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嘉靖《潞安府志》“通判”词条中有“吴承恩,南直桐城人,贡士”的记载;而《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也恰巧是明嘉靖时期的贡生。为此,长治市有地方文化研究学者认为曾任潞安府通判的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应为同一人。笔者详阅查证相关史料记载后则认为此番结论有待商榷。
5 A2 p- R, F- G! y, N: S% a* G1 O. Q T7 B" \. i/ \
潞安府通判吴承恩
5 E' J5 x/ c" u9 R' r9 O) E0 E y' _( u) S5 b3 |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周再勲《潞安府志·卷四》“通判”:“吴承恩,南直桐城人,贡士。”8 C' N# U" E0 r2 c' X
清道光14年(1834年)廖大闻《桐城续修县志·卷七》载:“吴承恩,山西潞安府通判。”从其对应年份和选举类别可确定,吴承恩于嘉靖辛丑(1541年)选贡。
- u+ i0 L4 `& w" ]* V 清道光14年(1834年)廖大闻《桐城续修县志·卷十二》载:“吴承恩,字本赐,嘉靖间选贡,为河阴令。黄河南徙,民患之,承恩祷于河,河忽北去四十里,又令民于其堧筑堤植柳数十万,耕牧其中,遂为沃土。后大饥,延堤民剥柳肤为食,曰:此吴公活我柳也。擢潞南别驾,吏民号泣遮道,父老携钱境上,曰:赤子实赖生养,而父母空囊行,请受此赆。承恩曰:昔刘宠受民一钱,吾不逮,乃引二钱。祝乡贤祠。”
8 G8 N) @+ i \" z1 | 刘宠,字祖荣,东汉大臣。担任会稽郡太守时,清廉朴素,政绩卓著。升职入京时,几位老人特意从乡下赶来为他送行,并且每人欲赠送他百文钱,他从中收了一枚钱以表感激,后被人称为“一钱太守”,名列“二十四廉”。' v3 @9 F/ r8 k' C8 ]5 L- \6 A2 c
清道光14年(1834年)廖大闻《桐城续修县志·卷十七》载:“吴善养,字伯敬,诸生,有行谊,置义田以赡族之贫者。族叔承力,无子,给膳田,终其身。其父承恩,效余典、修祭仪,及善养营祠堂,于正寝东,置祭器礼仪加饬焉。”
4 h+ v, S, ~) d3 d5 X 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申奇彩《河阴县志·卷三·知县二》载:“吴承恩,字公赐,号平川,桐城选贡,父老传其表。”
% y- w/ w% W7 @( u- \, s) u. E+ s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徐金位《新野县志·卷四·名宦卷》载:“吴承恩,知县,桐城贡士,赋性明敏……禁游民,修理学校,表扬贞节,刑清政举,吏畏民怀,尤洞悉水利原委,兴修陂堰,民被其泽,以荐升潞安府通判。去之日,民塞道,垂泣送之。今祀名宦祠。”2 `* }( ~+ ^7 } Z6 R
(清)孙灏《河南通志·卷五十六》载:“吴承恩,江南桐城人,贡士,嘉靖三十五年知新野县,明敏有断,清慎自持,修学校、筑陂堰、旋升府倅。去之日,士民塞道垂泣。”
) b. d6 u' I7 S" n0 x( K2 } 府倅,即知府的佐贰官,如同知、通判。《河南通志》所记载吴承恩升府倅,与《新野县志》《桐城续修县志·卷七》所记载吴承恩任潞安府通判一职相一致,《桐城续修县志·卷十二》所记载吴承恩升潞南别驾,当为笔误。1 e: i# L6 Y5 I& R; X# l& J' m- n
综上所述,潞安府通判吴承恩,字本赐,又字公赐,号平川,桐城人,嘉靖辛丑(1541年)选贡,历任河阴县令、新野县令、山西潞安府通判,擅长水利,有官绩。子吴善养,字伯敬,诸生,有行谊。
" \& P# Q5 V+ K* j0 o
! y3 A" l. K- U# s《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 h, Y9 E+ n: n Z4 J/ Y J( z8 c: ]6 _" v6 H0 m; P3 w
(清)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八》载:“吴承恩,西游记。”9 B u- W3 G; P$ O
(清)吴玉搢《山阳志遗·卷四》载:“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天启《旧志》列先生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生手,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书中多吾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1 a- z0 e' U% `9 K! B. b
笔者没有找到天启《淮安府志》,仅从网上找到了相关信息:天启《淮安府志》修于天启六年(1626年),“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四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 g, p+ Q( y* _9 j g& F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金秉祚《山阳县志·卷三》载:“吴承恩,有传。”从对应的选举类别可以确定,吴承恩为“贡生”;从首行“嘉靖”“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的对应顺序可以确定,吴承恩当选贡生的年份为嘉靖乙未年,即公元1535年。8 |! ?; J4 O: N4 H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金秉祚《山阳县志·卷二十一·文苑》载:“吴承恩,字汝忠,山阳人,嘉靖中岁贡生,官长兴县县丞。英敏博洽,凡一时金石、碑版、嘏祝、赠送之辞,多出其手。家贫,老而无子,遗稿多散逸,邱司徒正纲收其十一刻之,名《射阳先生存稿》,凡四卷,又续稿一卷,以行世。又有吴万山者善诗及草书,郡守沔阳陈玉叔皆折节交之。万山,名从道,沭阳人,郡廩生,世居山阳。”0 \$ `1 J' Q) }$ f1 ^% A
(清)黄之雋《江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六》载:“吴承恩,山阳人,性敏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以贡授县佐,未久,乞归,有文集。”
) `6 u: b) A' h 吴承恩《刘公墓志铭》载:“刘公讳承业,字述之,号曰关东居士,淮郡之安东人也。安东在淮郡,旧名涟水……”“仆先世涟人也,既喜谈乡里之贤,而强子仁,昔与余游,今复为之勤请,遂不让而铭曰……”。
* h4 F8 O# e' I" r/ a% c, I1 @( y T 《刘公墓志铭》,出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安镇刘园村,淮郡安东即今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吴承恩祖先为涟水县人,与刘承业为同乡。(见《东方收藏》,2020年21期,杨梅《吴承恩撰刘公墓志铭考释》)
2 L6 }$ C1 t7 u' }6 d3 } 吴承恩为其父撰写的《先府宾墓志铭》亦曰:“先君讳锐,字廷器。先世涟水人,然不知何时徙山阳。”说明吴承恩祖籍是涟水,而非桐城。# s. R9 k" A/ ~9 z4 [
综上所述,《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人,祖籍涟水,嘉靖乙未年(1535年)选贡,官至长兴县县丞,擅长诗文。家贫,无子。有《射阳先生存稿》(又名《射阳集》)、《西游记》传于世。
& l# \4 @7 L3 }+ g" v" F5 Q& O; |( u/ i
此吴承恩非彼吴承恩. J1 T* H, \& U3 Y8 R
* v7 q3 q1 D) j. E* A8 x 潞安府通判吴承恩,字本赐,又字公赐,号平川,桐城人,嘉靖辛丑(1541年)选贡,历任河阴县令、新野县令,官至山西潞安府通判,擅长水利。其子吴善养,字伯敬,诸生,有行谊。
- d5 I& x: ?3 ?% ?+ ?) d: u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人,祖籍涟水,嘉靖乙未(1535年)选贡,官至长兴县县丞,擅长诗文,有《射阳先生存稿》。家贫,无子。
, x0 `" y" ?- t 两人的字和号不同。潞安府通判吴承恩,字本赐,又字公赐,号平川;《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8 O' D$ s5 ?5 J+ A6 i, E8 Y
两人的籍贯不同。潞安府通判吴承恩,今安徽桐城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今江苏淮安人(淮安县旧称山阳县),祖籍今江苏涟水。
0 j6 ~5 H M( d& Q8 P7 Y 两人的选贡时间不同。潞安府通判吴承恩,1541年选贡;《西游记》作者吴承恩,1535年选贡。
2 Y: R* t3 E; t! p3 A0 ~: G 两人的履历不同。潞安府通判吴承恩,先后任河阴、新野县令、潞安府通判;, u5 s, ?, j/ O/ v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任长兴县县丞。
7 G1 h# D7 c l, c! V) y 两人的专长不同。潞安府通判吴承恩,擅长水利;《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擅长诗文。4 o! n6 [* ~- D( D# g
两人的家境不同。潞安府通判吴承恩,家境殷实,其子吴善举常接济族人;《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家境贫寒,潦倒一生,无子嗣。
- [, L% s5 c; H! i+ T7 Z 两人的影响不同。潞安府通判吴承恩担任河阴县知县期间,禁游牧、修学校、兴水利,泽被万民,官绩突出。不仅被河阴县百姓祀名宦祠,还被桐城县百姓祝乡贤祠;《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担任长兴县县丞期间,面对委屈毅然返回故里,靠给乡民写碑文、祝文等为生,且好酒好诗,逝世多年方因《西游记》名扬天下。9 z& d8 I7 s7 n* \' x. E8 l
凡此种种,从诸多不同可以看出,潞安府通判吴承恩与《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并非同一人。
; [4 u- B: ?* |
1 Z0 }# j" E- Z$ k5 Z 文/程江河(2022-07-08)
, a: w9 v& h0 b' e1 F( L
6 F( W# c' u; h3 T1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