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赞生命与爱情——莫迪利阿尼》
(一)
翻阅《礼赞生命与爱情——莫迪利阿尼》/何政广 主编 河北教育出版社世界名画家全集
这是三十六岁英年早逝的艺术家。刚刚看过三十七岁逝去的凡·高画册。
二十世纪初,法国聚集一批天才的画家。这有时会让人觉得郁闷,看画家传记太集中在同一地区、同一时段了。
我几年前看过一本《莫迪利阿尼传》。看这样的艺术家传记及画册,多是让人不觉得轻松。
本书的序言中,引用了尼采对美的定义:美是对人的自我肯定。不知接这个定义,我们阅读这些画册是什么意义……
十分奇怪,我在阅读这一套丛书时候,不断怀疑自己这种努力。因为耗时太大,并且没不有直接的结果。当然,我可以写一套读后感,只是这个年龄段花大量时间学习,总是有种莫名其妙紧迫感和心痛感,因为你想直接做一点创造性工作……其实,我并不知自己现在应当做什么……
将这一百册画意翻阅一遍,若是平均每本画册有一百五十幅画面,则你可以看了一万五千幅人类最伟大的画家作品集……至少,你会在摄影爱好上,会有不少的进步——因为画面构图,光亮的选择上。你将会有一种本能的潜意识。模仿这一万五千幅画面中某些画面……或许你在写散文的时候,会不自觉的联想起某些名画,你会有更多联想的事情……
这本画册的第一页自画像,让我颇觉意外。这幅手拿颜料画板的画家,稍后仰着头,但眼睛是闭着的,一副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穿长衫二分头长发青年知识分子的模样,不过有点女性化;秀气美少年的形象,脸色红润,左肩是褐红色外套与正衣服青蓝配色,背景墙大部地区,是浅棕红的画板或者墙板……整个画面倒是温和,甚至有点让人怀旧的感觉……
这个自画像中人,你分不清是少年还是青年,肯定是自我陶醉和多情的贾宝玉式的文艺青年……
我在晚上去杭州的高铁上,很快就翻完了这本画册。这些莫迪阿利尼的画作,我绝大部分都曾见到过。
这些拉长了肖像画,闪烁着十分怪异的眼神,或是没有瞳仁,或是仅有一个瞳仁的……天才的画作,让人感到悲伤的画作,它们的美中,总是让人想起不幸的画家本人经历……这是被悲伤涂抹过的画面……
无疑,莫迪阿利尼的裸女画,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反映女性形体美的伟大画作,他的裸女肌体,紧实得像非洲国家原始的修长红木质的木雕,散发出来的是有力的生命活力……
这是一个狭小世界里的女性……莫迪阿利尼的世界,也是极为狭小的当年巴黎艺术家小群体……
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想再多写莫迪阿利尼画更多的评论,或许我曾系统为他的传记写过评论。
他的一组《横卧的裸妇》姿势和形体,总是让我想起超市里那些去头去皮后的青蛙形体,一样的修长,一样没有多余的脂肪——这样说并不是贬义,去皮去头后的青蛙形体,是世界上最美的形体之一……这些裸妇画像,也让我想起现代女性健美比赛中身体皮肤紧弦肌肉型的女性的形体……
他拉长女性面部轮廓,真的史无前例……无论画面多美,总是让人忧伤……
(二)
法国批评家克劳德·鲁耶说:“……他是一位具有稀世才华的艺术家,他用最少的笔调、线条与简短的比喻,最小的动作点拨出这个时代最难信任的人生。”
莫迪利阿尼笔下女子,优雅、哀怨、美丽、惆怅,展现了一份浓烈的现代忧伤。他的绘画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一种符号化的图式,具有浓烈抒情意味和史诗般的特质。
莫迪利阿尼的人像,不是一种写实的肖像画,而是一种抽象的微妙神态的人的造像。
莫迪利阿尼画的裸妇以基本的圆筒、圆锥、球形、立方体连结构图,呈现出优美的曲线。
莫迪利阿尼画的女性一切都单纯化:蛋形的脸,细长而直的鼻子,弧状的眉,娇小的嘴唇,有的是没有瞳孔的眼睛,圆筒形的长颈,头部、身体与四肢并不是自然的比例……这些的特点,构成了莫迪利阿尼的独特风格。他对人物的形态夸张,带有一种伤痕美感,给人的视觉和心理带来一丝淡淡哀愁。
莫迪利阿尼的作品,具备唯美和诗化的意向。他的绘画作品造型简单.有非洲雕塑的那种直截了当,富有生命气息的精神气质;有雕塑的构筑性与韵律感。绘画线条与雕塑量感的完美结合,拉长的下颌,颀长的脖颈,流畅的外轮廓线,凝神忧郁的眼神,稚拙的用色,构成了莫迪利阿尼特有的艺术风格。莫迪利阿尼的作品中优美的拉长手法,产生独特了独特美感。
莫迪利阿尼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愿成为一根颤动的琴弦,感受伟大的旋律,然后绷断……我需要的是一种短暂而热烈的人生!”
这似乎是日本人对樱花的赞美词,事实上,莫迪利阿尼画中,我也感受到了他受到浮世绘的影响,尤其在画面的背景上,甚至人物简单线条构画特点上……
莫迪利阿尼的绘画题材,以肖像和裸妇为主。莫迪利阿尼的裸妇画中,女人体散发着生命力,四肢自由放任地伸展,人们看到的特写式的情景,没有完整的人体,裸女的手臂和腿的一部分被截在画幅之外,画家仅把他想让人看的那部分,鲜明地呈现在观众的眼前,如同现代照片……裸女肉体的甜美与强韧巧妙地组合在一起……
“幽暗雾中的巴黎,
也许莫迪利阿尼再一次,
难以察觉地跟随我。
他有一种悲伤的美德,
要把混乱带给我的梦幻,
并且成为我的很多不幸的原因。”
——阿赫玛托娃
吴砺
2019.7.26
附《礼赞生命与爱情——莫迪利阿尼》摘录:
“20世纪初叶至30年代,有一群来自异国的画家聚集在巴黎从事创作活动。这群“异乡人”接触到欧洲各国的现代艺术流派和思潮,但没有被卷入其中,而是在吸收它们手法的情况下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特色。他们被称为“巴黎画派”(“(Ecole de Paris)。莫迪利阿尼(Amedeo Modigliani1884-1920 年)就是典型的巴黎画派代表人物。
莫迪利阿尼是意大利人,家系为罗马的犹太族名门。20世纪初叶-1906 年,他从意大利的乡下来到巴黎的蒙马特,生活在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中,后来又移居蒙巴纳斯,成为波希米亚画家。他经常出入蒙马特和蒙巴纳斯的酒馆和咖啡店,与当时在巴黎生活的画家毕加索、尤特里罗、史丁、甫拉曼克、诗人贾柯布等人交往。那时,野兽派盛期刚过,毕加索、勃拉克等人开创立体派画风(,)莫迪利阿尼在时那个美好的时代, 虽虽然在情绪上有焦躁感,物质生活又十分贫困,但却充满着友情和爱情,执着于自己的理想,狂热地献身于艺术创作。
意大利美术根源与传统,曾经影响莫迪利阿尼。他到巴黎之后,塞尚、罗特列克的画使他深感兴趣;黑人雕刻和布朗库西的作品则唤醒他对石雕的自觉意识;犹太人独特的敏锐度也左右其内在艺术气;。他画中的长颈、小唇、椭圆形蓝眼睛,表现出沉缅于爱但又不愿凝视现实而眺望远方的情绪,给人=股空虚感。他画的裸女像,呈现出葱茂、修长的女性之体,迟滞的眼神,是一种直接而单纯的面对洋溢活力的性的致敬。
德国哲学家尼采在论及美和艺术问题时谈到:美是人的自我肯定。在美之中,人把自己树立为完美的尺度,在精选的场合,他在美之中崇拜自己。尼采的美学思想核心,是人的哲学,是生命的哲学。他主张利用艺术和审美超然物外,享受心灵的自由和生命的快乐。奠迪利阿尼深思熟虑的作品,颇能阐释尼采的观点。艺术与人生的真理,就是莫迪利阿尼一生追求的目标。
莫迪利阿尼仅活了三十六岁,英年早逝。在短暂的生命中,这位伟大的天才型艺术家,燃烧创造活力,完成了许多优美的人物肖像和裸体画,礼赞人生,讴歌爱与生命,不断超越,展现永恒,灿然生辉,人生短暂,艺术永恒!莫迪利阿尼的一生,永远值得我们怀念。”P000
吴砺
2019.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