幻,另结良缘,四海之大,岂无际遇?”
◇讹误:珍禽【语新】,【田塍】穗满。物阜【恬熙】,【船笛浮幻】。
通过下列翻译,病句即显现出来
□翻译:珍禽异兽们之间沟通所使用的语言比以前新了(不再使用旧语言了),田埂上麦穗稻穗等谷子都长满了(而不是生长在田里)。物产丰盛安乐(植物也能安乐),水面上的船也发出尖锐的叫声,虚浮空幻。
各句本身意思矛盾,且“船笛浮幻”有歧义,简直就是病句
○纠正:珍禽互语,农田穗满。物阜民熙,船笛鸣唤。
再翻译一下,语句通顺,意思明白:
珍禽异兽们之间相互说话,农业里麦穗稻穗等谷子都长满了。物产丰盛、人民和乐,水面上的船也发出鸣叫,(因分享丰收的喜悦而)召唤着。
◎解释:(汉典说)
熙 xī
1.光明。
2.兴起,兴盛。
3.和乐:~怡。~笑。
4.古同“禧”,福,吉祥。
5.(~~攘攘)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
6.古同“嬉”,嬉戏。
鸣唤(鳴唤)
鸣叫呼唤。《宋书·徐羡之传》:“又当拜时,双鸛集太极东鴟尾鸣唤。”唐刘希夷《代闺人春日》诗:“林间鸟鸣唤,户外花相待。”宋苏轼《读孟郊诗》诗之二:“飢肠自鸣唤,空壁转飢鼠。”
¤结论:王氏生造词与词语,病句多多。扣5分意淫自造,掩耳盗铃。即便孩童,亦不若此。哀哉痛矣!)
★分数: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分。

▲22、原文第四段第六句:明霞与旅雁横秋;天际涵长江一线。(有错)
△查汉典:
A.横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风情张日,霜气横秋。”唐李白《悲清秋赋》:“水流寒以归海,云横秋而蔽天。”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之一:“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
2.形容人的气势之盛。宋苏轼《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短衫压手气横秋,更著仙人紫綺裘。”明屠隆《昙花记·严公冤对》:“英雄盖世气横秋,一旦淹淹作楚囚。”郭沫若《反正前后》第六篇:“他(曾补人)的年纪其实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气之横秋也,实足以上咸五而下尊三,自比克来曼梭,自比吾家国藩,或许还是他的客气吧?”
3.形容老气。朱自清《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脸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横秋。”明叶小鸾《艳体连珠·目》:“盖闻朱颜既醉,最怜炯炯横秋。”
此处指:1.充塞秋天的空中。
B.涵 hán  
1.包容,包含:~蓄。~容。~养(a.蓄积并保持,如“~~水源”;b.指修养,如“他很有~~”)。包~。蕴~。海~。
2.沉,潜:~泳(水中潜行,喻深入体会)。~淹。~濡(浸渍,滋润)。
3.公路或铁路下面通沟渠的管道:~洞。桥~。
此处指:1.包容,包含:~蓄。~容。
◇讹误:明霞【与】旅雁横秋;天际【涵】长江一线。
(前句有连词“与”,后句是动词“涵”,词性不匹配。通过下列翻译,病句也会显现出来)
□翻译:灿烂的云霞与南飞或北归的雁群充塞秋天的空中;天边包含了长江,形成了一条线。(后句明显不通)
○纠正:明霞与旅雁横秋;天际共长江一线。
◎解释: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与”对应“共”,连词)
¤结论:王氏不熟悉连词使用,词性不匹配。扣5分。即便是小学生,也不会弱智如此,汗颜!)
★分数: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10分。

▲23、原文第四段第九句:物候番昌,来证鹜霞之新梦;神皋地迥,犹有鹤云之留恋。(有错)
△查汉典:
A.物候
物候 wùhòu
生物的生命活动和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如植物开花、结果;动物蛰眠、迁徙以及始霜、解冻等。
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周期现象。泛指时令。《初学记》卷三引南朝梁简文帝《晚春赋》:“嗟时序之迴斡,叹物候之推移。”唐元稹《玉泉道中作》诗:“楚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清史麟《台城路·秋晚泛舟》词:“澹月襟怀,新晴物候,底事吟情潦草。”陈去病《晚抵丰镇》诗:“平畴弥望息边尘,蔬果駢闐物候新。”
B.番昌
昌盛。《隶释·汉白石神君碑》:“子子孙孙,永永番昌。”
C.神皋,亦作“神皐”。
1.神明所聚之地。《文选·张衡<西京赋>》:“尔乃广衍沃野,厥田上上,寔为地之奥区神皋。”李善注:“谓神明之界局也。”
2.引申为神圣的土地。清龚自珍《尊隐》:“将与汝枕高林,藉丰草,去沮洳,即犖确,第四时之荣木,瞩九州之神皋。”曹亚伯《武昌革命真史·武昌起义》引《布告全国电》:“何物胡清,敢乱天纪,挽弓介马,竟履神皋。”
3.指京畿。《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内树宽明,外施简惠,神皋载穆,轂下以清。”李周翰注:“神皋,谓都畿之内。”《南齐书·州郡志上》:“ 扬州京輦神皋。”《宋史·刁衎传》:“神皋胜地,天子所居,岂使流囚於此聚役。”明杨慎《咸阳》诗:“帝里繁华歇,神皋岁月多。”
4. 肥沃的土地。《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禹穴神皋,地埒分陕 。”李周翰注:“皋,地也,其地肥沃故云神皋。”《宋书·自序传·沉亮》:“窃见郡境有旧石堨,区野腴润,实为神皋。”唐温庭筠《秋日》诗:“爽气变昏旦,神皋徧原隰。”
此处指:4. 肥沃的土地。
D.地迥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地迥”。
E.迥jiǒng
远:~异(相差很远)。~然(显然,清清楚楚,如“~~不同”)。~乎。~殊。~若两人。
此处王氏生造“地迥”一词之意当为:土地(肥沃程度)相差很远。
F.鹤云(鶴雲)
白云。《旧唐书·音乐志三》:“鹤云旦起,鸟星昏集。”
◇讹误:物候番昌,来证鹜霞之新梦;神皋【地迥】,犹有鹤云之留恋。
(前句动词“来证”,后句是副词“犹有”,词性不匹配。通过下列翻译,病句也会显现出来)
□翻译:动植物随季节气候变化而变化的时令周期现象,表现出(我们这个国家)很昌盛,用它来证明(这个社会)已经实现了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境界中新的梦想;肥沃的土地与土地(肥沃程度)相差很远,犹如有黄鹤飞临白云之乡而流连忘返。
(后句虽是指唐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餘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后以“黄鹤”比喻一去不返的事物。明显“神皋”与“地迥”无法搭配)
○纠正:物候番昌,来证鹜霞之新梦;神皋年丰,再现鹤云之留恋。
◎解释:再翻译验证一下,自然文义通顺。“神皋年丰,犹有鹤云之留恋”为:肥沃的土地促成年成丰收,再次出现了黄鹤飞临白云之乡(即武汉黄鹤楼)而流连忘返。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文义不通。扣5分(文词歧义,翻译不通。病句随见,令人啼笑皆非)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15分。

▲24、原文第四段第十句:任其山人惬怀,海客拍栏;名士为吟,神仙忘返。(有错)
△查汉典:
A.山人 shānrén
(1)指隐士
山人墨客。
唐·王勃《赠李十四》: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2)旧称以卜卦、算命为职业的人;方士。
元·罗国宾《罗李郎》:也不索唤师婆擂鼓邀神,请山人占卦揲蓍。
举例:
1.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杜预注:“山人,虞官也。”
2.住在山区的人。《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3.隐居在山中的士人。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唐王勃《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元萨都剌《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明黄溥《闲中今古录》:“丹山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4.指仙家、道士之流。北周庾信《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倪璠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宋苏轼《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天目山唐道士常冠铁冠。”金元好问《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李山人,嗜好世所稀。”
5.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周丞相子充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洞微山人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元黄溍《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清李渔《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6.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金元好问《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遗山山人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明史·戴良传》:“良世居金华九灵山下,自号九灵山人。”如:清王士禛自号渔洋山人。
此处指:(1)指隐士。
B.惬怀 qièhuái
感到满足,称心。
举例:
称心;满意。唐孟郊《石淙》诗之九:“愜怀虽已多,惕虑未能整。”《红楼梦》第七九回:“如此一改,虽与我不涉,我也愜怀。”
C.海客 hǎikè
(1)经常出海航行之人。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2)居无定所的江湖人。
举例:
1.谓航海者。唐骆宾王《饯郑安阳入蜀》诗:“海客乘槎渡,仙童驭竹回。”《宋史·方技传下·僧志言》:“海客遇风且没,见僧操絚引舶而济。”清黄遵宪《春夜招乡人饮》诗:“常闻海客谈,异説十七八。”郭沫若《残春及其他·圣者》:“爱牟听着海客的瀛谈。”
2.指海商。唐李白《估客乐》诗:“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宋梅尧臣《送杨叔恬应北京辟》诗:“子于文字实广博,海客谩估珠盈船。”《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玛宝哈)专一与海客兑换珍宝货物,不知有多少万数本钱。”
3.浪迹四海者。谓走江湖的人。唐张固《幽闲鼓吹》:“丞相牛僧孺应举时,知于頔相奇俊,特诣襄阳求知。住数日,两见,以海客遇之,牛公怒而去。”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士》:“道士能豪饮。徐见其衣服垢敝,颇偃蹇,不甚为礼;韩亦海客遇之。”
此处指:3.浪迹四海者。谓行走江湖的人。或海外来客,或海归派。
D.拍栏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拍栏”。 王氏生造“拍栏”,百度亦无解释。难道近乎“拍砖”?就字面解释为:拍打栏杆。
◇讹误:任其山人惬怀,海客【拍栏】;名士为吟,神仙忘返。
通过下列翻译,病句就会显现出来
□翻译:听凭他山中的隐士(感觉)称心满意,海外来客拍打栏杆;名人雅士吟诗作赋,神仙流连忘返。
明显“海客拍栏”,文义费解,为病句
○纠正:任其山人惬怀,海客拍掌;名士为吟,神仙忘返。
◎解释:(汉典说)
拍掌 pāizhǎng
拍手
1.鼓掌,拍手。宋葛长庚《凝翠》诗:“凭栏拍掌呼,天外鹤来一。”《花月痕》第十回:“剑秋拍掌道:‘今日再不能进去,我连欧字也不姓了。’”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巴金《家》八:“少数的人开始拍掌。接着大家都拍起掌来。”
2.两人各出一手相拍。表示谨守诺言。《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老身年五十一岁了,又奉十斋,怎敢説谎?不信时与你拍掌为定,若翻悔时,做猪做狗!”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词义歧出。扣5分。(词典中无之,均为自造。自造无效,小儿亦耻为)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20分。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词义歧出,导致病句。扣5分。(文词歧义,病句满屏。此人脑残,妄称大师?)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25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25、原文第四段第十一句:大英雄,忧关民庶;真才子,辞无炫焕。(有错)
△查汉典:
A.炫焕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炫焕”。百度无解释。故知为王氏生造之词。
B.炫 xuàn
1.光明照耀:光彩~目。
2.夸耀:~耀。~鬻(夸耀卖弄)。~弄。
此处指:2.夸耀:~耀。
C.焕 huàn
光明:~发。~炳(明亮)。~丽。~赫。~蔚。~然一新。
◇讹误:大英雄,忧关民庶;真才子,辞无【炫焕】。
(通过下列翻译,病句也会显现出来)
□翻译:伟大的英雄,忧虑关心老百姓;真正的才华出众的人,写出的(文章)文词,绝无炫耀光明。
(明显“绝无炫耀光明”,即“炫焕”一词,文义费解,为病句。若“炫”与“焕”均作“光明”解释,则“辞无光明”,仍然为病句)
○纠正:大英雄,忧关民庶;真才子,辞无炫鬻。
(虽然出韵,但比病句好。话一定说通顺。为押韵而害意,等于舍本求末)
◎解释:(汉典说)
炫鬻 xuànyù
炫耀卖弄。
举例:明沉德符《野获编·兵部·项襄毅占寇》:“项公虽名臣,不闻善风角,而奇中乃尔。信乎前辈多能,不肯炫鬻见长。”《“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交涉失败后之形势》:“且炫鬻其宣战功曰:欧洲和约事,当局最后主张,业经电达。”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词义歧出,导致病句。扣5分。(文词歧义,病句满屏。此人脑残,妄称大师?)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25分。

▲26、原文第四段第十二句:天地蜉蝣,莫知趋利急功;沙边野凫,任其争鸣放言。(有错)
△查汉典:
A.蜉蝣
亦作“蜉蝤”。
1.虫名。幼虫生活在水中,成虫褐绿色,有四翅,生存期极短。《诗·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毛传:“蜉蝣,渠略也,朝生夕死。”《汉书·王褒传》:“蟋蟀俟秋唫,蜉蝤出以阴。”颜师古注:“蝤音由,字亦作蝣。”晋郭璞《游仙诗》:“借问蜉蝣辈,寧知龟鹤年。”柯灵《香雪海·给人物以生命》:“否则只好朝生而暮死,与蜉蝣同寿。”
2.比喻微小的生命。明许自昌《水浒记·聚义》:“云天谊,詎可量,匡救蜉蝣离虎狼,復垂怜閫内荆釵,使夫妻团圆无恙。”
3.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今人未窥韩柳门户,而先扫六朝;未得李杜皮毛,而已轻温李:何蜉蝣之多也。”何启胡礼垣《曾论书后》:“此而羣喙犹未息也,吾请质诸圣训以扫俗学之蜉蝣,稽诸圣言以靖伪儒之簧鼓。”
4.犹浮蚁。浮于酒面上的泡沫。五代谭用之《贻费道人》诗:“碧玉蜉蝣迎客酒,黄金轂轆钓鱼车。”
此处指:3. 比喻浅薄狂妄的人或文辞。
B.趋利急功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趋利急功”。故知为王氏生造。应为成语“急功近利”之误。比喻: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与利益。
C.沙边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沙边”。故知为王氏生造。应为“水边”之误。因为“野凫”多栖息于水边。
D.沙 shā  
1.非常细碎的石粒:~子。~石。风~。~尘。~砾(沙和碎石块)。~漠。~丘。~滩。~洲(江河里由泥沙淤积成的陆地)。~暴。~浴。~疗。~鸥(文学上指栖息岸边沙地的鸥一类的水鸟)。
2.像沙的东西:~糖。豆~。~瓤。
3.声音不清脆不响亮:~哑。
4.姓。
此处指:1.非常细碎的石粒。
E.野凫(野鳧)
1.野鸭。《隋书·卢思道传》:“匹晨鷄而共饮,偶野鳧以同膳。”宋梅尧《东溪》诗:“野鳧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清厉鹗《晓至湖上》诗:“安能学野鳧,汎汎逐清景。”
2.喻妓女。清阮大鋮《燕子笺·偕征》:“他从良誓不渝,淡扫娥眉思凤侣,怎肯浪过横塘学野鳧。”
此处指:1.野鸭。
F.争鸣
比喻在学术上进行辩论。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竞相鸣叫。唐司空图《连珠》:“翔必以时,肯争鸣而作怪?动惟中矩,寧受嗾以噬人?”明刘基《升天行》:“谁能与蟪蛄,争鸣秋草间?”
2.犹言竞相出名。《明史·文苑传序》:“归有光颇后出,以司马、欧阳自命,力排李、何、王、李,而徐渭、汤显祖、袁宏道、钟惺之属,亦各争鸣一时。”
3.比喻在学术等方面,各种看法和观点进行争辩。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八:“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
此处指:1.竞相鸣叫。
G.放言
1.谓不谈世事。《论语·微子》:“(子)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何晏集解引包咸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务。”一说为放纵其言。参阅清刘宝楠正义。
2.放纵其言,不受拘束。《后汉书·荀韩锺陈传论》:“汉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李贤注:“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唐白居易《<禽虫十二章>序》:“予闲居,乘兴偶作一十二章,颇类志怪放言。”清昭槤《啸亭续录·陶珏卿》:“余每放言妄论,伊必阻止曰:‘此招祸之媒也。’”鲁迅《书信集·致黎烈文》:“日前见启事,便知大碰钉子无疑。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为也,不能也。”
◇讹误:天地蜉蝣,莫知趋利急功;【沙边】野凫,任其争鸣放言。
(通过下列翻译,病句就会显现出来)
□翻译:天地间浅薄狂妄的人(或微小的生命),不知道急于求成,贪图眼前的成效与利益;非常细碎的石粒旁边的野鸭(或妓女),听任它们(她们)去竞相鸣叫,放纵言论。
(明显“非常细碎的石粒旁边”,即“沙边”一词,文义费解,为歧词)
○纠正:天地蜉蝣,莫知趋利急功;水边野凫,任其争鸣放言。
◎解释:野凫,即野鸭,多生活于江河湖泽洲潴等水边,而不是生活在石粒旁边。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缺乏了解野禽生活习性。扣5分。
(建议作者,深入农村,与飞禽走兽同住,以洞察其生活习性,以免再写出笑话)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30分。

▲27、原文第四段第十六、十七句:乾纲律行,丹坤莫玷。官声惟实,民意即天。(有错)
△查汉典:
A.乾纲(乾綱)
1.天的纲维,天道。《晋书·华谭传》:“圣人之临天下也。祖乾纲以流化,顺谷风以兴仁。”
2.朝纲;君权。晋范宁《<春秋穀梁传>序》:“昔周道衰陵,乾纲絶纽。”《旧唐书·恭懿太子佋传》:“惟天祚唐,累叶重光,中兴宸景,再纽乾纲。”《明史·王用汲传》:“夫威福者,陛下所当自出;乾纲者,陛下所当独揽。”清龚自珍《明良论四》:“夫乾纲贵裁断,不贵端拱无为,亦论之似者也。”
3.夫纲,夫权。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兄勿馁。乾纲之振,在此一举。”《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他那意思想着要把乾纲振起来。”
此处指:1.天的纲维,天道。
B.丹坤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丹坤”。
C.丹 dān
1.红色:~砂(朱砂)。~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青。
2.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
3.姓。
此处指:1.红色。
D.坤 kūn  
1.八卦之一:乾(qián )~。~舆。
2.称女性的:~造。~宅(旧时婚礼称女家)。~表。~车。~鞋。~角儿。

此处指:2.称女性的:阴性的。
◇讹误:乾纲律行,【丹坤】莫玷。官声惟实,民意即天。
(通过下列翻译,病句就会显现出来)
□翻译:天道按照规律运行,红色的女性(或红色的大地)莫要玷污她(它)。从政的官员惟有实事求是,人民的意志即是天道。
明显“红色的女性(或红色的大地)莫要玷污她(它)”,即“丹坤”一词,文义费解,为病词。且大地一般为黄色,何以为“红色大地”?
土地的颜色:
石绍河有一句歌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民间亦有“脸朝黄土背朝天”之说法。人的生命融入土地后,最后的结局是剩下“一杯黄土”。由此可见,土地的主色调是黄色,在一般人的眼里,这种色彩带有单调和悲凉的味道。
○纠正:乾纲律行,坤舆莫玷。官声惟实,民意即天。
◎解释:《易·说卦》:“坤为地……为大舆。”孔颖达疏:“为大舆,取其能载万物也。”后因以“坤舆”为地的代称。《宋史·乐志八》:“昭灵积厚,混混坤舆。配天作极,阴惨阳舒。”清赵翼《岣嵝碑歌偕刘穆庵孝廉作》:“山河两戒次第清,万古坤舆奠袵席。”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缺乏对土地颜色的辨别能力。扣5分。(小学生写错话,情有可原。大师说错话,罪不可逭)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35分。

▲28、原文第五段第三句:镜台已清,聊胜捻珠;心瀛可度,澄无杂念。(有错)
△查汉典:
A.镜台 jìngtái
装着镜子的梳妆台,见“镜臺”。
亦作“镜台”。上面装着镜子的梳妆台。
《初学记》卷二五引《魏武杂物疏》:“镜臺出魏宫中,有纯银参带镜臺一,纯银七子贵人公主镜臺四。”唐唐暄《还渭南感旧》诗之一:“寝室悲长簟,妆楼泣镜臺。”清程麟《此中人语·翠翠》:“翠翠婷婷嫋嫋,姣艷可人,而脂香粉泽迷离於镜台绣縵之閒。”冰心《超人·离家的一年》:“小姊姊穿着睡衣,站在镜台前,拢着头发。”
B.捻珠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捻珠”。但百度里有“和尚的捻珠”:为了去除杂念,专心求佛。
C.心瀛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心瀛”。百度里亦无解释。故知为王氏所生造。
D.瀛 yíng
1.海:~海。~洲(古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山,在海上)。~眷(仙眷,常用作对别人眷属的敬称)。~寰(地球水陆的总称,指全世界)。
2.姓。
此处指:1.海:~海。~洲(古代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山,在海上)。
由是推知:“心瀛”当为“心海”,或为“海中之洲”,即“心洲”。难道是“心中的大海”或“心中的处于海中的小山”?
E.澄
1.水静而清:~莹。~酒(淡酒)。~汰。~澈。~湛。~廓。~清。~碧。~净。~静。~明。
2.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清。~沙。~泥浆。
此处指:1.水静而清。
◇讹误:镜台已清,聊胜捻珠;【心瀛】可度,澄无杂念。
□翻译:装着镜子的梳妆台已经很清晰,聊且胜过手持佛珠的和尚们为了去除杂念而专心求佛;心中的大海可以揣度,水静而清毫无私心杂念。
(显然“心瀛”,即“心海”,前者为生造词。用词,以字典为准,杜撰者,无效)
○纠正:镜台已清,聊胜捻珠;心海可度,澄无杂念。
◎解释:(汉典说)
心海
指心。以思绪翻滚如海之扬波,故称。《楞伽经》卷一:“外境界风,飘荡心海,识不断。”巴金《发的故事》:“可是他的话却把我心海里的波涛激起来了。”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字典中无之,杜撰无效。扣5分。
(生造讹词,藐视词典。其实即为公然践踏汉语公众秩序,其心可诛)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0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29、原文第五段第四句:淳朴维宁,存天伦之至爱;灵台悦唔,奉陋室之慈颜。(有错)
△查汉典:
A.维(維)wéi
1.系,连结:~系。~絷。
2.保持:~持。~护。~修。~生素。
3.纲:纲~(总纲,亦指法度)。
4.数学名词,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通常的空间有“三维”,平面是“二维”,直线只有“一维”。
5.思考:思~(亦作“思惟”)。
6.以,因为:“~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7.文言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新。~妙~肖。
8.姓。
此处指:1.系,连结:~系。~絷。
B.灵台 língtái
1.指心;心灵。
《庄子·庚桑楚》:“不可内于灵台。”
2.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
如: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此处指:1.指心;心灵。
C.悦唔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悦唔”。百度里亦无解释。故知为王氏所生造。
D.唔
1.同 [咿~]见“咿”。
2.同“嗯”(ńg)。
3.同“嗯”(ń)。
此处指:1.同 [咿~]见“咿”。
E.咿
1.(~唔)象声词,形容读书的声音。
2.(~哑(yǎ)a.象声词,小孩学话的声音;b.象声词,摇桨的声音。均亦作“咿呀”。
此处指:2.“咿呀”。
F.慈颜 cíyán
慈祥的面容。
举例:
慈祥和蔼的容颜。称尊上的音容,多指母亲而言。
晋潘岳《闲居赋》:“称万寿以献觴,咸一惧而一喜,寿觴举,慈颜和。”唐独孤及《代于京兆请停官侍亲表》:“专力养则有妨吏职,徇公事则闕奉慈颜。”宋苏轼《邓忠臣母周挽词》:“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冰心《南归》:“此外每天早晨合家都到殡仪馆,围立在棺外,隔着玻琍盖子,瞻仰母亲如睡的慈颜!”
◇讹误:淳朴维宁,存天伦之至爱;灵台【悦唔】,奉陋室之慈颜。
(通过下列翻译,病句就会显现出来)
□翻译:敦厚质朴系维着安宁,保存了享受天伦之乐的最高的爱;心灵里喜悦着咿咿呀呀,奉养着住在简陋狭窄的房屋中慈祥和蔼容颜的母亲。
(显然“悦唔”,即“心灵里喜悦着咿咿呀呀”,不知所云,为病词。使用“灵台”,别人误以为“慈母”已经去世。既然已死,何以尚在“陋室”?文理不通)
○纠正:淳朴维宁,存天伦之至爱;心灵系孝,奉陋室之慈颜。
◎解释:再翻译后句,文义自然通顺:
心灵里系维着孝道,奉养着住居在简陋狭窄的房屋中慈祥的母亲。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词典中无之,杜撰无效。扣5分。
(用词,以词典为准,杜撰者,无效。文理不通,文词臆造。如此“大师”,赋坛蒙羞!)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45分。

▲30、原文第五段第八句:怀仁探幽,谁来参极究奥;纵智观流,悟得知谦向善。(有错)
△查汉典:
A.怀仁(懷仁)
1.心怀仁德。汉陆贾《新语·道基》:“圣人怀仁仗义。”明吾丘瑞《运甓记·藩府贺正》:“放雀怀仁,献鳩施惠,翠管银钩辉映。”
2.归服于仁德。《礼记·礼器》:“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故物无不怀仁。”唐元稹《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陛下威加四海,德被万方……百蛮述职,九有怀仁。”明高明《琵琶记·一门旌奖》:“禽兽草木尚怀仁,这一封丹詔必因君。”
此处指:1.心怀仁德。
B.探幽
1.探索深奥的事理。《后汉书·陈宠传》:“陛下探幽析微,允执其中,革百载之失,建永年之功。”晋潘尼《释奠颂》:“探幽穷賾,温故知新。”
2.探寻幽境。五代齐己《送僧游龙门香山寺》诗:“君到香山寺,探幽莫损神。”清乔莱《湘口》诗:“探幽更向愚溪去,野性偏宜鸥鷺羣。”
此处指:2.探寻幽境。
C.参极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参极”。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参加极限”?或“人参极佳”?
D.究奥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究奥”。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研究奥妙”?或“究竟深奥”?
E.纵智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纵智”。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放纵智慧”?或“竖立聪明”?
F.知谦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知谦”。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知识谦卑”?或“知道谦虚”?
◇讹误:怀仁探幽,谁来【参极】【究奥】;【纵智】观流,悟得【知谦】向善。
□翻译:心怀仁德探寻幽境,谁来参加极限研究奥妙;放纵智慧观察河流,感悟得出知道谦虚愿意做对他人有益的事。
(显然“参极”、“究奥”、“纵智”、“知谦”,均为王氏所杜撰。存歧义。用词,以词典为准,杜撰者,无效)
○纠正:怀仁探幽,谁来参与鉴奥;极智观流,悟得谦虚向善。
◎解释:(改词依据如下,出于汉典)
1.鉴奥(鑑奥)
亦作“鉴奥”。明察深奥微妙的义理。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懌。”
2.极智(極智)
最高的智慧。明袁宏道《西方合论·第一刹土门》:“四常寂光土者,妙觉极智所照如如法界,名之为果,亦名法性土。”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词典中无之,杜撰无效。扣5分。
(用词,以词典为准,杜撰者,无效。如此“造词大魔王”,文苑谁与抗衡?)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0分。

▲31、原文第五段第九句:于此,直欲墨研玄湖,水注东海之千瓢;笔擎松柏,云取天西之一片。(有错)
△查汉典:
A.于此(於此)
1.在此。汉 司马相如《上林赋》:“顺天道以杀伐,时休息於此。”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依世尚同,诡时则异。有一於此,两非默置。”
2.如此。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思计此变,无伤於孤。何必自遂於此,不復还之。”
3.至此;至今。宋苏轼《潮州修韩文公庙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復归于正,盖三百年於此矣。”
此处指:1.在此。
B.墨研
指笔砚文具。宋梅尧臣《次韵永叔试诸葛高笔戏书》:“安能事墨研,欲效前人述。”
C.玄湖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玄湖”。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
D.玄 xuán
1.深奥不容易理解的:~妙。~奥。~理(a.深奥的道理;b.魏晋玄学所标榜的道理)。~学。~秘。
2.虚伪,不真实,不可靠:~想。~虚。
3.黑色:~青(深黑色)。~武(a.道教所奉的北方之神,它的形象为龟蛇合体;b.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合称)。
此处指:黑色:~青(深黑色)。
E.千瓢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千瓢”。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
F.瓢 piáo
1.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多用对半剖开的匏瓜或木头制成:~泼大雨。
2.形状像瓢的:~虫。~儿菜。
此处指:1.舀水或取东西的工具。
故推知,“千瓢”,舀水一千次。
G.笔擎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笔擎”。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笔擎”,估计为:举起笔杆。
◇讹误:于此,直欲墨研【玄湖】,水注东海之【千瓢】;【笔擎】松柏,云取天西之一片。
(通过翻译,病句立即显现)
□翻译:在此,直接想笔砚文具黑色的湖,水注入东海舀水一千次;举起笔杆松树与柏树,云雾取得天空中西边的一片。
(明显,上述翻译,皆为病句,思维混乱,不知所云,如坠五里云雾)
○纠正:于此,直欲墨染湖池,千瓢水注于东海;擎天松柏,庇荫天西之一片。
翻译一遍,文义爽朗,句式通顺:在此,直接想用墨汁染黑湖水,如同大量的有色之水注入到东海里;遮住天而茂密的松树与柏树,挡住了天空中西边的一片天。(尽量保持原文之原意)
◎解释:(改词已经如下,出于汉典)
擎天
1.托住天。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唐孟郊《怀南岳隐士》诗:“见説 祝融峯,擎天势似腾。”《宋史·外戚传·刘永年》:“生四岁…… 仁宗使赋《小山诗》,有‘一柱擎天’之语。”《水浒传》第十七回:“梁山泊中,聚一伙擎天好汉。”王西彦《寻常事》:“几株擎天老樟树,矗立在路边。”
2.形容重大。清无名氏《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自古大道属文宣,他把那擎天担子一肩担。”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词典中无之,杜撰无效。扣5分。
(歧词、讹词随处可见,病语、晕语比比皆是。呜呼!“造词大魔王”,冠甲天下!)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分。

▲32、原文第五段第十一句:登峰怀远,喜经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有错)
△查汉典:
A.怀远(懷遠)
安抚边远的人。《左传·僖公七年》:“臣闻之,招携以礼,怀远以德。”《周书·武帝纪下》:“若其怀远以德,则尔难以德绥;处隣以义,则尔难以义服。”宋张孝祥《六州歌头》词:“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清史稿·礼志九》:“至按歷蒙藩,曲加恩意,尤为怀远宏略。”
B.经天
搜索结果:抱歉,汉典暂未收录“经天”。百度亦无解释,为王氏杜撰。
C.经(經)jīng
1.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a.整理过的蚕丝;b.喻政治规划)。
2.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
此处指:“经天”当为“竖直的天”,或“竖线组成的天空”,或“用经线组成的天空”。若“经天”成立,则“纬天”允许存在。
D.昭朗
犹明朗。唐高宗《册代王宏为皇太子文》:“器业英远,风鉴昭朗。”前蜀杜光庭《太子为皇帝醮太乙及点金箓灯词》:“三光昭朗,四序均调。”《平山冷燕》第四回:“备中和之德,禀昭朗之灵。”
E.纵目 zòngmù
极目远望,尽目力(远望)。如:纵目四望。
1.放眼远望。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故习凿齿与谢安书云:‘每省家舅,纵目檀溪,念崔徐之交,未尝不抚膺踌躇,惆悵终日矣。’”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平时与一班好朋友,只以诗酒娱心,或以山水纵目,放荡不羈。”峻青《秋色赋·瑞雪图》:“我站在田间,纵目四眺,但见那苍茫辽阔的雪野,在明晃晃的阳光照耀之下,反射出一片耀眼的银光。”
2.竖生之目。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怪异形象。《楚辞·大招》:“豕首纵目,被髮鬤只。”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椁,国人从之,故俗以石棺椁为纵目人冢也。”
此处指:1.放眼远望。
F.元气(元氣)yuánqì
(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精神;精气。
(3)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如:元气大伤。
举例:
1.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汉书·律历志上》:“太极元气,函三为一。”颜师古注引孟康 曰:“元气始起於子,未分之时,天地人混合为一。” 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元气者,天地之始,万物之祖。”宋曾巩《地动》诗:“吾闻元气判为二,升降相辅非相伤。”
2.泛指宇宙自然之气。《楚辞·王逸<九思·守志>》:“食元气兮长存。”原注:“元气,天气。”唐刘长卿《岳阳馆中望洞庭湖》诗:“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郭沫若《颂武汉》诗:“混茫元气连三镇,駘宕东风遍九垓。”
3.指人的精神,精气。《后汉书·赵咨传》:“夫亡者,元气去体,贞魂游散,反素復始,归於无端。”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凡人元气重十六两,渐老而耗。 张公所耗过半矣。”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有了元气的我,就走进夜的都市的腹心,领略异地的新鲜的情调。”
4.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后人论我宋元气,都为熙寧变法所坏,所以有靖康之祸。”清王韬《上当路论时务书》:“治国之道,先在养其元气。”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去年北大的社联,又遭受了一次严重的破坏,元气大伤。”
5.中医学名词。人体的正气,与“邪气”相对。宋龚鼎臣《东原录》:“譬诸疾病者,元气已虚,邪气已甚,姑以平和汤剂扶持之可也。”《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医者)説道:‘这般尅罚药,削弱元气。再服几剂,就难救了。’”
此处指:4.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G.绵绵 miánmián
亦作“緜绵”。微细;连续不断的样子。如:秋雨绵绵。
1.连续不断貌。《诗·王风·葛藟》:“緜緜葛藟,在河之滸。”毛传:“緜緜,长不絶之貌。”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緜緜无絶期。”清陈维崧《添字昭君怨》词:“今朝细雨太绵绵,且高眠。”萧军《八月的乡村》一:“那边是一片宁静的田野,田野的尽处是一带绵绵无尽的远山。”
2.微细;微弱。《淮南子·缪称训》:“福之萌也緜緜,祸之生也分分,福祸之始萌微,故民嫚之。”王念孙《读书杂志·淮南子》:“分分当为介介,字之误也。介介,微也;緜緜介介,皆微也,故曰福祸之始萌微。”《素问·脉要精微论》:“緜緜其去,如弦絶死。” 王冰注:“緜緜,言微微,似有而不甚应手也。”宋苏辙《送琳长老还大明山》诗:“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緜緜。”
3.安静貌。《诗·大雅·常武》:“緜緜翼翼,不测不克。”毛传:“緜緜,靚也。”孔颖达疏:“緜緜然安静,不行暴掠;翼翼然恭敬,各司其事。”
此处指:1.连续不断貌。
◇讹误:登峰【怀远】,喜【经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
(通过翻译,病句立即显现)
□翻译:登上龙卢山的巅峰安抚边远,喜悦竖线组成的天空中日月明朗;阅江楼放眼远望,认知华夏的精神连续不断。
(明显,“怀远”即“安抚边远”,此处文理不通。又,“喜悦竖线组成的天空中日月明朗”,即“经天”,用经线组成的天空,有歧义)
○纠正:登峰怀望,喜昊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
◎解释:(改词依据如下,出于汉典)
H.怀望(懷望)
怀念,想望。张篁溪《苏报案实录》:“吾辈所怀望之章先生,今幸使吾辈望见颜色,已与吾辈以莫大之愉快。”
I.昊天
1.苍天。昊,元气博大貌。《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正纬》:“原夫图籙之见,迺昊天休命。”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鎌田诚一墓记》:“呜呼,昊天难测,蕙荃早摧;曄曄青春,永閟玄壤。”
2.指一定季节的天空。《尔雅·释天》:“夏为昊天。”郭璞注:“言气皓旰。”《诗·王风·黍离》“悠悠苍天” 孔颖达疏引今文《尚书》 欧阳生 说:“春曰昊天。”唐杜甫《北征》诗:“昊天积霜露,正气有肃杀。”此指秋天
3.指一定方位的天。《淮南子·天文训》:“西方曰昊天。”高诱注:“西方金白色,故曰昊天。”
¤结论:王氏生造词语,杜撰无效。扣5分。
(歧词、讹词,随处可见;病语、晕语,比比皆是。呜呼!“造词大魔王”,名至实归!)
★得分:100-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5=-60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一:阅江楼序(放眼为韵) 作者:天山客(王宇斌)

◆附录一:阅江楼序(放眼为韵) 作者:天山客(王宇斌)
    金陵紫气,吞万里长江;卢龙脊脉,镇遐迩灵壤。瑞楼经六百度春秋,以记建成。揽五千年文明,浮袤万象。上有华光涵酝,鸾凤翔鸣。且夫流霞委照,龙虎依傍。敬以察之,聚势于葱茏之中,昂威于烟渚之旁。凌侵于天汉之表,镇覆于狻猊之上。檐牙挂月,丹阁拨霄。蟠龙藻井,巨狮迷想。碧水接空,映其瑰伟宏奇;芳林极浦,衬出巍峨雄壮。实为天工之巨造、山河之盛概也!
    其有皇家气韵,镌洪武之篇章;玺宝构形,动霓皇之俊赏。领五岳而收四溟,挈星枢而控海港。心波里,渡古今形形色色;落霞中,映多少苍苍茫茫。雨霁涵情,泛虹彩以绚秋;雁疆弗界,寄渔歌而流响。觅金谷之旧路,蝶送芳萦;睇采珠之巨泽,鱼游荷荡。时尔暑怯繁荫,祥洽翠冈,岚护丹崖,花翻细浪,多为和谐之吉兆也。来有清风相送,登有玉女引赏。难得新友知音,娱超饮秋滕王。
    吴天宽,楚梦远。金戈销,苍烟散。江上石头,听惯沛厉惊波;天边光影,融入浮沫飞霰。想阿房齐云,非不广矣,尽焚于兵灾;历代豪奢,非无金也,多失于修短。岁月如梭,非无痕也,剩几许风流?秦淮涨腻,非无梦也,散六朝歌宴。忆仲谋英姿,小乔靓丽,素琴东风,苍龙野战。赤帜撼敌,黄旌动魄。素气云浮,浚流激湍。淼淼波推,似掩渡江之呼;漠漠烟沉,壮存投江之叹!地道城堞,记寇仇之血债;天妃庙宇,踞静海之崖岸。清眸处,广乐均存,再闻华夏之强音;楸枰犹在,静入豪杰之旷览。临雄关以凭吊,沧桑醒志;似史鉴之重开,古今贡眼。吾炎黄秉雪梅之精神、劲松之骨干,在此皆可一阅也……
    嗟夫,近钟山而中山慰,塑郑和而祥和见。国门肇开,跨霓彩之双桥;星际归航,拥烨天之两弹。鳞楼高耸,合千章佳木;银燕轻灵,逾百叠崇巘。珍禽语新,田塍穗满。物阜恬熙,船笛浮幻。明霞与旅雁横秋;天际涵长江一线。浩气生时,直觉青山我有,长江可牵。大块入怀,流云任剪。物候番昌,来证鹜霞之新梦;神皋地迥,犹有鹤云之留恋。任其山人惬怀,海客拍栏;名士为吟,神仙忘返。大英雄,忧关民庶;真才子,辞无炫焕。天地蜉蝣,莫知趋利急功;沙边野凫,任其争鸣放言。君子守志以恒;睿者知机顺变。俯仰感怀,信然游娱;超然磊落,妙觉真禅。溯长江如秤杆,似量山河之重?嵌宏楼以准星,可作隆兴之验!乾纲律行,丹坤莫玷。官声惟实,民意即天。噫!阅江之旨实为阅世矣!
    吾虽天涯之客行,但慕先贤而未晚。追子健,储五车而不骄;思相如,效八斗而何惭。镜台已清,聊胜捻珠;心瀛可度,澄无杂念。淳朴维宁,存天伦之至爱;灵台悦唔,奉陋室之慈颜。养气合德,与世无亏,健行尊道,结友随缘。开席有谁?再擎宴夜之金杯;块垒可浇,敢拟骑鲸之诗卷。气敛天标,纳宇宙大可敞怀;岚消森岩,会云龙犹为未晚。怀仁探幽,谁来参极究奥;纵智观流,悟得知谦向善于此,直欲墨研玄湖,水注东海之千瓢;笔擎松柏,云取天西之一片。千古英雄,难将黛色尽收?未了斋主,直把江花赋艳。登峰怀远,喜经天之日月昭朗;阅江纵目,知华夏之元气绵绵。天山客抚槛而吟:
    云雁书天字短长,一声秋水颤斜阳。秦淮歌韵音重正,梅甸卢龙梦尚香。
    吸纳百川惟大海,振遗万代是华章。霞飞玉宇诗情远,洪武宏文归渺茫。
    丁亥秋,天山客作于未了斋
◆备注:
    ★上文中“浅绿色”为有毛病之句。
    ☆上文中“黑色”为该序无错之原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二:阅江楼序 勘误

本帖最后由 赋姑 于 2013-2-20 11:13 编辑

◆附录二:阅江楼序 勘误
共 42 条,当前第 1/2页,每页 40 条
  ◆为什麽大家都在批判王宇斌?/ 赋妞 2013/1/25[178902]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 / 赋尊 2013/1/25[197828]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 / 赋尊 2013/1/25[178922]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3 / 赋尊 2013/1/25[178922]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4 / 赋尊 2013/1/25[178925]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5 / 赋尊 2013/1/25[127897]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6 / 赋尊 2013/1/25[178926]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7 / 赋尊 2013/1/25[167825]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8 / 赋尊 2013/1/25[167820]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9 / 赋尊 2013/1/25[167825]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0 / 赋尊 2013/1/25[167838]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1 / 赋尊 2013/1/25[167824]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2 / 赋尊 2013/1/25[167814]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3 / 赋尊 2013/1/25[167822]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4 / 赋尊 2013/1/25[167807]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5 / 赋尊 2013/1/25[167808]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6 / 赋尊 2013/1/25[167809]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7 / 赋尊 2013/1/25[167834]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8 / 赋尊 2013/1/25[167818]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19 / 赋尊 2013/1/25[186629]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0 / 赋尊 2013/1/25[167818]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1 / 赋尊 2013/1/25[186718]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2 / 赋尊 2013/1/25[167815]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3 / 赋尊 2013/1/25[167826]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4 / 赋尊 2013/1/25[167820]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5 / 赋尊 2013/1/25[167821]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6 / 赋尊 2013/1/25[167820]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7 / 赋尊 2013/1/25[197720]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8 / 赋尊 2013/1/25[178920]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29 / 赋尊 2013/1/25[178905]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30 / 赋尊 2013/1/25[178916]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31 / 赋尊 2013/1/25[178915]
  ◆王宇斌《阅江楼序》勘误32 / 赋尊 2013/1/25[178907]
地址 http://www.tc168.net/168285/index.asp?xAction=xReadNews&NewsID=25243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赋魙王宇斌(沉痛悼念末流辞赋写手天山客)

本帖最后由 赋姑 于 2013-2-20 11:15 编辑

共 48 条,当前第 1/2页,每页 40 条
  ◆赋魙天山客王宇斌赋作水准处于全国末流之列 / 赋尊2013/2/18[2086]
  ◆赋魙王宇斌传 / 赋帝 (文都狂人)2013/2/19[744]
  ◆沉痛悼念天山客王宇斌 / 赋后 云月在天2013/2/2[592]
  ◆吾视天山客如土狗耳,有何惧哉!/ 赋檄2013/2/1[443]
  ◆[杂文]谈小人嫉妒产生的后果——告诫钟阳王宇斌之流 / 赋斧2013/1/31[546]
  ◆赋尊怒骂辞赋学界败类龚克昌——老迈昏聩 信口雌黄 误导世人 其心可诛2013/2/12[668]
  ◆聊谈中国新赋运动中出现的不和谐的原因与恩怨情仇 / 赋姑 赋豪2013/1/28[419]
  ◆为什麽大家都在批判王宇斌?/ 赋妞2013/1/27[547]
共 48 条,当前第 2/2页,每页 40 条
  ◆王宇斌辞赋不忍卒读 华藻其表 糜烂其内 / 赋尊2013/1/24[385]
  ◆王宇斌《天池赋》华藻缺义而诤榷 / 刘永成 (完善稿)2013/1/23[366]
  ◆谁先挑起本次战火 相煎何急也 / 赋夫2013/1/23[373]
  ◆赋孬钟阳氏妄说我会副主席赋神刘永成 承认王宇斌赋作存在诸多毛病 / 赋孬2013/1/23[295]
  ◆赋魙天山客王宇斌多次来中赋挑衅 / 赋姑2013/1/23[362]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授予天山客王宇斌“赋魙”雅号称谓 / 中赋2013/1/28[457]
  ◆赋魙天山客王宇斌汉语表达能力相当于小学二年级水平 / 赋丫2013/1/21[361]
  ◆王宇斌《天池赋》华藻缺义而诤榷 / 刘永成2013/1/23[227]
上一页 [1] [2]
地址 http://www.tc168.net/168285/index.asp?xAction=xSmallClass&BigClassid=182&SmallClassid=0&page=1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1:2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赋姑 于 2013-2-20 11:21 编辑

:Q结论:天山客最好的作品《阅江楼序》,仅仅得负60分,其余的作品都比《阅江楼序》差,不忍一读!故窥一斑而知全豹,其辞赋创作水平,居于全国末流!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2

主题

247

回帖

440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40
QQ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3-2-20 17: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赋魙宇斌王氏,自许太过,喜擅其长而护其短,好自矜耀,挈其所能,莫与为比,而视他人顾若无有。自夸为当世为赋高卓之士,尝自诩其《牡丹赋》、《阅江楼序》为绝品良构,分别盖过孙继纲、袁瑞良同名作多矣。然时人莫之许也,孙、袁更笑其妄。著有《天池赋》一书行世,收录诗、文、赋等先期作品若干。其后作,不及付梓而匆匆驾鹤西去,不亦憾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