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说的是要孝顺父母,子女不要随便出远门,但是若有正当的理由和明确的目标及去处,也是可以远游的。圣人就是圣人,说出的话叫我们挑不出半点毛病。
古代交通不便,要说子女外出不能很好的孝顺父母,倒不如说是父母更牵挂在外的游子。孟郊的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就是很好的例证。况且当下,很大部分人,子女从小学到大学之前,都是由父母陪读的,足见望子成龙之心的迫切。
孩子在父母身边相伴相随,对很多人来说,不过二十年左右,他们长大了,都要远走高飞,像离巢的燕子,要单独的开始自己的生活,把那份牵挂和思念留给了父母,或许只有等他们飞得累了,才会想起还有家的港湾,而父母更是时时想着子女在外的不易和艰辛。
正月十二,我送儿子到上海上班,短暂的相聚又要离别,再见时恐怕又是夏天了。在家的日子虽然也骂过孩子,此刻总感觉没有照顾好孩子,在雪花紛飞的早上,看他拖着个皮箱,匆匆的搭上火车,风尘仆仆地走向岗位。短暂的分别,也有无限的牵挂,一再叮咛路上小心,到单位回个电话。就是在上班的日子,我仍然坚持每一两天给儿子一个电话或是微信,这也成了一个习惯,只有听到儿子的声音,心中才感到欣慰和欢喜。
曾经和儿子协商过,叫他到合肥上班,离家近点,也免得父母牵挂,何况大城市压力大,人累,远没有中小城市的舒适。而儿子一句话就让我哑口无言,他说,你年轻时不也从农村来到了县城?叫你再回农村你可愿意?我顿时明白了,孩子大了,有自己的天地,有自己的追求。
我想天下大部分父母和我想法一样,不想孩子高官厚禄,只要丰衣足食,在平淡平凡的生活中有一份快乐和满足,享受安逸的人生,于愿足也。
或许我的想法短视,没有治家齐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我明白,年轻人是有朝气的,他们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有自己的人生轨迹,这是父母永远代替不了的。
有时想,就是给孩子准备了万千财富,也不一定能让他幸福,只要给孩子一个强健的体魄,培养成积极向上,敢于担当的品德和正常的智商和人格,他会在走自己路时,才会体验到丰富的人生内涵,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会有自已的感悟和见解,才能闯过一道道难关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别人代替不了。惟愿孩子们一切安好。写到这里,我仿佛看见儿子仍然在加夜班,正在辛苦的工作,于是,我准备给儿子打个电话,祝儿子健康快乐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