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9|回复: 0

[散文]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上)

[复制链接]

6231

主题

152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47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1-13 09: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上)

   

      

         翻阅《极地英雄汤姆‧克林传/(爱尔兰)史密斯著;彭金玲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4

读这本书感觉很特别。先是平淡,深入其境,不禁为一百年前南极伟大的探险家们的故事所吸引和感动。当我为这本书作摘要复读时,不禁落下感动的泪水。
        在书中主人翁逝去近百年时,再为逝者写专记------对逝者本人己毫无意义,因为他再无法感知后人对他的赞美,这只是对生者励志。
以生命为赌注去探险,对我个人而言永远是难以接受的------以一种用高风险死亡概率或接近100%死亡的概率去从事获得人间的荣誉或财富的探险对我永远没有吸引力。

相对万众暂短的欢呼带来的死亡巨大风险对我而言是永远不可接受的。理由很简单,我热爱自己的生命远远超过对死后荣耀的渴望,换句通俗的话说:我真正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我一直认为自己贪生怕死的特点使我在战争年代一定会当叛徒的,年少的时代我为此感到真正痛苦和自卑过。我当时实在不理解那些不怕死的人。如今人到中年,我仍认为自己是一个极端贪生怕死的人,只是我不再为此感到痛苦并勇于承认这一点,因为我知道自己十分幸运的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不存在我少年时代担心自己会成为叛徒的条件和前提,所以不会再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自寻烦恼了。
        但这不会影响我热爱阅读伟大探险家们的传记。我尊重这些不折不挠战胜人类对死亡本能畏惧的人们,并从他们的故事中获得勇气和力量去面对自己在生活中碰到的相对死亡显得微不足道的困难和痛苦。或者说我并不想成为英雄,但我会从这些英雄的故事中获得一种直面生活的勇气。
         不过我现在仍是不理解这些不惧死亡勇于探险的人们。为什么他们会有那样的勇气呢?这或许来自人类天生的心理上的差别?
        人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数百万人数年躲在全是烂泥的战壕中,在死亡的阴影中苦苦奋战数年,他们大多默默无闻地消失在战争的死亡机器中;与此前后差不多时间,人类中的数十人或数百人因征服南极探险活动却变成了光彩照人可歌可泣的英雄,并永垂青史,永远为人注目。这是个人英雄主义与战争带来的巨大差别。

或许人类探险者绝大多数是自愿送死,而战争的目的就是血腥地屠杀更多的同类,屠杀属于不同信仰、不同派别或国家的人,永远不能说战争拥用什么诗意;而人类的探险活动是与陌生的大自然相处,更多的是呈现人类是良知的一面。这不是以杀人为目标,或许是杀害自己的一种方式,多是拯救同伴英勇的史诗。

二十世纪初南极探险是长达数年的死亡游戏,是漫长地生死博斗。
真应当把二十世纪初这几次大规模南极探险故事用现代的软件技术、动漫技术和现代无人机摄影技术结合拍出几部三维史诗般电影,形成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大型电影让观众身临其境。这样既可回避实地拍摄中演员所遭遇的风险,又可激励现代人。

书中主人翁克林一生参加了三次南极探险,他虽然不是探险的组织者,但却是探险中的脊梁和灵魂人物之一,曾参加过二次英勇拯救同伴的行动。他本人低调,又因是爱尔兰人参与英国人的军队,为防止同胞的伤害,也不得不低调。而读者式观众目光多集中在南极探险的组织者身上。直到二000年这本传记出现,克林的故事才更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书中超过十多张克林的照片给了我极深的印象,这是比好莱坞西部片牛仔更牛仔的男人形象。

克林的墓碑上刻有世界名著金银岛作家史蒂文生的诗句:

“水手回家,不再远航”

事实上我们人类所有成员都有一天会回到大自然永恒寂静的老家,不再远航。只是真正当过水手的人并不多。





“很少有人像汤姆·克林这样,为南极探险做出过如此多的贡献,也少有人像这个低调谦逊的凯里郡乡下人一样,受到同时代诸多知名探险家的尊敬。然而,可以说,多年来,即便克林并未被遗忘,他对英雄时代的探险事业所做的贡献也被大大低估了。

南极探险英雄时代跨越了20世纪的前 20 年,涌现了众多史上最令人惊叹的传奇故事和成绩卓著的探险家。即便在1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依旧会被斯科特和沙克尔顿的故事所深深打动,依然会惊叹于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悲剧传奇,更会为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故事背后的勇敢坚毅和人性光芒而折服。这些惊险传奇及其背后蕴藏的人类的优秀品质,在如今的世界似乎让人难以置信。

然而,倘若认为南极探险英雄时代的丰功伟绩全都是斯科特和沙克尔顿的功劳,那就大错特错了。那个时代群星璀璨,探险队由许多重要人物组成,他们并非都是军官或科学家,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对探险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迄今为止,这些人的重要贡献大多被人们忽视,或者被笼统地与他人的功绩混为一谈。也许,与那些知名探险家相比,他们并不被世人熟知,然而,他们却并非不重要或者不优秀。汤姆,克林就是这样的人。克林是一位天才探险家,英国在英雄时代的四次重大探险,他参与过三次,还凭着优异表现赢得了当时的最高荣誉。他性格开朗随和,是鲜有的几位以优异的表现为斯科特和沙克尔顿效力过的人。

克林生性质朴直率,勇气非凡,自信满满。在世界上气候最恶劣、对身心考验最残酷的地方,他一次又一次做出了不可思议的成绩。P'''3

克林的同代人对其才干均毫无异议。在斯科特的最后一次南极探险中,曾与克林一道并肩作战的弗兰克·德伯纳姆——后来成为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的第一任主任——他以特别的情谊回忆了这位可敬的爱尔兰人。他写道:

汤姆·克林与众不同。他就像吉卜林或梅斯菲尔德笔下的人物,身上带着典型的爱尔兰人的味道。在三次南极远征中,他功不可没。我只要闭上眼睛想一会儿,眼前就能浮现出克林那张棱角分明的脸孔和咧嘴大笑的样子,耳畔还能响起他早上打招呼的声音——“早上好啊,先生”。P'''4

但是,决定从军之后,克林碰到了一件麻烦事——他身无分文,连一件穿得出去的体面衣服也没有。于是他向一位我们现在已无法得知其姓名的恩人借了一小笔钱,并成功地从一个友人那里借到了一套衣服。1893 年 7月,汤姆,克林脱下了破烂不堪的工作服,换上借来的新装,离开了农场,再也没有回家。

在大踏步迈向新生活之际,少年克林仅仅随身携带了为数不多的几样物品,以寄托自己对故土的怀念之情。他的脖子上挂着一枚小小的像章,表明自己的天主教信仰。这枚像章由两块布缝合而成,大约2.5英寸长、2英寸宽,挂在一条皮带上。像章上面刻着的一段祈祷文可以带给他特别的精神安慰。在首次前往未知世界的旅途中,克林就从像章的祈祷文字中获得特别的安慰——佩戴像章者将永远不会遭受永恒之火。随后的日子里,克林从未将这枚像章取下过。P006

作为世界上陆地面积排第五的大陆,南极大陆直径2800英里,占地 540万平方英里,约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10%,比美国和欧洲面积都大。当时,踏足过南极的人屈指可数。

南极大陆一直被波涛汹涌的南冰洋环绕着,与世隔绝。它远离人类文明,距南美洲约600英里,距澳大利亚约1500英里。这里超过90%的陆地终年被冰雪覆盖,世界上约90%的淡水都被封藏在南极厚厚的冰盖之中。据记载,南极大陆上最高风速可达200英里每小时,气温最低可降至零下129.3 华氏度①,这是地球有记载以来的最低气温。

即便是生性顽强的爱斯基摩人也末签茬茈地定居,因此人们也无法从他们身上学到适用于南极的生存技能。P011

南极半岛宛如南极大陆往外延伸而出的一根手指.直指南美大陆的最南端。P012

有一则传闻宣称,同船的海员听说克林主动申请加入远征,对他说:“没想到你这么疯狂,居然敢登上一艘前往世界尽头的疯狂航船。”克林回应道:“我来自世界的另外一端,这难道还不够疯狂吗?”p022

在《在南极的两年》(Two Years in the Antarctic)一书中,阿米蒂奇写道:

克林是个非常机智幽默的爱尔兰人,他身上有一种任何事情都无法破坏的温和气质。P037

也许是因为宽肩厚背的体形让他看起来更高了。无论如何,在那个年代,他的身高确实远远超过常人。克林性格开朗,长着一头棕黑色的头发和一双明澈的淡褐色眸子。他的招牌形象是咧嘴大笑与温和爽朗的脸庞。P038

尽管整个冬季只需读取科学仪器上的读数,人们还是会冒着生命危险去到户外。严寒难耐,最大的危险来自持续不停的寒风和纷飞的暴风雪。伯纳基说,风雪交加,“令人目眩、震耳欲聋”。队员们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在离木屋或帆船仅仅几码的地方迷失方向。P046

1904 年 9月,汤姆·克林回到了满眼绿树的文明世界,难掩激动的心情。在极地探险队伍中,克林树立了一个稳重可靠的形象。在那个阶层分明的年代,普通船员很难获得上级军官的青昧,但克林做到了这一点,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绩。P064

在《我的探险生涯》(My Life of an Explorer)中,阿蒙森这样写道:

这确实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要想保住探险家的声誉,我必须马上行动,以取得新的成功。我决定再次出征。

阿蒙森将南极之行的计划捂得严严实实,甚至未向被誉为“极地探险之父”的南森透露半点风声。南森以为阿蒙森只是前往北极水域探险,就把自己特别设计的冰船“前进号”( Fram)慷慨地借给了他。当“前进号”驶离挪威奥斯陆港(当时叫作克里斯蒂安尼亚)时,就连一小队跟随阿蒙森的挪威硬汉也认为他们要前往北极。1910 年 6月6日深夜,“前进号”趁着夜色掩护,偷偷地驶离了克里斯蒂安尼亚。此举让阿蒙森在英国人心中的形象一落千丈。巧合的是,6月6日这天,恰好是斯科特的生日。

阿蒙森野心勃勃,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斯科特的南极计划包括一系列探险和科学考察活动;但阿蒙森却只有一个念头——用最短的时间抵达南极点,然后将这一消息带回文明世界。他的探险计划根本不涉及任何学术或科研工作——生怕阻碍他的行程Q,r他的专注还体现在所带领的团队上——参与这次南极之行的探险队员,全部是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P078

极地之旅往返行程共计1800英里,这是探险队员们将要面临的最长的行程。他们必须每人负载200磅的重物走过每1英里地。最令人揪心的是,他们不得不在海拔1万英尺、凶险莫测的南极高原待上84天,也就是说,他们必须在酷寒中度过近三个月。P101

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冬季和无法想象的恶劣天气中,这支三人部队拖拉着重达757磅的雪橇,每天只能艰难前行几英里。风速经常达到60英里每小时,气温也频频下降到零下50 华氏度。有段时间,温度骤然降到零下77.5 华氏度。在这样的酷寒之下,他们呼出的空气和散发的汗水立刻就结冰了。切利。杰拉德就有几句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那时候他们三人挤在睡袋里瑟瑟发抖,觉得后背都快冻裂了;他说。“发疯或者死亡也许能摆脱这一切”;他还说,他们已经把死亡当作“好朋友”了。P103

1911 年 12月14日,在数百英里之外,阿蒙森及其四位队友抵达了南极点。下午 3点,在茫茫的南极平原上,一小队人和狗突然停住,他们用雪橇计程器测量了极点的位置。阿蒙森事后用漫不经心、实事求是的口吻回忆:

目标达到,旅程结束。

阿蒙森坚持要队友和他一起将挪威国旗插在脚下的大地上,以示对同伴的尊重与感激。他写道:

在这样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这是我能向队友表达感激之情的唯一方式。五个饱经风霜、长满冻疮的拳头一起握住了旗杆,将飘扬的国旗升向空中,这是人类第一次将旗帜竖立在南极点。














吴砺

2017
19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