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8750
- 积分
- 2550
- 威望
- 30
- 桐币
- 333
- 激情
- 2211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14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2-12-11
实名认证会员
龙眠采桑子
- 积分
- 2550
鲜花( 10) 鸡蛋( 0)
|
作为桐城人,我对桐城歌还是有些了解。近期又听说桐城的西南山区五聚岭山下有个山歌村,很想去看看,便邀了几位朋友前往。一到村头,就听到一阵悠扬的歌声从田野那边飘过来。我们兴奋不已,举目望去,只见绿油油的稻田里,一排手执高筢的人, 一边薅草一边正兴致勃勃地唱着他们世代相传的山歌——桐城歌。
桐城歌是当地人民在劳动中创作,并世代相传的一种地方民歌,内容广泛,类别齐全,主题深刻,文辞优美,句式独特。七言五句式的 “五句头山歌”,被学界专家们誉为湘鄂皖赣以及浙西地区的典型句式。因其优秀的民间文学价值与鲜明的地方特色,1964年3月被载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桐城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桐城歌源远流长,起始时期应上溯到元代以前。经过漫长时期的传承与发展,明代就已十分兴盛。明初出版的《明代杂曲集》收录桐城歌25首,明中期的《风月词珍》收桐城歌54首,明末冯梦龙等编的《明清民歌时调集·山歌》收桐城歌24首。1964年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和不同时期出版的部分歌谣专著都有桐城歌的载入。
桐城民间文化积淀十分深厚,埋藏在民歌富矿里的万千珍宝尚须不遗余力地开采。20世纪80年代至今,县级桐城歌传承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叶濒,一直把主要精力放在桐城歌的发掘、整理、出版与传承上。30多年来,在数十位热衷民间文学同仁们的帮助下,他跑遍桐城每个角落和周边地区(先后骑了6部摩托车),采获了上万首原生态民歌资料(包括录音录像资料)。
经过多次打听、搜寻,叶濒终于在桐西五聚岭山区寻访到了被人称为“祠河山歌村”的村庄。
祠河山歌村是桐城诸多山歌村之一,位于青草镇陶冲村五聚岭山麓。这里山青水秀,土肥地沃,村民们世代与这里的山水相伴,繁衍生息,辛勤耕作,并孕育出具有本土气息的民歌。田野调查中发现,仅原祠河村,上世纪80年代,能唱百首以上山歌的竟然有20多人。图片中的村落就是人们相传的祠河山歌村。
在“山歌村”里,有位88岁的老人,名叫汪少杰,被人们誉为“山歌王”。
在歌王汪少杰的影响和带领下,如今,村里很多从小喜爱山歌的老年人都成了桐城歌县级传承人,闲时无事,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聊天、唱歌、切磋技艺。
从他们那里,叶濒搜集了好几百首原生态歌谣资料。
在搜集到的原生态歌谣资料里,叶濒精心整理筛选,先后自费出版了《桐城歌谣》(254首)和《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又在桐城市非遗保护中心的帮助下,出版了《桐城歌》(800首)。除此,还在另外两书中出版了桐城歌350余首。通过出版千首以上的歌谣,极大拓展了桐城歌空间,丰富了桐城歌内容,加深了桐城歌历史文化底蕴。鉴于其对桐城歌作出的奉献,桐城市非遗保护中心破格授其县级桐城歌传承人称号。
这是《桐城歌谣》出版后,为保存此书原始资料而刻成的光盘。
在桐城市北部大关镇旵冲村,有一位国家级桐城歌传承人,名叫查月华。她出生于1949年,自幼喜唱山歌,并拜师学唱。后来遇上爱唱山歌的江守本,因歌而结为夫妻,互帮互学,山歌越唱越多,受到群众欢迎。2014年查月华演唱的《摘茶歌》荣获安徽省第七届皖江八市原生态民歌大赛银奖;2015年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代表性传承人;2018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批准查月华为国家级桐城歌代表性传承人。重任在身,查月华认真做好每一项传承工作,除参加各种场合的桐城歌演出活动,还广收弟子,培养桐城歌传承队伍。那天,当我们走进查月华家时,她和丈夫江守本(县级桐城歌传承人)即兴为我们演唱了《青竹摇篮紫竹圈》等好几首桐城歌。
省级桐城歌传承人吴云芳,桐城市范岗镇高岗村人,1951年出生。祖辈爱唱山歌,受家庭影响,她小时就成了“小歌手”。因嗓音好,后来唱“五句头歌”和灯歌成了她的强项。2007年,她在中央电视台“金土地”演唱了“养鸭歌”。2008年,她受邀在安徽电视台演唱了《薅草歌》,同年,她被批准为省级桐城歌传承人。2014年,在皖江八市艺术大赛上演唱的原生态桐城歌,荣获大赛银奖。
经过她的传帮带,如今吴云芳的民歌传承队伍不断扩大。上至82岁老人,下至9岁的小学生。他们以传承桐城歌为己任,不断加强学习,经常开展活动,在传承上下功夫。就在我们前去采访时,吴云芳随即召集身边的部分老少歌手们,在田头为我们唱起了桐城歌。
桐城有首民谣,“三岁小孩会唱歌,唱上一万八千箩,不会唱的找不着,除非他是外来人喽”。说明桐城早些时候,人人会唱山歌,不会唱桐城歌的就不是桐城人。虽然此言有点为过,但唱山歌的人也确实是随处可见。正当我们在范岗镇晓棚村田野调查时,在路上就遇见这位叫做李东升的人,听说我们来寻访桐城歌,他随口就给我们唱了十多首桐城山歌和民间小调。
在桐城歌传承方面,桐城市非遗保护中心经常举办传习活动,帮助学员实地体验生活,向原生态歌手求教,力求完美地表达民歌原生态的意境美和形象美。
经过多年来的非遗保护和传承,如今的桐城歌不仅走出了田野,走进了街头、广场,还飞进了课堂,登上了舞台,竟然成了城乡百姓精神文化生活的美味大餐。
桐城歌中的儿歌,由孩子们登台演出也妙趣横生。
经过抢救、保护的原生态桐城歌搬上舞台,主题更加突出,内容更为丰富,充分展示了桐城歌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历史价值。
来源:项顺民美篇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江面梭影 在2019-8-19 00:04 送朵鲜花 并说:很给力,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