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过河-卒子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0: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
第120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城北一公里地金鸡山下的望龙庵,原庵只是一座小小的寺庙,因为在战乱年代的一次会议,却彻底改变了命运,今天卒子向大家再次介绍这里。图一:太平军战略图
    望龙庵原名望龙禅院,坐落在枞阳镇金鸡山下的月牙湖畔。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佛殿和两侧经房共占地1600多平方米,僧尼众多,香火颇盛,有庙宇五进,佛像百余尊。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在该庵曾两度召开紧急会议。该庵曾被清兵焚毁。图二: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铭牌
    枞阳城北望龙庵为太平天国枞阳会议旧址。太平天国在望龙庵先后两次召开军事会议。1856年,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事变后,清军趁机向太平军发动了猛烈进攻,妄图一举扼杀太平天国革命。1856年底,安徽庐州、舒城、三河、无为、巢县等地相继为清军占领,桐城亦被清军围困,皖北形势十分危急。图三: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与望龙庵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于1857年1月在枞阳镇望龙庵召开军事会议(史称第一次枞阳会议),商定战略大计。会后,陈玉成自枞阳向东,恢复无为、巢县,攻占庐江后抵桐城,与李秀成夹击清军,桐城围遂解,安庆外围局势得以稳定。图四: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与望龙庵
    1857年10月、1858年5月湘军(清曾国藩所部)先后攻陷湖口、九江、完全控制了安庆以西的长江水域。同时清军又占领了天京周围的大片土地,重新建立了围困天京的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太平天国革命处在空前的危机时刻。1858年7月,陈玉成、李秀成会同各路将领百万余人,再次在望龙庵召开会议(史称第二次枞阳会议),共商军机,确定了变孤立作战为联合作战的战略。会后,12月大破清军于三河镇,解除了天京与安庆之围,太平军逐步恢复了元气,太平天国运动出现了天京事变以后的最好形势。图五:太平军枞阳会议旧址
    太平军控制桐城八年期间,以1856年9月的天京“内讧”为线,划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是由翼王石达开部的春官正丞相胡以晃及所属掌事;后期则是由英王陈玉成(正掌率、成天豫、前军主将)、忠王李秀成(副掌率、合天燕、后军主将)及其所部执柄。图六:望龙庵
    陈玉成(1837-1862)、李秀成(1823-1864),两人均是广西藤县人,又都同于1851年加入太平军,也都因作战英勇、才智过人而逐步走上太平军的领导岗位的,同为太平天国后期的擎天之柱,还长期在桐城并肩与清军进行殊死的斗争,鸣奏了一曲曲和谐、动人而悲壮的战歌;并且先后都是被清廷所杀害。图七:太平军陈玉成传略
    1856年8月,太平军为稳固桐城,保卫安庆,陈玉成率部万余人,来到桐城,在桐北胡家铺、栏杆山一线,将清提督秦定三的桐仁营和练勇共八千五百人围困一十八个昼夜,并与前来增援的清朝寿州总兵郑魁士部激战于城东的乌石岗,战斗持续一个月之久,击毙了清军副将肖同福、守备刘精一、游击葛永茂等。陈玉成在桐城县城西辕门设英王府,府门两边书联曰:“英雄医国;王道诛妖”,不难看出他要稳固桐城、保卫安庆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图八:太平军枞阳会议简介
    1856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天京事变,皖北境内太平军控制的地区大部分复为清军占据,仅剩下桐城、潜山、安庆为天朝所有。这时,李秀成率师来到桐城,但城内太平军不足三千人,而围困桐城的清军秦定三部有兵将万余人。李秀成审时度势,除北联捻军外,特请在宁国的陈玉成来桐共歼清军,以稳固桐城局势。陈玉成应邀来到桐城东南重镇枞阳,与李秀成等在该镇望龙庵共商歼敌大计,即历史所称的“第一次枞阳会议”。图九:民国期间重修望龙庵
    1858年8月,太平天国天京告急,陈玉成、李秀成又一次在桐城东南重镇的望龙庵研究制定协同作战、解救天京的战略决策,即“第二次枞阳会议”,并迅速付诸于行动,继续取得了战绩辉煌的浦口大捷和三河大捷,击毙了号称清“湘军之花”的李续宾,消灭清军六千余人。之后太平军挥师桐城,痛击了清总兵赵克昌部,使曾一度放弃的桐城,重新控制在太平军的手中。图十:望龙庵厢房
    1860年初,清军多隆阿、李续宜部共十万余人进入桐城境内,围困太平国所控制的桐城县城。陈玉成及捻军张乐行部共三十万人进抵桐城。设营范家岗至老梅树街一线,后移营天林庄至大横山一线,与清军交战,但由于叛徒韦志俊的倒戈,太平军退回桐城县城。在安庆保卫战期间,陈玉成等所率的太平军曾先后五次从桐城发兵增援安庆,歼灭了大批清军。后来安庆陷落,陈玉成率部退回桐城;桐城被清军攻占,陈玉成率部突围转战太湖、宿松、六安等地。图十一:望龙庵厢房
    望龙庵初名望龙禅院,创建于清初康熙初年,阅历了三百余年的人世沧桑。据地方志记载,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卷土重来将望龙庵洗劫一空,烧为焦土,现在的庵宇是民国初年重建而成。在望龙庵山门左侧的院墙下竖立了一方令人撰刻的碑石,它记载了庵宇的几百年沧桑沉浮,其中包括这一次灭顶之灾。望龙庵惨遭强暴的原因让人惋惜。图十二:望龙庵
(本篇完)
2017-03-25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5: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主簿迎水寺
——安庆寺庙与古刻
第120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主簿镇的口水,有一座寺庙,据说大有来头,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主簿原水口
     主簿镇是安庆市岳西县下辖的一个镇,位于岳西县东北部,面积近百平方公里。图二:主簿原水口巨石
    主簿历史悠久,是一片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传说西周时枯井园就有306户,早年因有一京官主簿到此为官,在任清廉公正,后人以此官职命名此地以示纪念。主薄原的水口真是天然一绝。图三:迎水寺
    传说当年乱兵杀来,民众无路可逃,死伤无数。主簿是江淮水分岭,也是过去安庆与舒城的交界处。这里是通向背面的重要通道,车马行人终日络绎不绝。图四:大门
   在条条的一条小河边,有这样一块神奇的石头,当地人称钓鱼石,其位于主簿镇北部二公里河边,石高三米,状似老翁戴毡笠临河打坐。古缝腰间生一松树,斜伸河边,形若钓杆,名为“姜太公钓鱼”。当年,位于胸部处还有一棵小松树,恰似一根鱼杆,简直是惟妙惟肖,路过此处的人无不对其水口啧啧称奇,可惜这棵小树在2005年的洪水中被冲走了。图五:主簿原水口
    对岸河边生一鱼石,鱼目清水粼波,透视人间苍桑。鱼石上坡建一寺,曰“迎水寺”,也就是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地方。图六:迎水寺
    姜太公对面的那座小山就是一条鲤鱼,传说这条鲤鱼是王母娘的池鱼跃池下凡,为害地方百姓,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派姜太公前来钓取。迎水寺就座在鱼头上,那两河交汇处的小山两侧各有一块石头就是鱼的两只眼睛。鱼嘴前的小河中那眼井口大的圆潭,就是鲤鱼吹出的汽泡。别看这眼小潭,再旱它也不干。图七:永镇碑
    主薄原的水口,山环水绕,紧收密闭,正对流水处是一座寺庙,名字也起得好,叫迎水寺。这座寺庙历史久远,过去叫迎水庵,1954年被拆毁,现有的寺庙是后建的。图八:迎水寺与永镇碑
    寺庙中还遗留有一块乾隆年间的石碑,碑题为“永镇碑”,大概是说要永远镇住这条鱼精,不让它为害地方。与碑同时期的还有一只石香炉,满雕莲瓣纹,恰似一朵盛开的莲花,虽底座缺失,仍不失美观。图九:永镇碑
    迎水寺,以其迎水而名之也。寺内有一碑记,创建之年欲从而求之不可得。迎水寺有山门、大殿、耳房数数间,从寺望河水,让人想起安庆的迎江寺。图十:主簿原水口
(本篇完)
2017-03-26

13

主题

40

回帖

69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9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7-3-13 15: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走一走,瞧一瞧。安庆有不少值得一去之处。
https://raytine.tmall.com/ 雷霆旗舰店
https://haierhl.tmall.com/ 和联专卖店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17: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船形石与本属安庆
——安庆风景
第120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官桥镇的龙王尖,有一处巨石群,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安庆地图与枞阳地图
    龙王尖巨石群无数,其中有一处巨石群,高约十多米,宽约四五十米,离这个巨石群不远,有一块巨大的船形石,船形石约五至六米,长约十五米,宽约五六米,如一艘船只搁浅在溪涧之中。图二:龙王尖巨石
    由于巨石从巨石群中分裂的时间不久,裂缝棱角分别,石顶有人书写的大字——本属安庆。图三:巨石松树
    这块巨石的岩头有一个直径约二十公分的小洞,在这条长十多米,高阔均十多余米,如一艘船只搁浅在山脊之中。它与背后的巨石群相距约十多米。图四:龙王尖
    现划到铜陵市的枞阳县,原属安庆,一直被安庆管辖,这块酷似大船的天然巨石,正如枞阳县,从巨石群中分裂出来,可怜的躺在山脊中。图五:山脊
  从巨石的棱角看,这块船形巨石从巨石群中分裂,应该不超过一百年时间,船形巨石的正前方,还有一株姿态犹如独舞的芭蕾舞女的怪树。图六:巨石
  山清水秀,美景如画的枞阳县与安庆一衣带水,站在这块船形巨石,能够看到安庆的菜子湖,船形石可怜的躺立在那里,成为见证安庆游子的可怜。图七:船形石
    据了解,龙王尖属官桥镇,在清朝咸丰年间,这里曾是太平军与湘军防守之重要关口,至今山间还有过去的营旧址的村庄。图八:示意图
    官桥这座山峰名叫龙王尖,产一种龙王尖茶叶,据说很少很贵。龙王尖位于枞阳县境内的官桥镇,它是连城山的最高峰,海拔有319米,距枞阳县城约十公里。图九:枞阳本属安庆
    连城山由于其山峦起伏,绵延十余里,一座座山峰紧相连,连山如城,故名连城山。山的最高峰叫莲花峰,也就是人们俗称的龙王尖。图十:山脊
    龙王尖上许多巨大的石头。由于地壳运动中诞生,经过亘古、经过远荒,到达了文明的现代。图十一:船形石背后的巨石群
    背依连城山,面向菜籽湖。既可赏群峰嵯峨,又能观平湖浩渺。图十二:船形石
(本篇完)
2017-03-27

45

主题

2404

回帖

3648

积分

桐网举人

Rank: 4

积分
3648

我是老兵自我鼓励

鲜花(31) 鸡蛋(3)
发表于 2017-3-13 21:0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资料,感谢楼主!!!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09:0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凉亭龙形老屋
——安庆古宅
第120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凉亭村,有一幢建于清朝中晚期的建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看龙形老屋
    龙形老屋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凉亭村,村子位于大别山群山之间,这里曾散落着始建于清朝末期大大小小数幢百年老屋。有些老屋在历经百年风雨洗礼后倒塌,只有极少数仍原好留存至今,成为当地不可多得的一景。图二:龙形老屋正对对面的小山包
    卒子在2014年国庆期间来到龙形百年老屋,其造型大都沿袭了清末时期南方典型的砖木结构的建筑风格,高高的封火墙,前后无走廊,中间是天井,设正厅,左右厢房。图三:铭牌与低矮的窗户
    由于老屋保管不善,破坏严重。正厅基本坍塌,后堂的屏风墙也破坏严重,屏风墙设置神堂,内供祖先神龛和香火神龛,古色古香。图四:石门框与木板门
    老屋还能看到清末时期的台桌、雕花窗框、太师椅,匾额、竹土结构的磨谷器等,龙形百年老屋是岳西目前保存不太完整的清末建筑,却对研究当时的皖西南文化有一定的价值。图五:后进基本全部坍塌
    地处大别山深处,皖鄂交界之地。与湖北一山之隔的凉亭村,过去因为战乱,有些百姓纷纷逃难到这个神秘诡异的大山深处,建造那些大方气派、用料考究、设计精美、富丽堂皇的明清式的砖瓦房。图六:精美的葵纹石雕
  龙形老屋宅门庭由大青石铺垫屋基、地基和门基。屋内的防范设施齐全,十分隐蔽。图七:石雕花瓶纹
  龙形老屋内,均为三开间,中间为堂屋。虽然历经近二百年的风雨,宅屋陈旧黑暗、破烂不堪、一片狼藉。但其高规格、高等级的用材,显示出大家气派,依旧雄伟壮观,威风凛凛。图八:天井
  岁月已逝,万物依旧。看见眼前这一切,不由得心酸。现在的主人,也是后人的他们,已经完全不知道那段历史,他们所居住的祖辈的遗产,却不知其祖辈的历史。图九:低矮的门厅
    房屋风残雨蚀,严重失修,即将倒塌,其场景实在让人惋惜和痛心。这就是历史,六百多年前从江西各地迁到安庆各县的百姓,经过数百年的繁衍,造就了安庆过去的数百年的繁荣。图十:老屋现在的主人
(本篇完)
2017-03-28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0: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龙潭寨220年古槠树
——安庆古树名木
第120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汤泉乡龙潭寨村,有几棵二级古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棵二级古树,有着220多年的古槠树。图一:古槠树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期江西大水成灾,1322年的一天,一位名叫胡诲琏的中年人,背着父亲胡早仁和母亲扬氏的尸骨,由江西瓦屑坝出发,携妻带子,准备前往岳西天堂寨安家落户。胡诲琏一家辗转千里,历尽辛劳,在一个名叫竹林窠的地方尤感疲劳,在此地小憩片刻后继续前行,到吃中餐时发现干粮丢了,胡诲琏让家人就地等候,只身返回寻找,终于在竹林窠找回干粮。图二:古槠树铭牌
    胡诲琏高兴欲返,突然发现此地龙脉旺盛、溪流灵动,又被两侧山峦兜裹,符合“山环水抱必有大发者”的风水定律,遂不再前行,定居此地。这就是龙潭胡氏一世祖诲琏公,胡氏后裔一直在祖居地的河床两岸繁衍生息,五座石拱桥镶嵌期间,山色秀美、溪流潺潺,宛如一幅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图三:古槠树
    龙潭寨现完好保存明清民居二十余幢,大多遵循“枕山、环水、面屏”的居住理念,布局、巷道、外形、水系等十分考究,山水风光拱秀壮丽,乡土民情敦厚朴实,集青山绿水、幽谷曲径、飞泉翠竹于一身,融田园美景、乡村风情、传统建筑文化为一体,龙潭寨内胡百万故居旁有一潭,潭深8米,30余米的瀑布飞入潭内,水清如镜,潭右石壁的白腊石纹,形如飞龙,因此取名“龙潭”。图四:古槠树标牌
    现龙潭寨村口有一株约220多年古槠树,该古槠树坐落于龙潭寨村村头,是龙潭寨原始的古树之一,这块风水宝地,有宝树。该树粗壮通直、树姿雄伟、枝繁叶茂,树高达十多米,胸围最少半米以上,冠幅二十平方米,据估算树龄近二百多年了,远望古槠树象一个巨大的蘑菇云。古树爱好者卒子赞不决口,我拍遍了安庆二百多个乡镇,这么大的槠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棵槠树不愧为安庆的“槠树之王”!古槠树花香四溢。图五:古槠树
(本篇完)
2017-03-29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16: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庄余氏五世堂支祠
——安庆祠堂
第120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有一幢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祠堂,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惠民亭与余氏宗祠
     余氏五世堂支祠由余氏迁潜十六世祖文章,是原明朝驻云南宣慰司副使余彦鉴公的十世孙,余文章于清朝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建起了这座祠堂,五世堂支祠。因谪祖鉴公(六世)祠近在咫尺,并侧面相对,五世堂家庙未冠“宗祠”、“支祠”头衔,所以在门头“余氏宗祠”。原大门前建有六尺高花墙遮之(解放后花墙拆除)。图二:余氏宗祠全貌
    这座祠堂建成九十三年后,光绪十一年才由五世堂七房首事牵头,整修宗庙,筑起神坛,供上了含文章在内的祖宗牌位。至此,才算完备了支祠的应有功能。祠堂格局为“四水归堂”式徽派建筑风格。正堂两侧分设东西厢房,占地五百平方米。图三:余氏祠堂东厢房
    祠堂规模不大,但庄重典雅,气势恢宏。正厅中央高悬“恩旨”“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圣匾。下设神坛为先祖之灵位。文章家训“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以竖匾对联式分挂在正厅主柱上。前后厅照坊上展示多块古匾:“傲雪松筠”、“洛社风高”、“望重彤庭”、“五福三多”、“媲美郑张"等,皆为褒扬文章母暨文章夫妇,忠、孝、节、义仁受之美德义举,以及五世堂的义门之风。图四:余氏祠堂西厢房
    题匾人上至太子太保,兵部佐侍郎,下至州县太守、县令。天性孝友,法善齐家,事亲至孝,教子有方,谊敦睦族,七叶而五世同居,百人共炊而庭无间言。乐善好施,克己助人,节支以捐桥路,省食以润饥馑。善行德广,里闾称颂,官府褒扬。地方官员或录事迹于邑志,或题匾以表彰。清朝乾隆帝分别于五十五年和五十七年御赐“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圣匾。人瑞声起,享誉四方。余文章为表示对皇恩的感激、尊崇,也为了教育子孙永振义门家风,决定建家庙,供奉圣匾,弘扬圣恩。图五:余氏祠堂局部
    官庄位于潜山的东北边陲,千年古镇官庄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钟奇灵秀的山水是文人墨客游山玩水、赋诗作画理想出处;富饶肥沃的土地是安居乐业的理想场所。官庄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大镇,不仅拥有巍峨的山川、秀美的河流、精美的古代建筑艺术,还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感人的故事。可谓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图六:余氏祠堂
   官庄古镇北望合肥、南接长江、东临巢湖、西望汉阳,通省府达长江,是水陆交通的联接枢纽,为桐城、岳西、潜山、舒城四县交界。本地属吴头楚尾,境内古道始辟于春秋战国时期。吴伐楚,挥兵南下,因路险且多荆棘,影响行军,曾命令百姓送石条筑路。图七:余氏祠堂全貌
(本篇完)
2017-03-30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0:4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气磅礴”石刻
——安庆古石刻
第121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镇的一处小盆地的巨石上,有一方四个大字的石刻,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远望林庄小盆地
    这方石刻写着“元气磅礴”的石刻,意思大概是讲其精气神的饱满的样子,每天精神十足充满斗志。可以是自勉,也可能是借字寓人,古文人往往通过字去表达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以及现象的反映。图二:林庄古道
     天柱山,一座竟揽奇峰秀水,饱蘸禅道人文的灵山奇岳!这一神奇的地球脐带上,天柱山以其卓然胜境,在浩瀚的皖河之滨拔地而起,为皖西南群山所独有。这座巍然屹立的奇山,揽山水之灵秀奇异,怀文脉之沧桑古远,以四季之景致万千,不失为一个养生休闲的好去处。 图三:元气磅礴石刻
    李白诗曰:“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清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白居易诗云:“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朱熹感叹:“屹然天一柱,雄镇翰维东。只说乾坤大,谁知立极功。”李庚赞叹:“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跻犹未半,身已在蓬岛。凭虚举鸾鹤,举步烟云绕。天下有奇山,争似此山好。”图四:元气磅礴石刻侧照
    古人还在《潜阳十景歌》中唱道:“舒台夜月一轮明,乔公故址二佳人;天柱晴雪三分白,酒岛流霞四季春;丹灶苍烟五彩色,山谷流泉六月冰;诗崖漱玉七言律,吴塘晓渡八仙撑;九井西风九天起,石牛古洞十方闻。”图五:元气磅礴石刻拼图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赞美这块洞天福地,如:“超然物表”(前期卒子已经介绍)、“宛然仙境(后期卒子再介绍)”、“元气磅礴”、“中天峻拔”、“仙洞重华”(前期卒子已经介绍)等。图六:元气磅礴石刻
    凹地在天柱山的西南,紧靠一座小石山。石山又低又小,实际上就是一个小山丘。但就是这么一个偏远又不起眼的小山,千百年来却吸引着众多的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图七:巨石崖壁
    在这样一个凹地的巨石上,有古人在巨石上留下了“元气磅礴”的摩崖石刻。在同行几个群友不愿同行的情况下,卒子一个人依然前往这里,在巨石上留影拍摄。巨石上的石刻,每个字有四十公分见方,并落有款,可惜时代久远,落款已经无法辨析了。图八:元石刻
    从巨石上的摩崖石刻看,可能是明朝中晚期的摩崖石刻。摩崖石刻位于巨石的顶侧,崖壁系天然而成,高约三米,宽约十米,刻字一行,有四字。字迹清晰、笔法遒劲。刻石以楷为主,书法俊逸,雄健浑厚,古朴拙厚,方圆兼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史料和书法价值。图九:气石刻
    据推测石刻出自明朝书生之手,大概是读书人到此之后,精神饱满、氧气充足。边读书、边游览观赏。这块摩崖石刻在这么偏远的地方又这么小的山上却有这么久远的摩崖石刻,此为一奇;刻石历经数百年如新并字迹清晰,此为二奇;能吸引明朝大家等文人墨客不远千里而来,此为三奇。图十:磅石刻
    “元气磅礴,精力岌嶪。范大董深,兼而有之。此华岱巨观。”据说,天柱山在明朝期间大量饱读诗书的读书人到此进修,后中进士者数人。这里地形地貌为高山、盆地、平原,即虎头崖余脉地带大王山、菜林庄盆地和潜河之滨王家坂平原。村内主要河流潜河沿村南部边缘经过;菱角河源于虎头崖穿菜林庄盆地在旌驾桥处汇入潜河。图十一:礴石刻
    根史料记载,唐朝乾元初年,牛头禅崇慧大师来到虎头崖玉镜峰下创寺,永泰元年(765年),唐代宗封为天柱禅寺。寺后有太子阁,相传为梁昭明太子读书处,位置为现在的天寺村。天柱禅寺鼎盛时期有僧侣三千人。林庄盆地由于气候、土壤条件良好,被天柱禅寺选定为定点供寺菜园。盆地下口林河畈出产的萝卜,自古以来久负盛名,体均皮薄,水足嫩脆、香甜可口,被太子阁选中定为贡品。林庄盆地因此而得名为“菜林庄”,解放后曾设为林河乡,撤乡后改为林庄村。图十二:元气磅礴落款石刻
(本篇完)
2017-04-01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7-3-15 10: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如宠母亲汪氏墓表碑
——安庆古碑刻
第121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有一块巨大的墓表,高高矗立在路边的墓边,有什么样的来历?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何如宠母亲墓表碑侧面与正面
    何家墓地的庄严肃穆,巨大的赑屃背驮一块写满功德的高大的碑文,部分文字已经模糊不清,只见下方依稀刻有“一品诰命夫人”字样,经过明朝崇祯时期至今的三百多年的风雨依然昂首挺立。图二:何如宠母亲墓表碑局部
    何如宠(1569—1642),字康侯,号芝岳,行十四,桐城东乡(今枞阳县今石矶镇大青山)人。明朝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进士,是明末一代名臣。官礼部尚书,拜武英殿大学士,赠太傅,谥文端,有《后乐堂集》。《明史》称其“操行恬雅,与物无竞,难进易退,世尤高之”。图三:何如宠母亲墓表碑侧面与正面局部
    何如宠母亲因子而荣,死后明朝皇帝为表彰这位母亲,特赐此碑以表荣耀。何如宠通经史,具才干,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 年)与兄何如申同举进士,后授庶吉士。图四:何如宠母亲墓表碑侧面与正面
    后因父病还乡,父殁服孝期满回京,改授编修。继而兄弟轮流奉养老母,又告假回桐城(实为枞阳),至万历三十九年,再出为官,升中允,改任右庶子。图五:何如宠母亲墓表碑额头
    明朝天启初年,升礼部左侍郎。时阉党魏忠贤专权,东林党人士杨涟、左光斗等遭陷害。魏忠贤心腹魏广微上疏弹劾何如宠与左光斗同为桐城人,交谊笃厚,名为同乡,实为同党,因此被免去职务。崇祯即位后,铲除阉党,启用前贤,授何如宠吏部右侍郎。图六:何如宠母亲墓表碑
    赴京途中。又接诏书,拜为礼部尚书。上任后,每日黎明起身理事,至漏尽不休。大学士刘鸿训于崇祯元年(1628年)入阁,初颇得好感,后因守关兵士缺饷鼓噪,鸿训请发储金三十万,以示关切,与崇祯皇帝意见相左。图七:何如宠母亲墓表碑下赑屃
    后清太宗据关外施反间计,谋害兵部尚书袁崇焕。崇祯不察,一怒之下,决定处袁磔刑,抄家灭族。何如宠知其冤,冒死为袁氏家族三百余口苦苦求生,崇祯终于收回灭族成命。图八:何如宠母亲墓表碑下赑屃
    按照旧例,皇族下人婚嫁,须经朝廷钦准,官吏趁机勒索,设置关卡,以致求婚奏文积压至千份以上,白发未婚者大有人在。何如宠向朝廷直言此弊,革除旧例,使皇族下人一次命名婚嫁者达六百余人。图九:何如宠母亲汪氏
    何如宠襟怀坦荡,操行谦雅,在朝数十年,士大夫们乐于归向,累加少保、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崇祯四年春,奉旨助周延儒总裁会试,事毕,请求归休,九次上书获准。回家后,想到崇祯性狭多疑,忠奸不分,滥杀大臣,深感不安,遂上疏进言:帝王治国之道在于虚心纳谏,明理乱,察忠奸,朝纲不紊,法制严明。皇帝深以为然。图十:何如宠母亲墓表碑全貌
    明朝崇祯六年,首辅周延儒被温体仁排挤,召何如宠回京接替。何如宠素知温体仁阴险狡诈,向以阿顺帝意得宠,料不相容,赴京途中,六次上疏坚辞不就。崇祯十四年,于金陵官邸去世,年七十三岁。图十一:何如宠母亲墓表碑
     南明福王赠太傅,谥文端。著有《奏疏》三卷,《后乐堂集》若干卷。图九:何如宠母亲墓表碑局部
(本篇完)
2017-03-3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