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回复: 0

[散文] 照亮黑夜的火焰:文森特·凡·高沉思录

[复制链接]

8265

主题

1907

回帖

1万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10268
鲜花(23) 鸡蛋(0)
发表于 12 小时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照亮黑夜的火焰:文森特·凡·高沉思录

                                                              ——读《世界名画家全集:凡·高》有感


                             第一部


                   一

我本想把他留到最后,
作为阅读旅程中的压舱石,
沉重得足以让整艘书之船安稳入港。

但那本书发着光,像深夜里的麦田。
我害怕——
怕我已失去被感动的能力,
怕自己早已不再为星空颤栗。

可我还是翻开了它。

第一页,自画像:
那只缠着绷带的耳朵,
绿色的眼,
不是在看我们,
是在想他自己的事。

黑帽压低,
烟斗安静地吐出涡旋,
在空中慢慢上升。

他三十七岁,
脸上却有五十岁的沉静,
仿佛已越过风暴,
看见了——
那个迟来的理解与敬仰。

                  二

那幅《教堂墓园》灰得像骨头,
天阴得像旧石头,
青草之间散落着几朵无名的花,
风也不敢大声走过。

《林中少女》,第一次看,
我仿佛走进了某种深不可测的绿,
那是凡·高的森林,
也是他诗意的内心。

《秋日的杨树路》——
黄色深得近乎燃烧,
仿佛秋天借了他的肺,
才有了这么重的颜色。

而他的一幅自画像,
那眼神让我想起另一个世界,
哲学家、神、
或是悲剧中的预言者。

这眼睛,不在凝视,
是在剖开世界。

                   三

《吊桥》,那年三月,
一座普通不过的乡村桥,
在他的笔下,
却像一首被微风吹皱的情诗。

他的颜色,不是自然的重现,
是感动的放大器。

就像莫扎特用音符画出心跳,
凡·高用色彩
演奏出大自然的呼吸——
一种我们曾有却不知如何言说的感受。

诗人也曾写过:
“日暮客愁新,江清月近人。”
我们都曾有过那样一刻——
却无法用语言把它留下。

而他留下了。

                    四

他写信说:
“太阳能改变一切,
甚至是我自己。”
他说:“我快乐。”

于是他背着画布,带着拐杖,
走进阳光中,
把画架插进土里,
把灵魂绑在风中。

他的夜咖啡馆,
红与绿交战,
酒精、梦、堕落与神启混在一起——
他说那画“丑”,
却比所有“美”都更真。

他的卧室画,
只用黄色,
他说:“看见这画,就会想睡觉。”
那是他对“安宁”的礼赞。

                    五

《星夜》已无需多言,
谁未被那夜空唤醒过?

那是月光下的黑火焰,
是旋转的金星,
是灵魂在跳舞。

《麦田与柏树》,六月与九月两个版本——
一个像雨过初晴,
一个像秋天的黄昏。

《阿尔医院的庭院》,
他给一座医院写了一首诗。
这世上没有人,
比他更热爱生命本身——
无论它多苦、多暗。

                 六

然后是那十一朵向日葵,
不是花,
是火——
即使被割断,
也在燃烧。

那些花盘边的火焰,
在空气中摇曳,
仿佛在说:
“即使死,我也要灿烂。”

他的色彩组合,
像人类第一次说出爱这个词——
那么自然,又那么不可复制。

他用黄色画出神的热情,
用蓝色画出人间的梦,
他的画让人怀疑:
是不是整个世界,
都曾被我们误读?

                  七

人们写他的痛,
拍他的苦,
把他的悲剧上架、出售、收藏。

但他留下的,
不是苦,
而是美的提醒——
在一块犁出的地里,
在一个劳动者的背影中,
都藏着诗。

而今夜,
我翻开这本书,
世界又新了一次,
如刚出生那样透明。

他偷渡给我的世界,
没有噪音,
没有脏手,
只有星空,
和那团永不熄灭的火。


                     第二部



他不是为了画廊而画。
他是为了活下去而画。
每一笔都是一口气,
每一张画布,
是一封寄不出去的信——
写给这个世界。

一把椅子,
一棵柏树,
一块麦田。
在他的眼中,
平凡燃烧成神圣。

他看光,
不是看它如何洒落,
而是看它如何在万物皮肤之下跳动。

他没有师承名门——
他的老师是风,
是饥饿,
是那些不肯沉默的星星。

色彩成了他的语言。
蓝色,颤抖着忧郁;
黄色,如祈祷在燃烧;
红色,是大地风暴来临前的颤栗。

当他作画,
不是在描绘,
而是在——
忏悔。

夜晚的咖啡馆,
像一杯热烈的血橘,盛满火焰。
一朵向日葵,
脱离根部,
依然朝向太阳。

他知道疯狂如何起舞——
如何像烟雾那样
在心灵角落缓缓盘旋。
但他仍选择去画——
去画“喜悦”。

他将画架插入泥土,
像一位士兵,
在绝望的边界
插下自己的旗帜。

而就在那片土地上,
生长出《星夜》——
天穹旋转成漩涡,
星辰如金色花朵飞旋,
夜不再空寂,
而是活的、跳动的,
布满了音乐。

他没能说服这个世界
去接受他是谁。
是后来——太晚了,
这个世界才意识到
他所给予的一切。

他不是先知,
也不是圣徒。
他只是一个人——
一个把美看得太深、太真,
几乎被它撕裂的人。

而我们因此受益——
因为他曾勇敢地告诉我们:
哪怕一颗破碎的心,
也能点亮整片夜空,
燃起光明。

凡·高并不仅是在画他所见,
他画出的是——
“身而为人”的感受本身。



附:《世界名画家全集:凡·高》/何政广主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1

吴砺
2025.7.5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