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19|回复: 0

[散文] 《知识分子》(三)

[复制链接]

6196

主题

1515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2480
鲜花(22) 鸡蛋(0)
发表于 2018-7-30 10:4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知识分子》(三)



“在许多重要的方面,他是卢梭身后的学生;托尔斯泰晚年时说,除了新约中的耶稣基督,卢梭是对他影响最大的人。他从卢梭身上发现了相似的精神,另一个巨大的自我,卢梭也意识到最高的善,并急切地想把它传授给世界。与卢梭一样,托尔斯泰基本上是靠自学,同时也具有自修者的傲慢、缺乏安全感以及知识分子的敏感等所有特点。在成为一位职业作家以前,他也与卢梭一样曾尝试过许多工作——外交、法律、教育改革、农业、服军役、音乐。P119

托尔斯泰一直都喜欢做戏。他甘愿牺牲舒适、享乐甚至生命,只要他的所作所为显得崇高,有戏剧效果,能够为人瞩目。还是学生的时候,为了强调自己身上的俄罗斯人的刚毅性格,托尔斯泰为自己做了一个可兼作斗篷的军用睡袋。他的这种姿态引起了周围人的评头论足。在军队中,他更愿意表现而不愿意服务,那些繁琐的日常事务以及军队生活中任何不能带来声誉或不为别人注意的东西,他都不感兴趣。因此,通常的情况是:他的英勇、美德和尊严是为公众舞台,而不是为单调乏味、默默无闻的日常事务而预备的。

不过,从某个方面来看,他的军旅生涯确实具有传奇色彩。这期间,他使自己成为一名出色的作家。回头来看,托尔斯泰显然是一位天生的作家。根据他后来的叙述,同样明显的是,从很小的时候起,他就能通过准确的细节观察自然和人,这一点无人能超越。但是天生的作家却并不一定能成为真正的作家。而在参军途中,第一次看到高加索群山时,他就开始显露出他在这两方面具有的过人天赋。壮丽的景色不仅?他大开眼界,唤起他心中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的冲动——将这一切诉诸文字,而且激发了他第三个突出的特征——他体悟到上帝的崇高,并希望自己以某种方式与之融为一体。P121

遗憾的是,仅仅写作并不能让他满足,他希望拥有权力,仅仅支配小说中的人物的权威对他来说是不够的,因为他觉得自己并非小说人物中的一员,他们是不同的人,甚至是不同的种类。只是偶尔地主要是在安娜身上,他奇迹般地进入他所描写的人物的内心,他在这里获得的巨大成功很容易使人们想到某些危险:对这位非同一般的作家作出一般性的推断。但是,他通常是从外部、从远处、从上面来观察一切人中的大多数。他的农奴、士兵和农民被出色地描绘成一群动物般的人。他也描写马——托尔斯泰对马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了解——而且写得很成功,并赋予同样的精神。他为我们察,引导着我们经历一场伟大的战斗,而他仿佛是从另一个星球上观察这一切的。他并没有为我们动感情,而我们却被他为了我们所作的有选择的观察而感动,于是他控制了我们的感情:我们处于一位伟大的小说家的手掌之中。但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始终超然、冷淡,如同奥林匹斯山上的神衹。与年长于他的同代人狄更斯以及与他几乎同龄的福楼拜相比——这两位小说家的创造力达到同样的高度——托尔斯泰投入到自己小说中的感情成分更少。对于小说,他有,或。者说,他认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我们把托尔斯泰看作是一个职业小说家,当 然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事实。在他的两部主要著作中,他尝试着只有被称为天才的东西:把大量细节组织成伟大主题的目的模式,并使主题导入悲剧性的结局。作为一位真正的艺术家,他不重复自己:《战争与和平》纵览了整个社会与时代,《安娜·卡列宁娜》则把焦点紧紧地集中在一个特殊的人物集团。这些作品使他成为一位民族英雄,并为他带来了世界性的名誉和财富,以及具有道德洞察力的声望,这是过去任何作家都不曾享有过的。但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他并非用于写小说。托尔斯泰一生中有三个创作期:19世纪50 年代,早期的短篇小说;60 年代,花费 6 年时间写成《战争与和平》;70 年代,创作<安娜·卡列宁娜>。在其漫长一生的其余岁月中,他做了也变成了一大堆其他的事,他自认为,这些事具有更高的道德价值。

旧制度下的贵族们都感到难以摆脱这样一种观念,即写作是比较下等的工作。拜伦从不认为写诗是他最重要的工作,那只是为了帮助附属国的人民取得独立,他感到他自己有责任去引导这符合他的社会地位。托尔斯泰也是如此,甚至,他觉得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引导,而且要成为一位预言家,有时得扮演弥赛亚的角色。那么他花时间写作又是在干些什么呢?他对诗人费特①说:“写小说既愚蠢又令人羞愧。”请注意第二个形容词“羞愧”,艺术是在粗暴地滥用上帝赐予的天赋。这是一个断断续续出现的话题,而当托尔斯泰觉得需要对传统进行攻击时,他总是把这种天赋用于组合更强硬的措词,所以他时常放弃艺术,行使道德导师的职务,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高,这种倾向日益显著。

这是一场自欺欺人的灾难。令人惊异的是,尽管托尔斯泰对自己的思考像世间任何人一样多——甚至卢梭也是如此——他写过大量关于自己的文章,而且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围绕着自己,但他很可能极其缺乏自我认识。作为一位作家,他当之无愧,而且,他写作时对周围的人以及普通大众来说不具有什么危险。但是,无论如何,他不想成为世俗的作家。他期望去领导,虽然他在这方面除了意愿外根本不具备能力;他希望去发出预言,去创立一种新的宗教,去改造这个世界,但无论从道德方面还是从智力方面来看,他都不具有完成这些任务的资格。这样,伟大的小说没有写出来,他却引导着,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拖着他自己和他的家庭走进一片混乱的荒野。

为什么托尔斯泰觉得自己必须去完成伟大的道德任务?进一步的原因是:他和拜伦一样知道自己是个罪人,但不同于拜伦的是,他有.一种压倒一切的负罪感。托尔斯泰的负罪感是有所选择地使用的、不精确的工具——他自身的某些最坏的缺点,甚至罪过,他傲慢的自我的恶劣结果,这些,他根本不认为是罪恶——然而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负罪感,而且可以肯定,他常常为自己青年时期的许多行为自责。P127

这时,托尔斯泰转向了教育,把教育看作是解决农民问题的一劳永逸的办法。从卢梭开始,知识分子都有一个奇怪的幻想,认为他们可以通过创建一种新的体制一举解决人类由来已久的诸多教育方面的难题。托尔斯泰开始亲自为农民的孩子讲课。他给亚历山德娜,托尔斯泰娅伯爵夫人①写信说:“当我走进学校,看到这些衣衫褴褛、肮脏、瘦弱的孩子们睁着明亮的眼睛,脸上时常流露出天使般的神情,这时,一种惊慌和恐惧感就会袭上心头,我仿佛看到一群快要淹死的人……我寄希望于教育,只是为了拯救这些普希金们、奥斯格罗特拉茨基②们、菲拉列特③们,这些正在溺水的人。”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他非常乐意教这些孩子。后来,他曾对官方派来为他作传的P.I.比留柯夫①说,那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生命中最愉快的时光不是来自对女性的爱,而是来自对人民的爱,对孩子的爱。那是—:段多么美妙的时光。”他的一番努力到底成效如何并无记载。学校里没有规章,也不要求学生做课外作业。他写道:“他们到学校来,只要带着他们易于接受新东西的天性,并深信今天在学校会和昨天一样快活。”不久,他就创建了一系列的学校,组织成一个网络,一度达到 70个学校。但是他自己在教育上的努力并没有持续很久。他渐渐地感到厌烦了,于是离开家乡到德国去旅行,表面上好像是去考察那里的教育改革。但著名的居里斯·福罗培尔使他很失望:他根本不听托尔斯泰的,只是自顾自地说个不停,不管怎样,“他只不过是个犹太人”。P141

伯爵夫人认为这是一种遗弃行为,她因此写了一封信,对他们关系中的痛苦说出了一些新的东西。这封信不仅概括了她与丈夫相处时的种种困难,而且还有她与一位伟大的人道义知识分子打交道时的愤懑,这是大多数普通人都会从信中感觉到的。她说:“我最小的孩子还未痊愈,而我自己又是那么虚弱、可怜。你和苏塔耶夫也许并不特别爱你们自己的孩子,但我们这些平凡的人,既不能够也不希望扭曲我们自己的情感,或以向整个世界表白爱心之类的东西作为对个人缺乏爱心的正当理由。”p143

托尔斯泰的友谊就是如此。只有一次,对他在喀山大学时一位同学,米佳·季亚科夫老人,他显得既无私又谦和。但是这种友情很快就消失了。通常的情况是,托尔斯泰索取,他的朋友们给予。索尼娅在为他抄写早期的日记时写道:“(他的)自我崇拜在对(他们)每一个人的态度上都表现了.出来。让人惊讶的是,就人们对他的爱的程度而言,竟然可以达到他们每一个人都只为他而存在。”更为惊人的是,那些认识他的人,除了他的追随者,依靠他、奉承他的人外,还包括那些具有独立人格和高度批判精神的人,他们全都心甘情愿地忍受他的利己主义,而且无视这一点,反而对他表示尊崇。他们在他令人敬畏的目光之下退缩,在他强大的意志力面前屈服,理所当然地在他的天才的圣坛前膜拜。安东·契诃夫,一个敏感、目光锐利的人,他完全意识到托尔斯泰的诸多缺点,但却这样说道:“我惧怕托尔斯泰离开人世。如果他死了,那么我的生命中将出现巨大的空白……我从没有像爱他那样爱过任何人……只要文学界仍有一个托尔斯泰存在,那么做一个文学家就是轻松愉快的事,甚至当你意识到自己什么也没有做成、什么也不在做的时候,都不会显得那么可怕,因为托尔斯泰足以完成一切。”p144

但是,假如他是个演员的话,他就是那种不断变换角色的養员,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在为人类服务这个伟大的中心题目上不断变换角色的演员。他教训人的冲动比谁都要强烈。一旦某种事物吸引了他,他就想写一本关于它的书,或者着手进行一连串根本性的改革,却常常又怕麻烦,自己不去领会它,也不去请教真正的专家。托尔斯泰曾经营了几个月的农业,就去设计和制造农业机械。他学习弹钢琴没多久便开始写《音乐基础和学习音乐的规则》。刚刚开办了一所学校,他就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他深信终其一生,自己能够掌握任何学科,并发现其中的错误,然后,从第一条原理开始重写它的规则。同他改良土壤一样,他至少尝试过三次教育改革,并在最后一次自己编写课本。索尼娅对此十分厌恶,不时给予冷嘲热讽,但又不得不把原稿抄写成清清楚楚的副本,她抱怨道:“我鄙视这些读本、代数、语法,我实在不能装作对它们感兴趣。”

托尔斯泰总是像热衷于教一样热衷于行。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在其一生中有一段时期,他觉得有必要把自己当做“劳动者”中的一员。这种想法在19世纪60 年代与70 年代就时不时地冒出来,但被最认真地付诸行动是在1884 年。他放弃了爵位(但没有放弃他那种专断的作风),并坚决要求别人称他为“平凡的列夫·尼古拉耶维奇‘:。同这种语气相配合的是知识分子喜欢的服装上的花样之一:打扮得像个农民。这种阶级的易装癖与托尔斯泰对戏剧和戏装的喜好正相一致。这种装束与他的外形也十分相称,他有着一副农民的体格和相貌。他的靴子、罩衫以及他的大胡子和帽子,所有这一切都成了新托尔斯泰——这位全人类的预言家的制服。这是大多数世俗大知识分子们似乎都具有的公共关系方面的天才的一个重要方面。新闻记者们不远千里来探望他。托尔斯泰晚年时,摄影术已经普及,新闻影片才刚刚起步。作为媒体上的第一位预言家,他的农民装束配合他显露的圣体,真是十分理想。P147

除了他真正的工作——写作外,托尔斯泰做什么都没有长性。他缺乏耐心、毅力以及在困难面前的持久力。P148

根据俄国以后所发生的事件来看,这些思想给人某种古怪的感觉,甚至同俄国当时已经发生的变化也绝对无法统一起来。在1906 年,俄国工业化进程速度之快超过了当时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它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种形式后来成了斯大林极权主义国家的一块绊脚石。然而,处于人生这个阶段的托尔斯泰与外部现实世界已很少有联系,甚至对它失去了兴趣。他已经在雅斯纳雅·波良纳创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不仅居住在那里,从某种程度上说,还统治着那个世界。他认识到国家的权力已,经腐化,这正是他反对国家形式的原因。但是,他没有看到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比如,索尼娅就意识到了——权力所导致的腐败具有多种形式。一位伟人、预言家和先知,对他们的追随者们也行使着权力,而且,由于他们的奉承、谄媚,特别是吹捧,他自己也腐败了。P153





吴砺


2018.7.27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吴砺,桐城人,生于1963年,1979年就读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97年曾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任访问学者,其后在硅谷工作。回国后一直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已申请了五百多项国内外专利,并于2004年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过第一本散文集《西海岸之》。201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瞬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