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南风醉 于 2017-10-16 11:33 编辑
2011年元月的某一天,桐城市国土局迎来了一位淮北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和其他很多刚开始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人一样,他在人们陌生的目光中,走进了陌生的环境,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他就是张波。
张波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开始被分配到国土局耕保科。对一位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多少人关注他,大家看到的是,这位身材颀长,白皙帅气寡言少语的年轻人,整天坐在办公桌上,对着电脑忙忙碌碌。或许很多人不知道,他接受的工作任务是怎样的繁重,对着近两米高的各种资料,需要归档,他自己也感觉头都大了。面对现实,他开始一边慢慢地整理资料,一边自己买来“苍穹”软件自学,收集原先的纸质资料(刚开始很多资料的图纸都是手绘的,没有电子档),逐个对照检查,半年时间,把耕保科2008年以来所有报批资料和图纸、卫片检查、批而未供用地、和“三项清理”工作的大量资料,做了详细科学的分类,并制成电子档。自己设计了台账,领导一看,表格制作非常科学,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哪些工作做好了,哪些工作没有做,一清二楚,一点也不混乱。由此得到了领导的重视。
2012年,张波和大学一位女同学结为伉俪,小两口就在桐城租了一套房子,新婚不久,两人都投入了各自的工作中,张波整天忙于耕地保护、编制规划、业务报批、增减挂、新增耕地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有时工作实在是忙不过来,晚上他就拉上妻子一起,来到单位,帮助整理资料,对检查、审计、验收等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归档,还要准备汇报材料,夫妻两常常加班到夜间一两点,他办公室的灯光,透过夜间的黑暗,射向无垠的夜空。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核实各分局(所)送来的卫片图斑,多少次为剥离耕作层而绞尽脑汁,多少次忙得水都忘了喝,经常是忙完了工作,站起来的时候,都腰酸背疼。张波就这样忙碌着,才有了工作的圆满。
张波的父母在老家宿州做点小生意,他的妻子老家是陕西人,父母也都是农村人,也无力帮助张波。小夫妻就靠着自己的努力,勤劳的工作着。很多人或许以为,这对年轻人该是天天花前月下吧,又有谁想到他们的青春和爱情,都是和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呢?
2015年11月,张波被推荐到安庆国土局挂职,从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增减挂的工作,丢下妻子一人,到了安庆,繁忙的工作,很少有时间回家,有时候还要在桐城安庆两地之间来回工作,就是到了桐城,想到明天的工作,和妻子匆匆见一面,夜间还要安庆。2016年的一个冬夜,外面大雾弥漫,他为了工作,开车到安庆,走走停停,本来一个小时的路程,他用了四个小时才赶到安庆,到了单位,顾不上休息,就准备第二天的PPT文档和汇报材料。还有一次在合肥报批资料,天已黑,领导让他明天早上就要赶回,第二天早上,他早早的出现在领导的面前,接受任务又开始忙碌去了。
一次在安庆工作,到了中午,他准备回桐城看望快要分娩的妻子,领导叫他吃了饭再走,他说,妻子快生了,要马上赶回去。他快到桐城的时候,妻子来电话说孩子快生了,你赶紧回来,他匆忙赶到医院,医生已经给他妻子做了剖腹产,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看着可爱的孩子,夫妻二人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来不及陪娇妻,来不及陪刚出生的孩子,张波把妻儿委托给家人,第二天就匆忙的赶到安庆上班去了。
有人会说,有必要这样忙吗?我想这些人不会理解张波的心事,领导安排的工作,他是不愿意推给别人的,他说别人有别人的工作,你推了,别人就要多忙些。是张波不懂得感情吗?我想他是懂得大爱的人,把对家庭对父母妻儿的眷恋和情感,付给了工作。他是有着大爱情怀的男儿,他是有着积极进取精神的年轻人,在家庭和工作的取舍中,他首先想到的是工作。在当今,我想,更需要的就是这种忘我奉献的精神。
一年的挂职期满了,领导再次挽留,为了工作,不顾幼小的孩子,不顾辛劳的妻子,甚至两三年都没有回去看望双方的父母,他毅然留下了,整天和那些枯燥的数字图片打交道,半年就拟定了400多分文件,透过这些数字,你可以想象到那是怎样的工作强度,那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207年4月,张波回到了桐城国土局,在一张图办公室工作,准备把多年来的征地、报批、耕保、增减挂、卫片等所有资料,在一张图上能简单明了的反映出来,他开始了新的征程。
想知道他在挂职的两年,领导是怎么评价他的吗?我看了他的挂职鉴定写了很多,现在摘要一部分:张波富有朝气。充满活力,谦虚谨慎,工作积极,热情高,作风踏实,严谨,任劳任怨,各方面表现优秀,体现了良好的素质修养和较强的工作能力,希望桐城市局党组,在今后的工作中,多给张波同志历练的机会,工作上多压担子,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
是的,一位勤奋工作的人,是会得到组织和同事的好评的。我也希望张波同志一如既往的努力工作,脚踏实地,工作优秀,家庭幸福。
文章结尾想说一个趣事,张波原本叫张博,一次老师把他的名字写错了,从那以后就叫张波。张博原本是博学多才的意思吧,而张波这被名字呢?是注定需要在革命的征程上,经历风雨,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这样两个名字,都是很有意义的,都反映出了张波内心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