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0|回复: 0

[散文] 《北野武自述》(上)

[复制链接]

6231

主题

152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4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1-6 09: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野武自述》(上)


      

        翻阅《北野武自述:无聊的人生,我死也不要》 [日]北野武  [法]米歇尔·特曼 著 贾翊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翻阅这本法国人米歇尔· 特曼与北野武本人合写的《北野武自述》。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北野武这个在日本很有名的日本人。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界电视界日本的电影电视很多。如今二十一世纪,日本电影电视在中国似乎完全无影无踪,差不多绝迹了。因为人家爷爷辈是恶人,可恶可恨,从而拒绝与人家孙子辈重孙子辈进行正常的文化交流接触,这真是中国影视界进口部门一个很糟糕完全没有大唐盛世文化那样海纳百川大国胸襟的选择啊。电影电视是老百姓了解一个国家人民所思所想最简单直接的窗口。若连邻国老百姓日常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不了解,中国未来怎么能真正成为世界的领导者之一啊?知己知彼,在竞争和合作中才有胜算的可能性啊。

         因书中没有照片,我不得去网上找。从照片上看,北野武长得似乎与中国这些年当红导演张艺谋一样一副大老粗的形象,不过他似乎少了张那股玩世不恭或世故的东西,多了一点中国陕北黄土高原农民的忠厚气质。

        我热爱读人物传记,或许因为自己的人生像超市收银台上整圈的打印纸,本来全是空白,只有打上不同顾客购物单才会有点内容:读别人传记,才感到自己生命的充实。在读一本书的时间段,书中的主人翁的灵魂便进入了我空洞的躯壳中,在这一刻我变成了世界上另一个人,经历我从未经历过的人生旅程,仿佛那主人翁借尸还魂了一次······

      老实说,我经常很可怜自己的无知和自己人生极端单调无趣,但更不理解那些整天拿着手机像文革宣传画中手中永远拿着和看着红宝书的红卫兵小将和工农兵的现代人------他们怎么能忍受整天看网上语言碎片而放弃读书让自己多活很多次的书籍的机会呢?

        这本书读起来让人感到放松,我还没有看到现代中国文艺界有人写过这样有趣坦率的自传。

读这本传记,你可了解一个文艺气质的人叛逆性格对成才的重要性。主人翁是多才多艺的人,他成功一个极为重要原因源于他是个勇于行动的人。我们很多人都有潜在的才华,但多因缺少这种叛逆主动去折腾的气质,缺少一种行动力而使自己才华没有发挥的机会。

就我个人而言,若当初学建筑设计,或许有贝聿铭的空间想象力;若当初学绘画,或许有凡高的创新精神;若当初学民用产品设计,或许有上千让人眼前一亮的小发明······但我现在不过是一个勉强还算合格的光学工程师,这还是靠老同学全力扶持······全是因为我完全没有大成功者那种将自己梦想变成行动的巨大生命活力与张力,没有这本书主人翁那种"无聊人生我死也不要"破釜沉舟的英雄气质!

大成功者往往有江河千里奔大海那天生野蛮向前冲的本能的势能。



“时间是1994 年夏天。天空很沉重,乌云密布。湿气重得宛如黏在皮肤上。广播正在播报那则新闻:盛传北野武因一起严重的交通意外陷入昏迷,正面临生死关头。这位日本巨星在无情的压力下,过得不太好:对体制失去信心、感到失望,加上某部电影(《奏鸣曲》)未获日本影评人公允看待(据他本人所言)…,.手边工作多到不行的北野武,那时刚拍完一部喜剧,心情却没有得到缓解,有时甚至感觉山穷水尽。当年他正值47岁,害怕着最糟糕的事:无聊、厌烦。撑过了40岁的关卡,如今他心慌地看到 50岁的危机在萌芽。于是,在黎明前,在东京那些过胖的乌鸦翻找垃圾桶的时刻,他骑着摩托车,加快了速度——大概是多喝了几杯吧?——最后,撞上路边的护栏。在这之前,他曾向亲朋好友透露自己的状态不是很好。几小时后,这条新闻上了电视:一名及时踩下刹车的出租车司机,在路边一盏路灯的漫射下发现了北野武。

他的伤势非常严重。面目全非。医生们的初步诊断颇令人担忧。最优秀的专科医生认为:一定要动手术,才能判断其神经系统的确切状态,但手术的风险很高。一些居心叵测的媒体借机散布无稽的谣言。

但北野武却在破纪录的时间内从昏迷状态中醒来,犹如破茧而出的昆虫。显然他的时候还没到,还拒绝了外科医生提议的开颅手术。他在医院的病床上重生,展开新生命。整形外科手术在他身上创造了奇迹,重新给了他一张真正的面孔。他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北野武了。

从试炼中走出来的,是经过蜕变的北野武。他并未放弃电视节目,但披上了新衣,将自己的主力投注于电影上。

自此之后,“北野家族”持续兴旺不歇。P003

在电影拍摄现场,北野武不在乎成规。他无惧于与众不同,以“存在的荒谬”之名,跨越各种类型与界线。欧洲人帮他取了各种绰号,诸如“日本卓别林”、“日升之国的昆汀,塔伦蒂诺”、“日本的巴斯特·基顿”‘,而且他向来肆无忌惮,胆敢在一部野蛮又脑浆四处飞溅的黑道电影中,以长镜头拍摄樱花、海边闪闪发亮细致浪花的徐缓涨潮,抑或覆着厚厚白雪的美丽森林。他的作品就像黑泽明的电影,再次结合电影与绘画。此外,我们还在他的《花火》《菊次郎的夏天》与《阿基里斯与龟》这几部电影中,得见好几幅他自己的画作,仿佛他想改写现实的面貌一般。

不论是身为充满创意且热衷场面调度的大师,抑或主张极简表演方式的演员,没人能像北野武这样,以一种与美国、欧洲、亚洲制作大不相同的单纯直率,从容潇洒地在大银幕上编织细腻的气氛。就这样,北野武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戏耍着显而易见的事实与事物的本质,而且总带着一种节庆的感觉。在日本之外,他的某些电影作品颇受欢迎。观众喜爱他那些暴力又忧郁的警匪片,也同样喜爱他的调皮喜剧。这些作品彰显出这位 电影人显然喜好极尽嘲讽之能事。P005

这是一个“大师”维持不坠的神话。凭着神出鬼没的分身术,北野武必然是议论的中心,必然是众人好奇、讨论与批评的对象。他很明白这一点,也都承受。有太多太多关于他的书籍问世。对他自己与其多重生活,北野武本人也写过许多著作。他亲身尝试过多种个人兴趣,累积了数十种面向,这一点对传记作者而言是相当大的挑战。谈北野武,该从何谈起?他曾经轮番(或同时)做过舞台喜剧演员、业余棒球选手、踢踏舞舞者、歌手、电视节目主持人、演员、剧场导演、广告代言人、电影导演、编剧、剪辑师、作家、画家等。结果不尽相同,但他什么都碰过。

日本人对北野武的第一印象是:电视上耳熟能详的人物。在东京,“拍子武”依然是最常进摄影棚录像的主持人。但对外国观众而言,他的名字是与电影连接在一起,而且是一位绝世无双的艺术工作者;他已经成功确立自己的名声,成为他这一世代中,最有话直说、最具颠覆性且最脱轨的亚洲导演之一。在法国,早在1990 年代初期,观众与媒体皆已承认他跻身重要日本电影导演之地位。

北野武永远停不下来。童年时,他爱上科学与星星。从那以来,他从未停留在原地。休息对他来说非常陌生。星期天在他眼里,跟其他日子没什么两样,也要拿来工作。虽然身为工作狂,但他从不强迫别人或自己;假如他不喜欢别人的提议,或是已着手进行的项目做不下去,发生若干困难,他就会直说,然后放弃这件事。他对时间恒久不变的流动深感痴迷,也很喜欢引用画家保罗·克利( Paul Klee)和莎士比亚的话,并入迷地谈论他们作品的“极端特性”。他唯一的追求是:永远不让自己无聊。身为一个永远无法满足的人,北野武紧迫着生命,仿佛为了更成功地驱走死亡。身为完美的黑格尔信徒,这个无法餍足的永恒试炼,成了他创作的灵感动力。

最好的做法,还是退到一边,让他自己来发言。希望这本书尽可能成为一幅最忠实呈现的自画像,让北野武在这本真情吐露的书中与世人坦诚相见。这是颇罕见的事,他毫不妥协;以粗嘎沙哑的声音,说给别人听,也说给自己听,同时以艺人的身份与不安正面对峙,带着他具腐蚀性的幽默感,,带着他的真诚、热切与疯狂。如果有时必须把他逼到无言以对、让他从表示遗憾进而承认错误,他也亲自说明了他的成功、他的挑衅、他的失败……以及他的退路,

北野武在自身的矛盾与冲突中现身。他就是这样,隐藏在谦逊的外表之下,充满着雄心壮志,因为北野武从不曾否认,也不曾忘记他卑微的出身,而仿佛想证明这一点似的,他直到现在依然强烈渴望得到认可。如果说他偶尔承认自己偏离了时代,却从未真正脱离群众。身为细腻的观察者,他很早就知道要小心世上的风言风语,磨出一种具有高贵意图的政治意识。这一路走来,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观,找到一条介于勤奋劳动、禅宗佛教与享乐主义之间的幸福哲学之道。在他职业生涯的苍穹下,他以一种罕见的客观披露自己,而这种客观,正是自由与智慧的至高表现。P007

我就是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时期、在这样的地方长大的。当时我年纪还很小,但是根据人家告诉我的,以及我自己知道的情况,虽然国家的重建已经开始,却还是有一大部分的日本是趴在地上的。当时的日本不只是个工地,还受到美国人占领,遵循着麦克阿瑟将军与他的部队订下的规矩行事。啊,那个麦克阿瑟!那个老是抽着烟斗的大个子,他的形象深植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心里。在占领期间,首都街道上满是休假中的美国军入与老百姓。在那些地区,很多人会跟他们打招呼。那些年也为日本社会的急速美国化画下起点。

顺带一提,有时候,有些人以为——或是让别人认为——我是反美主义分子。这绝对不是真的。当然,就像许多日本人一样,我有时候会抱怨美国,偶尔会猛烈抨击美国人过度夸张的信心、掌控绝对权力的企图,还有他们那种傲慢无礼、以自身权利优先的态度,但算不上深恶痛绝。每次想到这些事的时候,我都不会想太久,因为我骨子里就不是反美主义分子。P016

为了赚点小钱,我也会跟其他朋友搞一些稀奇古怪的诡计。白天,我们卖给地方上的店家一些不值钱的小东西,各式各样我们从四处偷来的小建材或废五金。等到夜晚来临,我们同一票伙伴再潜入店里,把白天才卖掉的东西偷回来,准备过阵子后再把这些东西拿去卖给另一家商店。有一次,事情出了差错,因为一直发生窃案,这一区的人开始议论纷纷,我们的买主中有人识破了这套小把戏,设下陷阱,在我们卖给他的一盆玫瑰花上做了记号,后来它又被我们偷了,而且没发现他动了手脚,结果在我们准备再一次卖给他的时候被认出来……我们被当场抓包,也受到处罚:每个人都被狠狠打了一顿。

在那个年纪,我成天胡思乱想。那当然都是些遥不可及、孩子式的梦想,比如我会想象自己在寿司店的柜台前坐下来,毫无顾忌地狂点想吃的东西。那时的我永远处在饥饿状态,所以老是梦想着能够狼吞虎咽大吃一顿:。又或者是在街上看到漂亮的轿车,我也会马上想要同样的东西……p019

回忆这段岁月、这些苦乐参半的日子时,我就会想起一件我忍不住犯下的丑事。它发生在我姐姐刚结婚的时候,当时我是大学一年级学生。我母亲把姐姐的嫁妆藏在一个袋子里,放在家里的衣柜里。我干了什么?我把钱偷走了。60万日元。一大笔钱。当母亲发现钱不见时,发了一顿令人难忘的火。她开始祈祷,然后叫了警察。等警察来到了家里,没多久他们就发现我是这起窃案的始作俑者,我母亲开始大喊:“他偷了他姐姐的嫁妆!他偷了他姐姐的嫁妆……”

之后我有一个月时间没回家,用这60万日元吃喝玩乐。等到我终于回家时,我母亲快气疯了。全家都气疯了。我母亲抓起一把刀,开始尖叫:“我要杀了他,然后我再自杀!”这时我祖母抓住那把刀,也喊道:“不,要杀了他的人是我!”两人最后大吵了一顿才冷静下来。我父亲呢,他在一旁倒是看得很乐,还边看边喝着清酒。P022

回程的火车上挤满了人,车上有个与众不同的家伙:一个外国人。我想他是我第一次在这么近的距离内看到的外国人吧,就坐在我们面前。那是个美国军人,非常高大,穿着体面的制服,长得很帅。当他用日语跟我说话时,我感觉有点像看见上帝一样!最令人惊讶的是,他还站起身来,把座位让给我,然后又给我一条巧克力棒。这举动对我父亲来说太过分了,让他无法承受。老爸他激动得按撩不住。被这个外国人的态度搞得不知如何是好,不由自主要向他道谢,样子却几乎像是在道歉,有点做过头了。我看着他真的就像拜倒在那个外国人面前,不停对着他鞠躬哈腰。

当时我觉得这么做应该很正常,因为这个把我迷住的美国人,应该确实就是上帝没错。不过在我的记忆中、在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矛盾的感觉。当我景仰这个外国人的同时,我觉得我父亲做得太过火,缺乏自制力与自尊。

让一个外国人,尤其是个美国人,得到他儿子的欢心——这一点对老爸来说实在太难承受……当时我年纪还小,不是很理解这当中牵涉到的状况:战争,战败,占领,美国人出现在日本领土上的原因……不过有一点倒是千真万确:打从我第一次在江之岛看到大海的这天起,也许是拜一条巧克力棒之赐,我对美国入没有特别的敌意。P026

在那个年代,大型学生运动也从国外传到我们这儿来,尤其是来自美国和法国。我的周遭围绕着一些伪知识分子,热爱德国或法国哲学,是某些重要人物的信徒。在这些人物当中,马克思和列宁大行其道。我呢,从来没读过马克思的东西,更别提列宁或法国存在主义论者了。P030

我很快就想加入这些学生运动,但不是因为你想的那些理由。我的动机并非真的出于智力层面,跟政治意识更是无关。事实上,我心里想的是:如果我能参与其中,就会比较容易追到女孩子……我不觉得自己倾向任何一种意识形态,但身为某些知识分子倾向小团体和某些运动的成员,要认识女孩子会更容易。一些诡异的教派与潮流这时也渗入了校园。我觉得自己跟它们毫无关联,也几乎分不出它们的差别。P031

当时,我是个叛逆的年轻人,一点也不循规蹈矩。我有个好斗的灵魂。本来我就是个不服输的人,为了达到最微不足道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我讨厌失败,也讨厌屈居第二。只是这一点没能帮助我完成学业……总之,在任何冲突下,我永远选择跟对方拼个高下。我是个名符其实的小坏蛋!

为了赚点小钱,我打过各式各样的零工。值得一提的是,我在距离东京几公里远的羽田机场工作过,受雇于印度尼西亚航空公司,从事机舱清洁工作。等到最后几位旅客下飞机后,我就和其他几位像我一样有点形迹可疑的家伙登上飞机,然后开始工作。这工作还真不得了啊!不是我瞎说,在一排排座位底下,什么都能找到:糖果、饼干、书籍、色情杂志、衣服、小内裤、小型电子产品,有些东西之后会被拿去新宿卖掉。机场的安全人员有时会试图逮捕我们这票打工族里的某些家伙……所以,你看到了吧,虽然我梦想着进入本田,但我说到底不是什么好榜样,而是个有点无可救药的年轻人。一个十足的无赖……p032

从1968 年 5月以来,大学校园动荡喧扰,人民也提出许多崭新的憧憬。60 年代的经济奇迹开始展现成果,让我感觉到人们对于改变的真切渴望,感觉日本人好像想要享受一段好时光,想要享乐、欢笑……p033







吴砺


2017.1.5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