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ze=2]陈方酬唱记事 舒芜
亡友陈迩冬先生逝世转眼11年,遗稿《十步廊韵语》有出版的机会。世兄陈殿将全稿送来,要我作序。我何足序论迩冬先生之诗?但是迩冬平生降格相接,诗稿中与我酬唱之作居然不少。不如就将这些诗篇的本事,略加说明,作为附录,或许能够帮助读者的理解。
首先要谈到的是,1957年春末夏初,我与迩冬同游颐和园,在佛香阁上品茗闲谈,后来我们有唱和,两诗如下——
偕迩冬游颐和园
舒芜
幽径清溪兴未穷,嵯峨磴道接遥空。
湖山检点平生意,茗碗商量并世雄。
返照楼台惊梦铎,绿春时节酿花风。
樊川别有重来恨,不信浓阴逊乱红。
登万寿山步重禹
陈迩冬
才从断壁分山处,来倚危栏百尺空。
出谷鸟嘤应有意,刺天螭吻倘能雄。
欺花媚柳昨宵雨,作冷吹温四月风。
斜照欲高波自落,满湖沉碧一楼红。
我所谓“茗碗商量并世雄”,是指我们品茗闲谈中国文艺界人物。迩冬所谓“出谷鸟嘤应有意,刺天螭吻倘能雄”,大概是把那次同游作为我们两人正式订交之始,先前只是一般同事关系,而对我当时的年轻狂妄有箴规之意。迩冬这首诗,是《十步廊韵语》中与我有关的第一首。
紧接着一首——
四四初度
陈迩冬
斗鸡蹴鞠最年少,灼甲刻辞渐眼枯。
五岳儿郎半鬼物,南村父老失神巫。
马蹄可以践霜雪,龙性终不类豕狐。
胸有大米喜艰一粒,惭听玄鸟夜相呼。
我有和韵之作——
次韵迩冬四四初度
舒芜
当春休唱采蘼芜,九畹兰荪未尽枯。
芒锷文章摩岭峤,霜冰心迹证夔巫。
白头有约辽东豕,青史无凭大泽狐。
至竟小园成霸国,扣门几度怯高呼。
我所谓“至竟小园成霸国”,是用他的典。他有这样一首诗:
晚归
陈迩冬
晚归行步拟生客,怕践廊沿一片苔。
密叶霸窗成大国,壁蛇断尾是奇才。
受灯柏树悬银幕,堕地藤丁似鬼媒。
夜气鸩人如中酒,坐看星斗落墙隈。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的迩冬的诗,境界之奇警,特别是次联,给我极深印象,所以我有“小园成霸国”之句。
再下面与我有关的是——
浣溪纱 送舒芜兄下放临沂
陈迩冬
早岁东行不过徐,怅望齐鲁圣人圩,临沂况是老红区。
下放岂徒亲耒耜,壮怀原未困虫鱼,莫辞先饮此屠苏。
时为1964年,我们同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译所。我被派下放山东沂源(不是临沂)劳动锻炼,全编译所同人在西单曲园酒家设宴欢送。席间闲谈,我说,我先前的行踪,最东没有过徐州,这回可以更往东去了。迩冬词的上阕便是把我的话加以敷衍而成。那天在座者,我最年轻,依照古礼,饮屠苏酒时应该最先饮,所以词的末句那么说。那天迩冬喝醉了,醉后必须雇车回家,可是很难雇,我与高宗禹先生两人跑了三趟才雇着,两人架扶着迩冬才下楼上车的。事后迩冬有七律记其事,前半云:
病余被酒左肢麻,二禹三番觅一车。
母里旧风重扶济,市楼何幸倚兼葭。
“二禹”即高宗禹和方重禹(舒芜)。高是六安人,方是桐城人,都是安徽人。迩冬的母亲是安徽人,故他称安徽为“母里”。他赞美安徽风气一向注重“扶危济困”,表扬我们两人能发扬这种风气。此诗还见于《十步廊韵语》,我也只记得前四句,后四句忘了。那天小聚,大家都很高兴。我们并不知道,我下去的性质实际上是“右派分子劳动补课”,即划为“右派分子”而没有长期下去劳动的,一律要补课。我虽已经于1961年“摘帽”,仍然要补;但大概因为毕竟已经“摘帽”,客气一些,表面上只说与别人一样去“劳动锻炼”,多年以后我才偶然知道真相。
“文化大革命”中,我与迩冬一同流放到湖北咸宁,在“文化部五七干校”劳动。他以“老弱病残”的身份,先回北京。我继续留在咸宁劳动,但1973年,干校管理情况稍宽松,我得以抽了两三天空闲重游桂林。桂林是迩冬的故乡,其故家在小白果巷。我抗战初期逃难桂林,租寓也在小白果巷。我们两家同日毁于敌机轰炸。当时我们并不相识,解放后认识了,才谈起来。重游时间紧迫,没有能够重到小白果巷,只隔着烟雨迷离的榕湖遥望了一下。我有绝句云:
重游桂林,补游阳朔
舒芜
检点江山补旧游,烟鬟休对鬓霜羞。
乘除卅五年间事,剩在轻舟碧玉流。
我将这些情况函告迩冬,附寄这首诗。迩冬乃答以二绝句云:
舒芜兄函告重游桂林所见,答以二绝
陈迩冬
重来君未到陈堤,不见旧居近水西。
绿髻且招霜鬓去,榕湖烟雨太凄迷。
当年白果巷中家,乔木劫灰事已赊。
小草出山成远志,有人指点忆天涯。
迩冬本来要作一首长诗未成,只保留了这两个片段,非常可惜。
粉碎“四人帮”后,《十步廊韵话》中与我有关的,共有三题。
一是,先父方孝岳先生平生所作诗词不自收拾,1973年他逝世后,我据记忆辑得小部分,编为《木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