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883|回复: 374

走遍安庆、宣传安庆——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6-9-26 1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6-9-28 09:09 编辑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
(第二季)

         1997年开始,为一个梦而行;为这个梦付出努力,并坚持不懈……


      经过从2006年至今的十年整理和继续推出,长篇游记《卒子走遍安庆》已经出版了1060多篇的文章,相信E网和安庆各传媒并不陌生。带着充满对安庆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向往,踏在旅行的路上,已经二十年。二十年来,感谢E网的网友大力支持和长期关注。
  

    无论前路多么遥远、无论困难多么险阻,这一路风霜雪雨、艰难困惑、无怨无悔,因为卒子宣传的是身后的故乡——安庆。

  
    从安庆的最南方宿松的汇口镇、到安庆最北方桐城市的大关镇、再到安庆最东方枞阳的陈瑶湖镇、最后到最西面的太湖县的望天乡,这一走,竟然就是二十年。
  

    通过《卒子走遍安庆》游记的感悟、通过一张张真实的图片,让广大的网友持之以恒关注我们自己城市的变迁而发展。能够坚持做一件事,不容易;能够坚持用一生去做一件事,更不容易。

  
   淋过安庆南面的雨水、受过安庆北面的霜冻、躺过安庆西面草地、晒过安庆东面的阳光,《卒子走遍安庆》一路荆棘密布、一路坎坎坷坷,愿为安庆旅游宣传鞠躬尽瘁。
       

   二十年的风雨路程磨灭了很多的豪情壮志,如今文章尽写沧桑印迹。人生的无奈,世间的曲折,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刃,毫不留情的无数次劈来。《卒子走遍安庆》第二季,将度过黑暗迎来黎明,度过寒冬迎来春天。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第二季,期待您的关注,愿意与各界保持联系、合作和交流。

大宰相墓与张英享堂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龙眠乡双溪村村口金鸡地,有一座安庆名人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张英,人称“大宰相”,“小宰相”张廷玉之父。当进入双溪村村口时,路西便看见一处新修的古典式房屋。这处房屋,原来是张英墓前的享堂。享堂北侧后方的草丛中,还散放着一些张英墓的石刻。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圃翁,桐城人。康熙丁未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卒谥文端,雍正即位赠太傅,后与其妻归葬于此。
     张英墓,位于半山腰处,即从通往享堂后的一条上山路往山里走去。在一片树林中。一块还是县级文保单位的“张英墓址”碑,后面大概还能看出点石块垒成的墓圹形状,但已不太明显了。张英墓系张英与其妻合墓。坟地原面积2000平方米,九级台阶,上为拜台,设石制供桌、烛台、香炉祭具。
      台下对称排列高大的石雕翁仲两对,石雕狮、马、羊各一对。前沿立四柱牌楼石坊一座,正中横梁上刻阳文“恩荣”大字。康熙、乾隆御赐碑二方,分立于牌坊后。墓地两旁各有一溪(名双溪)。1983年3月,县人民政府公布张英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载入国家文物局主编的《中国名胜词典》一书。
     张英和张廷玉系清朝署名的父子宰相,他们死后都选择归葬故土——安庆市桐城市双溪境内。
     “六尺巷“主角是张英,他的归隐和殁葬之地,在桐城市龙眠街道办事处双溪村“金鸡地”。
     令人痛心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冢两次被炸,墓地装饰物遭毁,断碑碎石流散。
      张英墓园有极高的文物保护价值,当人们说到桐城,都会谈及“桐城派”和“六尺巷”。
(本篇完)
2016-09-21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桐币 +4 收起 理由
sansan + 1 + 4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凤梧像石碑——卒子走遍安庆

何凤梧像石碑
——安庆碑记
第1056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原博物馆内有一块倒立在地上的刻有人像的石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块石碑。
      人像碑,一般立在其祠堂、墓葬、家庙等处,安庆各县均有发现。不知何年哪月,一块刻有何凤梧先生人像的石碑被抬入博物馆内。这是一块民国十九年(1930年)的人像石碑。
    卒子曾多次亲眼目睹了石碑的风采。经仔细辨认后发现,石碑均为安庆大龙山产白石刻制,上面的年代为民国十九年,碑文是楷书,笔法古朴,同时还有精美的装饰纹饰。石碑表面虽有极小部分的磨损,但大部分碑文内容仍清晰可辨。
    此块清代石碑长1.5米、宽0.8米、厚0.3米,碑文是为了纪念何凤梧先生的功劳而立。此块碑文对研究皖江文化极有文物价值。此块碑文的记载详细,文章颇具文采。另外,从书法角度讲,笔法讲究,刻工不错。可以说,此块石碑既有历史文物价值,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何凤梧像石碑正中心是一尊何凤梧先生的石像的造型,颇为古朴。据猜测,此块石碑应在其专祠内,并塑石身。在安庆地区为少见。这块人像石碑为1930年,至今已经八十多年的历史了,石像碑上还有“石明厥志象纪厥功、天永其年人获其福”文字。
    这块民国期间的石碑在旁边还有一块永垂不朽碑,碑文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所立。安庆在清朝中期至民国期间为安徽省会,其水陆码头、工商业发达,素有“小上海”之称。这次介绍的二块民国期间的石碑、石像,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安庆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江北古城。其中历史遗存众多,古驿道、古战场、古寺、古碑、古镇、古街、古宅、故居等,都积淀着洛社厚重的历史文化,世事迭变,沧海桑田。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实物由于各种原因早已失落,其祠、庙、寺等已经不存,但厚重的历史文化是磨灭不掉的。史料的翔实记载、百姓的世代相传,都会将安庆这座古城的历史流传下去。
     至于安庆市博物馆现存的二代白石石碑,均为一九三零至一九三七年间,上记载了何凤梧先生的英勇事迹。两碑从不同角度记载了为安庆做出贡献的人物事迹。
     通过碑文,让卒子近距离介绍“何凤梧像石碑”,据石碑上记载,何凤梧先生为对地方有贡献的老人,其人生于清朝咸丰年间。幼时读书、年轻入伍、从征各地、功劳众多。此块石碑对研究安庆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篇完—
2016-09-20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亩田——卒子走遍安庆

一亩田
——安庆遗址
第1054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的溪安村,从元朝末年至明朝,再到清朝,数百年的时间里,从江西省陆续迁徙一批又一批至今影响着安庆的移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处遗址。
     瓦屑坝,位于鄱阳县城西十公里的莲湖乡,是江西移民向湖北、安徽方向移民的最后集中地点。很多安庆的朋友都知道瓦屑坝,以为自己的祖上就是这里,其实不然,瓦屑坝本是鄱阳湖畔的一个古老渡口,昌江、信江从这里入大湖,相传曾是豪门望族聚居的地方。
  安庆,一个饱受战火蹂躏的城市,从明朝初年,几十万江西移民经瓦屑坝迁出,走入皖西南地区,通过长江水运来到安庆。在中国移民史上,早有“北有山西大槐树,南有江西瓦屑坝”之说,“瓦屑坝”与“大槐树”并列成为中国八大移民圣地之首。
     一个鄱阳湖的渡口成为迁徙的重要载体。宋元之后,随着明朝经济重点的南移,江西一跃成为全国首富,人口之众也是首屈一指。元末农民大起义的残酷战争,造成了鄂皖豫川等地大片土地荒芜。江西移民有二百余万,而从瓦屑坝移民多达百万人,由鄱阳湖入长江,再迁往皖、苏、鄂、川。
    以安徽安庆为例,有人统计,瓦屑坝移民从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1370-1417)历时48年。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安庆42万居民有27万来自瓦屑坝。
  作为地道的安庆人,通过将上洗手间称为“解手”,那么“解手”到底是什么意思?据介绍,与瓦屑坝移民相伴的还有许多生动的传说。比如:安徽很多地方把上厕所称为“解手”,当地人解释说,因为其祖先是被捆绑着用船押运来的,途中要方便时,需先请求押送官兵解开手上的绳索,于是“解手”便成了上厕所的代名词,一直沿袭至今。
  据《中国移民史》等相关资料记载,江西瓦屑坝是中国八大移民点中移民数量最大、历史名人最多的“移民圣地”。清朝的“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清代被誉为“国朝第一”的书法家邓石如和他的六世孙“两弹元勋”邓稼先;北洋政府首脑段祺瑞,他们的祖籍都这样记载着:鄱阳瓦屑坝。
       从江西陆续迁徙而来的百姓,来到皖西南,来到安庆,经历了无数的战火和天灾人祸,但并没有让在田地里日夜劳作的农民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为了逃避战争,先祖们拖家带口,慢慢耕耘着山间的一亩田,从年头忙活到年尾,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在海拔约三百米的一片空地上,就是先祖们耕作的一亩田,此处地势平整,阳光充足,在数年前还是一片农田,如今已经废弃,离此不远,有麻石砌成的屋基,在如此平整的地方劳作,足能享受太平生活。
    一亩田,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是对饱受战争的安庆先祖的一种怀念。
  五千年文明古国,五百年古老溪安,农民和土地世代传承着。从溪安村经小道上山,这里从半坡一直到山腰处,共有几十亩山田,安庆的先祖们使用了用两季亩田种粮——早稻和晚稻,在整个夏季,一边收稻子、一边再插稻苗,在田边再种下黄豆。按播种高产品种的正常收成算,可年产数千斤稻子和几百斤黄豆。他们通过劳动满足了全家的消费。
     溪安村,在元朝前基本无固定居民,从元朝以后,陆续有江西居民来此定居。
(本篇完)
2016-09-18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家花屋——卒子走遍安庆

杨家花屋
——安庆古宅
第1053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有一个建于清朝的花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介绍花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有着千年历史的来榜镇。来榜古镇在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中心位置,古时属于潜山县后北乡,西邻太湖县,北依古霍山,境内来榜河是皖河上游——潜水河的正宗源头。境内高山多而奇秀,河流曲而清幽。山中有寨,名曰:桃园寨、马园寨、磨子寨、罗汉寨、六甲寨、牛马寨、四顾寨。来榜镇四千多年的历史;来榜河的地名有个来历:传说河东鹊踏石的姑娘汪修竹与河西团包井的书生刘又生,自小有婚姻之约。后来刘又生赶考得中“榜眼”,而此时汪修竹因病而逝。书生回乡完婚,闻此噩耗,誓不再娶。后人为纪念这位多情有义的榜眼,遂将地名称为“来榜”。
         
   来榜镇杨家花屋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据村民介绍该花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为杨氏正宗,系出东汉杨震的后裔住所。杨震是历史上著名的清官,他深夜拒金的‘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名言成了千古佳话。来榜镇两支杨氏均非四知堂所出。门楼上的“树德务滋”四个砖雕大字,让人回想万千。
   来榜斑竹村的杨氏族人传说,本支杨氏为“戴杨”,即清朝《南山集》案中的关键人物桐城戴名世的后代。《南山集》案是清初“三大文字狱”之一。当年戴名世在京城被斩于市,家人闻讯令其幼子化装逃往深山。戴公子在来榜河旅店遇一杨氏修谱人,谎称自己也姓杨。夜间,待那个姓杨的人睡熟后,戴公子偷出其谱稿,抄下杨氏谱序,并且编造了自己的家谱。早晨,戴公子向那个开谱稿的人说:“我也姓杨,叫杨冰,现孤身一人,就将我的谱稿开到你们一起吧?”那人就收下了戴公子的谱稿。当时,斑竹畈人烟稀少,戴公子隐居到一个叫蒋坳的偏僻山头,娶妻生子,自耕自食。杨冰生有一子二孙:胜祖、胜宗。胜祖迁潜山湖畈,胜宗生三子,两个迁陕西,一个世居蒋坳。
   清朝雍正年间,杨胜宗之子杨代兴,人称杨百万,这便是今天卒子介绍杨家花屋的主人。杨代兴在金陵创办了“杨老春和”号的金子招牌,经营茯苓和中药材。他守信用、重质量,与状元赵文楷义结金兰,与各地商家皆有交往。杨老春和号名扬大江南北,杨家药材畅销海内海外。时人称杨家之财可抵天堂财富总和。金陵“杨老春和”号相延二百余年,直到日寇入侵方才关门歇业。
      据村民一位大爷介绍,这位叫杨百万的富甲一方,因经商有方,赚取了不少财富。在来榜这块小盆地里花了几年时间做了这幢老屋,老屋数百年以来,无论是经历了太平天国的战火,还是抗日战争的硝烟,都没有倒塌,然而在改革开放数年后的今天老屋却一直得不到维修,整幢老屋破坏严重。
      走到村里,远远能够望到青砖小瓦的古建筑,翘角飞檐的花墙就在村中央,当地人称“花屋”。花屋面积约数百多平方米,坐北朝南,面阔三开间,前后两进,中有天井相隔,如今整个古院已是断壁残垣,保存相对完好的只有前门门廊和中脊、西、南,前后几面花墙以及柱础。残垣,瓦当,一段雕花的楼阁,天井里断裂的青石板,这些都像是沉淀了的历史故事,在我们的视线中幽深莫测。
     两道门廊依照外圆内方的构造,上拱为青砖,两侧是整块的青石竖直落地。从门廊进去,可惜天井的构造已毁,断檐下被临近的居民堆满了物什。天井后进伸的院子两侧分别有两扇墙,墙的后面隐着剩下的半截院落,看到眼前这几百年风雨中屹立的民居花屋墙头彩绘图案仍能如此生动,不禁对古人精湛的技艺和文化传播之广泛钦佩之情更胜了许多。
     杨家花屋是当地人所称杨百万的宅子,为清朝道光年间建筑,原面积约近千平方米,后陆续倒塌了一部分。整个花屋群四个院落四个天井,采用罕见的不对称格局一溜排开,先是历经文革破四旧的劫难,后又在解放后作为学校和人民公社使用,到如今,也还有居民乐居与此间。几经风雨,几度翻天覆地的历史运动,民居主体气势巍然屹立,花屋旧韵犹存。
(本篇完)
2016-09-14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妙山古枫与罗岭古朴——卒子走遍安庆

妙山古枫与罗岭古朴
——安庆古树
第1051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罗岭镇的菜子湖畔的妙山村和罗岭村,有为数不多的古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有代表性的两棵,一棵是古枫树,一棵是古朴树。
     罗岭镇位于安庆市宜秀区,东与枞阳县,西与怀宁县,北与桐城市,南与杨桥镇接壤。罗岭镇是安庆市古镇。既然是古镇,自然有古村落、古桥、古树,今天就介绍两棵古树。妙山村中,孤零零地矗立着一棵神奇的古枫树。这棵古枫树实在是太高大了,从卒子目测最少在一百五十年至二百年间。为国家三级古树,居然没有挂牌保护。
     初夏之时,卒子一个人骑着摩托车来到这里,看到铺天盖地的枝枝丫丫堆满了密密匝匝的阔大的绿叶。即使在正午的时候,树脚下足有一亩多地的阴凉地带,不漏一丝儿阳光。抬头往上望,头顶上就是一座茂密的森林。树上有一种叫“洋辣子”的虫,青草色,卒子最怕这种粘在皮肤痛半月的小动物。
     闲时,与一位村民聊天,村民说这棵古枫树,是他们祖上当着神树来供养的。1958年大炼钢铁的时候,有人想砍倒古枫树来炼钢铁,当斧头劈向树干时,火星四溅,瞠目结舌的伐木者,惊慌地丢下了斧头。在乡村,几乎每一个古村落都有一棵古树,它记载着村庄的历史,见证了村庄的沧桑,“古树是村庄的魂”,可能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古树的村庄,就如同没有家谱的家族。这种缺憾,其实就是缺失厚重,是很难让人肃然起敬的。
    与妙山村不远的罗岭村,隐匿在小龙山与菜子湖间,这个村已经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据有关资料记载,元末明初,罗氏家族迁徙至此,世代繁衍生息,从初时的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上数百人口的庞大家族。
    进村不久,有一棵大朴树,树下有水泥围起来的围子,古树立在轻雾缭绕的古村落之中。
  古村落最早由多幢古建筑和门楼连贯起来。还铺有一条麻石铺设的道路。麻石路两旁建了数十间错落有致的单层砖瓦房屋,古村落的规模日渐壮大。
    走出古村落,路的两边是一片片青绿的稻田,还有一条清澈溪流。
    罗岭村位置偏僻,过去与外界的交往不频繁。至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了。这棵巨大的古朴树格外引人瞩目。树高三十多米,树径将近四五个人连手才能环绕。这是罗岭村其中一棵古朴树,树龄约二三百多年,遗憾的是仍然没有挂牌保护。
(本篇完)
2016-09-13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宗釜墓——卒子走遍安庆

严宗釜墓
——安庆严氏十七世祖墓
第1050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罗岭镇的菜子湖畔,有一个民国期间的严氏十七世祖墓,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严凤英(1930~1968)安徽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中共党员,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三届委员、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时遭迫害致死。在严凤英23年的艺术实践中,她先后主演了《天仙配》、《女驸马》、《打猪草》、《闹花灯》、《牛郎织女》、《红色宣传员》、《江姐》等近50个大小剧目,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她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为中国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严凤英短短的一生38年。严凤英一生共自杀过三次,吞金、上吊、服安眠药。前两次发生在解放前,原因是不堪凌辱,但均被抢救脱险;但是在“文革”中,她死成了。很惨,说来令人发指。“文革”中,严凤英被指控为“文艺黑线人物”、“宣传封、资、修的美女蛇”,并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屡遭批斗。1968年4月7日夜,严凤英自杀身亡。但事情还没有完,因为活着的严凤英“罪孽深重”,遗体也不可能清白无辜,必须剥光衣服开膛破肚,查查体内是否藏着什么特务工具,例如收发报机等。于是,严凤英的尸体被惨无人道地割开喉咙,挖出内脏,劈到耻骨,结果只查到了一百多粒安眠药片……一个感恩“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作宝”,为之把自己一生献给祖国黄梅戏事业的艺术大师,最终的结局竟是如此蒙冤蒙羞。即使过去了将近半个世纪,作为一名安庆人依然难以平息心中的愤慨!1978年5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宣布为严凤英平反昭雪,同年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
  严派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创立的黄梅戏旦角艺术流派。严凤英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严风英的唱腔亮丽沙甜,委婉动听,韵昧浓郁,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并被后人作为“精品”唱。她是公认的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出身寒微,身世较为复杂,可以说是爷爷奶奶各一方,爹是爹来娘是娘。坊间有多种说法。当然,坊间传言既无需任何证据,又无需负任何责任。卒子曾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最权威的文字记载,莫过于严凤英丈夫、王冠亚先生写的《严凤英》传记。王冠亚在《严凤英》传记中这样写道:“(严凤英的奶奶)是从外乡逃荒来的苦命人。十六七岁嫁了个男人,虽然大她五六岁,男耕女织也还恩爱。谁知一场大水眨眼功夫就把几个冬春辛勤创建起来的田垄茅舍冲了个精光。丈夫象塞楔子似地把她塞上一条逃命的破船,船儿载着女人和孩子的哭号声,被滚滚白浪推远了。男人们泡在水里,水没及膝盖,水没及胸脯,他们爬上房顶,扒上树梢,慢慢也看不见了。”
    严凤英的爷爷,叫严启纯,是原桐城东乡,现在罗岭镇罗家岭人,也就是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按王冠亚先生的说法,严凤英先祖是朱洪武和陈友谅打仗的那年月逃难到的罗家岭,然后发的这一支。在查阅相关的资料时,卒子发现一种较为特别的现象,这就是黄梅村人多为手工艺人,像严启纯就做木匠,严凤英的师傅严云高,以唱戏为业,这里找到的严宗釜就是十七世祖,也是与严氏的世亲,他们是流落到安徽桐城罗家岭这地方逃荒灾民。卒子走访到罗岭镇黄梅村除了拜访严凤英故居外,这样卒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的严宗釜墓,也要去看一看。等考证罗家岭的黄梅戏小调班底的师傅们,也就更深层次了解了安庆的地方文化。
(本篇完)
2016-09-11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湘军师山古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湘军师山古遗址
第1049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五横乡的师山,曾在一百多年前湘军在太平天国时期的要塞,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湘军师山遗址位于安庆市五横乡白林村师山组的师山,此处遗址是太平天国时期,安庆城周边修筑的重要的军事要塞。师山遗址东西长约十多公里,南北宽约十公里,东、西、南三面均有进山口,居高临下,十分险要。
     1853年(清咸丰三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南京)后,在海拔300多米的师山山峦上,用当地坚硬的麻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驻防地,成为安庆外围的重要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安庆通桐城、大龙山镇的重要通道,防守入侵之敌。
     以下卒子简单介绍一下湘军。湘军是晚清时对湖南地方军队的称呼,或称湘勇。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清朝正规军无法抵御,不得不利用地方武装,湘军就是在这时发展起来的。
     湘军大体上仿照明朝戚继光的营制,以营为基本单位,直接受“大帅”统辖(后增设统领,各统率若干营)。每营编营官一、哨官四、勇丁五百人,另配长夫一百八十人,合计每营六百八十五人。
    湘军师山遗址位于安庆市五横乡白林村师山组的师山山顶至山腰处。从山腰筑于绝壁之寂,可以俯瞰全领域。湘军师山遗址在山顶设炮台,炮台坚固。上下呼应,易守难攻。湘军师山驻防地采用当地坚硬的麻石修筑成壁垒森严的坑道战城、地堡等军事要塞,作为太平天国的战略要地控制着安庆的五横乡广袤的土地。
    安徽布政使刘连捷,巡抚衔李续宾、安徽巡抚李续宜都是湘军中坚力量。
    湘军作战,每到一地,必先深沟高垒,严密布防,然后再思作战。而且一般都坚守营盘,决少主动出击。甚至进攻的时候也尽可能反客为主,让对方来采取攻势。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防守反击”的战术竟然是太平军最先采用的。
     为什么湘军能够在安庆取得巨大成果,主要是湘军利用了扎营行军这种稳扎稳打的方式。湘军的“防守反击”的战术决定了他们对扎营特别重视,有着详细而严谨的规定。湘军每到一地,哪怕只宿一夜,必然深沟高垒,严密布防,营垒未成不得休息、吃饭。要起一丈高、半丈宽的墙子,上有女儿墙供放枪的士兵掩蔽,墙外密植鹿砦防止攀爬,鹿砦外面再掘深壕,可以说是相当严密的配系。
     湘军每次行军,必以精锐为前卫、后卫,中间是长夫、辎重。并且派遣斥候巡查四周,避免中伏。加上早上要花两个小时拔营,天黑前要花两小时以上的时间扎营,所以一天之中最多只能行军六个来小时,而且各营要互相支援,不得冒进,一日行程也就三十余里。机动性是非常差的,但是决少中伏或被偷袭。可见湘军行军之法虽慢,但是却是极为牢靠安全的。
      湘军为什么会选择五横乡的师山为要塞的驻防地。主要是湘军通过看地形,因为要时常采取守势,占据有利地形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湘军扎营,一定要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以免被断绝汲道。在这个条件下如果能够有高阳之处更好,切忌扎营于低洼潮湿的地方。曾国荃还主张看地形时不要带太多人马,带三五随从,轻装简行即可。湘军这种重视实际的作风比起当时其他清军要高明很多。
(本篇完)
2016-09-12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庄石拱桥——卒子走遍安庆

刘庄石拱桥
第1047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有一处刘家大屋,又称刘庄,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一座清朝的石拱桥。
     刘家大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距今有几百历史,为本县为数极少的首批设立的二个古老村落,当地人称刘家大屋,又称刘庄。全部刘姓子孙居住,刘家大屋整体以青砖、石板,木质结构的古代衙门建造。传说为当时刘家祖先为官回乡建造。几百年后的至今依然气势恢宏。整个建筑群以南北而建,依托以群山下,大门朝南。南大门到北中轴线有七重大堂。最里面一重为祖宗祭祀祠堂。两边为刘家子孙居住场所,西北角,东北角,西南角,东南角,中间皆有出口。
    刘家大屋建于清朝乾隆48年,现位于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的一处半山腰。刘庄里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盛满了故事,又成为了安庆宿松县古老历史的缩影。这里出过进士,又出过英勇壮烈、赫赫功勋的人才。刘庄的刘家大屋的院墙和门楼上都长着类似蕨类的植物,这是一种古老的物种,还有天井四周和院子墙角布满了的青苔,这些都给老屋增添了几分沧桑。
     屋角院边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离老屋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青石板的小路,这条路的中段有一座石质的石拱桥,置身在桥中,静静地于荒凉和落寞中去欣赏那种残阳如血般的悲凉和凄美,去品尝那种如陈年老酒般醇厚的韵味。
     刘家大屋的建筑水准颇高,深院大宅,白石砌基,青砖白缝。门窗、墙壁、柱头、房梁等处采用中国传统的雕刻技法,浮透相间,细腻传神,将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神话故事、人物传说等等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尽显当时南丰人对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崇尚和追求,让人赞叹不已。刘庄刘家大屋周围有群山环绕,老屋基于清代乾隆形成规模,这座石拱桥应与清代乾隆年间同期建立。
     清朝中期至清朝末年间,刘庄的乡民用青石铺成小路,路中间高、两边底,雨水顺排河沟。这座石拱桥便立于河沟上。目前尚不知道这座石拱桥的准确名称,有文史专家称为无名桥,卒子想应该还是有名称的,在此暂定为刘庄石拱桥吧!
     刘庄石拱桥离刘家大屋约二百米,是基街头一座石拱桥,乾隆年间由乡民主持修建。此桥造型古朴,长约七至九米,高四至五米,桥面宽约三米,孔跨约六米。它是安庆地方现存较为古老石拱桥。
(本篇完)
2016-09-09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狐狸坟与徐桂(安庆版聊斋)——卒子走遍安庆

狐狸坟与徐桂
——安庆版聊斋
第1046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天柱山一处人迹罕至的坡崖,有一处名为狐狸坟的地方,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狐狸坟位于潜山天柱山的一处坡崖处。是目前安庆地区流传少数几个被确认为故事的故事。而安庆流传的相当多的民间故事,都是七拼八凑和没有依据来源的故事。
     在天柱山一处叫白云庵一路往西,在一处坡崖处有一座狐狸坟,朋友们可能会问:“狐狸怎么有坟?”这里发生过类似聊斋狐仙女郎伴书生故事。卒子向大家细细说来。
     明朝嘉靖年间,潜山有一个书生名叫徐桂,早年在白云庵攻读。有天晚上,山雾重重,细雨朦朦,水滴在芭蕉叶上,发出了有节奏的嘀嗒声。徐桂触景生情,提笔写了两句诗:“细雨洒芭蕉,孤灯独自熬。”吟诵了两遍,没有恰当的句子往下写。这时窗外传来“不嫌奴貌丑,陪你度今宵。”的续句,声音清晰娇滴。待他抬头看时,一位美貌的佳人站在自己面前,说:“先生,小女子为你伴读来了。”徐桂神魂颠倒,身不由已地飘飘然起来。
      这个女子自缠上徐桂以后,每天晚上一更来,五更走。徐桂自迷上女色,也就没有心思温习功课了。一天,庵上住持发现徐桂百会无光,邪气笼罩天堂,喜气溢于眉宇间,知道定有私遇,立即进行责问。徐桂不敢隐瞒,如实招认。住持接着又问:“你自我感觉如何?”徐桂说:“开始有些疲劳,后来她从嘴里吐出一颗珠子放到我嘴里就好了。”住持点了点头,并对徐桂面授了机宜。
     到了晚上,那位少女按时到来,照旧把宝珠送到徐桂嘴里,徐桂按照老住持指点,喉咙一动,这颗珠就吞到了肚里。此刻少女惊恐万状,哀伤地说:“我犯了色戒,一千五百年的道行白修了。”徐桂不知所措。少女接着说:“明晨你到庵后山上,见到死狐,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埋起来。发达之后,每年清明节来祭奠一次。”说完后,掩面而去。第二天徐桂悲痛不已,堆坟葬了狐仙。
     徐桂自吞下宝珠后,突然心明眼亮,看书作文,一通百通。徐桂,字子芳,号秋亭,安徽潜山人。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进士。徐桂初任东昌府司理,擢升刑部主事,后历官员外郎。他处理案件,以事实为据。遇有疑案,必追查根由,不少冤民得获平反。因政绩显著,升郧阳知府。郧阳有僧人心术不正,寺庙中暗设机关,很多良家妇女失身受害,有的导致家破人亡。因僧人素与官府有往还,几十年告而不发。徐桂得知此情,亲自赴寺缚主僧勘问,查明实情后,处死作恶僧人,焚毁该寺庙,其患遂得根除。但后来竟因此遭谗罢官。
      徐桂罢官后,归隐潜山白云崖筑室著书,有《丹台集》20卷、《郧台志略》9卷传世,书目录载于《明文》、《钦定文献通考》及《四库全书总目》中。徐桂久有文名,在郧阳与抚治王世贞相友善。旧志云:“世贞有记交游诗四十韵,徐桂与皇甫汸,莫如忠、梅鼎祚与焉”。他认为与咽吞狐狸宝珠有关,所以每年清明节前都到狐狸坟祭祀。有一年,到了坟前,想起狐仙百般恩爱和吞珠之事,感到非常愧疚。

      刚躬身下拜,突感一股怪味恶心,呕吐不止,狐仙给的那颗珠子也滚在地上。这时突然坟头崩裂,一只狐狸钻出来把滚在地上的珠子衔走了。从此,这座狐狸坟,早就没有狐狸在里面了。
     这个凄婉的故事在这里广为流传,前几年拍成电影,片名《天柱狐女》。徐桂确有其人,在天柱山虎头崖还有他的题刻呢!卒子将来再向大家介绍。
(本篇完)
2016-09-08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1: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居龛窟(安庆最大的石龛)——卒子走遍安庆

云居龛窟
——安庆最大的石龛
第1045篇
过河卒子 QQ号:82009314、微信号:QQ82009314(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
图、文:过河卒子
摩托车户外行群  群号:322708947
欢迎收看卒子QQ空间、卒子微信、微信群、卒子微博、安庆E网、徽网安庆版、安庆牵手网、安庆振风论坛、各县门户网站、觊迪论坛等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虎头崖半山腰,有一处从明朝至清朝雕刻的石龛窟,可能很多朋友听都未听说过,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
      龛,龕kān,小窟或小屋。如:龛居(以石屋为居);龛窟(悬在壁上的洞穴),供奉佛像或神位的石室或小阁。又如:壁龛;龛火(壁龛中灯火);龛牖(窗形的石龛);龛座(放神主的小室);龛像(壁龛中的佛像)盛放神圣物品的盒子。如:龛子(僧棺);佛龛塔,塔下室,倘经三祖寺,一为礼龛坟。——贯休《送人旧夏口》又如:龛室(寺塔下的小室或龛中的小室)。总之,安庆地区石龛窟并不多见。
     龛窟,悬在壁上的洞窟。《走遍安庆》网友群在潜山县天柱山镇虎头崖附近发现一处龛窟,其中现存石床一座,为安庆地区最大的石龛窟之一。因石壁上刻有“云居”二字,故称云居龛窟。
    2016年9月4日大早起来,结束了一夜户外露营,大家慌乱洗漱之后,驱车来到虎头崖,一路上爬上野径的崖壁上,稀稀的植被,偶有地方也有茂密草丛。向上望时,山中云雾缭绕,放佛仙境一般!虎头崖果然名不虚传!
    与几年来一直相伴的老马,剪刀脚支撑攀爬至一处牛背石,同行的四位网友都无力或胆怯无法攀登至山顶。站在山顶举目四望,发现潜山县所处乃一盆地, 非常平整!四周有很多高低不同的山峰把盆地包围起来 看起来像是一朵盛开的莲花,一条长长的大沙河流过县城。
     浏览风景之后,起身后往山下走,再约同山下同行的几位群友前往仍然处于人间仙境的石龛窟往,同行的一位网友时常埋怨,七嘴八舌一通扫兴的自嘲,其不知“出游本是辛苦事,何必人生走一遭。”在其影响下,同行六人,有多数都在其影响下反复不定,这时卒子异常坚定的带领大家前往仍然不被安庆知晓的石龛窟群。
      走了一段路!一边是山林,一边是溪谷。渐渐的溪谷越来越宽,越来越深。这段时间天旱,水流也没有了!顺着溪边向下看,只见一块块大石堆积在一起,这就是著名的明朝至清朝修行人在此苦苦修行的地方。
      虎头崖怪石林立、古迹众多,这里不但有虎头崖、船形石、铁笛龛、万寿无量塔、狐狸坟、摩崖石刻等。景区内有众多的奇石和石刻。
     其中船形石,长20余米,高宽10余米,如一艘船舶搁浅在溪洞之中。这也是卒子今天介绍的云居龛窟,又称“天下第一洞房”。这块巨石果真是奇大无比,经过数年的雕刻和铲磨,石龛已经形成石床、石龛、石灶、石凳等。
     据说,虎头崖曾是远古鲁道人炼丹修身成仙之所,留下“丹灶台”、“铁笛龛”、“仙人房”、“天下第一洞房”、“无量寿塔”、“升仙洞”、“送子观音洞”“狐仙坟”等等文物古迹。
     公元一世纪,张道陵之孙张鲁云游天柱山,在白云崖(虎头崖的别名)建起天柱山第一座道观——白云观而潜心修炼;唐代高僧崇慧大师在此讲经说法;宋代黄庭坚、明代徐桂在此读书……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数以百计的摩崖石刻赞美这块洞天福地,如:“超然物表”、“宛然仙境”、“元气磅礴”、“中天峻拔”、“仙洞重华”等。
     虎头崖,是一处至今仍然免费,而且文化气息深厚的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是安庆不可多得的一处修行、旅游的去处。
(本篇完)
2016-09-0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