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80|回复: 0

[桐城人] 方苞是清代桐城古文派鼻祖

[复制链接]

1027

主题

1434

回帖

377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774
QQ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7-6-2 0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0300493346_a794050d.jpg

0 p9 l# a$ K4 v: r. i  “天下文章其在桐城呼!”这是清朝乾隆年间世人对桐城文章的赞誉。桐城派,又称桐城文派、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桐城人,故名。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达200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罕见。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魁、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方、刘、姚被称为“桐城派三祖”。- J) K8 |  v" u
0 y6 O8 i, _4 c- _% Y5 E/ k3 [
  方苞自幼就能对诗! E! S& d, p# A3 u! X

2 U9 a& P7 y) n, P1 l3 g4 {  方苞1668年生于南京六合,祖籍安庆桐城。他自幼聪明,4岁能作对联,5岁能背诵经文章句,6岁随家由六合迁到江宁旧居居住,仍保留桐城籍。16岁随父回安徽桐城参加科举考试。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 l6 m: t) M6 C* J

4 a: m0 R! q( b  n6 d! p: t& ?1 D  安庆师范学院教授朱洪在近期出版的《方苞传》中说:冬日的一天,方苞父亲方仲舒鸡鸣而起,见大雾蒙眬,山前树木一篇迷糊,远处传来公鸡此起彼伏的叫声。他对刚刚起来的方苞说:“我出个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年龄小,但已和父亲、哥哥后面学对对子了。他马上说:“你出吧!”“鸡声隔雾。”父亲慢慢说。
/ A% {& w: @( i; ?% `! [- X- _4 U/ t# d' [$ A
  方苞看了看屋外弥漫的雾气,果然有公鸡“咯咯咯”的叫声。他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似乎要下雨的样子,应声云:“龙气成云。”母亲听了,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她对丈夫说:苞聪明,将来是读书的料。方仲舒笑笑,他打算明年起,口授经文、章句,为儿子启蒙。# |% R5 W- u# R! U

/ Q6 S! J: O$ {3 k  B* m  方苞四五岁能对对子、诵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一次,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方苞听了,伫足田头。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竹篮装笋母搂儿。”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
9 W% O! z, H1 u  c% W$ u# h+ a$ F4 u) A; t" p
  因《南山集》文字狱获罪5 j, `' k- G, N$ [, ]1 n
; O; r: ^! |; k# h; A/ ]; u7 r/ k
  早在青年时代,方苞就有“以八家之文,载程、朱之道”的志向。32岁举江南乡试第一,39岁中进士,适逢母病未能参加殿试。方苞44岁时,即康熙五十年,《南山集》案发,方苞因给《南山集》作序,被株连下江宁县监狱。不久,解到京城下刑部狱,定为死刑。在狱中两年,仍坚持著作,著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始得康熙皇帝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被贬为贫民。! u7 b% U- r6 w( |0 ~/ n7 J
$ O! D% ~3 w2 q! D' t5 }0 S
  在方苞散文选集里记录有,一次康熙微服私访,在骆马湖镇上的茶馆里结识了被废为贫民的方苞,当时改名叫欧阳宏,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
. ]1 ~9 R9 N0 j- [9 D$ j# B" Y$ @
  O& O: s9 S; [! y) w, ^4 p5 B  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的甚至是惊人的见解。”康熙后来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方苞,将他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
3 q" x" w; [. Y" R3 g8 S$ Q" ?, K
  方苞是桐城文学派鼻祖  A% O6 P7 D. i) i

- [. Z, `5 L( Q4 D4 {. I" f  安庆桐城派研究的知名人士操鹏说:桐城文派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明末清初。桐城人方以智、钱澄之、戴名世,在古文理论和创作实践上,初步体现桐城文派的某些特征,可以认作桐城文派的前驱。方苞对中国古代散文创作的最大贡献,是他“集古今文论之大成”的“义法”说。“义法”说是方苞文论的核心。, s2 U5 v6 m+ g( M; C
: ~1 l8 Z* k3 R) C! I
  方苞根据“义法”剖析具体散文作品时,多次指出“义法”最精者莫如《左传》、《史记》,而学习“左”、“史”的“义法”,必须研读唐宋八家之文,从中揣摩体会。这就使练习古文者有轨迹可寻。这些主张均比较切实,便于人们掌握古文的正确写作方法,是对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创作经验的总结,这在文学史上具有积极意义。
& H5 P. d: j& c4 ^: P  \# `8 a) p
  方苞提倡“义法”,为桐城派散文理论奠定了基础。后来桐城派文章的理论,即以方苞所提倡的“义法”为纲领,继续发展完善,于是形成主盟清代文坛的桐城派,影响深远,至今仍为全国学术界重视,方苞也因此被称为桐城派的鼻祖。
3 s, `/ q0 z5 C6 e1 d& E% [
3 k) v6 z$ N9 b8 Q4 d9 E  方苞(1668年5月—1749年9月),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安徽省安庆府桐城县(辖域含今安徽省桐城市、枞阳县及杨桥、罗岭地区)人,祖居在今安徽省桐城市区凤仪里附近,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枞“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刘大魁合称桐城三祖。早在青年时代,方苞就有“以八家之文,载程、朱之道”的志向。32岁举江南乡试第一,39岁中进士,适逢母病未能参加殿试。44岁因受乡先辈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案牵连而入狱,经大学士李光地等人营救,得以赦免出狱。
8 [+ u2 ^2 V) J7 F# S9 N" J; h) t3 g1 S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苏勇
9 a2 F  o. Y5 S0 ~3 H* e5 i
楼主新帖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