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筏漓江游 -一--贵阳阳朔游之七 (-) 下午去漓江乘竹筏游览。这是我第一次乘竹筏游漓江。上午在旅馆房间中观看雨雾中的阳朔县城山景,下午又要乘竹筏看漓江,这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只是这些景色基本上都属于可看不可言的范围,对于试图用文字描述她的人这属于高难度地挑战。 若让我在桂林住上半年,或许我可写一本关于桂林山水的散文专集。这里独特的山水虽难写,若潜心静观,我仍有充足的信心写上一本有史以来最美的桂林山水散文系列。这里有一个表达方式寻找和探索的过程,如同要创造一个新的数学表达方式一样,写漓江写桂林或许要创造一种或几种文学的表达方式。 现在我站在西街上我所住的丽景假日酒店另一侧的潘桃路上等旅游车。从这里看过去,独秀峰被街边的小楼遮挡,只看得见山顶,马路右侧的山峦有三座离这里很近,其中间的一座使人想起电影中头带面罩的黑衣人,左边的山则像动画电影中纵向被压缩了的形象夸张的神龟,右边一座则像一个外形规则的巨型导弹弹头,而它的后面还有一个缩头、嘴角约四十五度向上的巨鹰。中间和左边山峦之间还有一座山峦立在更远处。 当描述你所看到的桂林独特的山峦时,我们有时不得不借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动物或物品来描述她的形状,否则你只能老生常谈地用什么“犬齿交错”等包罗万象的通用词来描述,但读者很难获得她真实的概貌 。好在桂林的独山们有万千形状,总会有少部分山你可借用上述日常事物形象比喻一下,只是你会心有所不甘,因为你落到了旅行社导游们同样“俗”的水平。这就是我们向读者复述桂林山水时遇到的困境。同样,人们用照片拍摄桂林山水时,你也会有一种视觉疲劳感,你会觉得大家拍的照片千篇一律,或是太眼熟了,多是无法给读者身临其境的真实感。 旅游车在郊区的小马路上快速奔驰,路边农民的平房中仍有现在农村己极为罕见的土坯墙黑瓦的房屋。或许桂林这里少有工业,农民的生活应当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中国新的旅游时代开始时就有了改善,生活太安逸了,现在反而没有其他更贫困地区变化大。路前方出现四个相连的山峰,它们在雾气中像紧握着的拳头的四个并排的手指。老实说,这马路两边的庄稼长得实在不好看,到处灌木杂草丛,仍在使用的田地似乎也只是在半荒废半漫不经心地耕种状态。农民的住房是平房和小楼房各半,没有统一整齐的样式,很不美观。右边山峦在雨雾中只有极淡成排模糊的浅影。 车到了兴坪镇,这里所谓的古镇房子几乎全是二层楼新建的水泥楼。这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绝大部分地区农民盖的民房不像铁路沿线看到的江浙地区有统一的标准房形和朝向,而是乱哄哄的挤在一起,多是难看的很。桂林这一带亦同样。似乎整个中国农村农民建房只是为了能住人,完全没有美学外观的概念,这不能不说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巨大的遗憾。整个国家缺乏对农民建房的指导,也许是对农民突如其来的财富和建设能力毫无思想准备。这样外形并不美观的农民房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再推倒重建,也许未来数十年人们不得不接受现在已有的外貌。 车在朝板山中学门口停下,游客前往兴坪码头乘竹筏。这里有几柱山峰细长高耸,他们在山腰的位置连在一起,像大地上竖起的一只手指插在云雾之中的巨手,令人遐想。 (二) 走过几百米潮湿的水泥小马路来到兴坪码头乘竹筏。四个人乘坐一个带有小发动机的竹筏,每个人都必须穿救生衣,只是这些救生衣的衣领上有黑色的霉斑,但你还不得不穿上。中国人做事就是这样马虎,这救生衣衣领洗刷几次不就干净了了吗?天仍下着小雨,竹筏上有雨蓬,挡去了不少视野。漓江看上去仍是自己很熟悉了的漓江。水很清,竹排使你与水面很亲近。漓江的山和水既熟悉又全然陌生,我漠然而平静地注视着不断迎面移来的漓江上这些著名的山水,大脑中一片空白。雨后的雾气如丝絮在江面左侧几乎垂直的断崖边向上游动着。 竹筏顺流而下,右侧是平坦的长有翠绿竹林的河岸,偶尔可见远处桂林少见的横卧的满山烟雾的山峦。 这竹筏是由九节竹筒状弯曲的金属塑料管并列在一起制成的微型电动船,筏首微微地翘起,小雨一直下着,可我仍是前所未有的麻木平静,如同见到多年未见的过去情人,你觉得你应该激动,但事实上你似乎无动于衷并因此责备你自己。 眼前是真正的大家常说的烟雨漓江,有雨,有山上游动着的无序分布的云和雾,它们半掩半遮地缠绵在江边那些孤立成排有垂直断面的山崖上。我这次终于看清那些灰白垂直断面上的黑色斑迹,它们像黑色的油漆不规则地在重力作用下流并粘在灰白色的岩面上,它们是顺着崖面流下雨水生长并枯死了的苔藓,近看时十分的难看。 远看这些耸立着的大自然教堂般的山崖与这碧绿色几乎平如镜面的漓江,它们与雾气相缠绵,构成了人们竟相赞颂的烟雨漓江!即使你没有为她心潮澎湃,你仍真切地感到她的美,如同中年的你现在看到大街上美貌的姑娘,你也许心平如镜,但你仍会真切的感到她的美。 竹筏在九马画山对面鹅卵石浅滩上停下,船夫让游客在那里拍照一刻钟。上午听旅行社里人说,桂林八月底通常很少有雨,今年只是一个特例。这两天阳朔雨水不断,对这两天游漓江的游客来说,真是天赐良机啊。桂林的山与水有雨就有雾,而桂林特有的独峰群有了云雾就有了变化,就有了比孙悟空七十二变还多得多的形象。黄山的奇峰异石正是因为有云和雾才有了恍若仙境的视觉效果。山有水相陪才有灵气和秀色,山有雾才有仙气,才有超越日常世界的视觉感受啊。只是今天面对云雾缠绵的漓江的山与水,我的所有的文思却完全枯竭了。 竹筏紧贴着漓江右边的山崖逆流向上返回,我这时才发现与漓江水面相近的不少崖面己被水流冲凹进去了。我现在终于理解了漓江江岸边的独峰们为什么朝江的一面几乎全是垂直于地面。这里的石灰岩层多是与地面平行,这样山底部被水冲空一部分,上面的岩石必然一层一层地慢慢脱离直到崖顶,最后形成临水几乎垂直的上百米悬崖峭壁,同时山体也会越来越瘦,而不会像贵州那些独峰总是呈金字塔形状,而且桂林这些孤峰四周水流侵蚀速度不一,必然使山形四周刻蚀崩塌的速度不同,从而使这些山峰形状万千。这也是为什么桂林的山好看难写的根源,因为每个独峰形状多变,他们又组合在一起,不同位置不同的角度看上去这些独峰组合在一起的轮廓也大不相同,这样坐在船中在漓江上匆匆忙忙地路过,你根本来不及组织语言来描述他们。这次也一样,似乎还来不及尽兴,竹筏就己经走完一小时的行程,返回了兴坪码头。 (三) 离旅游车返回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我决定在长约五十米长石条垒砌的兴坪码头上仔细观察漓江此处的山和水,看我能不能用语言为漓江画一幅静止的画面。 码头的背面是一個如导弹弹头截面形状有五六层楼高的山峰,它裸露垂直的崖面上大部分区域像涂上了柏油一样漆黑,只有边缘上有不高的灌木形成绿色的边框。码头右边有一个如食指竖立向上百米高的石柱挺立在江边上,它后面还有站立着的它两个更高大的弟兄,慢腾腾的雾气在他们身体上萦绕;从这石柱再往前方的江岸上有成排高大的凤尾竹林,这竹林画着弧线直到与江对岸上的沙滩上成片的竹林在远处相接,共同挡住了更下游的漓江的视野,竹筏和游艇在这片交错区消失或驶出。雾气从这片竹林常缓慢升起并与码头右侧食指山上的雾气连成了一体。江面在两岸竹林交汇处大约转了七八十度角的弯。 码头正面长长的浅滩上长满了浓绿色高大的凤尾竹林,江水很清,码头与这长约上百米扁长有浓绿竹林的沙洲之间是长条状清清的漓江水,沙洲竹林后面有稀浓不均的雾气萦绕,仅仅这几笔或许己为你画出一幅画! 浅滩右端不远有一组三个壮硕如导弹头部分交叠的石峰,这組山体看上去十分的伟岸,虽然它们同桂林绝大多数石柱一样个头不高。这組山体与我刚才所述的码头右侧的形如食指的山峰之间视觉上有一片空旷的天空,这片天空的底部是一线江水和江水上的一排竹林,竹林上方则有一排十来个尖塔型高低不等的远山排成的峰林墙,这墙体中间绕着一条白色的雾气,而墙的犬牙则与天上的云层相粘。 码头正前方越过江水浅滩从右到左则可看到由远渐近有—列锯齿状缺口山峦在天边上的剪影,左侧有另—沙滩竹林封住左边视野中的江水,它的后方同样有—组连成—体的多個尖峰的山体。 再向左有两组山体,其中较高的-组三体并肩相连,如一个老人与带着一个孩子的儿子互扶着对方的肩头,头向后仰在相互庆贺重逢,另一组两个低矮的小山体在他们的前面。最左边就是码头的左侧,这里立有一柱孤峰,它像极了左手竖起的巨型大拇指,你可感到这大拇指靠江面的指肚向外鼓的弯曲的弧线。 这里呈现在游客面前的无疑是桂林特有的大地盆景般山水经典的立体画面,新版的二十元人民币背面就从这个兴坪码头右侧取景入画的。 这是我第四次来桂林,也是我第一次来兴坪码头乘竹筏游漓江,但我总感到自己似乎曾来过这里,总有-种旧地重游的感觉。前不久我看过-部西方科教片中说人类的大脑不够完美使人产生记忆重影,从而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我真不知这次是因大脑的重影还是因看过太多了桂林的照片使自己有曾见过这里的山水的感觉。 兴坪码头这里的景色对人类也许是永恒的,只是我们仅能拥有她的此刻。 (四) -晃一小时就过去了。我不得不又随旅游车返回了。马路前方又是成排的山峰构成的画廊。 雨停了。马路左边的山群山的左侧很陡,右侧坡面较缓,他们像成群的海象小头粗脖子,正撑起身体在一致向左边看去。 这一条从兴坪到阳朔马路两边的山景真的不错。只是刚才来兴坪的途中,这一带的山峦全都掩没在雨雾中。这群独峰左侧几乎垂直于地面,右边是约六七十度的斜边,真是难以想象它们是由生物的骨殖沉淀固化形成的。左边那群山的山顶与云层粘连。它们令人想起锅内熬出的糖浆与锅铲之间半固化的糖丝带式的粘连。 我打了一个盹,醒来时发现马路右边一个独山斜坡上有一块竖立的孤石像一个少女的侧面雕塑。 车到了福利镇,这一带山体多是呈近似对称的三角形。不知这些岩石多少年后会变成我们看到的山脚下的红土,或许永远不能。 旅游车又回到了从县城出发时看到的有一座像一海豹头朝上山峦的地段。又快到县城中心了。 桂林山水为什么让我们感到美,她美的本质又是什么?其实这些独峰上黑白驳斑交错的断崖表面近距离看它时真的很丑陋。适当的距离再加上雨雾,她们就成了人类在大地上的梦中情人。或许我们这些学自然科学的人,即使不是学地质的,也可大致猜测桂林所特有的独峰形成的可能原因:自然风化和海水河水的不断侵蚀。兴坪镇到阳朔县城有相当长的一段峰群山形不对称,而且朝向一致,这说明这些柱状石灰岩石英岩另一侧曾有大河或是海岸。河水海水不断淘空崖底使之以更快速度垂直崩塌。桂林山体的千差万别或许是因为这里曾有较长时间是浅海滩,每柱独峰水流侵蚀的速度方向不-致才形成各峰峦众多的差异,而且海水退走的时间离现在应不太久,所以桂林还保持了这些山形的差异性。真不知二三百年以前来到这里的中国人看到这些峰峦时是怎样猜测这山峦形成的原因的。 吴砺 2015.9.11 吴砺 选自待出版的散文集《致远方朋友的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