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451|回复: 6

[桐城史] 转:循吏朱邑——桐城千古第一人

[复制链接]

316

主题

442

回帖

278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2785

摄影之友草根记者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4-5-20 11: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循吏朱邑——桐城千古第一人
0 X2 X# P! S1 t* [* h- n( k! M! y" t
  距桐城市区西十公里石井村的农舍之旁,有一座汉代坟冢,该墓地背依霭霭青山,面瞰万顷平畴,于田垄之上巍然崛起。它就是西汉大司农朱邑的墓地。古往今来到此凭吊的人无不肃然起敬,明代桐城诗人方文《朱司农墓》咏道:汉朝陵墓有谁存,丞相通侯不足论,底事啬夫茔尚在,年年父老荐鸡豚。表达了桐城父老乡亲对这位循吏的敬爱之情。
  朱邑,字仲卿,汉代庐江郡舒人。西汉初,桐地为枞阳县,隶庐江郡,汉文帝时改称舒县。汉宣帝时,年轻的朱邑任桐乡啬夫,主管诉讼和赋税徭役,虽只是一个年俸百石的“头目”,但他博学多闻,勤政爱民,深得桐人的爱戴。 《汉书·循吏传》称他“廉平不苛,以爱利为行,未尝笞辱人,存问耆老、孤寡,遇之有恩,所部吏民爱敬焉”。
  朱邑在桐乡“惟公正不可干以私”,因政声卓著,迁为北海太守。不久又因治行第一,升擢为大司农,专掌国家仓廪或劝课农桑,年俸二千石,秩品位列九卿。但他仍然躬处节俭,将朝廷给予的俸禄悉数给了他的族人和邻里穷苦,而自己却身无长物,家无余财。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朱邑在京都长安病逝。汉宣帝非常痛惜,下诏称扬他“廉洁守节,退食自公,亡疆外之交、束修之馈,可谓淑人君子”。朝廷其赐给朱邑的家人黄金百斤,作为祭祀之用。
  朱邑临终前对他的子孙说:我原本是桐乡的一名小吏,只不过奉公去私,怀爱民之心,蒙朝廷恩遇,让我做了大司农。但念故之情常萦于心中,我曾做过桐乡的小吏,桐乡子弟敬重我,身后于桐之山水之间卜一地葬我。朱邑死后,他的家人将他安葬于在桐乡西郭外。当地的百姓醵金为他建立了墓、祠。每遇民间祀日,前来凭吊、祭奠的官民络绎不绝,敬仰这位心怀民众的先贤。
  自西汉末至明初的一千三百多年间,朱邑墓、祠经历了风雨的侵蚀和战火的摧毁,屡修屡毁,又屡废屡兴。唐元和八年朱邑墓重修,墓碑由大书法家李邕书丹。李邕与朱邑相隔近八百年,两人都曾任过北海太守,朱邑题碑,是对这位前任太守的缅怀与崇重。
  到明洪武初,朱邑墓已是土堙草长,而朱邑祠早已坍隳于战火。明洪武九年桐城县重修了朱邑祠,工程完毕后,时任安庆府桐城主簿宜春人夏仲寅作《朱大司农祠记》:
  “····桐旧有汉朱司农祠,因兵废且久。洪武八年冬十月,宜春夏仲寅来主桐之簿,问询遗老,访祠之所在,迹其地,则荒隘弗称·····工始于九年三月丙辰,讫于四月辛卯。改创于县西之北山下。为屋高一十有二尺,深如之,广三十二尺有奇。内之窗户扃谲,外之墙堵完具,焕以丹黝····。
  近百年间,战火频仍,运动迭起,朱公祠屡修屡毁,遗迹不存,朱邑墓也荒颓于荒芜的草丛中。二O一四年初,桐城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这一古墓葬,拨款重修朱邑墓。工程由市文管所主持、张泽国先生仿汉代建筑形制设计,自二0一三年底动工,历时两个月工竣。重修后的朱邑墓为“覆斗”形式,基高2·05米,顶部边长9米,底部边长11米,高宽方正,超过历次修缮规模。
0 u# Q5 x1 J! R3 n/ l( T( C7 i3 ?
  天地间事物随岁月嬗递而消长,也依世运的隆递而兴废。斗转星移,天工造物与人为雕砌之工皆能随风而逝,唯有贤者精神不灭。二千多年来,朱邑留给桐城的不只是一堆土冢,一栋供舍,这位被桐城历代官民称颂的循吏,是我们这个礼义之乡千古以来第一名流。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思想与文化遗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民本思想,恩及桐城。朱邑在桐乡任啬夫,身为底层小吏,能承接儒家民本思想,与庶民打交道,深知民众的疾苦。他的爱民举措就是承接了孟子的“民为贵”思想。轻徭薄赋是历代想有所作为帝王施行的“仁政”之一,但吏胥所为,往往欺上压下,渔肉乡里,中饱私囊,很少有几个朝代能真正做到与民休息,原因在胥吏。朱邑身体力行,关心民瘼,“以爱利为行”,关心体衅耆老孤寡。使桐地百姓真正免除繁重的徭役捐赋,社会安定,恩泽润及桐城大地,后人应永远记住的。
  公正无私,堪为楷模。无论官职卑尊,但始终保持清廉公正。位卑时任小吏,年俸禄二百石,也不会向百姓伸手;位尊时官至九卿,年俸二千石,也不为己有,资财散尽,两袖清风。朱邑生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从桐城大地上走出的名垂青史的循吏,道德与治行堪称桐城历史上笫一人,此后,历代宦游桐城的官吏,或从桐城走出去在外为官的桐城仕人都以他为榜样,大多政声清直,为世人所称颂。可以说,他们无不受到这位桐城先贤的影响。
  教化乡里,文明始倡。汉代庐江舒地,产生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文翁,一个就是朱邑。文翁从皖山从向蜀水,创办教育,使蜀中子弟 “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   。而朱邑身为一乡诉讼和赋税徭役的主管  ,仁爱好教化。桐地和蜀地一样在汉代均属辟陋之地,有蛮夷之风,中原文明尚未开化到吴楚巴蜀。《康熙安庆府志·学校志》“汉世虽称兴学,而设学者几地?入学者几人?····故虽列儒林者不乏,而教不逮民····”相传朱邑在主管乡里诉讼时,审理定谳时曾未以动之以刑而动之以情,注劝调解劝导,感化顽劣;同时教民稼穑,倡导子弟读书。桐人始知礼义,有意进取,风气逐渐开化。
  精神不死,永为典范。此次重修的朱邑墓冢造型独具匠心,设计者以“覆斗”样式圈砌,整座墓高宽方正,一为借鉴汉代陵阙建筑风格,二是表现朱邑这位汉代名臣“贤良方正”的品格,让世人景仰。世代都与朱公墓冢相邻的几位村妇说这墓能“显圣”,这不是一句谶语,是祖上传下来的“村训”,是寻常村里的百姓对这位乡贤的崇敬之心。朱大司农说“桐人爱我”,实际上是他爱桐人的结果。朱邑为桐人做了好事,古今的桐人都纪念他,所谓的“显圣”,就是他的精神不死的朴素表达。
+ a# R4 x# j& ]* I+ n; E' y( u
链接:
明胡俨《五律·谒朱司农墓》
古县青山里,孤坟碧草中。
曾闻有遗爱,犹说是司农。
抚宇怀前哲,咨询得老翁。
撷芳荐苹藻,举酒酹东风。

! X9 b# M) C9 v" {
《七绝·题大司农朱公祠》
古木森森覆墓亭,大农祠在古桐城。
后来为政应千辈,能使斯民独有情
+ p$ h" H/ ?7 s' K, d9 h
2014年暮春偕陶国建先生、张泽国先生、王胜先生,前往石井村拜谒重修后的朱大司农墓。后草成此文以祭先贤。
附位于范岗朱公村的朱邑墓图片资料———
IMG_20140519_100333_副本.jpg IMG_20140519_100339_副本.jpg IMG_20140519_100422_副本.jpg IMG_20140519_100317_副本.jpg 8 \" k7 ?% [! Y. [$ }, [

0 k+ H9 L7 K  F/ H( k2 Z! Y5 w  e
# A5 U- O1 O: E: y! l) h; g( \- E' f4 z+ a% x. b) @

0 L. v( N/ s0 q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5

主题

318

回帖

771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771
鲜花(3) 鸡蛋(1)
发表于 2014-5-20 12: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向泽国老馆长、国春书记致敬。
QQ:38730083;
新浪微博:@兴苇斋主人;
欢迎交流桐城文史。

36

主题

479

回帖

619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1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5-23 09: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5月17日到石井铺村,看到了修后的情况,似乎还缺少什么?人文的东西需要什么?
11.jpg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3

主题

280

回帖

6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685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4-5-23 1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修复墓亭、神道、祭台等。
老师对偶说,做人要低调,做男人要有情调。

9

主题

151

回帖

259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59
鲜花(9) 鸡蛋(1)
发表于 2014-5-29 23:5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占地多少?可能烧纸?可有用地手续?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7

回帖

13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3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23-7-20 18: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廉平不苛,爱义为行。廉平不苛的朱邑会爱利为行吗?不可能!绝不可能!利与义,这一字之误,把朱邑的品行全给黑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6

主题

466

回帖

12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85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23-8-18 16: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子先生:你好!0 j" k, B$ u  H1 D5 b

) u: `& c9 ?, ]+ u) C7 L7 b我在仔细阅读了《汉书》、《后汉书》、《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宋史》等等,有关涉及“爱利”一词的典籍后,我不由得脸红。3 J0 p' [" |# O0 x

+ G' Z  K! |4 H$ D+ J! G, D1 ?7 n恕我不得不对你进行批评。说好听点,国学修养远远不足。说重点,你这首先是对历代史学家对朱邑一致崇高的评价 “爱利”一词的否定与推翻。再者,你这无疑是亵渎古桐乡一代先贤朱邑啬夫,是对历代史学家的学识成果的践踏。' s' Y' C7 L6 j
- H- `$ L/ d. D  b2 j! a
因时间关系,我只得撷取这些经典典籍之中的两三句,来印证你的严重错误!同时,也谨表我对古桐乡先臣朱邑的爱戴之情。  
4 R' I1 ~5 m, V8 F1 a8 T% W' q' S* E
《后汉书* 李贤注》这样诠释“爱利”一词 :“爱利谓爱人而利之也。”
0 P8 ?2 y6 {5 p4 B+ U3 {1 x  A; x: }& I
《汉书*卷八十三薛宣朱博传》:“宣为吏赏罚明,用法平而必行,所居皆有条教可纪,多仁恕爱利。”
' V& I1 ^  y3 J( C0 I" u/ o
+ d+ ~# F' s3 q, R1 @0 _* ^) _其他凡含有“爱利”一词的典籍,我已在开头一一列示了,请你查阅,仔细品味一下历代史学家高屋建瓴的学识风采与水平吧。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