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94|回复: 99

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复制链接]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8-1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有不少朋友喜欢谈论桐城和枞阳的问题,其中经常牵涉到桐城的不少古代名人,有时就不免产生争议。很多枞阳老乡动辄便言“枞阳出人,桐城出名”,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以桐城旧时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为例做一下说明吧。
  
  

  桐城张氏,号称“门族清华,世代簪缨”,为中国张姓著名世家之一,代表人物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这一支张氏约于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由徽州婺源迁桐城,始居桐城嬉子湖,第五世张淳为明隆庆时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其后代多居县城,自清康熙间大学士张英始,计中进士、入翰林者12人,有“父子翰林”、“兄弟翰林”、“祖孙翰林”之誉。他们是:张英、张廷瓒(英长子)、张廷玉(英次子)、张廷璐(英三子)、张廷王彖(英六子)、张若霭(廷玉长子)、张若潭(英四子廷王綦之子)、张若需(廷璐子)、张若澄(廷玉次子)、张曾敞(若需子)、张元宰(英玄孙)、张聪贤(英来孙)等。近世后裔则有国民党高级将领张世希、旅台著名女作家张漱菡、国家城建研究院院长张启成等。


  张氏为桐城五大世家之首,和枞阳没有争议。父子宰相的传说在桐枞两地都广为流传,受到乡民的普遍推崇。今桐城宰相府旧迹部分尚在,被传为美谈的六尺巷也被修葺一新。
  
  关于桐城张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2&ThreadID=16483
 

   
  桐城姚氏的先祖自浙江余姚迁入,先居麻溪(在今枞阳境内),后世姚旭在明中期迁居县城,但仍称“麻溪姚家”。传至姚鼐这一代时,姚家已在县城定居300余年了。自姚旭后姚氏人文蔚起,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姚鼐及其侄孙姚莹,是桐城姚氏的代表人物。清朝以来,桐城姚氏以政绩、儒学、文艺、义行等而闻名者有很多人。就亲近关系来说,官至刑部尚书的名臣姚文然,是姚鼐高祖、姚莹的七世祖;以"经学"名世,官至翰林院编修的姚范,是姚鼐伯父、姚莹的曾祖;以学术文章称师表,被目为"桐城文派"主将的姚鼐,是姚莹的叔祖。
   
  《枞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麻溪姚氏,自浙江迁入桐城,落籍麻溪。自姚旭以进士官参政,子孙移住桐城县治。其后人文蔚起,皆在县治,不在枞阳境内,故不详述。”
  
  诚如上言,桐城姚氏包括姚鼐在内和枞阳确实有一定渊源,但姚鼐生于桐城、长于桐城、聚族于桐城数百年,今日仍有后人在桐。姚鼐亲植于书房惜抱轩前的银杏树,至今仍挺立于桐城城内(桐城中学校园)。
  
         关于桐城姚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3176
 

  
  桐城马氏,世居桐城县城,宗祠亦在城内。其先祖马宪以义侠著称乡里。马宪曾孙马孟祯官至明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孟祯孙之瑛,官明兵部督捕主事,在县城建住所“怡园”,生有六子,均以文采知名,时人誉为“怡园六子”,著名汉学家马教思为“怡园六子”之一。马氏后裔有桐城派殿军马其昶、当代著名学者马茂元等。
  
  马氏与枞阳没有争议。
  
  关于桐城马氏请看:
  
http://219.133.31.234:8081/tcp/newsfile/2005/12/14/1134523494738.html
 

  
  桐城左氏,祖籍安徽泾县,后徙潜山县,明洪武初年再迁桐城大宥乡(今枞阳县境内)。后左出颖一支于明万历间迁居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左出颖生有九子,左光斗排行第五,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佥都御史,后死于党祸。光斗曾筑别墅于龙眠山口(今桐城境主庙水库上游),其子国柱、国木秉、国林、国材先后居此吟诗作赋,称“龙眠四杰”。后裔有清潞安知府左文言、琼州知州左兴、内阁中书左衢、清末知名人士左挺澄、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左克等。
  
    
  左姓与枞阳有一定的渊源,但左光斗及其后人均定居于县城。左光斗故居及左公祠均在今桐城北大街,其后裔左挺澄故居告春及轩也在其附近,保存完好。
  
  关于桐城左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8345
   
  

         桐城方氏,主要是指桐城桂林方氏,五大家族中的方氏也正是这“春风得意,桂林一支”。顺便说一下:桂林方氏与广西桂林毫无关系(除方以智外)。
  
  桂林方氏,祖籍休宁,后迁池口,宋末,其先祖方德益由池口迁居桐城。传六世至方懋,在县城凤仪里择基建房,袭其先祖方法官职名,称“断事坊”,宏丽壮观,甲于全县。方懋有五子,皆学有所成,相继考中进士,都谏王瑞题其门额曰“桂林”,取折桂登科如林之意,此即桐城“桂林方”的由来。方以智、方苞等皆出自桂林方。
  
        
    
          关于桂林方氏,桐城和枞阳争议较大。不过从历史和现实来说,桂林方氏都是桐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桐城城关是桂林方氏一世祖始迁之地,宗祠所在地,城内凤仪里是桂林方氏发迹之地,凤仪里断事坊是桂林方得名之地,桐城龙眠山是桂林方氏祖坟所在地。
  
  以方苞为例,生于南京六合,祖籍桐城。方苞回桐祭祖多住在方氏祖业所在的桐城北大街,方苞在书画作品中多次自称“龙眠方苞。
  以方以智为例,生于城内廷尉第,少长于县城,后避乱居南京,与父祖辈曾在枞阳生活过,如在陆山庄。与气势恢弘的廷尉第比,山庄显然只能算是其家族别业。方以智孙子方正瑗及其后裔居于廷尉第,并改其名为潇洒园,今日尚存。方以智早年名“龙眠愚者”,后居浮山时又名“浮山愚者”。 

   
             在历史上,桐城桂林方氏很多族众也分布于今枞阳境内,方以智家族就曾在浮山一代住过。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枞阳有产业,莲花湖曾是桂林方氏私产。发迹的桂林方氏很多定居于南京,方苞就是如此。


  《枞阳县志》在介绍桂林方氏的时候,刻意回避了方苞与方以智共同的一世祖方德益、五世祖方法、六世祖方懋等桐城乡贤,对方以智七世祖方琳、八世祖方印也没有提及。仿佛桂林方突然从广西桂林冒出来似的。
  有些枞阳的宣传材料在说到方以智曾祖父方学渐时,简单地说祖籍凤仪里。且不说其本人及其后裔还居住在凤仪里,就随便断言祖籍,就说祖籍吧,凤仪里今在何处也是故意只字不提。
  
  
  方以智之子方中德著有《古事比》一书,考证详细。
  
   通行的介绍是这样的:
  《古事比》(清)方中德撰。方中德(1632—1708年)字田伯,号依岩,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古事比》全书共52卷,共分276门,其中42门又设子目。此书不同于一般类书,它是以事为类,将历史上在某一方面,某一情态上相同或相近的人、事,集在一起进行比较,供查阅者了解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对比中使人知道一件事的来笼去脉;间以按语点拨,说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此书引用资料丰富,范围较广,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历代典故辞典。
  
  竟然有人明目张胆的在“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后加注(今属枞阳县),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桐城方氏,可以参考: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1&ThreadID=30029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9985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322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5109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有不少朋友喜欢谈论桐城和枞阳的问题,其中经常牵涉到桐城的不少古代名人,有时就不免产生争议。很多枞阳老乡动辄便言“枞阳出人,桐城出名”,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以桐城旧时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为例做一下说明吧。
  
  

  桐城张氏,号称“门族清华,世代簪缨”,为中国张姓著名世家之一,代表人物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这一支张氏约于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由徽州婺源迁桐城,始居桐城嬉子湖,第五世张淳为明隆庆时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其后代多居县城,自清康熙间大学士张英始,计中进士、入翰林者12人,有“父子翰林”、“兄弟翰林”、“祖孙翰林”之誉。他们是:张英、张廷瓒(英长子)、张廷玉(英次子)、张廷璐(英三子)、张廷王彖(英六子)、张若霭(廷玉长子)、张若潭(英四子廷王綦之子)、张若需(廷璐子)、张若澄(廷玉次子)、张曾敞(若需子)、张元宰(英玄孙)、张聪贤(英来孙)等。近世后裔则有国民党高级将领张世希、旅台著名女作家张漱菡、国家城建研究院院长张启成等。


  张氏为桐城五大世家之首,和枞阳没有争议。父子宰相的传说在桐枞两地都广为流传,受到乡民的普遍推崇。今桐城宰相府旧迹部分尚在,被传为美谈的六尺巷也被修葺一新。
  
  关于桐城张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2&ThreadID=16483
 

   
  桐城姚氏的先祖自浙江余姚迁入,先居麻溪(在今枞阳境内),后世姚旭在明中期迁居县城,但仍称“麻溪姚家”。传至姚鼐这一代时,姚家已在县城定居300余年了。自姚旭后姚氏人文蔚起,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姚鼐及其侄孙姚莹,是桐城姚氏的代表人物。清朝以来,桐城姚氏以政绩、儒学、文艺、义行等而闻名者有很多人。就亲近关系来说,官至刑部尚书的名臣姚文然,是姚鼐高祖、姚莹的七世祖;以"经学"名世,官至翰林院编修的姚范,是姚鼐伯父、姚莹的曾祖;以学术文章称师表,被目为"桐城文派"主将的姚鼐,是姚莹的叔祖。
   
  《枞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麻溪姚氏,自浙江迁入桐城,落籍麻溪。自姚旭以进士官参政,子孙移住桐城县治。其后人文蔚起,皆在县治,不在枞阳境内,故不详述。”
  
  诚如上言,桐城姚氏包括姚鼐在内和枞阳确实有一定渊源,但姚鼐生于桐城、长于桐城、聚族于桐城数百年,今日仍有后人在桐。姚鼐亲植于书房惜抱轩前的银杏树,至今仍挺立于桐城城内(桐城中学校园)。
  
         关于桐城姚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3176
 

  
  桐城马氏,世居桐城县城,宗祠亦在城内。其先祖马宪以义侠著称乡里。马宪曾孙马孟祯官至明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孟祯孙之瑛,官明兵部督捕主事,在县城建住所“怡园”,生有六子,均以文采知名,时人誉为“怡园六子”,著名汉学家马教思为“怡园六子”之一。马氏后裔有桐城派殿军马其昶、当代著名学者马茂元等。
  
  马氏与枞阳没有争议。
  
  关于桐城马氏请看:
  
http://219.133.31.234:8081/tcp/newsfile/2005/12/14/1134523494738.html
 

  
  桐城左氏,祖籍安徽泾县,后徙潜山县,明洪武初年再迁桐城大宥乡(今枞阳县境内)。后左出颖一支于明万历间迁居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左出颖生有九子,左光斗排行第五,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佥都御史,后死于党祸。光斗曾筑别墅于龙眠山口(今桐城境主庙水库上游),其子国柱、国木秉、国林、国材先后居此吟诗作赋,称“龙眠四杰”。后裔有清潞安知府左文言、琼州知州左兴、内阁中书左衢、清末知名人士左挺澄、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左克等。
  
    
  左姓与枞阳有一定的渊源,但左光斗及其后人均定居于县城。左光斗故居及左公祠均在今桐城北大街,其后裔左挺澄故居告春及轩也在其附近,保存完好。
  
  关于桐城左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8345
   
  

         桐城方氏,主要是指桐城桂林方氏,五大家族中的方氏也正是这“春风得意,桂林一支”。顺便说一下:桂林方氏与广西桂林毫无关系(除方以智外)。
  
  桂林方氏,祖籍休宁,后迁池口,宋末,其先祖方德益由池口迁居桐城。传六世至方懋,在县城凤仪里择基建房,袭其先祖方法官职名,称“断事坊”,宏丽壮观,甲于全县。方懋有五子,皆学有所成,相继考中进士,都谏王瑞题其门额曰“桂林”,取折桂登科如林之意,此即桐城“桂林方”的由来。方以智、方苞等皆出自桂林方。
  
        
    
          关于桂林方氏,桐城和枞阳争议较大。不过从历史和现实来说,桂林方氏都是桐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桐城城关是桂林方氏一世祖始迁之地,宗祠所在地,城内凤仪里是桂林方氏发迹之地,凤仪里断事坊是桂林方得名之地,桐城龙眠山是桂林方氏祖坟所在地。
  
  以方苞为例,生于南京六合,祖籍桐城。方苞回桐祭祖多住在方氏祖业所在的桐城北大街,方苞在书画作品中多次自称“龙眠方苞。
  以方以智为例,生于城内廷尉第,少长于县城,后避乱居南京,与父祖辈曾在枞阳生活过,如在陆山庄。与气势恢弘的廷尉第比,山庄显然只能算是其家族别业。方以智孙子方正瑗及其后裔居于廷尉第,并改其名为潇洒园,今日尚存。方以智早年名“龙眠愚者”,后居浮山时又名“浮山愚者”。 

   
             在历史上,桐城桂林方氏很多族众也分布于今枞阳境内,方以智家族就曾在浮山一代住过。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枞阳有产业,莲花湖曾是桂林方氏私产。发迹的桂林方氏很多定居于南京,方苞就是如此。


  《枞阳县志》在介绍桂林方氏的时候,刻意回避了方苞与方以智共同的一世祖方德益、五世祖方法、六世祖方懋等桐城乡贤,对方以智七世祖方琳、八世祖方印也没有提及。仿佛桂林方突然从广西桂林冒出来似的。
  有些枞阳的宣传材料在说到方以智曾祖父方学渐时,简单地说祖籍凤仪里。且不说其本人及其后裔还居住在凤仪里,就随便断言祖籍,就说祖籍吧,凤仪里今在何处也是故意只字不提。
  
  
  方以智之子方中德著有《古事比》一书,考证详细。
  
   通行的介绍是这样的:
  《古事比》(清)方中德撰。方中德(1632—1708年)字田伯,号依岩,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古事比》全书共52卷,共分276门,其中42门又设子目。此书不同于一般类书,它是以事为类,将历史上在某一方面,某一情态上相同或相近的人、事,集在一起进行比较,供查阅者了解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对比中使人知道一件事的来笼去脉;间以按语点拨,说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此书引用资料丰富,范围较广,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历代典故辞典。
  
  竟然有人明目张胆的在“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后加注(今属枞阳县),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桐城方氏,可以参考: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1&ThreadID=30029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9985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322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5109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有不少朋友喜欢谈论桐城和枞阳的问题,其中经常牵涉到桐城的不少古代名人,有时就不免产生争议。很多枞阳老乡动辄便言“枞阳出人,桐城出名”,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以桐城旧时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为例做一下说明吧。
  
  

  桐城张氏,号称“门族清华,世代簪缨”,为中国张姓著名世家之一,代表人物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这一支张氏约于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由徽州婺源迁桐城,始居桐城嬉子湖,第五世张淳为明隆庆时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其后代多居县城,自清康熙间大学士张英始,计中进士、入翰林者12人,有“父子翰林”、“兄弟翰林”、“祖孙翰林”之誉。他们是:张英、张廷瓒(英长子)、张廷玉(英次子)、张廷璐(英三子)、张廷王彖(英六子)、张若霭(廷玉长子)、张若潭(英四子廷王綦之子)、张若需(廷璐子)、张若澄(廷玉次子)、张曾敞(若需子)、张元宰(英玄孙)、张聪贤(英来孙)等。近世后裔则有国民党高级将领张世希、旅台著名女作家张漱菡、国家城建研究院院长张启成等。


  张氏为桐城五大世家之首,和枞阳没有争议。父子宰相的传说在桐枞两地都广为流传,受到乡民的普遍推崇。今桐城宰相府旧迹部分尚在,被传为美谈的六尺巷也被修葺一新。
  
  关于桐城张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2&ThreadID=16483
 

   
  桐城姚氏的先祖自浙江余姚迁入,先居麻溪(在今枞阳境内),后世姚旭在明中期迁居县城,但仍称“麻溪姚家”。传至姚鼐这一代时,姚家已在县城定居300余年了。自姚旭后姚氏人文蔚起,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姚鼐及其侄孙姚莹,是桐城姚氏的代表人物。清朝以来,桐城姚氏以政绩、儒学、文艺、义行等而闻名者有很多人。就亲近关系来说,官至刑部尚书的名臣姚文然,是姚鼐高祖、姚莹的七世祖;以"经学"名世,官至翰林院编修的姚范,是姚鼐伯父、姚莹的曾祖;以学术文章称师表,被目为"桐城文派"主将的姚鼐,是姚莹的叔祖。
   
  《枞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麻溪姚氏,自浙江迁入桐城,落籍麻溪。自姚旭以进士官参政,子孙移住桐城县治。其后人文蔚起,皆在县治,不在枞阳境内,故不详述。”
  
  诚如上言,桐城姚氏包括姚鼐在内和枞阳确实有一定渊源,但姚鼐生于桐城、长于桐城、聚族于桐城数百年,今日仍有后人在桐。姚鼐亲植于书房惜抱轩前的银杏树,至今仍挺立于桐城城内(桐城中学校园)。
  
         关于桐城姚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3176
 

  
  桐城马氏,世居桐城县城,宗祠亦在城内。其先祖马宪以义侠著称乡里。马宪曾孙马孟祯官至明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孟祯孙之瑛,官明兵部督捕主事,在县城建住所“怡园”,生有六子,均以文采知名,时人誉为“怡园六子”,著名汉学家马教思为“怡园六子”之一。马氏后裔有桐城派殿军马其昶、当代著名学者马茂元等。
  
  马氏与枞阳没有争议。
  
  关于桐城马氏请看:
  
http://219.133.31.234:8081/tcp/newsfile/2005/12/14/1134523494738.html
 

  
  桐城左氏,祖籍安徽泾县,后徙潜山县,明洪武初年再迁桐城大宥乡(今枞阳县境内)。后左出颖一支于明万历间迁居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左出颖生有九子,左光斗排行第五,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佥都御史,后死于党祸。光斗曾筑别墅于龙眠山口(今桐城境主庙水库上游),其子国柱、国木秉、国林、国材先后居此吟诗作赋,称“龙眠四杰”。后裔有清潞安知府左文言、琼州知州左兴、内阁中书左衢、清末知名人士左挺澄、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左克等。
  
    
  左姓与枞阳有一定的渊源,但左光斗及其后人均定居于县城。左光斗故居及左公祠均在今桐城北大街,其后裔左挺澄故居告春及轩也在其附近,保存完好。
  
  关于桐城左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8345
   
  

         桐城方氏,主要是指桐城桂林方氏,五大家族中的方氏也正是这“春风得意,桂林一支”。顺便说一下:桂林方氏与广西桂林毫无关系(除方以智外)。
  
  桂林方氏,祖籍休宁,后迁池口,宋末,其先祖方德益由池口迁居桐城。传六世至方懋,在县城凤仪里择基建房,袭其先祖方法官职名,称“断事坊”,宏丽壮观,甲于全县。方懋有五子,皆学有所成,相继考中进士,都谏王瑞题其门额曰“桂林”,取折桂登科如林之意,此即桐城“桂林方”的由来。方以智、方苞等皆出自桂林方。
  
        
    
          关于桂林方氏,桐城和枞阳争议较大。不过从历史和现实来说,桂林方氏都是桐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桐城城关是桂林方氏一世祖始迁之地,宗祠所在地,城内凤仪里是桂林方氏发迹之地,凤仪里断事坊是桂林方得名之地,桐城龙眠山是桂林方氏祖坟所在地。
  
  以方苞为例,生于南京六合,祖籍桐城。方苞回桐祭祖多住在方氏祖业所在的桐城北大街,方苞在书画作品中多次自称“龙眠方苞。
  以方以智为例,生于城内廷尉第,少长于县城,后避乱居南京,与父祖辈曾在枞阳生活过,如在陆山庄。与气势恢弘的廷尉第比,山庄显然只能算是其家族别业。方以智孙子方正瑗及其后裔居于廷尉第,并改其名为潇洒园,今日尚存。方以智早年名“龙眠愚者”,后居浮山时又名“浮山愚者”。 

   
             在历史上,桐城桂林方氏很多族众也分布于今枞阳境内,方以智家族就曾在浮山一代住过。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枞阳有产业,莲花湖曾是桂林方氏私产。发迹的桂林方氏很多定居于南京,方苞就是如此。


  《枞阳县志》在介绍桂林方氏的时候,刻意回避了方苞与方以智共同的一世祖方德益、五世祖方法、六世祖方懋等桐城乡贤,对方以智七世祖方琳、八世祖方印也没有提及。仿佛桂林方突然从广西桂林冒出来似的。
  有些枞阳的宣传材料在说到方以智曾祖父方学渐时,简单地说祖籍凤仪里。且不说其本人及其后裔还居住在凤仪里,就随便断言祖籍,就说祖籍吧,凤仪里今在何处也是故意只字不提。
  
  
  方以智之子方中德著有《古事比》一书,考证详细。
  
   通行的介绍是这样的:
  《古事比》(清)方中德撰。方中德(1632—1708年)字田伯,号依岩,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古事比》全书共52卷,共分276门,其中42门又设子目。此书不同于一般类书,它是以事为类,将历史上在某一方面,某一情态上相同或相近的人、事,集在一起进行比较,供查阅者了解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对比中使人知道一件事的来笼去脉;间以按语点拨,说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此书引用资料丰富,范围较广,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历代典故辞典。
  
  竟然有人明目张胆的在“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后加注(今属枞阳县),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桐城方氏,可以参考: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1&ThreadID=30029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9985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322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5109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有不少朋友喜欢谈论桐城和枞阳的问题,其中经常牵涉到桐城的不少古代名人,有时就不免产生争议。很多枞阳老乡动辄便言“枞阳出人,桐城出名”,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以桐城旧时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为例做一下说明吧。
  
  

  桐城张氏,号称“门族清华,世代簪缨”,为中国张姓著名世家之一,代表人物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这一支张氏约于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由徽州婺源迁桐城,始居桐城嬉子湖,第五世张淳为明隆庆时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其后代多居县城,自清康熙间大学士张英始,计中进士、入翰林者12人,有“父子翰林”、“兄弟翰林”、“祖孙翰林”之誉。他们是:张英、张廷瓒(英长子)、张廷玉(英次子)、张廷璐(英三子)、张廷王彖(英六子)、张若霭(廷玉长子)、张若潭(英四子廷王綦之子)、张若需(廷璐子)、张若澄(廷玉次子)、张曾敞(若需子)、张元宰(英玄孙)、张聪贤(英来孙)等。近世后裔则有国民党高级将领张世希、旅台著名女作家张漱菡、国家城建研究院院长张启成等。


  张氏为桐城五大世家之首,和枞阳没有争议。父子宰相的传说在桐枞两地都广为流传,受到乡民的普遍推崇。今桐城宰相府旧迹部分尚在,被传为美谈的六尺巷也被修葺一新。
  
  关于桐城张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2&ThreadID=16483
 

   
  桐城姚氏的先祖自浙江余姚迁入,先居麻溪(在今枞阳境内),后世姚旭在明中期迁居县城,但仍称“麻溪姚家”。传至姚鼐这一代时,姚家已在县城定居300余年了。自姚旭后姚氏人文蔚起,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姚鼐及其侄孙姚莹,是桐城姚氏的代表人物。清朝以来,桐城姚氏以政绩、儒学、文艺、义行等而闻名者有很多人。就亲近关系来说,官至刑部尚书的名臣姚文然,是姚鼐高祖、姚莹的七世祖;以"经学"名世,官至翰林院编修的姚范,是姚鼐伯父、姚莹的曾祖;以学术文章称师表,被目为"桐城文派"主将的姚鼐,是姚莹的叔祖。
   
  《枞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麻溪姚氏,自浙江迁入桐城,落籍麻溪。自姚旭以进士官参政,子孙移住桐城县治。其后人文蔚起,皆在县治,不在枞阳境内,故不详述。”
  
  诚如上言,桐城姚氏包括姚鼐在内和枞阳确实有一定渊源,但姚鼐生于桐城、长于桐城、聚族于桐城数百年,今日仍有后人在桐。姚鼐亲植于书房惜抱轩前的银杏树,至今仍挺立于桐城城内(桐城中学校园)。
  
         关于桐城姚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3176
 

  
  桐城马氏,世居桐城县城,宗祠亦在城内。其先祖马宪以义侠著称乡里。马宪曾孙马孟祯官至明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孟祯孙之瑛,官明兵部督捕主事,在县城建住所“怡园”,生有六子,均以文采知名,时人誉为“怡园六子”,著名汉学家马教思为“怡园六子”之一。马氏后裔有桐城派殿军马其昶、当代著名学者马茂元等。
  
  马氏与枞阳没有争议。
  
  关于桐城马氏请看:
  
http://219.133.31.234:8081/tcp/newsfile/2005/12/14/1134523494738.html
 

  
  桐城左氏,祖籍安徽泾县,后徙潜山县,明洪武初年再迁桐城大宥乡(今枞阳县境内)。后左出颖一支于明万历间迁居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左出颖生有九子,左光斗排行第五,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佥都御史,后死于党祸。光斗曾筑别墅于龙眠山口(今桐城境主庙水库上游),其子国柱、国木秉、国林、国材先后居此吟诗作赋,称“龙眠四杰”。后裔有清潞安知府左文言、琼州知州左兴、内阁中书左衢、清末知名人士左挺澄、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左克等。
  
    
  左姓与枞阳有一定的渊源,但左光斗及其后人均定居于县城。左光斗故居及左公祠均在今桐城北大街,其后裔左挺澄故居告春及轩也在其附近,保存完好。
  
  关于桐城左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8345
   
  

         桐城方氏,主要是指桐城桂林方氏,五大家族中的方氏也正是这“春风得意,桂林一支”。顺便说一下:桂林方氏与广西桂林毫无关系(除方以智外)。
  
  桂林方氏,祖籍休宁,后迁池口,宋末,其先祖方德益由池口迁居桐城。传六世至方懋,在县城凤仪里择基建房,袭其先祖方法官职名,称“断事坊”,宏丽壮观,甲于全县。方懋有五子,皆学有所成,相继考中进士,都谏王瑞题其门额曰“桂林”,取折桂登科如林之意,此即桐城“桂林方”的由来。方以智、方苞等皆出自桂林方。
  
        
    
          关于桂林方氏,桐城和枞阳争议较大。不过从历史和现实来说,桂林方氏都是桐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桐城城关是桂林方氏一世祖始迁之地,宗祠所在地,城内凤仪里是桂林方氏发迹之地,凤仪里断事坊是桂林方得名之地,桐城龙眠山是桂林方氏祖坟所在地。
  
  以方苞为例,生于南京六合,祖籍桐城。方苞回桐祭祖多住在方氏祖业所在的桐城北大街,方苞在书画作品中多次自称“龙眠方苞。
  以方以智为例,生于城内廷尉第,少长于县城,后避乱居南京,与父祖辈曾在枞阳生活过,如在陆山庄。与气势恢弘的廷尉第比,山庄显然只能算是其家族别业。方以智孙子方正瑗及其后裔居于廷尉第,并改其名为潇洒园,今日尚存。方以智早年名“龙眠愚者”,后居浮山时又名“浮山愚者”。 

   
             在历史上,桐城桂林方氏很多族众也分布于今枞阳境内,方以智家族就曾在浮山一代住过。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枞阳有产业,莲花湖曾是桂林方氏私产。发迹的桂林方氏很多定居于南京,方苞就是如此。


  《枞阳县志》在介绍桂林方氏的时候,刻意回避了方苞与方以智共同的一世祖方德益、五世祖方法、六世祖方懋等桐城乡贤,对方以智七世祖方琳、八世祖方印也没有提及。仿佛桂林方突然从广西桂林冒出来似的。
  有些枞阳的宣传材料在说到方以智曾祖父方学渐时,简单地说祖籍凤仪里。且不说其本人及其后裔还居住在凤仪里,就随便断言祖籍,就说祖籍吧,凤仪里今在何处也是故意只字不提。
  
  
  方以智之子方中德著有《古事比》一书,考证详细。
  
   通行的介绍是这样的:
  《古事比》(清)方中德撰。方中德(1632—1708年)字田伯,号依岩,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古事比》全书共52卷,共分276门,其中42门又设子目。此书不同于一般类书,它是以事为类,将历史上在某一方面,某一情态上相同或相近的人、事,集在一起进行比较,供查阅者了解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对比中使人知道一件事的来笼去脉;间以按语点拨,说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此书引用资料丰富,范围较广,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历代典故辞典。
  
  竟然有人明目张胆的在“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后加注(今属枞阳县),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桐城方氏,可以参考: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1&ThreadID=30029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9985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322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5109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8-1 21:4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有不少朋友喜欢谈论桐城和枞阳的问题,其中经常牵涉到桐城的不少古代名人,有时就不免产生争议。很多枞阳老乡动辄便言“枞阳出人,桐城出名”,事实是否如此呢?我以桐城旧时五大世家张姚马左方为例做一下说明吧。
  
  

  桐城张氏,号称“门族清华,世代簪缨”,为中国张姓著名世家之一,代表人物有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

这一支张氏约于明洪武至永乐年间由徽州婺源迁桐城,始居桐城嬉子湖,第五世张淳为明隆庆时进士,官至礼部主事。其后代多居县城,自清康熙间大学士张英始,计中进士、入翰林者12人,有“父子翰林”、“兄弟翰林”、“祖孙翰林”之誉。他们是:张英、张廷瓒(英长子)、张廷玉(英次子)、张廷璐(英三子)、张廷王彖(英六子)、张若霭(廷玉长子)、张若潭(英四子廷王綦之子)、张若需(廷璐子)、张若澄(廷玉次子)、张曾敞(若需子)、张元宰(英玄孙)、张聪贤(英来孙)等。近世后裔则有国民党高级将领张世希、旅台著名女作家张漱菡、国家城建研究院院长张启成等。


  张氏为桐城五大世家之首,和枞阳没有争议。父子宰相的传说在桐枞两地都广为流传,受到乡民的普遍推崇。今桐城宰相府旧迹部分尚在,被传为美谈的六尺巷也被修葺一新。
  
  关于桐城张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2&ThreadID=16483
 

   
  桐城姚氏的先祖自浙江余姚迁入,先居麻溪(在今枞阳境内),后世姚旭在明中期迁居县城,但仍称“麻溪姚家”。传至姚鼐这一代时,姚家已在县城定居300余年了。自姚旭后姚氏人文蔚起,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世家和仕宦望族。姚鼐及其侄孙姚莹,是桐城姚氏的代表人物。清朝以来,桐城姚氏以政绩、儒学、文艺、义行等而闻名者有很多人。就亲近关系来说,官至刑部尚书的名臣姚文然,是姚鼐高祖、姚莹的七世祖;以"经学"名世,官至翰林院编修的姚范,是姚鼐伯父、姚莹的曾祖;以学术文章称师表,被目为"桐城文派"主将的姚鼐,是姚莹的叔祖。
   
  《枞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麻溪姚氏,自浙江迁入桐城,落籍麻溪。自姚旭以进士官参政,子孙移住桐城县治。其后人文蔚起,皆在县治,不在枞阳境内,故不详述。”
  
  诚如上言,桐城姚氏包括姚鼐在内和枞阳确实有一定渊源,但姚鼐生于桐城、长于桐城、聚族于桐城数百年,今日仍有后人在桐。姚鼐亲植于书房惜抱轩前的银杏树,至今仍挺立于桐城城内(桐城中学校园)。
  
         关于桐城姚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3176
 

  
  桐城马氏,世居桐城县城,宗祠亦在城内。其先祖马宪以义侠著称乡里。马宪曾孙马孟祯官至明光禄寺少卿、转太仆。孟祯孙之瑛,官明兵部督捕主事,在县城建住所“怡园”,生有六子,均以文采知名,时人誉为“怡园六子”,著名汉学家马教思为“怡园六子”之一。马氏后裔有桐城派殿军马其昶、当代著名学者马茂元等。
  
  马氏与枞阳没有争议。
  
  关于桐城马氏请看:
  
http://219.133.31.234:8081/tcp/newsfile/2005/12/14/1134523494738.html
 

  
  桐城左氏,祖籍安徽泾县,后徙潜山县,明洪武初年再迁桐城大宥乡(今枞阳县境内)。后左出颖一支于明万历间迁居县城(今桐城市区)“啖椒堂”。左出颖生有九子,左光斗排行第五,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官佥都御史,后死于党祸。光斗曾筑别墅于龙眠山口(今桐城境主庙水库上游),其子国柱、国木秉、国林、国材先后居此吟诗作赋,称“龙眠四杰”。后裔有清潞安知府左文言、琼州知州左兴、内阁中书左衢、清末知名人士左挺澄、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左克等。
  
    
  左姓与枞阳有一定的渊源,但左光斗及其后人均定居于县城。左光斗故居及左公祠均在今桐城北大街,其后裔左挺澄故居告春及轩也在其附近,保存完好。
  
  关于桐城左氏请看: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8345
   
  

         桐城方氏,主要是指桐城桂林方氏,五大家族中的方氏也正是这“春风得意,桂林一支”。顺便说一下:桂林方氏与广西桂林毫无关系(除方以智外)。
  
  桂林方氏,祖籍休宁,后迁池口,宋末,其先祖方德益由池口迁居桐城。传六世至方懋,在县城凤仪里择基建房,袭其先祖方法官职名,称“断事坊”,宏丽壮观,甲于全县。方懋有五子,皆学有所成,相继考中进士,都谏王瑞题其门额曰“桂林”,取折桂登科如林之意,此即桐城“桂林方”的由来。方以智、方苞等皆出自桂林方。
  
        
    
          关于桂林方氏,桐城和枞阳争议较大。不过从历史和现实来说,桂林方氏都是桐城的,这一点毫无疑问!桐城城关是桂林方氏一世祖始迁之地,宗祠所在地,城内凤仪里是桂林方氏发迹之地,凤仪里断事坊是桂林方得名之地,桐城龙眠山是桂林方氏祖坟所在地。
  
  以方苞为例,生于南京六合,祖籍桐城。方苞回桐祭祖多住在方氏祖业所在的桐城北大街,方苞在书画作品中多次自称“龙眠方苞。
  以方以智为例,生于城内廷尉第,少长于县城,后避乱居南京,与父祖辈曾在枞阳生活过,如在陆山庄。与气势恢弘的廷尉第比,山庄显然只能算是其家族别业。方以智孙子方正瑗及其后裔居于廷尉第,并改其名为潇洒园,今日尚存。方以智早年名“龙眠愚者”,后居浮山时又名“浮山愚者”。 

   
             在历史上,桐城桂林方氏很多族众也分布于今枞阳境内,方以智家族就曾在浮山一代住过。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枞阳有产业,莲花湖曾是桂林方氏私产。发迹的桂林方氏很多定居于南京,方苞就是如此。


  《枞阳县志》在介绍桂林方氏的时候,刻意回避了方苞与方以智共同的一世祖方德益、五世祖方法、六世祖方懋等桐城乡贤,对方以智七世祖方琳、八世祖方印也没有提及。仿佛桂林方突然从广西桂林冒出来似的。
  有些枞阳的宣传材料在说到方以智曾祖父方学渐时,简单地说祖籍凤仪里。且不说其本人及其后裔还居住在凤仪里,就随便断言祖籍,就说祖籍吧,凤仪里今在何处也是故意只字不提。
  
  
  方以智之子方中德著有《古事比》一书,考证详细。
  
   通行的介绍是这样的:
  《古事比》(清)方中德撰。方中德(1632—1708年)字田伯,号依岩,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古事比》全书共52卷,共分276门,其中42门又设子目。此书不同于一般类书,它是以事为类,将历史上在某一方面,某一情态上相同或相近的人、事,集在一起进行比较,供查阅者了解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在对比中使人知道一件事的来笼去脉;间以按语点拨,说出意旨所在,以引人思考。此书引用资料丰富,范围较广,是一部独具匠心的历代典故辞典。
  
  竟然有人明目张胆的在“清初安徽桐城凤仪里人”后加注(今属枞阳县),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关于桐城方氏,可以参考: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PageIndex=1&ThreadID=30029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29985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13322
  
  
http://www.itongcheng.net/ShowPost.asp?ThreadID=35109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96

主题

1395

回帖

2642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2642

论坛建设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8-5 11: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朱光潜确实是岱鳌山下的人。^_^

到底现在划到钱桥还是麒麟,我还真不清楚。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8

主题

2921

回帖

3336

积分

桐网嘉宾

坐禅苦主

Rank: 8Rank: 8

积分
3336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8-5 10: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可以理解枞阳人这样做,攀附乃人的本能。
虽然枞阳人一直这样说,却也改变不了桐宗的固说。
就是朱光潜先生,也一直自称是桐城人,别人也不说他是枞阳人。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16

主题

1246

回帖

137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1370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QQ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8-4 22:06:04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考据专家

名不虚传

有理有据

堪为经典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667

主题

4551

回帖

5227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5227

嘉宾会员活动大师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06-8-4 22: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受新华网一位好友的启发,将平时积累连缀成文,以备大家不时之需。非为争名,而为正名!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7

主题

374

回帖

38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38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06-8-4 22: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Re:关于桐城的五大世家

最近网友都有点猛,

知秋用了自由女神,

童中的形象代理用了太阳神,

看来本疯要去看看封神榜,找个合适地也神气一把。

哈哈,灌水帖,不当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