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6|回复: 0

[散文] 《知识分子》(二)

[复制链接]

6148

主题

1498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351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7-30 10: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分子》(二)



“这些观点涵盖内容之广泛,几乎自身就可以组成一部现代思想的百科全书。当 然并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发源于卢梭,他的阅读面很广:笛卡尔、拉伯雷、帕斯卡、莱布尼兹、培尔、封坦奈尔、高乃依、彼特拉克、塔索等人,他特别专注于洛克和蒙田。斯塔尔夫人相信卢梭拥有“人所蒙赐的最卓绝的才能”,她说:“他什么都没有发明。”但又接着说,“他把一切都注入激情的火焰”。卢梭的文风简洁、直率、强劲有力,更确切地说是热情洋溢,这使得他的观点显得如此生动、清新,使男男女女在震惊中得到启示。P006

自怜的背后是一种压倒一切的利己主义。无论是他受的苦难,还是他的品质,卢梭都觉得自己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写道:“你们的不幸怎么会和我的相同呢?我的处境绝无仅有,有史以来闻所未闻……”类似的话还有:“能够以我爱的方式来爱我的人尚未出世。Ht‘从来没有人比我更具有爱的禀赋。”“我天生就是从未有过的最好的朋友。”“如果我知道还有人比我更好,我会非常恐惧地放弃这种生活。”“为我介绍一位比我更好的人吧:比我更有爱心,比我更温柔,比我更敏感……”“子孙后代会向我表示敬意……因为这是我应得的。”“我为自己而喜悦。”“……因我的自尊而得到安慰。”“……如欧洲能有一个开明的政府,那他们一定会为我树立雕像。”无怪乎伯克会作出这样的评价:“自大,就是卢梭仅次于疯狂的第二大弱点。”

卢梭自大的一个方面是他相信自己没有卑劣的情感。“我的感情是如此优秀,根本就不会有仇恨。”“我对自己太热爱了,不会去恨任何人。”“我从来不知道什么是仇恨的感情,至于妒忌、邪恶、报复,从来没有进入我的心。……我偶然会生气,但我从不耍弄心机或是心存恶意。”事实上,他经常会记仇和寻机报复。人们注意到这一点。在知识分子中,卢梭第一个反复宣称自己是“人类的朋友”。尽管总体上他爱人类,但他却养成了一种爱与人争吵的特别喜好。日内瓦的童贤医生曾是他的朋友,也是受害者之一,他就抗议道:“人类的朋友怎么可能从来不是人的朋友?或者难得是?”?“卢梭对此作了回答,并维护了自己对那些应受到指责的人进行谴责的权利:“我是人类的朋友,而人是到处都有——我也没有必要走得太个利己主义者,卢梭往往将自己所遭受到的敌意,同样施之于真理和美德本身。因此,无论怎样对付他的敌人,没有什么是过分的,他们的存在本身就使永恒惩罚的教义具有了意义。他曾对德。艾皮奈夫人说过:“我天性并不残忍,但是当我看到这个世界因为那些妖魔鬼怪而没有正义存在,我就宁愿相信,有个地狱在等着他们。”p015

为了肯定自己的善行,卢梭不得不进一步用明确的理由来为他的行为辩护。在这一点上,几乎是很意外地,卢梭把我们直接引进了他的私人事务和政治哲学的核心。我们详细讨论卢梭抛弃孩子的行为,这是正确的,不仅仅因为这是反映他不近人情的最引入注意的一个事例,而且这也是一个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产生了他的政治和国家职能理论。卢梭把自己也看作是一个弃儿。在很大程度上,他从未真正长大,他一生都是依赖别人的孩子,他把华伦夫人当做母亲,把勒瓦塞当做保姆。《忏悔录》中的许多篇章以及在他更多的书信中,都强调了孩子的成分。不少与卢梭有过交往的人,例如休谟,都把他看成是一个孩子。他们一开始把卢梭当做是一个无恶意的孩子,是可以管教的。付出一定代价后,他们才发现与他们打交道的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富有野性的少年犯。在许多方面,卢梭也自觉是个孩子,于是他也就无法养育自己的骨肉。必须有某种东西来取代他的位置,这便是国家,以孤儿院的形式出现的国家。P032

这一程序要求完全的服从。最初的社会契约是他为科西嘉所设计的制度,其誓词是这样的:“我把我自己、我的身体、我的财物、我的意志和我所有的权力都奉献给科西嘉国家,承认她对我、对我自己以及所有靠我生活的人的所有权。”这样,国家“拥有所有的人和他们的所有权力”,并控制着他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每一方面,这种生活是斯巴达式的,反对奢侈、反对城市,人们除非获得特殊批准,否则不能进入城镇。卢梭为科西嘉所设想的国家,在许多方面实际上正是波尔布特暖权试图在柬埔寨创立的国家的先例。这完全不必惊奇,因为巴黎政权受过教育的领袖已经全盘吸收了卢梭的学说。当然,卢梭自己也非常真诚地相信,这样的国家是令人满意的,因为人民会被训练得去喜欢它。他没有用“洗脑”这个词,可他写道:“谁控制了人们的思想,谁就可以控制他们的行动。”这种控制的确立,要从婴儿期开始就将公民当做国家的子女对待,训练他们,“只是在同国家机体的关系中考察自己”,“因为不依靠国家,他们就不存在,没有了国家,他们也不复存在,国家拥有他们所有的一切,国家也就是他们的一切。”这也预示了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的核心理论:“一切都存在于国家之内;国家以外,什么也没有;没有什么可以对抗国家。”要使国家被人接受和达到成功,就需要文化工程,教育的进步便成为文化工程成功的关键。卢梭思想的核心是:公民是孩子,国家是父亲,他坚持政府应全盘掌握所有子女的抚育工作。这是卢梭的学说带来的真正的革命——这样,,他就把政治程序引入人类存在的中心位置。他使立法者、同时也是导师成为救世主,他能够解决人类所有的问题,创造新人。他写道:‘一切根本上都依靠政治。“美德是好政府的产物,“与其将恶归咎归咎于没有管理好的人。”政治的进步和新型国家的实现是医治人类弊病的万能药物,政治无所不能。因而,卢梭就为20世纪的主要欺骗和愚蠢行为准备了蓝图。

卢梭生前的名望以及死后的影响力提出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即关于人类易于受骗上当,实际上这是人类的一种嗜好,他们拒绝接受他所不愿承认的证据。对卢梭作品的易于被人接受,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卢梭提出了一个尖锐的要求:不但要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而且要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品德的人。当 卢梭的种种缺点和恶行不仅广为人知,而且成为国际性的论题时,为什么他的这种荒谬而卑劣的要求并没有崩溃?对卢梭进行攻击的毕竟不是陌生人,也不是政治对手,而是他昔日的友人和曾专门帮助过他的同伴。他们对卢梭的指责是严厉的,他们集体的控诉是毁灭性的。休谟曾一度这样评价卢梭:“和蔼、谦逊、多情、无私而且极其敏感。”但经过更多的接触以后,他的判断是:卢梭“简直是个怪物,他自以为是世间惟一的重要人物”。狄德罗与卢梭经过长时间的交往后,这样概括卢梭的为人:“不老实、像撒旦一样自负、忘恩负义、残忍、伪善、充满敌意。”格里姆认为他“可恶而可笑”。在伏尔泰的眼中,他是“一个自负而卑鄙的怪物”。在对卢梭的所有评价中,最可悲的是那些心地善良而又帮助过他的女人们所作出的,如德·艾皮奈夫人,还有她那并无恶意的丈夫。她给是:“我没有什么东西留给你,只有怜悯。”这些评价并不是以卢梭的言论,而是以他的行动为根据的。从那时算起,200多年过去了,学者们挖掘出大量资料,无情地证实了这些评价。一位现代学者将卢梭的缺点列举如下:他是“受虐狂,暴露狂,神经衰弱者,疑病症患者,手淫者,隐性同性恋,缺乏父母人情,早期妄想狂患者,孤芳自赏,满腹内疚,病态的胆怯,盗窃癖,幼稚病,易怒而且贪财”。

这样的指斥以及所列举的广泛的证据,并没有改变某些人对卢梭和他的作品的尊敬,对他们来说,过去和现在,其人其作都具有智慧和情感上的吸引力。在他的一生中,无论卢梭与多少朋友反目成仇,他总能轻松地找到新朋友,招募到新的崇拜者、信徒、显贵,为他提供住宅、晚宴和他所渴望的奉承。卢梭去世后,他的遗骸葬于爱尔美农维尔湖中的白杨岛上,这里很快成为来自欧洲各地的男女的世俗的朝圣地,如同中世纪圣徒的殿堂。对这些朝圣者们怪诞举止的描述,读来可博一笑:“我跪下双膝……将我的唇贴在冰凉的石碑上……一遍又一遍地亲吻着。”众所周知,他的遗物,如烟袋和瓶子,在“圣堂”里被妥善保存。有人记得1512 年,伊拉斯谟和约翰。科利特①到坎特伯雷去参观圣托马斯,贝克特②的墓地时,他们嘲笑过那众多的朝拜者。宗教改革已经过去300 年了,如果他们发现了“圣卢梭”(乔治·桑对他的敬称),不知他们会说些什么?他们会以为这类事早已结束了。当卢梭的遗骸被迁到先贤祠后,人们的欢呼延续了很久。康德说卢梭“有一个无比完美的敏感的心灵”。雪莱把卢梭看成“卓越的天才”。席勒认为“只有天堂中的安琪儿才与他的基督一般的灵魂相匹配\,。约翰。斯图亚特·穆勒、乔治,艾略特、雨果、福楼拜都向他表示过深深的敬意。托尔斯泰曾说卢梭与福音书“两者对我的一生起过重大和有益的影响”6一位当今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克劳德。列维一施特劳斯在他的重要著作《热带的忧郁》中,热情地赞扬卢梭,说他是“我们的大师,我们的兄弟……如果把书的每一页都献给他,并非是同他的伟大不相称的纪念”。

所有的一切都令人非常困惑,而且使人想到知识分子也会和其他任何人一样,失去理性,不合逻辑和迷信。事实似乎是这样:卢梭是一位天才作家,但他的生活和思想都致命地不健全。一位女士对卢梭作了最好的概括,她就是卢梭自称惟一爱过的索菲。居德托伯爵夫人。她一直活到 1813 年,在她的生命的最后时刻,作了这样的评价:“他丑陋得令我害怕,爱情没有使他更有吸引力。不过,他是个可怜的人,我只有用温柔和仁慈去对待他。他是一个有趣的疯子。”p039

在我们所考察的所有知识分子中,列夫·托尔斯泰是最雄、勃勃的一个。他的胆大妄为令人敬畏,有时令人恐惧。他逐渐相信,凭借他自身的才智,以及胸中涌动着的精神力量,就能够改造社会的道德。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他的理想是“将这人世变成神圣的基督王国”。他把自己看作“从摩西、弥赛亚、孔子、早期希腊人、佛陀、苏格拉底到帕斯卡、斯宾诺莎、费尔巴哈以及所有默默无闻的知识分子”的使徒和继承人,“他们从不相信任何教义,而是真诚地按照生命的意义去思考和话。”但是,托尔斯泰并不打算做个“默默无闻”的人。从他可以看出,当他还只是个25岁的青年时,他就意识到种独特的力量和统领道德的使命。“今天读了一篇关于文学天才的性格的作品,它唤醒了我的自信:无论是工作能力还是工作热忱,我都是杰出的。”“至今我还未遇到一个像我这样有道德的人,一个能够相信我时刻铭记着一生向善并随时准备为之牺牲一切的人。”他感到自己的心灵“无比崇高”,并为别人不了解他的品质而沮丧:“为什么没有人爱我?我不蠢,也不丑陋,既不邪恶,也非头脑空空之流。这真是不可理解。”不论他如何努力去同情别人,同他们打成一片,他仍常感到与别人的某种隔膜。奇怪的是,他感到自己正高踞他人之上,对他们进行道德审判。当他成为一位作家,也许是所有作家中最伟大的一位时,他便轻而易举地确认了这种上帝般的力量。他对马克西姆,高尔基说道:/真我在写作的时候,突然对某个角色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我就赋予他某种美德,或去掉其他某些人身上的美德,这样,与其他角色相比他就不会显得过于黯淡。“而当他成为一个社会改革者时,那种以上帝自居的欲望也就越发强烈,因为他的实际规划和神一样广大,正如他自己界定的:“谋求全世界的幸福的愿望……我们称之为上帝。”甚至,他觉得神已占据了他整个身心,他在日记中写道:“帮帮我,天父,驻留在我的躯体中。你和我早已同体,你就是‘我’。”但是,正如高尔基所注意到的,托尔斯泰对他的造物主充满了极度的猜疑,这就阻碍了他与上帝共存于同一个灵魂之中。高尔基说这种情况使他想到“一个洞穴中的两头熊”。有时托尔斯泰似乎会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兄弟,甚至是上帝的兄长。P116

托尔斯泰青年时期很少考虑经营土地的责任,实际上,他变卖了部分地产,用来偿还赌债。但是他对自己的爵位和门第以及由此带来的进入上流社会沙龙的权利感到骄傲,甚有些自负。他的文学界的朋友们对他的做作和势利不无吃惊。屠格涅夫写道:“我无法理解这种对讨厌的贵族头衔的可笑的迷恋。”涅克拉索夫的评价是:“他使我们大家都感到恶。”托尔斯泰竭力想在上流社会和艺术家圈子中都能占据上风的行径令他们颇为不满。屠格涅夫曾经很生气地质问他:  “你为什么要到我们中间来 呢?这儿不是你待的地方-一回到你夫人那里去吧。”随着年龄的增长,托尔斯泰摒弃了特权阶级许多浮华的秉性,但代之以一种更为深入的土地购买欲,用他的文学创作的收益,以一种王国奠基者般的冷酷无情,贪婪地接二连三地买下数公顷土地。他不仅拥有着土地,而且还统治着土地,直到他决定放弃它们为止。托尔斯泰的精神实质是独裁主义,它直接来自对土地和农奴的世袭权力。他的儿子伊里亚写道:  “世上的人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我们这样的人,另一部分是其他所有的人。我们是特殊的人,而其他人不能与我们相提并论……盲目的自大和自尊被反复地灌输进我们的头脑,我发现它们是如此顽固,难以摆脱,(我的父亲)对此负有相当的责任。”直到生命尽头,托尔斯泰依然认为他天生就是这一方面或那一方面的统治者。高尔基曾提到,直到晚年,托尔斯泰仍然是主子,希望他的意愿立刻得到遵从。P118






吴砺


2018.7.27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