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1|回复: 0

[散文] 《马可·波罗传》(三)

[复制链接]

6231

主题

1524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548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7-1-13 16: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可·波罗传》(三)




“马可喜欢夸大吹牛,这点经常让人对他说的话产生怀疑。他对自己在围攻襄阳城时的英勇无畏和在战斗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的描述,更是让人难以置信,而且中国史书中对此事的记载与他的讲述也有出入。P159

现在人们把这座城市称为杭州,它是亚洲最令马可着迷的一座城市,也是他在中原看到的仅有的一座宏伟壮观、经济发达而没遭到蒙古人破坏的城市。在京师,马可感觉一切都那么不真实,他仿佛进入了一个未来世界,可眼前的一切又都触手可及,而且充满了勃勃生机。马可的这种感觉有点类似于我们现代人进入了科幻小说中所描写的时空隧道,有生以来第一次他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旅行者,而更像是一位正准备去了解这座城市传奇故事的探险家。他声称:“本人多次来到杭州,想尽可能观察和了解这个城市的方方面面,并将结果一一记录下来。”p164

马可笔下的京师是一座“大概方圆有一百多英里的城市。城中河道很多,街道整齐而又宽阔,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从马可对遍布京师城的运河、小桥以及令欧洲读者觉得不可思议的水上贸易所做的诸多描述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他有着极强的表达能力。“城的一边是清澈见底的西湖,另一边有一条很大的河流,城里大大小小的运河最后都注入其中,河水冲走了城中的污物,因此,城里的空气非常清新。宽阔的街道和运河上的各种船只为居民出行和运送货物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人们可以步行或坐船饱览全城的美景”。

马可所处的是一个荟萃了中华文明之最的地方,一个美轮美奂、充满诱惑的经济发达的城市。他无法让欧洲读者相信,他在这里耳闻目睹的一切都是真实而触手可及的,绝不是幻觉。P165

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为京师城的老百姓和来到这里的游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游玩之处。马可说:“游人带着家眷或邀三五好友,乘坐游船在西湖上游览。游船上一般都配有漂亮舒适的座椅、桌几以及可供游人设宴款待宾客所需的一切物品。”从马可的描述来看,西湖上的游船类似于威尼斯运河上那些雅致的贡多拉,不过相比之下,前者则更为宽敞和奢华。“西湖上的游船都是带顶篷的,由站在宽敞而平坦的甲板上的船夫撑着划竿掌握前进方向,西湖水只有两步多深,所以划竿可以直接插入到水底。游船上绘制着各种美丽的彩色图案,船上的游客从开着的窗户向外看,可以尽情饱览西湖两岸迷人的风景”,西湖的美景令所有人陶醉。

对于马可和他的欧洲读者来说,普通百姓“也可以寻欢作乐”的这种观念让他们耳目一新。马可笔下刻画出“一副全城尽欢”的场景:“在西湖上,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各种游船。京师城的老百姓喜欢干完活或忙完生意后,带着家眷或心仪的女子在西湖上尽情玩乐。”p173

虽然马可在印度的时间,与在中国逗留的时间相比显得很短暂,但他的精神领域却发生了变化。他最初开始旅行时,只是想平安到达忽必烈汗的朝廷,结果他不仅游遍了整个中国,甚至还去过印度。在长期的旅途中,他从一个懵懂的经商新手、旅行者和一个所谓的历史研究者,逐渐蜕变成了一名精神领域的朝圣者和探究者。到了旅行的最后阶段,他的内心世界已经宽广到可以包容整个人类,至少他自认为是这样。尽管如此,当他看到恒河平原宏伟壮丽的景观时,还是令他惊讶不已。恒河不仅是印度最神圣的河流,同时也称得上是世界上最神圣的河流之一。P235

现在是1292 年,马可,波罗三十八岁了,他已经在蒙古朝廷为忽必烈效力长达十七年之久。除了威尼斯商人的身份,他没有让自己拥有其他身份,也许另外一种身份更令人难忘,更让人信服,会表现得比任何人都更胜一筹,在商人身份的限制下,他逐渐失去了自我。现在他不必非得去作一个孝顺的儿子,陪伴父亲和叔叔完成艰苦的旅行,也无需在世界上最伟大的统治者身边作一个忠心耿耿的守护者。他仅仅是一位云游四方、善于观察的商人。他足智多谋、不齿于愚蠢之举,同时又容易受到美色的诱惑,而且时常会对其他宗教信仰动心。马可冷静地观察着周围发生的一切,他没有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进行加工而是如实地反映了身边所有的阴谋。P244

马可用文字记录下了“丝绸之路”上的每段行程,希望有朝一日能将这些片段汇编成一部浪漫而又不失真实,既有针对性又能激起读者兴趣的史诗般的巨著。他自称是一名普通的“行者”,所以他从没有去刻意发现什么,也从不自恃为探险家。他所经历的一切完全是出于机缘巧合,而没有精心、策划。他没有也不可能刻意追求些什么,只是凭借自己的智慧与才能,即兴发挥,随遇而安。他是一个生来就注定要浪迹天涯的人,他知道如何得体地与周围的人打交道,不让自己显得格格不入。

虽然马可一直自称为商人,而且他也始终在帮助别人理财,但他却从没有奢望自己发大财,他坚信做生意要适可而止。对他而言,做生意和旅行就是一对同义词,它们都是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之所在,而且后者在某种程度上比前者更为重要。与玩弄权术和战争相比,它们是一种更为综合的事业,马可认为战争会严重阻碍商业活动。可以说,黄金与瑰宝对马可的吸引力,远不及忽必烈汗的伟大人格魅力和他貌美如花的后宫嫔妃对他的诱惑。当然。赚钱肯定要比步步维艰的旅行要来得容易。马可醉心于与人不断交涉,用心观察周围发生的一切,关注解决矛盾冲突的过程,但并不关心由此带来的后果。当他踏上返回威尼斯的旅途时,虽然没有腰缠万贯,但他却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知识和经验。P245

临行前,忽必烈汗慷慨地赏赐了波罗三人,同时也展示了蒙古帝国的强大财力。“等船队装载好食物和途中所需的一切物品后,三位使臣、阔阔真公主以及三位波罗先生也已经做好了准备,可以随时起航了。他们向忽必烈汗辞行之后,便在众多官员及其家眷的陪同下,满心欢喜地登上了船。大汗还命人给他们带上了大量红宝石和贵重珠宝和足够十年花销的盘缠。”

这是波罗三人最后一次与忽必烈汗见面。他们在外漂泊二十年后,终于可以启程回家了,他们的冒险之旅即将画上句号。P246

波罗三人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之事近年来在史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因为这是唯一一件马可讲述过的,且在汉人和蒙古人的史书中得到证实的事件。中国学者杨志玖分别在1941和1945 年将元朝遗留的史料和马可所记叙的有关他离开中国的场景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二者完全吻合,只是史料中缺省了忽必烈汗派出的三位钦差的姓名。P246

早期有关元朝历史的史书让忽必烈汗的声名远扬:穆斯林通过史学家拉希德丁的作品认识了这位非凡的君王;汉人和高丽人的编年史也大力颂扬忽必烈汗的功绩;叙利亚学者巴尔,希伯来热情介绍了忽必烈对元朝的统治。尽管如此,当时所有史学家对忽必烈汗的研究,没有一个可以与马可,波罗生动而详细的记述相媲美。马可与忽必烈有着广泛而长期的接触,在他离开大都时,忽必烈汗曾专门赐给他金牌来保证他的生命财产安全。马可在满怀深情并充满敬畏的讲述中,为西方人塑造了一位伟大的帝王形象。P249

马可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觉得如释重负,相反,忽必烈汗的去世预示着一场冒险甚至希望的终结。临别时,波罗三人充分施展自己的游说本领,才被大汗获准离开。自从摆脱了那位仁慈的君主对他们命运的控制后,他们认为今后再也不会重返大都了,雄浑、壮美的亚洲从此将从他们的视野中消逝。忽必烈汗的离去也从此终结了他所建立的一种独特的合作关系:一位强大的东方君主与一个微不足道的西方商人家庭之闻的合作。元朝皇帝给波罗三人带来名望和地位的同时,也让他们产生了一种被不可一世的蒙古大汗所利用的感觉。在马可心目当中,忽必烈汗就是权势与人格魅力的化身。P250

马可为大家献上了一部突破所有条条框框限制的、一部在不断自我更新的伟大著作。在他的游记里,他的行程完全超越了时空界限。沿着位于遥远的帕米尔高原边际的“丝绸之路”,马可来到了一个原始的世界,在那里他接触到一些似乎还停留在史前时期、没有任何发展变化的人和社会。但是到了中国,历史似乎推进了数百年,马可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有着先进技术和文化的理想社会。然而,在高度文明的京师城,接连而起的战争让马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再次幻灭。在马可看来,商业繁荣与成功并没有给京师人带来太多的好处,相反,迷信与淫乱而导致的道德沦丧使得京师人难以主宰自己国家的命运。面对咄咄逼人的蒙古勇士,京师人根本不堪一击,他们宁可去全力防范诸如火灾这样的一些内在威胁,也不愿齐心协力去抵御来犯的外敌,从而最终落得了丧权辱国的下场。马可预测,未来的中原仍然会和当下一样纷争不断。P254

二十四年闻,波罗三人冒着生命危险在异国他乡做生意,在完成艰巨的外交使命的过程中,多次死里逃生。他们的足迹遍及亚洲和印度,最后在非洲结束了他们的冒险之旅。他们在海外的数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至于回到威尼斯后竟然没人能认出他们来。他们的衣着打扮和蒙古人相似,自己的家乡话都差不多忘光了。P256

在蒙古帝国期间,马可,波罗学会了去克服心中那种身在异乡的感觉,可是回到故乡威尼斯后,他发现自己又一次变成了外乡人。P256

马可之所以能引起大家关注的原因并不难理解。他带回到威尼斯的一些中国发明以及他后来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讲述的这些发明的重要意义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刚开始时,欧洲人很怀疑这些技术上的奇迹的真实性,但最终还是接受并认可了它们。

马可回到威尼斯后,欧洲人从他那里第一次听说的纸币还引发了整个欧洲金融界和商界的一场巨大变革,

马可在中国时,煤是另外一样让他很感兴趣的东西,这种物质对时常出现能源危机的欧洲来说,是一种全新而且相对高效的能源。

有些记载中说,马可还把眼镜的镜片带回了威尼斯,后来眼镜被人们用于弥补视力缺陷。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出现也都与镜片有关。望远镜引起了海上战争的彻底变革:土兵利用它能够看到远方的船只。两百年后,伽利略使用望远镜进行科学观察,并在科学结论的基础上,证实了哥白尼认为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理论,从而彻底颠覆了当时的科学和宇宙学中的一些谬误。

在中国至少有三百多年使用历史的火药使欧洲战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军队打仗时,大炮、便携式火绳枪和手枪取代了原来使用的长矛、剑和石弓。

马可把别人送给他的礼物也带回了威尼斯。其中包括忽必烈所赐的曾陪伴他历经千辛万苦的作为护身符的金牌,马可一直非常小心地保存着那块金牌。同时,他还把一个叫彼得的蒙古族仆人带回了威尼斯,他是马可在遥远的中国享受荣华富贵的见证人。

总之,如果没有马可,波罗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所起的作用,很难想象后来的文艺复兴乃至现代社会将会是什么样子,p260

马可厌倦了回国后沉闷乏味的生活,他毅然决定投身于这场战争,在威尼斯,马可成天被若隐若现的灰色、褐色和其他颜色的各种建筑物和发出阵阵恶臭的运河所包围,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骑着骏马驰骋在辽阔的蒙古大草原,或者与驼队一起在沙漠中旅行,所以他觉得特别压抑,威尼斯城内有些地方特别狭窄,马可不得不在其中穿梭往来,他在这里无法看到一望无际的地平线,能看到的只有邻居家的窗户,成天看着邻居们在家中忙出忙进。当年在旅途中看到的壮观宏伟的景观早己从他的生活中逝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普通威尼斯商人每日的例行公事:处理往来账目、纠缠于令人反感的官司以及家人此消彼长的矛盾当中。对于一个曾和蒙古人一同骑着骏马自由驰骋且信奉佛教的人来说,这些束缚简直是难以忍受的。

1298 年,马可年届四十三岁,他对遇到的任何突发事件都已经能够应付自如了。库尔佐拉之战本是威尼斯人不愿看到的一段不光彩的经历,但对马可来说,却是一次能让他逃避现实的机会。在战争中,马可不幸被热那亚入俘虏,对他而言,牢狱生活其实是一种解脱,让他暂时摆脱了在威尼斯所受的一切限制和约束。马可感到在狱中反倒更加自由,衣食无忧不说,最重要的是,虽然身陷图固,但他的精神世界是自由的,他可以任由自己的思绪飞跃帕米尔高原、穿过茫茫戈壁和绿宝石一般的散落着蒙古包的大草原,最后来到位于止都和夏都的蒙古皇宫。枯燥的牢狱生活使得这位曾周游世界的旅行家逐渐静下心来,他夜以继日地给鲁斯蒂谦讲述自己的经历,鲁斯蒂谦将这些故事写下来奉献给了众多的欧洲读者。虽然人们曾怀疑马可那些漏洞百出的故事能否让喜欢辩论的威尼斯人和欧洲人信服,但事实是,他与鲁斯第谦的合作最后还真得让大家心服口服。

作为一位以亚瑟王传奇和刺激紧张的战争场景为故事素材的作家,鲁斯蒂谦对如何加工润色马可的经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阅历丰富的商人马可似乎更热衷于将所有的一切强调为自己亲眼所见。马可的世界观和对基督教世界的看法与读者不同,因此他们对待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也有所区别。数十年的海外生活让马可承袭了蒙古人的风俗,语言和世界观,他完全是从蒙古人的视角来看待生活——充满活力、虔诚而又随心所欲。P264

丰富的文学想象力使得鲁斯蒂谦喜欢并擅长描写激烈的战争场景、骁勇的武士以及离经叛道的女子。同时法律方面所受过的培训又促使他希望从马可嘴里得知所有事情的真相。怎样才能真实记录马可那些所谓的亲眼所见或亲身经历的离奇故事呢?针对这一问题,鲁斯蒂谦说:“马可只记下了他能回忆起的事情,而这些回忆根本无法与他的丰富经历相提并论。弛可能从来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向蒙古大汗辞官,所以他只留下了很少的一部分记录内容。”

所幸的是,马可的笔记并没有完全遗失。在狱中,他派人回家取来笔记并用这些笔记帮助他回忆往事。“公元 1298 年,在一同被困热那亚监狱的比萨公民鲁斯蒂谦先生帮助下,马可为读者重现了自己以前的所有经历。”p265

马可丰富的阅历和想象力以及他的自负远远超出了鲁斯蒂谦的写作能力,所以两位合作者经常无法达成一致。虽然鲁斯第谦试图把一些文学观点和基督教理想化的东西强加给桀骜不驯的马可,但是当他们的合作正式开始时,很明显他还是迁就了马可,而且对活跃的旅行家对神灵大不敬的做法听之任之。由于鲁斯蒂谦青睐于使用传统的叙事模式与风格来追求表达效果,所以他似乎缺乏一种“矫饰”的天分,也就是说缺少一种掩饰的技艺,而马可恰恰擅长于此,他聪敏、富有激情和感染力,擅长对故事进行巧妙加工和提炼,结果到后来业余的故事讲述者竟然比专业作家的表现还出色。由于合作者之间的这种明显的差异,所以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我们先是感觉到他们之间的争执和分歧,继而当两人达戍妥协时,叙事的语气就会发生突转,导致文本前后出现明显的不连贯。这有点像是由一群没有名堂的工匠建造的一座中世纪教堂,看似很壮观但由于理念上的杂乱无序,所以经过时间的涤荡后,它最终只能算是逝去的历史长河中一处无关紧要的遗迹。

虽然困难重重,但鲁斯蒂谦还是顺利完成了任务。如果没有这位执著的比萨人强迫威尼斯旅行家静下心来坐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经历,那么马可的游记绝不可能变为文字被人们所传阅。他的经历最终也只能是那些行走“丝绸之路”的商人们闲来无事时的谈资,而他的故事也必将随他生命的终止而一同消逝。P266

虽然马可的讲述过程中经常会渗入鲁斯蒂谦一贯的蛮勇,但马可绝不像一般的税收官那样语言刻板严谨、缺乏生趣,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仅次于辞藻华丽的寓言家,处处闪现着狡黠的智慧光芒。他精力充沛且富有活力,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当马可出现在热那亚人面前时,俘获他的这些人反倒会感到惊恐了。只有马可具有这些不寻常的经历,只有他能坦然地接受命运或好或坏的安排,并充满激情地如实书写自己在蒙古帝国数十载的经历。

马可和鲁斯蒂谦在狱中完成的最初手稿没有被保存下来。因为他们的作品是在西方发明活字印刷之前完成的,所以当时在欧洲流传的版本都是由僧侣们用不同语言誊抄的手抄本,然后又被贵族们收集起来作为藏书。在抄写过程中,原稿中的有些内容难免会被篡改,有时候是抄写者故意为之,有时候则是由于粗心或者无意识的原因。因此,书中有些内容顺序混乱,有的章节、段落甚至句子中频频出现的错误破坏了故事本身的流畅性。而且书中自始至终没有出现马可向读者承诺要讲述的一些逸事,这使得本书在完整性方面也有所欠缺,尤其是后面的部分章节。这些缺憾并不是因为马可精力不济所导致,而是由于原稿中的有些内容整个丢失或被删除。因为没有权威的手稿为依据,所以数百年来,学者和译者们只能以宗教或是世俗图书馆以及档案馆里保存的并不完整的版本为蓝本,以至于各个版本的内容出入很大,有些甚至会比其他版本多出很多章节。实实际上,也不可能会有让人感觉很完整的版本,它们犹如一些没有舞台指导的脚本,观众们必须自己提供指导,然后再尽自己所能去揣测马可在讲述一次偶遇或表明他的态度时。他究竟身在何处?他是很诚恳的?还是在讽刺挖苦?他是高兴还是愤怒?虽然马可在原稿中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各种情感,但读者们却只能在鲁斯蒂谦支离破碎的法语表达中自己获取这些信息。尽管困难重重。但鲁斯蒂谦还是设法把马可那些不断变化着的,或做作、或诚恳、或粗俗的故事内容转换成统一格调,并以此来表达马可的意图。马可兴致勃勃地讲述着自己亚洲之,还时常用一些粗俗的段子、双关语及旁自来粉饰自己为忽必烈汗效劳的那些年月。他的讲述就像花岗岩上的涂鸦,为他的亲身经历和客观的历史事件勾画出了一个概略。P267



吴砺



2017.1.11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