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69|回复: 10

[转贴]桐城--天下高文归一县

[复制链接]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2011年度优秀版主版主自我鼓励激情之星

鲜花(28) 鸡蛋(7)
发表于 2004-12-23 13: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天下高文归一县


--------------------------------------------------------------------------------

http://www.renwu.com.cn/ 2004年第10期《人物》杂志 (文/查昌国 沈志富)
  



  

  五千年中华文化不同的时间定格于中国大地不同的地域,17世纪时定格在了桐城。这一次停留影响了此后中国文坛两百多年,而于桐城的影响则成为永恒。

  桐城因其为桐城派的发源地而声名远播。作为桐城派的桐城,它包括今天的桐城市和枞阳县。桐城地处皖鄂赣交界的安徽西南部,这是一片空灵神奇的土地,“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为江、山咸阳之地。盖古桐城春秋时附于楚,三国时隶属吴,后因其地又西邻湖北,东望江浙,便有“楚头吴尾”之称。

  桐城物产丰富,山川亦“秀绝人寰”。明代理学家陈献章游桐城,写下《题王判府相桐乡深处》诗,说桐城是“十里溪流十里花,居民多在水之涯”,“僻静园林开栋宇,宽间田地种桑麻”,“天下原无此地佳”。

  最能体现桐城“地佳”的,莫过于其境内之浮山。浮山突起于平川,三面环水。登临这“山浮水面水浮山”的浮山,人似乎要随山飘飞。春江水涨季节登山,鸟瞰浩淼的湖水,令人油然有“湖光荡漾欲飘天”的幻觉。浮山又以怪石、奇峰、幽涧著称。唐代诗人孟郊以“鬼斧何年开石室”称浮山之洞;宋代王安石游历浮山后,感悟到朱门的“翡翠鲛绡不值钱”。据说东汉道教丹鼎派创始人左慈曾隐居浮山,自后,浮山就成为历代朝廷官宦、方外高僧、文人墨客流连忘返之地。据现存山上483块摩崖石刻看,唐之白居易、孟郊,宋之范仲淹、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明代陈献章,公安、竟陵两大文学流派创始人袁宏道、袁宗道、钟惺,都游历过浮山,留下了石刻、诗篇。

  生长于桐城的明代大哲方以智说,浮山的“石头壁立常伸指”。方氏得以有后来如是成就,恐与桐城“石头”时常“伸指”指点不无关系。而只有方以智,以至于桐城人,才能体悟到桐城“石头”的“伸指”。正是经此悟化,得使斯地与斯地的人一齐活了起来,终于在明清时代孕育出了灿烂的桐城文化。

  说桐城文化,首先得讲桐城文化的象征——桐城文庙。作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文庙雄踞老城中心,其南面临广场,东西北三面为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所环拥,有如众星拱月。文庙始建于元代仁宗延元年(公元1314年),明洪武初年移建于今址,后因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代修葺达19次之多。如今的文庙依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颇有皇家建筑风范。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御道”为中轴线,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门楼正中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题书;红砖围墙上“万仞宫墙”四字据说是慈禧御笔。大成殿内供奉着一圣四贤十二哲的坐像。当年每至秋闱,这里便香烟缭绕,士子不绝。传闻“天启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百科全书” 式大哲学家方以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以及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方苞、刘大、姚鼐等众多名臣硕儒,于成名前均从泮桥上步入大成殿祭孔,以致金榜题名,故誉“泮桥”为“状元桥”。迄今,人们仍视登斯桥为吉祥如意之乐事。

  



  

  不知是因为桐城浓厚的文化气息催生了文庙,还是因为文庙的兴建促成了此地的文风昌盛。总之,自有此文庙以来,桐城文化就开始崭露头角。桐城士子们似也从那一天起就不遗余力地为文庙增光添彩,因为他们的努力,一个驰骋中国两百多年的文学流派横空出世,终致“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的美誉。

  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姚鼐均系桐城人,故学界将他们连同追随他们的作家群统称为桐城派。桐城派绵延200余年,麇集作家1200多人,留下传世之作 2000余种,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文派。近代国学大家马厚文有诗为赞:“黄舒山水古今奇,释氏衰微儒士追。何意高文归一县,遂令天下号宗师”。

  从明中叶以来,桐城学术兴起,士人多结社讲学,“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桐城派的形成肇始于方苞,经刘大而渐大,至姚鼐而鼎盛。方、刘、姚为“桐城三祖”。方苞为学为文以“学行继程、朱之后,文章在韩、欧之间”为志向。又提出“义法”主张,“义”为言之有物,“法”谓言之有序。在任翰林院侍讲时,编成《古文约法》,为“义法”说提供了一部示范书。乾隆初年,该书成为钦定古文教材。“义法”理论由之受到士林普遍重视。刘大的文学活动主要在乾隆时期。他蹇于仕途,一生致力于教学和著述。在继承方苞“义法”说的基础上,提出了“神气”说。经刘大之力,桐城派开始具有全国性影响。

  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乾隆四十二年,他在《刘海峰先生八十寿序》中,正式亮出了桐城派的旗号。此后“桐城派”之名遂显于世。姚鼐为文提倡“义理、考据、辞章”兼备,其所编《古文辞类纂》风行一时,至今仍被世人称为古文读本精赅之书。其弟子数以千计,弟子又转相传授,徒友日众,南北诸省,皆有传人。至姚鼐,桐城派文章风气始遍及全国,形成了“家家桐城”、“人人方姚”的局面。同时还形成众多桐城派的别支。有名的如以恽敬、张惠言等为代表的“阳湖派”,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乡派”,以严复、林纾为代表的“侯官派”。

  姚鼐之后,桐城派开始衰落。到了近代,又出现了一个天下士人以桐城派为正宗,从学者“如蓬从风,如川赴壑”的“中兴”局面。这不能不归功于桐城派士人为学为文的“近代转换”。在这一观念的指导下,他们在为政为学为文方面,都为变法图强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政者如“桐城中兴”之主的曾国藩,为中国洋务筚路蓝缕;如桐城派名士薛福成,其经世之文,被当时士林推为“首屈一指”,他对西学的研究和西方社会情势之了解,被黄遵宪誉为方今于此者,“无逾先生”。“姚门四杰”之一的方东树,用古文言变法图强,革弊布新,被时人誉为“无不尽之意,无不达之辞,国朝名家无此境界”。对桐城派的近代使命最为自觉的当推吴汝纶。他认为其时文化的急务是翻译介绍西学,可当时天下士人崇尚的是八股文、考据之文、案牍之文,用这类文字翻译,既不能达西学之真谛,又不幸而陷入“言之不文,行之不远”的境地,自为“有识者方鄙夷而不顾”,其何能开启民智?于是他和弟子及同人,对桐城派古文进行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也是收效巨大的现代应用转换。桐城派文风转换最为成功的代表当推林纾与严复。他们用桐城派简洁典雅通俗的古文,翻译西方的小说与学术著作,其著作风靡全国,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同时也成为古文现代应用的典范。力主白话文,反对“桐城谬种”的胡适,事后也不得不承认,林纾、严复的古文应用,取得了“自司马迁以来,从来没有这种大的成绩”。

  然而让桐城人津津乐道的远不止这一群名载千秋的大文学家,更有历史上著名的“父子双宰相”张英和张廷玉。

  



  



  

  



  



  

  张英是清初理学名臣,历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他为官清正谨严,一生深受康熙宠信,康熙称他“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为人又极谦和,遇同僚“善气导迎,未尝有迕”,家居则乡邻以至仆隶“常得其和,……无所寄怨”。有名的“六尺巷”故事就源于张英。

  此巷位于文庙西南不远的西后街,巷南原为张英府(旧称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巷长100米,宽2米。其时,相府家人与吴氏因地界发生纠纷。家人遂驰书京城,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氏深为感动,也退让三尺,于是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六尺巷的故事,至今传为美谈。据说1956年中苏两党出现分歧,毛泽东接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时,还曾吟咏此诗。如今在六尺巷立有两座刻有“礼让”和“懿德流芳”的牌坊。行走于六尺巷间,感觉有一种别样的清凉雅静,仿佛灵魂受到一次洗礼。试想以首辅之尊礼让三尺,恐怕不光吴氏深为感动,就连天下人也都要为之感动了。桐城人在这样一种礼让之风里生活,真是够幸福的了。

  



  


  

  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在中国历史上,张廷玉并非著名宰相,但却是中国历史上连任二十四年、任期最长的一位宰相。任上深得雍正、乾隆两代皇帝的信任。雍正生性多疑,但独独相信张廷玉,二人甚至 “名曰君臣,情同契友”,这一点与张廷玉的性格有直接关系。良好的家风使他养成了为人谨慎、不事张扬的性格,他有一句名言叫“万言万当,不如一默”;雍正也称他“外和平而内方正”。及至乾隆朝,汉臣的比重逐渐上升。当时讷亲被称为“满洲泰山”,而张廷玉则为汉臣众望所归,称为“汉江砥柱”。乾隆皇帝对这位三朝元老也敬重有加,当时张廷玉官至军机大臣,封至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死后,乾隆下诏以皇族礼仪厚葬,加谥“文和”,配享太庙,成为汉臣配享太庙第一人,并开清代文臣封伯侯之先例。所以他的墓园也叫“文和园”,位于风景秀美的龙眠山麓,墓道旁排列着形态各异的神兽和石刻,颇有皇家气派。墓园里还有两块雍正亲题御碑,称他为“赞猷硕辅”、“调梅良弼”。

  



  



  

  桐城文化如此兴盛与桐城人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桐城私塾起源很早,到明代已遍布城乡,明清时期桐城“城里通衢曲巷,夜半诵声不绝;乡间竹林茅舍,清晨弦歌琅琅”。许多贤达智者,淡泊名利,乐于乡里开办教育。方学渐便是“以布衣振风教”的典型。桐城派的大儒们首先也都是大教育家。明清两代,县学和私塾为桐城培养的进士达265人,举人589人,其人数之多,实为罕见,以至时有“满朝进士半桐城”之说。

  及至近代,新学兴起。传统教育发达完善的桐城,面对新事物亦不甘落后。从文庙向西北去不远,便是著名的桐城中学,其创始人即是被誉为“近代教育先驱”的吴汝纶。这位吴先生曾担任京师大学堂总教习,办起中等教育来游刃有余。1902年吴汝纶游历日本,有感于日本近代教育的发达,回国后便着手创办桐城中学,成为安徽最早的三所中学堂之一。“桐中”的校址当年曾是桐城派文人聚会讲学的地方。走进校园,一股浓厚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众多石刻点缀于林阴之中,一不留神便与名人撞个满怀。校园里有一棵参天银杏,相传是姚鼐亲手所植,人称“惜抱轩银杏”。“桐中”的校歌借词入谱,记载了吴先生等先辈创业的辛劳,洋溢着“桐中”人对这位“校父”级人物的崇仰和爱戴之情。桐中的学子们也丝毫没有辜负吴先生“代起人豪”的期许和“勉成国器”(校训)的嘱托,章伯钧、朱光潜、慈云桂等彪炳中华近现代史册的人物就是“桐中”学子的佼佼者。

  章伯钧少时就读于桐城中学。1922年,与朱德、孙炳文等一起赴德留学。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抗战胜利后,积极从事爱国民主运动,他是民盟和农工民主党两大民主党派的创始人之一。

  



  



  

  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朱光潜,16岁入桐城中学,他先后在英国和法国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通晓多国语言,是中国大量翻译介绍西方美学经典著作的第一人。他于60年代撰写的《西方美学史》一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的专著。他长期献身于教育事业,为培养和扶助新人花费了许多精力。身为美学界名副其实的老前辈和权威,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却是:“我一直在学美学,一直在开始的阶段……”

  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之父”的慈云桂,18岁毕业于桐城中学,其后在湖南大学和清华大学就读。1958年,在艰苦的环境下,研制成功了晶体管计算机。1977年,他任“银河”亿次计算机研制的技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经过6个春秋的奋斗,终于研制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型计算机,为推进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桐城的教育还造就了一大批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诸如方东美、方孝岳、方令孺、马茂元、舒芜等。在桐城,教育与文化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一方面桐城的教育培养了一大批誉满文坛的大儒,另一方面桐城的文人们活跃在全国各地,又主要从事教育工作,使得桐城文化很快向全国乃至海外传播扩散。著名文史学家罗哲文在考察桐城时写道:“想过去冠盖满京华,文章甲天下;看今朝人文重崛起,再度领风骚”。文都桐城,代有传人,也就有写不尽的桐城文章。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63

回帖

274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7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9-12 14: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偶加入博克收藏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9-11 2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renwu.com.cn/upload/magazine/article/RW0188_200411291134002158.asp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5

主题

2031

回帖

3146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3146

活动大师嘉宾会员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5-9-11 22: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篇文章,真乃好文章哪!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7

主题

562

回帖

998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998
QQ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23 16: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3

主题

1134

回帖

169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697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24 11: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骄傲!为你,桐城!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22

主题

2867

回帖

3132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13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23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加入精华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94

主题

1716

回帖

1910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91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4-12-23 14:5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简直感动的一塌糊涂,最好什么时候再给桐城名人加一笔,大家.

文中缺少了桐城的文学大师,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法学家等等.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06

主题

5075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8340

2011年度优秀版主版主自我鼓励激情之星

鲜花(28) 鸡蛋(7)
 楼主| 发表于 2011-9-10 20: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
你好哇,XXX

2

主题

284

回帖

421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421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1-9-10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子啊,陈年的精华,图片呢?那个外链接的图片好像也不显示了。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