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文鸣

[公告] “六尺巷杯”桐城市非遗摄影大赛 开始征稿

[复制链接]

123

主题

3581

回帖

5227

积分

版主

摄影交流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7

摄影之友

鲜花(1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20:2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55、龙眠石刻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龙眠街道
    石刻在桐城境内历史悠久,主要见于故墓、祠堂庙宇、桥梁等处,除少数由徽州工匠雕刻外,大部分为县内匠人制作,桐城女石匠王紫瑛被誉为“艺苑奇女”,民国14年(1925),她镌刻的“五洲地图碑”碑文为阴刻魏书,刻工精细,现存于桐城中学校园内。
    方季元自小热爱艺术,刻苦钻研书法,专攻正楷、行楷、隶书,后从事石刻、石雕。其所刻的碑文,皆由自己书写后,再镌刻,至此自成一格,其圆雕技艺亦达到炉火纯真程度。主要制作步骤是:取天然石料,根据需要剖切成片或块,片经打磨可做碑,以书法在碑上写字,再以凿子镌刻,块状石料再做圆雕——人物、动物、香炉、器具,既实用,又能观赏。
    方季元自幼拜老石雕匠人黄志起为师,又自学临摹桐城王紫瑛石刻艺术,至今传承发展,具有桐城地域文化特征。

56、桐城蛋雕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龙眠街道
    蛋文化在中国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桐城,远在明清时期,为图吉祥如意,民间在喜庆婚嫁、祝福庆寿、喜得贵子时,就有赠送红鸡蛋的习俗。当时在桐城农村更是流行此风,而且其用量相当可观,于是就有一部分人摆摊设铺,专门卖染过的红色鸡蛋,称其为“彩蛋”。后来,商贩们又在彩蛋上画些花鸟、鱼虫、脸谱等图案,以图生意兴隆。经过多年演变,彩蛋工艺逐步提高,如今,人们将鸡蛋钻孔掏空,在蛋壳表面雕刻精美图案,终于形成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艺术珍品——蛋雕艺术品。
    蛋雕工艺属于雕刻范畴,选材有鸡蛋、鹅蛋、鸸鹋蛋和鸵鸟蛋,含有“雕”与“刻”两种手法,具体以阴刻、阳刻、点刻、浮雕、影雕、透雕及镂空等雕刻技法来体现所需的画面效果,即通过减少蛋壳的物质材料,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空间的可视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一门艺术。
    蛋雕艺术有两个特征:一、可塑面有限,并且是球形,图案容易变形。二、厚度有限,并且很脆。
    蛋雕艺术作为工艺雕刻领域中的另类艺术,在实际构思和创作技法上与其他门类的雕刻截然不同,每件作品都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所以每一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因为蛋壳在常温下可存放几百年以上不变质,近年来已成为艺术界中的收藏热点。桐城蛋雕传人唐立自幼跟随祖母学习,后外出拜师求艺,现形成独立风格,主要作品有《人文桐城魅力文都》、百家姓系列、二十四节气系列、孙子兵法系列等。

57、高桥老吴手工豆腐制作技艺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龙腾街道高桥老街
    高桥老吴手工豆腐坊坐落在龙腾街道高桥老街东部,交通便利。
    自民国至今,吴家祖辈依托老街创办了豆腐坊,代代相传至吴宣云已是四代真传,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过去老街吴氏后人,先后创办多家豆腐坊,生意都很兴隆。吴氏传统手工豆腐,用石磨磨黄豆、用老式铁锅烧豆浆、用老式木榨压豆腐。这种传统技术做出的豆制品远远胜于机械制作。
    其主要生品有豆腐、酱油干、干豆腐、千张等。豆腐以祖辈传统工艺制作,味道尤美,能吃出过去豆腐那种香味,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本帖最后由 文鸣 于 2019-12-11 20:31 编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3

主题

3581

回帖

5227

积分

版主

摄影交流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7

摄影之友

鲜花(1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1 20:3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58、韩家打铁技艺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金神老街
    韩氏铁匠铺坐落在桐城市金神老街,紧傍风景秀美的嬉子湖,交通便利。
    自清朝中期至今,韩氏祖辈依托古镇金神墩创办了铁匠铺,代代相传,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过去的老街韩氏后人先后创办了多家铁匠铺,街道两旁炉火跳动,生意兴隆。九十年代后期,铁匠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逐渐关闭,如今老街仅有韩家林是韩氏铁匠铺的传承人还在继续生产经营,锻造出的铁器品种齐全,精致美观,尤其是韩氏祖传的淬火、钢火秘方,打制出来的器具刀锋犀利,经久耐用,深得四里八乡老百姓的喜爱。
    韩氏铁匠铺生产加工的铁器几乎涵盖了农村所有的用具:如农田的犁耙钞,建房用的驼梁,挂钩,腰筘,生产用的锹,锄头,钉耙,生活用的菜刀、片刀。
    韩氏铁匠铺第八代传人韩家林,一如既往的坚守在红彤彤的炉火前,叮叮当当地敲打出人生的音符,为方便群众,弘扬民族非文化遗产作出不懈的追求。

59、毛笔传统制作技艺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嬉子湖镇蟠龙村
毛笔传统制作技艺地属嬉子湖镇蟠龙村,位于嬉子湖中部,桐双公路穿境而过,省道途径此地,交通四通八达,风景秀丽宜人,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纯手工毛笔制作技艺经历了百年风雨,由一代代传承人延续至今实属不易。毛笔在中国书法绘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作用,传统的手工毛笔制作,分“干桌”和“水盆”两大工艺,从择料到最后的包装工共136道工序,如“干桌”中的清、胶、斗、刻等;“水盆”中的尖、齐、轧、圆等,工艺复杂,两大步骤相配合,才能制成毛笔。其造型古色古香、精致美观、笔身平直、笔锋透净、刚柔适度、书写流畅。
    现由桐城市张党恩毛笔有限公司制作的统手工毛笔,深受北京、上海、江苏、安徽、陕西、山东、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文人墨客的喜爱,受到广泛好评。

60、掐丝珐琅技艺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开发区徽煌工艺品有限公司
    掐丝珐琅,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分为铸胎和锻胎两种,是一种珐琅彩与铜胎相结合的独特工艺品,制造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掐丝珐琅以锤子、凿子、剪刀、镊子、吸管、砂条、砂纸,乳胶、铜材、铜板、钢丝、珐琅釉料、黄金等为工具,以铜作胎,制成各种造型,再用铜丝掐成各种纹案,空隙间填珐琅料,再经烧制、打磨、鎏金等工序制成,一般锻胎造型比铸胎造型要简单些。常见的造型有佛像、人物、佛具、瑞兽,炉瓶樽盏等,皆色彩富丽,光彩诱人,古朴厚重贵雅,不仅在中国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已走出国外,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掐丝珐琅技艺在桐城的传承基地位于龙腾街道经济技术开发区徽煌工艺品有限公司。上世纪九十年代,徽煌公司高级技师项道友,远赴河北廊坊,师从民间工艺大师徐宝元,学习掐丝珐琅制作及珐琅釉料烧制。后受聘于徽煌公司,授徒邓五七、俞龙芳等,又传至王执和、胡俊、吴龙娟等,弘扬和传承这一民族技艺。
    多年来,徽煌公司制作的珐琅艺术品参加国内展览二十多次,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9年7月,公司产品《大平象足狮顶炉》《莲台六合瑞兽炉》《三足童子狮顶灯》在全国非遗作品大联展上,均获得金奖。
本帖最后由 文鸣 于 2019-12-11 20:39 编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3

主题

3581

回帖

5227

积分

版主

摄影交流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7

摄影之友

鲜花(1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9: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61、金河手工米面制作技艺
    拍摄时间:冬季
    拍摄地点:大关镇、孔城镇、吕亭镇金河村
    “金河手工米面”是一种纯绿色无污染的特色产品,生产历史悠久,是桐城市餐桌上招待客人的必备佳肴。它是纯手工制作,名气遍布全国各地,尤其在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得到各界人士的赞美与好评,并作为桐城特产之一,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上佳礼品。金河手工米面采用祖传简易手工精制而成,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产品主要采用粳米、糯米等配制合成,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加工,制作米面要经过选米、泡米,磨水粉,晃、蒸米面,晾晒米面,精切,日晒等多道工序,过程烦琐且需要人手。
    成品晶莹色亮,想品尝它的美味时,抓一把,热水一泡,下锅、香油一炒,加水与油盐,烧开闷煮片刻即可。原汁原味、营养保健的一碗热腾腾的米面出锅了,它是久煮不糊,味美爽口,轻轻一口嚼,嚼劲十足,鲜香可口,以精湛的工艺和烹调技术加工而形成晶莹剔透的珍宝,深受人们的青睐。

62、蔡畈粉丝制作技艺
    拍摄时间:10月至来年5月
    拍摄地点:唐湾镇蔡畈村
    “蔡畈粉丝”作为唐湾镇著名绿色无污染的特色产品,生产历史悠久,是桐城市的代表性名菜。“蔡畈粉丝”这道菜从创制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采用祖传极易手工精制而成,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用当地特有的多成份优质山野原料,山芋粉、蚕豆粉、豌豆粉、葛根粉等配制合成,并采用传统工艺精制加工,将这道名菜的制作完善到9个主要工艺环节,15道工艺程序,具体有取粉浆、和面、漏粉、加热、冷却、压制、晾晒等。形成了它“汆汤涮火锅不糊、油焖爆炒不咔”的独有特色。
    产品采成品晶莹色亮,食用时原汁原味、营养保健、久煮不糊,味美爽口,“粉丝”从原粉漂白到出盘造型,每个步聚都融汇了传承人的辛勤和汗水。“蔡畈”粉丝品牌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产品供不应求。

63、李记麻饼制作技艺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孔城老街五甲
    孔城镇李记麻饼是孔城镇及周边的传统糕点,主要由李记糕店经营,店铺作坊位于孔城老街五甲。李记麻饼经李祥胜传承至今,经历了李家四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麻饼的原辅料半制品制作:浆皮调制、馅料制备、包馅成形、上麻仁、烘烤等30余道工序,李记麻饼从选料到制作都严格要求,从而达到皮酥馅软。色黄馨香,甜而不腻,营养丰富,能润五脏、益肺补气、补虚冷、健脾胃,是桐城民间百姓逢年过节必备的传统糕点,是孔城老街景区游客必尝的桐城传统名点。
本帖最后由 文鸣 于 2019-12-12 19:22 编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3

主题

3581

回帖

5227

积分

版主

摄影交流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7

摄影之友

鲜花(1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9: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64、袁家老豆腐制作技艺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双港镇练潭老街
袁家老豆腐豆腐坊位于鱼米之乡的练潭老街,世代相传,已有上百年的历史。练潭周边的老百姓及周边镇街的客户都闻名而至,回头客络绎不绝,老豆腐的口感是时代变迁中不变的味道,吃在现代,能回忆往昔,所以现在豆腐坊依旧经营待客。
    美味可口的袁家老豆腐通过八个流程制作而成:第一步精挑细选高品质黄豆;第二步浸泡时间根据气温调整;第三步将浸泡好的黄豆粉碎;第四步泡豆糊;第五步过滤;第六步烧浆;第七步点膏成型、上板;第八步成型压制成豆干或豆腐。
    豆制品自古以来深受老百姓的喜爱,是家家户户饭桌上必备的一道美味佳肴。现在袁家老豆腐面临后继无人现状,急需将它的传统制作程序记录下来,留下珍贵的传统手工艺。

65、练潭白铁制作技艺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双港镇练潭老街
    白铁是一种镀锌铁,耐腐蚀复合金属。自鸦片战争后,中国门户打开,白铁随之进入中国市场,因价格因素,起初多用于官宦之家,逐渐白铁量增多,也进入了老百姓家,到了民国时期,在练潭这个地方,徐记白铁顺势而生。白铁它外形美观,有防锈的作用,还可以加工成各种用品,应用广泛,在社会上深受欢迎。
    从民国时期起,练潭徐记白铁传承人徐宜俊的祖上就开始加工白铁制作成品,手工打制油抽子、茶沏子、茶叶桶、酱油桶、水桶等生产生活用品,到了80年代,徐宜俊学会了祖上传承下来的工艺,他开始在练潭老街上开门面,接受定做各种白铁制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练潭老街周边的地区,安庆、桐城、怀宁、罗岭等地兴起了做小吃,尤以水饺、馄饨出名,做小吃的老百姓都喜欢用白铁制作出的白铁锅,因为它不生锈,耐腐蚀性强,而且也很美观,所以深受个体户们的欢迎,白铁锅成了安庆地区水饺、馄饨的一个标志。手工锅胜过机制锅,已成为主打畅销产品。

66、练潭木雕技艺
    停产,双港镇练潭老街
    练潭木雕工艺,源自晚清时期练潭老街“荣泰木铺”祖传手工技艺。现练潭木雕传承人刘长舟擅长用木雕工艺打制苏氏床或双花边床、梳妆架、百子桶、箱子等家用品,美观实用。木雕分为立体圆雕、浮雕、根雕三种,属于“精细木工”,选材质地细密坚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樟木、槐木、松木等。经过用锯子和刨子、砍凳等工具将树木打造成各种不同尺寸的几何形平板,再采用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雕刻,在雕花床上雕刻活灵活现的小狮子、麒麟或是勃勃生机的荷花、菊花、牡丹花等,多以动植物组成精美的木雕工艺品,而且不用一根钉子,完全采用榫接做成成品,牢固又美观,现今仍然具有实用和观赏价值。
本帖最后由 文鸣 于 2019-12-12 19:26 编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3

主题

3581

回帖

5227

积分

版主

摄影交流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7

摄影之友

鲜花(1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9: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67、草原狮子灯
      拍摄时间:春节
      拍摄地点:吕亭镇合河村
      狮子灯是桐城民间流传盛久的活动之一,有近千年历史。在桐城北乡活跃着一支狮子灯队伍——“草原狮子灯”,成立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期,“草原狮子灯”在经济大朝的冲击下,演出受阻,淹没在经年的岁月里。在改革开放后的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潮中,向上向善美的生活气息春风化雨!曾经这些老艺人,本着对传统民间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由张文书带领全村一帮老艺人,凭着一腔热血重组了带着淳朴的泥土气息狮子灯,以更加精湛的表演,为你展现精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在起势、常态、奋起、疑进、抓痒、迎宝、施礼、惊跃、审视、酣睡、出洞、发威、过山、上楼台等等;舞者透过不同的马步,配合狮头动作把各种造型抽象地表现出来。舞狮时会配以大锣、大鼓、大钹。狮的舞动配以一定的节奏,其意思是能镇宅旺宅、使鬼神降伏、合境安宁、五谷丰收。

68、汪氏治伤膏
      拍摄时间:四季
      拍摄地点:桐城区域
      汪氏祖传中医源于江南休宁清代汪昂祖辈,继后辈行医迁于枞阳县东乡周家潭之乡、医武结合,民国时期汪文信迁至桐城,逐步形成汪氏祖传中医特色流传至今。祖辈用药经验不断积累和丰富,随着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多种药物组成祖传中医秘方,服用方便,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祖辈长期行医经验积累,撰写了《跌打方秘要》,《太医院精选方脉男妇难症》中医秘笈,书中内容经验丰富,并具有一定科学性,药物来源较易,方法简便,疗效可靠,具有中医临床实用价值。祖辈的长期行医,治病救人,精心研究,并吸取中医世家精华,形成汪氏祖传中医独特体系,其中祖传中医点穴按摩手法非常突出,其法是点、按、摩,三法常综合使用于中医伤科中疗效更为卓著。本人及弟兄的多年努力下,研制成有:壮骨药酒,贴脐养神膏,腰痛灵,接骨油,汪氏万应回春酒,汪氏接骨丹,汪氏续骨膏等中药配方和技术。汪氏祖传中医传人汪耕郭在省级及全国报刊上发表临床研究学术论文30余篇,出席全国性学术交流及研讨会20余次,获全国优秀论文成果20余项。汪氏祖传中医成果先后载入《中国人物志》,《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集》,《中国当代名医大词典》等辞书中。
      现主要分布于桐城市及周边、潜山、舒城、安庆、池州、枞阳、怀宁、休宁、庐江等地。以汪研耪中医诊所为立足点,不断努力为更多人群健康做出贡献。

69、潘赛采茶灯
      拍摄时间:春节
      拍摄地点:双港镇潘赛村
      清道光三年公元1870年,长江流域发生千年一遇特大洪水,其水位应超一九五四年水位。据代代相传说:后老屋祖堂大门脚下被洪水淹没时,发现门前漂来一块木板,在门前漂来漂去多日。后被打捞上来发现用于纸扎龙灯头的托板。前人为了不在遭遇如此大的洪水,祈求龙王爷保佑,满足心灵上抚慰。把托板改成头尾相连的龙灯,于采茶灯合并为采茶龙灯,逢适当年份春节时出灯演出。祈求风调雨顺,人畜两旺。在菜子湖畔,十里八乡,久负盛名。
      据考究,此采茶龙灯,原为采茶灯。能体现安庆移民文化,带有原故乡江西采茶戏的余韵。所演唱的部分民歌剧目。最能体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桐城歌”,用桐城话演民间小剧目,春茶春思、贩茶走广东、小采茶、状元采茶、大采茶、十二月采茶歌等。具有非遗考察研究价值和传承推广的意义。
本帖最后由 文鸣 于 2019-12-12 19:30 编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3

主题

3581

回帖

5227

积分

版主

摄影交流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7

摄影之友

鲜花(1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9:3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70、杉枫老龙
    拍摄时间:春节
    拍摄地点:双港镇徐杉村
    吕氏老龙灯在洪武三年到永乐十五年(1370-1417)年传承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吕氏迁桐始祖从江西瓦屑坝迁徙中定居在杉枫,修建一新的吕氏宗祠就是当年先辈的居住之处。相传吕氏老龙灯是当年祖上移民时用来挑萝担的一根木扁担,后经几百年的传承,这根扁担被赋予了许多神奇的色彩,被吕氏后代当老祖宗一样供奉、敬重,把它当作与我们祖先同风雨共患难的亲兄弟来祭拜,并把它当作龙的化身,扎成龙灯到各家各户接受人们祭拜,所到之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平安祥和。
    吕氏老龙灯是竹节龙,它的制作工艺展示了木匠、竹篾匠和民间艺术的智慧,集文学、绘画、雕刻、剪纸、刺绣、音乐于一体,综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使之完善地统一在整个迎龙活动之中,具有较高的民俗学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价值。迎龙活动的过程不仅是娱乐的过程,更是凝聚人心的过程,是桐城民间民俗文化的精髓,更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71、李氏灯会
    拍摄时间:春节
    拍摄地点:双港镇龙山村
    在桐城双港镇大横山脚下的龙山村,这里的老百姓钟爱龙灯,自祖辈移民至此,李氏龙灯表演是他们在新春佳节和重大活动的传统保留节目。
    这里历史悠久,相传龙灯托子(也就是龙灯的底座)是老祖辈传下来的,当时扎好后,天上有一道亮光从天而下,龙灯开始就有了灵气,龙灯有十三段,称十三响,因为闰年十三个月,一响代表一月,后面依次类推。每年过完年,就张灯结彩,敲锣打鼓,舞龙灯!一直到正月十三,十三是龙灯会,人们把老龙迎回家,套上红,全家人都来点香叩拜,拜完后,夜晚载歌载舞,集体化灯让老龙升天,以示驱邪除瘟、去灾祈福、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在当地老百姓心中这是一种信仰,是一种鼓舞人的力量,寄托着中国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民俗文化的追求。
本帖最后由 文鸣 于 2019-12-12 19:32 编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3

主题

3581

回帖

5227

积分

版主

摄影交流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227

摄影之友

鲜花(16)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2 19:39:1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人、见物、见生活”“六尺巷杯”桐城市非遗摄影大赛
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简介 共71项公布完毕
热诚欢迎广大摄影工作者和摄影爱好者积极参与,踊跃投稿!
本帖最后由 文鸣 于 2019-12-12 19:40 编辑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