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2]乡里旧事(一):桐城人“考官”- -
题记 传说,桐城人有"考官"的习俗,凡到桐城做官的外地人,必须通过桐城人的"考试"后,方可上任,若没有真才实学,通不过考查,桐城人会拒不接纳,你只有知难而退,狼狈而归。
吾乡桐城,背倚龙眠,南饮长江,彦才辈出.历史上,封建官僚视到桐城做官为畏途。传说,桐城人有"考官"的习俗,凡到桐城做官的外地人,必须通过桐城人的"考试"后,方可上任,若没有真才实学,通不过考查,桐城人会拒不接纳,你只有知难而退,狼狈而归。 桐城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夏天,到桐城上任的县官在途中遇阵雨,暂避于桐城北面的吕亭驿(今桐城吕亭镇),到城关时已近子夜,进城过东关大桥时(古时叫梁弼桥),却被一名叫吴计成的人拦住(一说是戴名世)。衙役喝道,吴计成拒不让路,县官只好下轿相询。吴计成说:"小民在桥上纳凉,闻新任父母官驾到,本想让路,考虑到桐城乃文化之邦,父母官不能欠文,小民斗胆凑上一联,大人若对出下联,小民双手恭迎大人到桐城上任,若对不出――大人知道该回到哪里去。"说着,便随口吟出"梁弼桥、梁弼桥,凉到三更凉毕"(一说是"梁弼桥上乘凉,凉到三更凉毕"),意即:我在此桥纳凉,子夜已消署拟回了。县官苦苦思索,正恨无对策时,见桥边积雨未干,想起自己避雨吕亭驿的事,心智一动,便缓缓对道:"吕亭驿,吕亭驿,雨到半夜雨停。"(一说为"吕亭驿中遇雨,雨至五鼓雨停。"且为后对)过桥后,县官已是一头大汗,他感叹到道:"我若不是三考出身,今天就要栽在这桥上了。说桐城的父母官难做,果然如是。" 清康熙进士,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是桐城人,他曾与朝中阁僚海夸,称故乡桐城,龙眠山下,普通百姓上至七十老翁,下到三岁稚童,皆能吟诗作对,阁僚们自然不肯信,一位阁僚碰巧外放,路过桐城时想起张英的话,一时兴起,便微服私访。时夕阳西下,一农人挑着一担泥迎面快步走来,他正欲让路,不想农人却"啪"的把泥担横放在他的面前,并随口吟道"一担重泥(仲尼)拦子路(孔子学生有子路者)"这位大人一听,心想:不好,农人考我来了,眼前事,眼前对,我可不能丢这个洋相。一边想着一边向四处张望,见小河两岸,农人正踏着夕阳,荷锄而归,不禁心动,微笑着应对"两岸夫子(丘也)笑颜回(孔丘弟子一)."表面上是说两岸农人面带笑颜、踏歌而归,实际上暗扣上联,应对无虞。农人笑让,相邀而谈,尽达旦之欢。阁僚归来后,竭尽渲染,桐城文盛,一时传为美谈。
- 作者: 倚窗听雨 [/siz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