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5|回复: 0

[散文] 点的耐心,光的海洋:光之建筑师修拉

[复制链接]

8229

主题

1903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2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的耐心,光的海洋:光之建筑师修拉

                                                                         ——读《新印象主义大师·修拉》有感

                 一

我又翻开一本沉重的画册——
一扇颜料与世纪之门。
它的分量压过我的手腕,
也压过我读下去的意愿。
但一次凝视,
足以减轻负担:
奇异的美,点点升起,
旅程,从未白费。

彩色照片——
像果汁一般甜美,
一入口便消失。
而修拉的画,像酱汁,
浓厚,暗涩,
却令人终生难忘。

一笔一笔,点与点之间——
阳光的代数,
他自创的望远镜,
让我们看见光线的原子。
《阿尼埃的浴者》,
河雾中的少年在吸烟;
《大碗岛的星期天》,
阳伞下,周日轻轻展开。
人物模糊,
却比欲望还要准确。

我想到罗马的马赛克,
那些古老的石片拼图,
如今变成了液体,
跳跃在画布上。
修拉,二十三岁,开始用光写诗;
三十一岁,他走了,
留下色彩的微粒音乐,
继续在空气中轻唱。

我快速阅读,
如同匆匆过教堂的旅人,
眼想全景,
心却只想拥有一扇好窗。
百本画册,万幅画面,
哪怕只有千幅长驻心头,
那也是无人能夺走的财富。

海景在他笔下颤动:
紫雾,绿水,
帆船像句中懒散的逗号。
点描正适合海岸——
每一小点是一抹浪花,
每一次空白是海鸥翅下的静寂。

评论家们谈理论——
加色混合,视觉混融,
关于“如何看见”的科学。
可修拉的点,
也是停顿的音符,
是音节间的呼吸。
它提醒我:
视觉是劳动,
惊奇也需要方法,
而快乐可以被精密地建构。

我合上书本。
房间重新变得普通,
但每一个表面,
似乎都被微光织就。
我走向窗边。
这座城市,也是点点斑斓:
霓虹、尾气、晾衣、树影。
某处,一条像素的静河,
正等待被绘出。
而我,
变得更重,却也更亮,
重新走入光的白昼。

                   二

他三十一岁就离开人世——
却建起了一座色彩的大教堂,
由寂静筑成,
由科学筑成,
由那些永不停息的点筑成。

他不任笔触狂奔,
而是让每一次触碰成脉搏、成法则——
纯粹的色彩,
精确地排列,
不在调色板上调和,
只在观者的眼中完成。

世人称之为“点描派”,
而他更愿称之为:
“分色主义”,
“色光主义”——
像光照下吟唱的公式,
像数学在阳光中微笑。

他与印象派的温柔流动保持距离,
而他给予的,
是冷静的火焰——
盛开的几何,
在午后的光中缓缓绽放。

《大碗岛的星期天》——
一幅静止的生活画卷,
每一个人物,
都在宇宙的坐标中安身;
每一道阴影有其专属的音高,
每棵树,都是绿色的交响。

不是写实,
不是幻觉,
而是和声:
仿佛塞纳河在演奏,
仿佛时间为这一刻暂停,
为呼吸留出节奏。

他的海景在微光中闪耀——
蓝色的细语,
阳光在水面上的耳语,
船只飘浮在寂静的火焰之中。
氛围,
不是描绘出来的,
而是提炼而成的。
情绪,
不是画出的,
而是谱写的。

别人说即兴,
他则筹划、丈量,
将美写成定理。
绘画在他手中,
成了建筑——
空气是灰泥,
光是石头。

他不高声呼喊,
他构建;
他不怒火中烧,
他提炼。

而当他离去时,
现代艺术已悄然转向——
转向抽象,
转向设计,
转向那条
他早已默默划出的边缘。

所以请记住他——
不仅是因为一幅画,
不仅因为那无数的色点,
而是因为
光芒之下的结构,
奇迹背后的头脑,
那位让色彩
歌唱的建筑师。


附:《新印象主义大师——修拉》/何政广主编,一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1(世界名画家全集)



吴砺
2025.6.28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