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洞 萍: 今天早上又出发前去登鼓山白云洞上的主峰,现在时间早上七点零七分。 到达公交站时,太阳刚刚从鼓山靠闽江一侧较低山峦上露出脸来,赤亮圆圆的。天空没有一片云丝。 早上很有一些凉意,这是福州难得有的天气。通常福州整个冬天亦很少有冷意。 这是星期天,街上很安静。登山对有些人有一种说不出的吸引力,也许像吸烟一样可以有一种瘾。昨天在山顶小吃店听登山者闲聊,一个中年妇女说只要到周末她就想上鼓山,她的家人很不理解,说她神经是不是有点毛病,她说她登惯了山,哪个周末不上山浑身都会觉得难受,神经也许真会出毛病的。我的小弟曾是一个狂热的业余登山队队员,他说他一看到山,脚底就痒,就想上去。是啊,山上那种寂静会使人身心得到很好的休息,对有些人有一种魔力。 七点半时,我已下车前往白云洞山脚下那个村庄。 鼓山两座最高山峰顶部一小片已被斜斜向上的阳光带上了难以察觉的极淡的黄色。太阳还没有爬过山岗,只有鼓山临江那一段较低山峦的上空一片通亮。 我这次带着一个小本子,以便随时记下自己的心中感受。列夫.托尔斯泰终身都是这样带着一个小本子,而我快到五十岁才建立了这个习惯。若青年时代也这样该有多好,那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多么独特一份人类心灵活动史的记录啊,可那时我对自己完全没有现在这样的自信心啊。人只有觉得自己某种行为有意义时才会坚持那种行为啊。当你觉得你写的不过是在制造一种文字垃圾时,你怎么会有动力长期这样做呢? 我记得两周前一个早上,我在鼓浪屿的沙滩上带着小本子做记录时,一个从深圳来厦门游玩的女孩问我是不是在写诗,我回答说“差不多”,那女孩接着说:“这好像有点夸张吧”。是的,对现代人在大众场合拿着小本子旁若无人写自己的东西是极不正常和有些夸张的。 远处福州市区大楼已被阳光照亮了,而我要登的主峰已被阳光斜照,沉浸在上下两层不同深浅的光雾之中。 一路停停走走,两站路用了十五分钟时间。到山下村庄已是七点四十五分了。 有路牌标示这是埠兴村,白云洞海拔586.3米,它上方凤池为83X米,最后一个数字油漆脱离,而凤池边上的山标为827.5米。这有些让人困惑,凤池比它的山高,这两个数字肯定至少一个写错字了或标错了高度。 与昨天路上众多登山者相比,今天路上还未见一个登山的人,大概我出发早了一些。 山上一段围墙上三角梅开着紫红色花瓣,十分显目。这三角梅是福建一个特色灌木,似乎四季都开着花。 山顶已被斜掠向上的阳光照亮了。山中很静,静得可听到路旁从山上引水铁管中的流水声。一只昆虫在草丛中发出“唧唧”声。一个登山的中年妇女从身边走过。 走离山村的一段上山路,路边全是低矮的杂草和杂树,视野变得十分开阔,空气极为新鲜。 人要是能永生有多好啊,即使这样平淡远离尘嚣的山景也让人感到生活在这个世界是多么的美啊。 这一段山路沿着一个溪谷的一侧。干枯的溪谷中无序堆放着大小不一的山石。回头看福州市,前方一片凌乱分布的高楼像舞台灯光照亮下的一幅舞台背景画,稍远一点市区在一片雾霾中看不见,而我脚下的山上则是一片暗暗的树林,它们如同那舞台灯光阴影之中一片沉默的观众。 山上传来了犬吠和鸡鸣声。 山路穿过溪谷。这里溪谷是一片巨大裸露有二十多米宽的岩石,它在前方中断并跌落进的二十米深的深谷。这片山谷出口是山坡上树木陪印而成的巨大V字型开阔的天空,福州市在这片天空下露出高楼乱立的一片市景,并传来连续不断的城市背景噪声。 小鸟无序地在山上不同地方鸣叫着,山上的幽静真的很动人。 游客陆续出现了。我也要进山了。 这一段山路两侧是人工种植的细高的树木,它躯干像毛竹一样细长,只有树顶部才有树枝树叶。这一段山路亦是由碎石砌成的一米宽的台阶,这应当是一条很古的石道。 鸟儿鸣叫声很动听。没走多远,山路变得更窄,大概只要两尺宽,而且石头更小更碎。 透过树杆空隙我看到左侧斜斜山岭已被朝阳照亮了,斜斜的一层。仰视前方,今天要登的凤池山高大挺拔,十分威武,阳光已照亮了它的主峰。 身后城市仍传来强烈的背景噪声,真是很奇怪,我们在城市中对这种噪声反而听而不闻。不知是不是这巨大喇叭口型的山谷将远处城市噪声汇集在喇叭口底部的山道上?这山中的宁静与远处城市背景噪声形成了强烈反差,我是第一次在山中听到城市中传来如此强烈的噪声。 今天是圣诞节,西方那个宗教圣人诞生日。想来人类真是十分荒唐。世界各地都不约而同认为圣人的母亲可以由一个少女做一个梦或喝一碗水就可以怀孕生下圣人,耶稣如此诞生,孔子如此诞生,刘邦如此诞生,你可以列出一大堆传说,大多不愿承认圣人还有一个平凡的父亲存在,而且他们的母亲亦不是通过性行为而受孕的,不知人类为什么要为他们自己的性行为而感到羞耻或认为不圣洁?还是认为那些伟人不可能由于普通人生育和因他们的基因突变产生,从而破坏了圣人的神圣性? 这山上没有游客,真是静啊,人的心灵也变得很静。不知什么小鸟还是昆虫拖着长达二三秒单调的鸣叫声,十分奇特,还有一种小鸟在发出短促而婉转的鸣叫声。 东方树叶上方天空一片白亮,使得林中更为静谧。 中国诗歌所描述的美多是这样静观平淡日常景色的美,多是百姓人人都能见到体会得到的美。 我多么渴望有人带着我在世界各地漫游啊,这样我的笔会给人类带来一幅幅用文字构成的最美的画面啊。 再活他五十年,也许会总有一天有这样的机会啊!活着,才有机会啊。 对于伟大的自然描写者,他描写的内容应当是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然奇景的描写,一方面是对你身边平凡景色的描写。伟大的画家与诗人应有这两种美的描写描绘能力啊! 现在到达一天门。时间为九点一刻。石崖上有人刻字“一天门”。这一小段山路十分陡,台阶亦只有十厘米左右宽。山路一侧有几平米左右岩石洞隙,有人在此置石桌一张,石凳两条,下雨时可在此避雨休息。坐在石穴中,让我困惑的是山这样高了,西方城市传来的噪声却仍是那样的大?是因为山上本身太静,还真如刚才所猜测,山谷喇叭口有聚声效果? 路边的石屋有僧人在一石块上刻题为“凡圣一体”的诗句: “迷误有差别,故号凡圣位 刹那见自性,归元亦无二” 我不知此诗本意,不知是否说人人有悟性,圣与凡本来为一体,那一天你想明白了,你亦可由凡成圣? 这题字另一侧有人刻“化龙桥”。前面有山崖凹进形成十平米见方的平台,有清澈溪水存于山崖内侧的石凹处,又有人在石崖上刻有“圣凡交澈”,这“凡”字似乎易于理解,但这“圣”到底代表着什么?是指佛教中达到的一种悟彻的境界? 这崖石台阶下方似乎是万丈断崖,深不见底,而前方福州市市景则尽收眼底。 前方向上约二三十米高的台阶几乎是垂直向上,我手脚并用,仍是十分紧张。爬上这段山路,这里有福州市最高的一个观景平台之一。从这里望去,右边山脊上的松树已被阳光照亮,而左边山脊上半部是陡峭的山崖,其下方山坡上除山脊上的树冠染了一层明亮的阳光外,大部分仍落在阴影之中,下方山谷亦沉浸在暗影之中。 走上一段平和的山道,有人在崖面刻字纪念修建山道的捐款人。此处被称为“龙脊。”崖上有诗云: “朵朵白云过龙脊,巍巍悬崖修天梯。 重重天门皆净土,节节攀登悟菩提。” 这儿真够险的。上几次登山路过此处时,我总对自己说,这里走一次就够了,下次再不必到此冒险了。可我又经不住这山的诱惑又来了。山路上有人在一个突出石崖上刻有“断鼻象”,同时这崖面刻有“南无阿弥陀佛”。从侧面看去另一块悬空巨石顶着这块巨石,形成中空的只能一个人行走的石阶小道。穿过这间隙,照例有人在石头上刻着“二天门”。 一处垂直断崖上刻有巨大“佛”字,有一山石与此崖相靠,此间的间隙有窄道穿过,这被人称作“三天门”。这里崖面不少,可惜好文章在上面太少了。我第一次在此下山时,微雨后石阶湿潮,滑了一下,一下坐到石阶上,两个星期腰才恢复正常。 无意间抬头望去,头顶上树梢已被阳光照亮了,真的很静很美。 到白云洞道口了。路右边有石条砌成山门的小菜园。阳光盛照在这约二十多平米菜园中,园地中雪菜在阳光之中显得很亮很绿,让人感到极为亲切。走进小菜园,整个身体沐浴在阳光之中,脸上感到了阳光那亲切的暖意。菜园一侧是树木掩印难以见底,另一侧是两三丈高的断崖。从这里望去左侧不远是比这里只高十几丈雄伟的山峦顶部,太阳正在它上方不到一丈高地方照得人睁不开眼。 现在是上午十点一刻。白云洞下方三十米见方人造平台上太阳刚刚照到着边缘。我也许是今天第一个走到上面的游客。前几次来到这里,也许时间更晚一些,平台上人声鼎沸,而现在只有我一人。 从平台边缘向下望去,山体几乎是近百米垂直的下降,只有下方有树长在崖体上使人有较强的安全感。从白云洞一侧的平房中传来录音机播放的佛教音乐。 构成白云洞的山崖是一个约二十米长,宽约五米,底部平坦象屋顶天花板悬空伸出的巨大面包形状花岗岩,这里真是大自然一个伟大的奇迹。人们在崖石边缘砌上石墙便构成了一个石屋,石屋中供了几尊佛像,同时有和尚放置大铁锅为游客提供素面。岸边有人刻“龙舍”“空谷传音” “高枕白云”等字体。 站在平台上,左边有一小片树林挡去不少视野,只看到左边山岭一片斜斜树林和山体,右侧有呈三角形山峰,山顶上有一座气象站小屋和天线,三角形山体上部如同刚刚凝固的熔岩不规则地堆放着,不同堆积岩体交接处有灌木丛,将岩石分割成不规则的区域,而伸向地面延伸的三角形底部则是松树林构成的浓绿的山体披风。 福州市大部分已在视野之中,它沉浸在一层迷朦的雾气之中,它如杂乱楼房构成的巨大乱石块沙盘,只有右边有一片绿得发黑的树林掩印低矮的山群象尖嘴鳄一样将它的尖嘴和鳄头伸进这全是楼房的福州市平原之中,而这片平原远处在一片几丈高黑棕色雾层之中,这雾层之上却是一片清明的天空。 白云洞墙体上石门刻有“良心洞”,让人有些不解。这帽沿一样山崖山方还有一片帽冠一样树林。 从白云洞出来向上走出几步,又有一个观光平台,它提供了另一个全新的视野。从这里望去,白云洞右侧山体只能透过树枝树叶看到部分山体,而整个福州市除马尾区外几乎可一览无余。左边山峰呈现出它巨大几乎全部赤裸的花岗岩崖体,只有山顶和山脊上有一层树林,而它的山脚却有茂密树林,整个山体气势雄伟。从这里可看到闽江近处宽宽河段和远处一片光雾之中约约可见的细长另一支流。 离白云洞几十米高处还有一个小小山洞,有刻字称此为海音洞,它是凹进去的几个小洞组成,很像海水冲刷腐蚀而成的洞穴。这里亦供有佛像,一群妇女正在供香拜佛。 向上的一段山道上没有一个行人。大概今天是星期天,愿登山的人多在昨天登山,以便今天可休息一天。 林木掩印碎石铺成的古道,有阳光斑斑点点照进来,美极了,这是大自然寂静之美啊。不时有一阵阵山风吹拂树木,形成飒飒声。 连续两天登山,腿有些软,好在今天我不时停下做些笔记。这样体力上得到了很好的修整。 山道树林的顶部被阳光照亮,有空隙地方阳光透过空照在路面上。这使我想起了十九世纪俄罗斯画家爱画的白桦树林,白桦林空地,月光下桦树或原始森林。 其实中国油画家亦可将这片森林画出啊!它可产生伟大俄罗斯画家画面同样美而不同的森林画面啊!但似乎没有见过中国人画它们!什么时间才有中国的天才画家来此地画出这里森林寂静的美画出,这山上的阳光,画出这山上的树林! 快到山顶了,两边细细密集灌木类竹林和灌木丛形成通道的尽头是一片岩石和岩石上方的青天! 走出这片通道,站在一片巨大裸露岩石上,整个天空向你开放了。再穿过百多米岩石和只有一人宽灌木丛中的人行小道则直接到达这座山的山顶。这里有超过百平米的平台。平台中间有二十米见方水泥平地。这是部队修建的,显然这里可作为直升机的停机坪。有沙土汽车道路通到这山顶。 山顶有风,吹着山顶边缘枯草发出沙沙声,阳光灿烂,视野辽阔。 东面有福州最高峰大顶峰,那里有一个雷达站,几个圆球和建筑占据了山顶;西南方可看到闽江与闽江支流形成巨大的三角洲,它占有福州市一半的面积;而南方沉在一片光雾之中,这片市区只看到光雾之中黑色的暗影;而从平台西面可俯视福州市另一半,它亦在沉沉朦朦雾气中但楼群依稀可见;西北方向气象站所在的山峰呈现出巨大金字塔形,只是塔身右侧与其他山体相连,而左侧则悬空直落地面,气势极为雄浑,只是这里看它似乎比我们所在山顶稍低;北方则是大片山顶构成的平原,不远处是鼓岭地区,那里大片分布着高低不平有白色墙体酱红色楼顶边缘的楼群,它的面积应当有数平方公里,更远可看到山上植被被破坏后形成大片不规则的黄色土壤,那一片应当是寿山地区,那是更广大的山区平原。这多少让我有些困惑,这在远古是海底以一个整体隆起形成的山顶平原? 这座山峰东面几步之远处有一组巨大裸石群,其不远下方有一个山凹形成的小平原,即凤池所在的小平原;更远处有一组逐层变淡的南北走向五重长长山峦,其最远处一群山岭只是在天空中隐隐可辨。 山上风吹很凉,吹得我写字的手有些冷,但吸进的空气十分清凉,透入心肺,爽神极了。东北方向亦有长长山峦,它象天空中淡淡水墨印在天空之中。整个北面从地面到两丈高天空之间有些棕色雾层,不知是空气污染形成的还是天然雾色,而这层雾上方则是一层青白天色,它们逐渐向变浅直至在中空变成浅蓝色。 随身带的羽绒背心穿在身上很有用,否则长时间站在这山顶会被冷僵的。我徘徊在这个平坦的山顶,感受这山顶上的灿烂阳光,倾听枯草飒飒声,遥望四周美景,真是不想离开这里。 从山顶走到凤池所在小平原。这里有一个庵和素面店。吃一碗素面,听游客聊天,终于又从天上回到了人间。 这山凹区称为风池白云洞景区,这里有一片棚式兰花种植园和养鸡场,只是没有见到凤池,也没有刻意去寻找。 走在这一区域石子铺的简易小马路上,路两侧人工种植的高耸的雪松使这里带上了一点北国的风味。 下山公路景色平和多了,只见马路两侧松林护路林中混着一株黄色枫叶的枫树,它们被阳光照得很有风味。 下午山上的阳光就是静,静静地照在马路路面上和马路旁的松树林中。不时见到路边成片松树林中掺杂一颗枫树,其黄红色的树叶特别富有诗意。不同地方见到的枫树有不同颜色的枫叶,有黄红的,有黄色的,有黄色带一点浅红,有深红之中带一点浅黄的,它们总让人感到不同风味和惊喜。 在这下午宁静白亮的阳光之下走在寂静山上公路上,听着ipod播放从未听过的西班牙流行歌曲,仿佛行走西班牙浪漫的土地上,这下午阳光给了我这种幻觉。 不知是不是因风吹过,今天下午的阳光特别的白亮,仿佛它们是从一个我从未见过陌生的世界降落到这尘世中的阳光,而西班牙这一集浪漫情歌更增加了这种幻觉。 又到涌泉寺附近了。我在一片阳光照耀下的岩石前一个低矮水泥柱上坐下,听任阳光照拂着我的面庞,这里行人不断我的面前走过。侧身向上看路上松树覆盖的天空,那是一幅带动感(松枝在微风中轻晃)美极了蓝天松树的立体画,这是任何照片都反映不出的美丽画面,也许只有天才梵高的画笔才能在纸面上再现它的美。 一路总是见到不同视野之中的闽江。到了山腰时,西斜的阳光已将山下近处闽江照出一片白亮,同时将三角洲另一侧闽江照出一条白练般的光带,而在西方白色光雾中还呈现出两组不同深浅的浅色山峦。下午的阳光似乎开始向大地忘我地炫耀它炽烈的光芒了。 也许今天的北风吹走了空气中所有的尘埃,西斜阳光下左边的山峦上松树似乎前所未有的清晰,它们象被高清晰照相机拍摄出彩色照片过分的清晰。侧前方山峦山凹处松树大部在西照的阳光阴影之中,同时山峦中部松树一半被照亮一半处在自己暗影之中,只有西面的松树上全是阳光,一片黄绿色,从西方向南向东看这片松树,松树因阴影量不同而色彩浓烈变化着。多么清晰,多么安详,多么寂静,它们像是天堂的一角。有小鸟鸣叫声偶尔穿过山谷从对面这片山峦中传来。 到鼓山山脚下公交站已是下午四点十分了。回头望去,鼓山山群在一片粉白色阳光笼罩之中一片安详。 吴砺 2011.12.25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