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片】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
我对韩愈也接近一无所知,只是背过中学时代课本中他一篇文章“师说”。现在看这部纪录片,算是补课。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我倒是熟悉。
韩愈一生积极求官,一大家子要他养。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主帅。”苏东坡是这样评价韩愈一生,这真是高评价。
韩愈上华山,下不去。我想也会一样,有恐高症,但是绝对没有他韩愈单人赴会叛军首领的勇气。
讲座教授说,韩愈这个人有老顽童般的性格,很有情趣和幽然感的人。我第一次知道韩愈这个人是有人情味的人。
韩愈改革了六百年的八代骈体文,这是改革者的荣耀——八大家之首。
回到先秦两汉的自由文体,这真是十分有趣的文学现象。这个主讲,解释“散文”,是相对韵文,不押韵的文章。
《祭十二郎文》,我是第一次读到。“韩文如潮”,后人评价。
“以文为诗”,这是韩愈带给唐代的成果。
《山石》,这七字一句的诗,我是第一次看到,写得粗茶淡饭一样,爽口管饱开胃……
韩文公,韩愈的谥号。这个人,内心深处透明坦荡……
我早年就是只有“五穷”啊……
从这个讲座中,我第一次知道唐朝正月中还有一个“送穷”活动,把家里穷鬼穷神送走。看来,对富有的向往中国由来已经。邓小平先生的改革,是基本上把中国的穷鬼穷神,基本送走了,真不知道他私下里有没有做什么大法事……
先生的改革,这一点上肯定是成功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九十年代初中期,中国穷学生,送穷的方法就是设法,把自己超度到美国或国外。
我的英文实在是学不了,如同苏东坡的父亲苏洵一样,就是学不会韵文和诗律,就是没有本事自己把自己超度到美国……
我家里那一位,过去每次到上海看我,总劝我:别忙着追这个小妹,追那个小妹,你只要出国了,你找的那些小妹都会跟你走的……
这真是太抬举我了,即使我能出国,我看那些小妹,或许照样不会要我这样毫无魅力的人……
当然,或许我那位当年说的也有道理……
我最后一次见我在上海找的那个美貌的女孩时,女孩子对我说:我大一时,你就对我吹,你未来怎么样怎么样,现在我大学毕业了,你怎么样了啊……
我当时真的无语以对……我当时,是永远出不了国的人……
女孩的母亲对我说:吴砺,不是我们眼眶高,所里那么多博士生找我女儿,我女儿都没有选择,她只找了一个大学生……你实在是太差啊,连一个中级职称都评不上啊……
同样,我当时也真的无语以对……这真的没有办法……我当时真的是太烂了,工作和学习上,我完全找不到出口……
我就觉得自己有才,可是,不但是英文学不来,工作五年一篇论文都没有,连一个中级职称都评不上啊……
可是,当年就是没有人告诉我:你可以去写专利,申请专利,否则工作头五年,我去钻研美国专利,弄一二十个激光专业上的中国专利申请,这个能力完全有——然后,我再凭这些大数目申请的专利,联系出国留学工作,洋人绝对会要,出国留学一定是没问题!
只是,到了外国,我一句洋文又听不懂,怎么办?
但是,至少可以先骗一个漂亮的老婆——当年我们单位大批出国青年人,一半以上没有女朋友,可是,只要他们拿到出国留学通知单,红娘排队找上门——一个月内包办婚姻,拿到结婚证,而且这姑娘至少有大学学历,容貌和人品俱佳……绝对郎才女貌,事实上,这些年看下来,他们的婚姻大都超级稳定……
韩愈写的墓铭志中,就记载了一个穷书生骗婚的故事,穷书生喜欢上一个姑娘,但对方父亲招婿条件是要有文凭。穷书生骗说自己中举了,对方父亲不相信,媒婆就弄了张卷纸放在宽大袖筒中,那老头粗心大意,没有验证,就稀里糊涂把自己漂亮的女儿嫁给了那个骗子……
我的朋友Esther曾经对我说过,她当年见到很多中国留学生夫妇,女方容貌和气质与男方相差太大,只觉得奇怪,这女方怎么会看上男方……我对她解释,男方能出国啊……然后,她才突然明白……
其实,当年再等二年,我就靠我大学同学凌吉武先生提供的创业机会,走上了发挥自己擅长做小产品的天分的光明道路了,开始有点人模狗样了……
只是,对于我的谈恋爱,这机会真的来临太迟了……
如今,这人生就是儿戏般的快到了最后一幕……生命真是太短太轻……
我现在仍不过仅能糊自己一口饭的人,完全还没有什么功成名就、衣锦还乡……
这人生的缘分真的很重要。我的时代来得太迟……
我完全理解当年那些我曾找过的女孩子最终的选择。事实上,我记得我八九年见初恋女孩最后一面时,我内心就充满着内疚——三年两次考研究生,只要我有一次考上了,或许我们都会走到一起了……
当年,我实在是成绩太差……
我找的上海女孩母亲,实在是没有办法说服自己接受我,她托我当年一个朋友说,她愿意认我做她的儿子……可是,她当时无法接受我成为她的女婿……
我当年也真是太为难这一家人了……当然,当年我绝对是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人,就是没有本事啊,太穷,而且核心是没有出国脱贫的希望……当时,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什么地方有本事,只是觉得自己应该很有才情……
人生就是这样可笑……
回顾往事,这些事既不是什么耻辱纪录,更不是什么自豪的事,这都是命不由己的人生的一部分。当年我追女孩真的很努力,超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结果就是没有结果——因为穷,而且没有脱穷的希望……
我刚刚看纪录片【性,死亡与生命的意义(2012)】,片中说,达尔文主义实际上就是两性经济学。
用达尔文主义的进化论,解释人类两性关系中选择,唯一的关键是两性经济,经济决定两性选择……
我的这些故事唯一作用,就是可以用来做文学创作……
我写的《老北站》,放在我当年单位102个朋友的微群里。这些绝大部份在国外的同龄人的朋友们,几乎众口一致说,写得好。
我也把这篇文章放到中国科大网站上。只能说,中国科大一天不关门,这故事就会在中国科大流传下去……
愿意认我做儿子,这是一种说法,至少说明认准我人还不坏的。但是,谁愿意自己女儿一辈子穷啊。另外一个小伙子虽说是大学生,至少马上就要出国啊……这是寻常百姓家的最合理的选择啊……
我的青年时代输的真够彻底的。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当年能够平安走过的那些失败的故事,己是十分幸运了。
当然,我绝不是那种为恋爱寻死觅活的人。我受的教育,使我青年时代本质上就是想立名于世。为一个女子放弃生命,这绝对连念头都没有闪过的。那时,虽然自己在现实生活一败涂地,我总有一种天生的使命感,总觉有一天自己会扬名世界的……
到这个年龄段,其实已忘记当初真实的感觉了。青年时代,不仅仅是有爱美人之心,更因为投入了感情,却得不到人和感情回报的感觉,在当年绝对是有丢掉了半条命般的痛苦。况且一次又一次的。
若是早些时候,你没有用文字记录表达来记录,那你现在只有这样干巴巴的总结了……
人生情感经历,自然是顺利如愿以偿赢得美人归,最好。只是这由不得自己啊。
“一蓑烟雨任平生。”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也无风雨也无晴”,其实就是麻木。回忆过去,只是回忆那个不存在的
人。人的记忆总是在退去,不断接近消失殆尽。你的青年时代,只是现在你的一个路人。一个陌生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九十年代初中期,把自己超度到美国或国外的那些中国穷学生,现在怎么样?
少一部分人,回国创业挣小钱或挣大钱,或大学当教授;大部分在国外成为中产阶级一部分,努力把自己子女送到名牌大学。他们所有人,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向往的国内当大官机会的大门,永远被关上了……那些留在国内出不了国的土鳖同学们,倒是不少升的升官,发财的发财——风水轮流转了……
风水轮还会接着转——在国外的,不担心退休金;国内的,那个风头人物环球时报的胡锡进先生半年前,在一个青年人座谈会上说:希望老胡很老很老的时候,你们使我还能拿得到足额的退休金……
只是无论在国内在国外,“方生,方死”,这一代人生命短促的感觉,开始越来越强烈……
现在,我忽然觉得自己对写文章,好像刚刚是开了一点窍……我真的有十九世纪日本名画家葛饰北斋先生一样的想法:
“我6岁临摹,50岁作品出版,但到70岁还没画出值得一提的画;73岁约略掌握草木虫鱼的结构,希望到80岁我有长足的进步,90岁时更能参透万物,100岁时达到炉火纯青境界,110岁时就能信手拈来画出栩栩如生的事物。若够长寿,可证此言不虚。” ——葛饰北斋
或许,上帝虽然没有照顾我青春时代找到美人,或许,现在他忽然开恩,再慨然赐予我二十年努力用功的时间——放生我,找到人间的美文……
若够长寿,可证此言不虚……
附录:
【记录片】百家讲坛之唐宋八大家
韩愈_百度百科
吴砺
20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