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傍晚,远山如黛,微风习习,龙眠河碧峰段河床中哗哗的流水声,散发出清凉的薄雾,伴随着草木的清香,是晚间人们散步的理想处所,难怪那岸上游人如织,从落日黄昏时,就看见二三个或三五个人一团,一帮接一帮的彳亍而行,走到月亮初升,走到暮霭沉沉。 我第一次来到碧峰村龙眠河河堤,就惊诧于河堤上有那么多植物,叫人眼花缭乱,简直就是一处天然的百草园,让人爱慕不已,只要有时间,我就隔三差五地来到这里,此时正值初夏,夕阳刚刚落山,植被还是清晰可见的,那蛇床子开满了白色的小花,这里一簇,那里一簇,招摇在风里,点缀在草丛中;而我很喜欢的野燕麦,正风姿绰约,纤细柔然,总叫人心生怜爱之情,没有想到初夏它的籽粒就已经成熟了,野燕麦秆和叶子开始变黄枯萎 ,纤弱的东西生命力总是短暂些吧?那蓟草圆圆的果子正开着紫红色的小花,想起小时候打猪草,那些嫩嫩的蓟草都会被我们铲起放在箩筐里;远处河床边有一族白茅,飘着白色的长穗,它春天的茅针,是很多人童年的故事;五月的狗尾巴草绿油油的叶子绿绒绒的长穗,总是在风中点头哈腰;那小飞蓬高矮不一,这时正值它充满活力的季节。河岸上最值得一看的是芦竹,此时正是它风华正茂的时候,那紫灰色圆锥花序下面,穿着一身绿裳,亭亭玉立在河岸边,诗人们特别喜欢描写芦竹,“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芦荻就是芦竹,它和芦苇一样惹人顿生感慨,记得有一年桐城李国春先生描写这处的芦竹,其中有一句“上五千年,下五千年”,一下子就把这里芦竹的时空拉得长长的,无边无际,让人想起浩渺的宇宙和短暂的人生,这普通的芦竹,被李先生赋予了极深的含义,这里的芦竹是李先生从《诗经》中移来,好让吾邑多几分诗意吧?
天色逐渐的暗下来,河边一位洗衣女看到我在拍照,笑着说,“你不会把我也拍下来吧,你把照片发到哪里去?可不要让我也出名了啊”。我感觉好笑:“你出名了不好吗?”此时光线暗淡已经不适合拍照,我就和她拉起了家常,顺口一问,“你就是这里的人吧,这河水清澈洗衣服真好”,她答道,“我住在小广场,离这里有三四里路呢。”“太远了,你们天天到这里洗衣服?”看到我回话,她一笑,“到这里洗衣服的人多了,连国际大酒店那儿的人都来这儿,在河里洗衣服落得个清爽,落得个干净,比在家洗方便多了。路也不算远,凡事习惯了就好。”我细细咀嚼着这句话,是啊,人有很多习惯,有些是好习惯,有些是坏习惯,就看我们怎么去养成,就看我们对自己人生的要求和选择。人有选择,花草同样有选择,龙眠河碧峰村这段堤岸,不远处的西北方就是颂嘉湖,靠在龙眠山下,气候润湿,是属于原生态的村落,花花草草也有灵性,自然会选择在这里安营扎寨。 此地不仅水草丰茂,农作物也依旧保留着农耕时代的本源特色,自然天成,这里的水芹菜、草莓、西瓜等等都供不应求,夏天的夜晚,很多散步的人都在这里路灯下买些草莓、西瓜带回家,图的是一份新鲜,一份美味,一份清凉,一份放心。 我自认为对自然生态是比较关注的人,对闲花野草是有情怀的人,当看到很多地方逐渐减少的植物,我不禁沉思了,在追逐经济利益的时代,谁能免俗?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当初我家小院子中长出了爬壁虎、杠板归、商陆、苘麻、黄鹌菜、龙葵、何首乌、鼠曲草等等,都被我一股脑儿地铲除了,院子虽然整洁了,可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迹,那些铺满地砖的庭院,是断不会再有这些绿色的身影了。得呼?失呼?我心中不由一阵怅然。 此时的河岸,路灯的灯光把人影拉得或长或短,在我回程的路上,听着蝈蝈的鸣叫声,面对这里几十种我认识和不认识的花草,我突然想起来,这河堤上今年怎么不见了牵牛花?它可是我常常牵挂的佳人啊,是躲藏在灯火阑珊处吧?但愿这处未开垦的处女地,不会遭到破坏,给植物留下一席生存之地。 人生本来艰辛,春夏秋冬四季,我们寂寞的心灵,如能有看到一番绿意,一株小草,那是天地赋予我们的诗意,那是大地留给我们心灵的慰藉,让我们在生活中不至于焦虑,总有一份期盼,总有一份快乐。无论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还是采采芣苢,还是河塘中的点点白蘋,还是有女怀春的白茅;无论是篱笆边的野蔷薇,还是诗人笔下的荼蘼花,这些大自然的精灵,让我们知道,生活不止有苟且,还有远方,还有一个广袤的自然,生动,丰富,多彩,无限! 龙眠河西岸,碧峰村,这处风水宝地,不仅是大自然中难得的百草园,也是我们心灵中永不枯竭的精神上的百草园,带给我们无限的向往!带给我们芳香的时光,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让我们时刻铭记着大自然的美妙和恩赐!
本帖最后由 南风醉 于 2020-8-10 16:03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