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76|回复: 0

[散文] 九鲤溪太姥山二日游(下)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7-12 15:3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鲤溪太姥山二日游(下)


                         (三)


再次来到“一线天”。几乎中国所有山区景点,都弄一个石缝中小道的“一线天”……

这里“一线天”长68米,倾角60度,正排着四五十米的长队。人声鼎沸,我们在这里等了大半个小时。

    同行的年青的同事们谈起了昨晚的俄罗斯世界杯足球赛……全球型的娱乐,人类的愚蠢与可爱,足球就是一大象征……还有奥林匹克运动……当人类吃得饱时,为让自己身上的动物残杀竞争天性有一个非致命的喧泄口,体育竞技是一种有效方式;其实人类的写作及各种艺术,又何尝不是这样……

    人与其他哺乳动物不同之处是:其他动物只有儿童少年才知道打闹玩耍,而人类自发苍苍仍会嬉嬉,娱乐自己……

今天太姥山上的行程中,远景中石柱石峰几乎一个都没有清晰地看到……看到只有路边的这些大块冰糖式大石块。到目前为止,还是“国兴寺”遗迹一侧的两个人工小池塘的绿水,让我感受深刻……

     有文章上说,福建省是我国花岗石地质地貌分布最广泛的地区之一,花岗石出露总面积为3853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这个数据真是让我吃了一惊。

    地质学家又说,一亿多年前的燕山晚期,由于地下岩浆上升侵入,中国东南海域上,一座以肉红色钾长晶洞花岗石为主体的峰林隆出海面,这是太姥山的雏形……地质学家说,太姥山的花岗岩与福州的鼓山上的花岗岩,几乎同一时期生成;只是鼓山山上的花岗岩熔入地幔中成份更多一些……这些地质学家现在真是比神仙知道的还多……

有文章说,“燕山晚期属于中生代白垩纪。那个时候,开花植物出现了,恐龙统治着陆地,像飞机一样的披羽蛇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海王龙统治着浅海……直到166万年前的第四纪,人类出现……”

“花岗岩是一种岩浆在地表以下凝却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长右稻石英。花岗岩质地坚硬,难被酸碱或风化作用侵蚀,常被用于建筑物的材料。花岗岩( Granite)的语源是拉丁文的granum,而汉字名词花岗農则是由日本人翻译而来,明治初期的辞典与地质学书籍将Granite翻译作花岗岩或花刚岩。花形容这种岩石有美丽的斑纹,刚或岗则表示这种岩石很坚硬,也就是有看花般斑纹的剛硬岩石的意思。中国学者则沿用此译名”。

    旅游时阅读一点地理文献资料,可以使我们不仅在陆地上奇山怪石行走,还帮我们走进了远古时代,中的返回我们人类理解力创造出的时间长河远古时代……

    然而,让我吃惊的是,如此广大的福建近四万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地貌中,却只出现不过48平方公里太姥山,这样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地貌景观,千分之一的概率啊……

    我们可以建立怎么样的物理模型呢?我的猜想是:因为这里当年地幔中裂缝,有相当一部分垂直海平面,而且还是平板型,这样岩浆上涌入地幔中就形成了一批垂直型花岗岩薄墙体……然后冷却过程中,上下左右温度分布不均自然垂直节理或水平断裂……或是已经冷却花岗岩与地幔之间再次出现间隙,再次升起的岩浆在上次平板型花岗岩一侧或两侧又形成新的垂直地面的花岗岩平板结构,或这样多次岩浆间隔上升,形成垂直地面多层胶合板花岗岩岩层……最终形成了成群的垂直节理的花岗岩结构地貌,不同批次冷凝花岗岩岩层之间有杂质熔入,不结实,易形成节理面……

    这是我个人凭自己的物理常识,对太姥山的花岗岩地貌推出的物理模型……

或许我在这里突发灵感,创造了岩浆反复多次侵入有垂直裂隙地幔中、多次凝固形成了多层次垂直节理的太姥山、三清山、黄山花岗岩地貌的新解释,这样多次分层凝固花岗岩受地壳剪向力才易垂直方向节理,是一种地质上的创新理论……否则很难想象,地壳运动使巨大整体花岗岩会多组垂直方向节理,因为它们不是晶体结构啊……

只是我没有读过专业的地质学,不知道是否己有地质学专家做过类似的理论模型……凭我的直觉,这是前人没有的新的理论模型,否则科普文献中早有人搬出来了……

去年的公司财务年一年中,是我申请递交专利局中国发明专利较多的一年,作为第一发明人有三十六件发明专利和六件实用新型专利。或许这次旅游让我作为地质学外行,天马行空式的不必负责任创建了一个新的地质学理论模型,应当有点自信心……

    地质学文献中对太姥山与黄山、三清山比较让人印象深刻:

   “太姥山为国内花岗岩地貌的独特出露区,主要地貌类型为锯齿状峰丛、蟑谷式崩积洞和石蛋,即为成岩后的构造抬升形成的峰丛地貌和古风化壳残留石蛋地形并存。  

    黄山中心区边沿分布有夷平面的弱风化带根部的石蛋层,三清山的原始夷平面已无明显保留。因而,三清山的花岗岩地貌演化进程比黄山快了一步。太姥山海拔910m的瞭望台存在一处残留的石蛋层,还具有蜂丛地貌,还没有风化剥蚀到峰林的程度,从这点说明,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演化阶段处于黄山之前。峰丛—石蛋地貌成为太姥山的标志花岗岩地貌,根据热带亚热带花岗岩地貌发育阶段规律.说明太姥山花岗岩地貌既不同于幼年期的平潭式石缓地貌,也没有发育演化到壮年期的黄山式、三清山式花岗岩峰林地貌。太姥山花岗岩地貌的演化应属于青年发育阶段,补充了我国花岗岩地貌发育演化阶段类型。”(王荣   “福建太姥山花岗岩地貌特征及成因分析”,2011年)

  粱诗经等在“福建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地貌特征及找矿标志”一文中说(2009年):


                                                                                               太姥山地貌发育演化

     1. 中生代,随古太平洋板块向古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发生陆内深俯冲带构造—岩浆活动,福建沿海形成大面积分布的中酸性火山岩和燕山期侵入岩,早白垩世晚期一晚白垩世早期形成太姥山晶洞碱长花岗岩。太姥山岩体形成后,晚白垩世晚期随地壳抬升及上覆中酸性火山岩被剥蚀殆尽而露出地表,并产生北北东向断裂及派生的北东东、北北西向裂隙、节理,岩体被切割成菱形的棋盘格状。在断裂构造控制下,形成以覆鼎峰为最高峰的太姥山脉地貌格局。

2. 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太姥山脉进一步抬升,花岗岩体被侵蚀下切并逐步分离,形成山峰、峰脊和沟谷。随着风化剥蚀、重力崩塌、降雨及其汇聚的流水侵蚀等外营力持续作用,山峰、峰脊周边的沟谷被侵蚀切割加深,峡谷拓展加宽,山峰、峰脊收缩变窄并沿垂直节理侵蚀形成嶂线谷、线谷、巷谷和石堡、石墙、石柱。节理、裂隙密集的山峰发育彼此分立,紧密相邻的石墙、石柱,形成簇状峰。荷堡、石柱形成后,顶部岩石沿水平节理风化形成彼此分离的叠石。叠石经球状风化或沿垂直节理崩塌缩小、浑圆,成为兀立于石堡、石柱顶部的“残留石蛋”。石堡、石柱纵向形态逐渐从棱柱状一次浑圆柱状一锥柱状演化,横向由棱形—,次棱形一次浑圆状一浑圆状演化。当‘残留石蛋’滚落或风化殆尽,形成柱顶参差错落的石堡、石柱。

太姥山由发育于海拔650~ 917m的穹状、墙状、柱状、簇状山峰构成峰丛地貌,发育石柱簇山峰、石堡、石墙、石柱等正地貌,嶂线谷、线谷、峡谷等负地貌。峰脊、峡谷相间分布,嶂线谷、线谷纵横交错,山峰中石堡,石柱紧密相依,这些特征显示地貌演化处于壮年早期阶段。

                                                                                          太姥山与其他花岗岩地貌对比

太姥山地处亚热带东南沿海低 山丘陵区,发育晶洞碱长花岗岩峰丛—石蛋地貌。其构造位置、成岩作用、地貌发展演化及地貌景观等与安徽黄山、江西三清山,陕西华山、山东泰等地花岗岩地貌有较大差别。

黄山、三清山、华山、泰山等均为海拔千米以上的花岗岩中山地貌,黄山为燕山期粗粒似斑状花岗岩,以大型浑圆状和锥状山峰组成的峰峦为主;三清山为燕山晚期黑云母钾长花岗岩,以发育尖锥状峰峦—峰柱为主的花岗岩峰丛地貌;华山为燕山期花岗岩断块 山,发育高峰陡崖山体;泰山为元古代变质花岗岩断块山,发育雄厚山体和陡崖;内蒙古克什克藤为燕山期中细粒钾长花岗岩形成的低丘石柱群地貌,发育孤峰、石柱、石堡等。浙江普陀山、厦门万石山则为暖湿气候带丘陵上的燕山期花岗岩石蛋地貌。

太姥山与三清山地貌宏观上较为相似,但三清山以尖峰式地貌为主,太姥山为山体雄厚的穹状峰、墙状峰、柱状峰、锥状蜂组成的峰丛地貌,簇状峰的石柱群分布紧密,其上有残留石蛋。二者差异仍较明显。”

在“一线天”占用了太多时间,下山的时间到了。大家都前行了,我向上在太姥山一根独柱边的岩石顶匆匆扫了一眼,天上的雨就开始如水盆里的水泼了下来……

沿着一组巨大竖立石蛋般的岩石壁中间的悬空栈道快速下山,雨雾中只看到过一两处不大的孤石峰看出极浅的影子,还有光滑岩壁上雨中形成了奔腾的细细的溪流……上亿年的雨水,一直这样冲刷切割着这花岗岩巨石……


                          (四)


下午2:57,大巴上高速开始返回福州。

这两天行程安排很充实,尤其是平安,可我内心总有一股淡淡的忧伤。

阳光仍不是很强烈,天上有些云。

3:53,过海湾,刚才我足足地睡了一觉。天色阴沉,随即穿过一片雨区。

远处的群山呈青黛色,显得气象万千……这一路多在海滩上高架公路上看山,有一定距离……真希望这车永远行驶在路上……

5:03,到祸州城郊的贵安新天地,大巴再次闯入暴雨区。你无法不对人类发明的汽车表示惊讶,这个小铁盒子竟在如此密集的雨点中,不漏一滴水下来,而且在安全地飞快行走……人类仍在以巨大力量惯行前行,即使有人可挡住一时,但是人类历史最终还是依然前行……

这一行程,有点平淡,有些雾气,亦有点诗意,完全在不知不觉中走完了,如同我们普遍人的一生……

我再次想起了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既未去过浙江的天姥山,亦未过福鼎太姥山,只是梦游过……李白写的梦中太姥山,我总觉得伟大的诗人诗中的山,比现实中的山更美好……如同我们少年时代梦中自己的未来,多是比现实美好……

或许李白去黄山写不出好诗,只有写起他梦中的仙山,才无拘无束……他的笔可以天马行空,将他一生见过的山的美景综合,加上天才的想象,就创作了山中的伊甸园……





吴砺

201871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