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67|回复: 3

[龙眠之子]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严耕望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5-5-30 15:3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3]严耕望
严耕望(1916-1996),号归田,安徽桐城人。1940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及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研究所、新亚研究所研究员、教授。1970年当选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中古(秦汉—唐)政治制度及历史地理。


严耕望与国学大师钱穆师从过密,结交多年。他的《钱宾四先生与我》对推动钱穆学术思想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size]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5:52:24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九十三學年度上學期
歷史學研究所第十一次歷史地理學專題演講

講題:嚴耕望先生與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主講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廖伯源研究員
日期:93年12月10日(星期五)上午9~11時
地點:彰化師範大學總圖書館地下室一樓多功能會議室
內容記要:王國基 研究生

今天要談的是嚴耕望先生的治學經歷和他在歷史地理學方面的成績。嚴先生的學問有兩個大的範圍:1.歷史地理。2.制度史方面。而制度史又分兩點:1.中央制度。2.地方制度。而在地方制度方面,可以講說是歷史地理的結合。因為如果講地方制度如果沒有歷史地理的背景的話,是很難做的,如地方的行政區劃就有州郡縣、侯國等的劃分,其中就有牽涉到歷史地理的部分。所以嚴耕望先生的學問可以說四分之三是在歷史地理的部分,四分之一是制度方面的。
《漢書‧;;地理志》的時代是漢平帝元始二年,而政區總是有變化,有沿革的。引灣漢墓簡牘裡面所講到的版圖比《漢書‧;;地理志》的版圖還要早了十幾年,因為這樣子,所以我們可以知道比《漢書‧;;地理志》多一點,也可以知道它的一些變化。
嚴耕望先生的作學問的精神:嚴先生在1937年進入武漢大學歷史系,後來因抗戰的開始,武漢大學也遷到四川,所以他也到四川繼續上學,一直到1941年大學畢業,在大學畢業前一年,錢穆先生到他們學校作短期的講學。錢先生講歷史有兩條腿:一條腿是「制度」,另外一條腿就是「地理」;如果你要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些較紮實的貢獻的話,不可以完全不懂。這兩個部分如果底子很好的話,以後可以做出水準比較高的研究工作出來。嚴先生後來的治史經驗談中,這兩句話是對他有相當大的鼓勵的。錢穆先生也曾經跟嚴先生講,你的學問很紮實,以後一定會成名,也會做出很大的成績出來;若作學問太固執,就很難做出大學問出來。
嚴先生在大學三年級的時候,因為看了一些簡牘的東西。陶希聖先生在一九二幾年,社會史大論戰,陶先生是一位主角,辦了《食貨雜誌》,在民國三十幾年,在學術上有相當大的影響力。而嚴先生在大學的時候,就看過陶先生的一本小冊子,叫《秦漢政治制度》這本東西可以說是中國最早用現代的方法來寫的一本政治制度史的書。而這一本書中央政治制度比較多,地方制度比較少,所以嚴先生就認為地方制度還可以講很多的東西啊!所以嚴先生就想說可以寫一個秦漢的地方政治度史當成大學的畢業論文。後來在大學畢業後兩年把秦漢地方政治制度史完成,這也是嚴先生的一個成果,約1943年的時候初稿已經出來了。後來因為都沒有錢出版,所以最後把他改寫成論文,在史語所集刊發表。在1960經濟比較好之後,才出版,也因為經過二十幾年的時間,所以可以不斷的修改,後來嚴先生談到他所寫的書籍裡面最喜歡的就是這一本書。這一本書有幾個方面有很大的貢獻,我們從《史記》、《漢書》裡面不知道漢代郡縣的政府組織是怎麼樣的,因為郡跟縣的一些行政的區劃,州也從監察的方面漸變地方行政單位,漢代從兩級的地方行政制度演變到成為三級的地方行政制度,嚴先生研究的相當的好。另外,嚴先生做這門學問,把所有幾乎可以找的到擔任郡、縣的長官,州的監察官的人資料,嚴先生幾乎都找出來了。
漢代地方的長官才是由中央派來的,至於長官來到地方以後,在地方上組織政府,所有的地方政府的胥吏,都是由長官在本地所任命的,所以嚴先生得出了地方的長官一定是外地人,不能夠是本郡、本縣,州也不能,可是其屬吏一定要是本地人。後來在中國歷代都有類似的情況。
現在很多人做歷史地理的人才地理。漢代有一個講法,所謂「山東出相、山西出將」漢代是以嶅山為界,這是司馬遷的時候他大概講一講而已。嚴先生也做了很多的學術地理,對戰國時代,哪個地方出的人才最多等,這個也是歷史地理的一個做法。其實嚴先生在這方面已經開了一個新的做法。
傅斯年認為,其實好的人才,其實他不看中有什麼名人推薦啊。後來嚴先生就自己毛遂自薦給傅斯年先生。所以後來嚴先生就被傅斯年先生所延用,進入了史語所。嚴先生到了史語所之後,就想說要把自己的範圍擴大一點,學問才能夠廣,這也是嚴先生作學問的一個特色。
後來嚴先生認為漢代的資料比較少,若沒有想像力的話,很多東西做不出來。唐代對他來講,是最合適的,因為唐代的書比漢代多很多,可是也沒有多到像宋代一樣,一輩子都看不完。唐代的書,嚴先生講,他可以全部看完,若他把全部唐代的書全部看完的話,他做出來的立論會比較放心。若漢代的東西一直做下去的話,很多的東西不敢去做補充、立論。後來在1947年之後他就開始抄寫隋、唐的史料。在抄書的過程中,他連地名也都抄了。抄到他開始寫第一篇地理的文章《唐代交通圖考》的時候,是在1966年,所以他抄書抄了19年才開始寫第一篇文章。後來他來到台灣史語所的時間,出版的第一本是《唐僕尚丞郎考》,這一本書也是制度方面的,他是把唐代凡是做過六部尚書、六部侍郎等,他把它全部做成表,幾乎可以把唐代的那些政治人物十之八九,都包含在裡面了。後來這本書被大陸的中華書局翻印出版了。這一本書可以說是對研究唐代的政治史是一本很重要的工具書,幾乎唐代的重要政治人物大概都可以在這本書找到,而且他這本書有四冊,第一冊是一個總表,二、三、四冊把表裡面的一條一條考證,發在考證的過程中,發現《新唐書》、《舊唐書》裡面錯誤的,嚴先生都做了一些處理了。
嚴先生在魏晉南北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有一個很了不起的地方,現在史書所知道的是州的轄區、郡的轄區、縣的轄區;而嚴先生也把那個都督區也都弄出來了,魏晉南北朝在州以上還有督都,一個督都管好幾個州,這個督都區如果講地方行政區劃,它應該也算一個,可是以前沒有人講這個,嚴先生開始講的。
歷史地理在中國傳統裡面叫沿革地理,也有叫政區地理。沿革地理講地方的行政區劃不斷的變遷與變化。傳統的沿革地理還有一個疆域(國土到那裡、邊區到哪裡)這個也有研究,而且傳統的歷史地理都和軍事弄得比較近,所以《讀史方輿紀要》就是教人家怎麼打仗的。所以嚴先生有一本書是經常在用的,叫《武經總要》,嚴先生也在裡面找到了很多的資料,其實在軍事方面,地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歷史地理還有一大支的就是講河流的一些考證,尤其是黃河,其實《水經注》就是一個開山祖師之一,如王先謙等人。現在的歷史地理學已經擴大到地形、政區以外,還擴大到經濟與文化相結合在一起,所以嚴先生講用地理的觀點來去研究中國歷史。嚴先生當年很想寫一套書叫《國史人文地理》,就是從古代到現在,從人文方面、地理方面等各方面去講,所以嚴先生收集了很多有關人口方面的資料,因為人文地理中人口也是相當重要的。可是因為範圍太大了,所以嚴先生要先做唐代的,而從唐代交通先切入,不過也講了每一個地方的經濟、人文景觀、文化風俗等,其實這就是傳統研究歷史地理的一個擴大。嚴先生也引用了很多詩,因為詩也是一個很好的史料。《唐代交通圖考》應可分為三個部分:1.陸路。2.水路。3.交通制度方面的,如驛道。後來水路那篇嚴先生沒有寫出來就仙逝了。其實搞魏晉南北朝的或漢代的,這本書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另外這本書它都有一個圖,這個圖都是他(嚴耕望先生)自己畫的,這對我們讀歷史的幫助非常大。
他寫《唐代交通圖考》用的就是綱目體來寫。把自己要講的話是一個結論用頂格來寫(綱體),而要辨正地方的就低兩格來寫(目體)。他的《唐代交通圖考》大概只有華南這一地區沒有做完,其他的陸路地區基本上多已經作完了。
嚴先生出名的是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不過嚴先生自己說他的學問主要還是在《唐代交通圖考》這本書,因為他認為地方行政制度其實很多人都可以做,而考證的學問的就比較少。後來嚴先生在香港中文大學退休了
[/size]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5-5-30 15:52:43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5: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size=3]中央研究员历届院士

姓名 性别 當選屆别 備 註

胡 適 男 第一屆(1948.4) 通信研究員任內當選
湯用彤 男 第一屆(1948.4) 通信研究員任內當選
馮友蘭 男 第一屆(1948.4) 曾任兼任研究員
陳 垣 男 第一屆(1948.4) 通信研究員任內當選
陳寅恪 男 第一屆(1948.4) 研究員任內當選
傅斯年 男 第一屆(1948.4) 研究員任內當選
顧頡剛 男 第一屆(1948.4) 通信研究員任內當選
李方桂 男 第一屆(1948.4) 研究員任內當選
趙元任 男 第一屆(1948.4) 研究員任內當選
李 濟 男 第一屆(1948.4) 研究員任內當選
梁思永 男 第一屆(1948.4) 研究員任內當選
梁思成 男 第一屆(1948.4) 通信研究員任內當選
董作賓 男 第一屆(1948.4) 研究員任內當選
姚從吾 男 第二屆(1958.4) 通信研究員任內當選
勞 榦 男 第二屆(1958.4) 研究員任內當選
楊聯陞 男 第三屆(1959.7) 通信研究員任內當選
陳 槃 男 第四屆(1962.2) 研究員任內當選
周法高 男 第五屆(1964.9) 研究員任內當選
高去尋 男 第六屆(1966.7) 研究員任內當選
沈剛伯 男 第八屆(1970.7) 通信研究員任內當選
嚴耕望 男 第八屆(1970.7) 研究員任內當選
屈萬里 男 第九屆(1972.7) 研究員任內當選
張 琨 男 第九屆(1972.7) 研究員任內當選
余英時 男 第十屆(1974.7) 當選後任通信研究員
張光直 男 第十屆(1974.7) 兼任研究員任內當選
陳榮捷 男 第十二屆(1978.7) 當選後任通信研究員
石璋如 男 第十二屆(1978.7) 研究員任內當選
許烺光 男 第十二屆(1978.7) 曾任通信研究員
許倬雲 男 第十三屆(1980.8) 曾任研究員
當選後任通信研究員
黃彰健 男 第十四屆(1982.7) 研究員任內當選
芮逸夫 男 第十四屆(1982.7) 研究員任內當選
全漢昇 男 第十五屆(1984.12) 研究員任內當選
丁邦新 男 第十六屆(1986.6) 研究員任內當選
宋文薰 男 第十七屆(1988.7) 兼任研究員任內當選
陶晉生 男 第十八屆(1990.7) 兼任研究員任內當選
杜正勝 男 第十九屆(1992.7) 研究員任內當選
方 聞 男 第十九屆(1992.7) 當選後任通信研究員
梅祖麟 男 第二十屆(1994.7) 兼任研究員任內當選
林毓生 男 第二十屆(1994.7) 兼任研究員任內當選
蕭啟慶 男 第廿三屆(2000.7) 當選後任兼任研究員
夏伯嘉 男 第廿三屆(2000.7) 當選後任通信研究員
[/size]

[此帖子已被 桐川 在 2005-5-30 16:02:03 编辑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6: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关链接
[URL]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id=28879[/URL]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