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 城 西 后 街 <div style="MARGIN-TOP: 10px; FONT-SIZE: 9pt; MIN-HEIGHT: 200px; WORD-BREAK: break-all; TEXT-INDENT: 24px; LINE-HEIGHT: normal; WORD-WRAP: break-word" onload="this.style.overflowX='auto';">胡堡冬
人称“文都”的皖中小城----桐城,似乎随处都可拾起散落的文化碎片;而那些文化碎片,又连缀起久远的历史和脍炙人口的大块文章。这个绵延大清王朝二百余年,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文派”的故乡,每条老街曲巷都蓄满了岁月的印痕。那青砖灰瓦,或是卵石、条石铺就的小街小巷,路面光洁温润,如行走琴键之上。在这梅雨时节,细雨似有似无轻轻地飘落,你若撑一把雨伞漫步在那平平仄仄的去处,墙上的青藤翠叶被雨水淋得格外清亮,灰瓦上不时地滚落一串串雨滴,似弹奏出小街曲巷清清幽幽的韵来。而此时,宁静就来自你的脚下足音,来自偶尔有人推拉木门的“吱呀”声,或空巷人语,笑声犹近;来自街旁突兀横生的电线上那一两只麻雀的叫声。而我曾经居住的小院,就在西后街这个僻静的小巷中…… 西后街不宽,也不繁华,没有大的店铺或商场,只是下街头有个小烟酒店,中街有个叫兰兰的小理发店;顶多只能叫做小巷罢了。没人能说不清西后街的来历或历史,或许是城区老街之西的避街小巷,因此而得名吧?西后街北起市立医院,呈半弧形一直延伸到南大街的入口处,中间隔着一大片民居,远离广场闹市,如小家碧玉就躲在这幽深和幽静之中。近些年,西后街也在悄然地变化,在老宅旧房之间,偶尔会冒出一二幢小洋楼,精细的装修和现代的造型,像个戴瓜皮小帽又穿着西装的满清遗少,不伦不类地立在那里,给你的感觉,有些滑稽,很不协调。可当你走过之后,眼前的小街依然是清幽的,依然是那种存之久远的古朴,依然是小城迷人的地方与魅力所在! 从大街拐入西后街,似从喧嚣中跌入一片虚空中,你的心灵顷刻就会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西后街的每一个去处都会充塞你的心扉。最先进入你眼帘的是仁寿庵。在这样一条小街上,竟有这么一座尼姑庵和这么旺盛的香火。钟馨之声,木鱼之声,香烟缭绕,庵中的肃穆与潜心灵的宗教暗示,让人不由得神思肃然。老尼似悟透世事,有一切皆空的木然。而游人则身在红尘,心有所寄,把欲望和虔诚都供奉给了香火。这蓦然而来的宗教氛围,都会让人心生感叹。现在的仁寿庵曾是明嘉靖年间龙山书院的原址。明洪武年间桐城书院大兴,嘉靖三年,安庆知府胡缵宗和桐城知县沈教,为开民智,创建了桐溪书院。此后,废兴几度,书院的地址几番迁移。最多时,桐城书院达几十家,其中著名的有文培书院、天城书院、白鹤峰书院、桐乡书院等。书院里的读书声漫过这片土地,也拂过人们的心灵;并在桐城人的心里扎下根来,让桐城人推崇读书,嗜书如命,不论贫寒和富有,民间都有“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传统。以致桐城在明清之际,竟有246人高中进士,3人中榜眼, 1人中状元! 走过仁寿庵,不远处有一长长的巷道,叫“操江巷”。不过,你千万别以为,是“操”姓,或“江”姓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操江”乃明朝的官职,是长江提督,桐城人盛汝谦正任此官。他是明嘉靖进士,以佥都御史衔任操江一职,后升任户部右侍郎,因看不惯奸相严嵩,便辞官归里,隐居巷内。盛汝谦为官清正,性情刚直,打击江匪水霸深受渔夫船民们的拥戴。他虽居高官,却十分俭朴,衣着常褴褛不堪,像个叫花子。不过他为家乡办事可是倾心尽力。桐城原为土夯城墙,难挡匪患,防御功能也很差。盛汝谦带头捐款,共募白银二万一千余两,建起了周长6里,高3丈6尺,1673垛,有6座城门的砖城。明崇祯年间,农民起义军将领张献忠率部多次攻打桐城,竟久攻不克,因此,有“铁打桐城”之说。只可惜,此城后来毁于日寇的铁蹄之下。盛汝谦还有一个惊人之举,就是拆了投子寺。这座唐朝古寺就在城外的投子山上,据传,三国时鲁肃被人追杀,投子于寺中而得名。当年的寺院香火旺盛,僧人有近千之多,有小九华之誉。但民间传言,盛汝谦的父亲与山中一女尼有段艳情,后来死于庵中,是他下令将之毁弃。现在的投子寺是近几年才兴建的。八十年代初,日本僧人还专程来投子山寻找投子寺,足见当年投子寺的影响,是何其深远。盛公的一建一拆,功过是非都已载入历史之中,因此,县志里有文字记载他 ,晚清文学家马其昶的《桐城耆旧传》里有他,很多书籍和文章里也有他。而他同样的也被这条看似寻常的小巷里弄,深藏在记忆里,镌刻在路牌上了。 西后街是幽静的,也同样是有记忆的。寻着那平平仄仄的巷道,笔者似在曲径幽深中,看到从残阳如血的历史深处走来一位血气方刚的汉子---吴越。他不满清王朝腐朽黑暗的统治,他的骨子里已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民主共和思想;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他与蔡元培、陈独秀等人在南方相识,他们主张通过暗杀来阻止清政府的卖国图谋。于是,吴越在获悉清廷五大臣将出访英国时,在他们乘坐的火车上,愤然掷出自制的炸弹,在轰然爆炸的巨响中,揭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吴越壮烈牺牲,清廷以对他的惩处,在“越”字旁加上一个 “木”字,以示他永戴枷锁。孙中山称赞吴樾:“爱有吴君,愤力一掷!”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和蔡元培先生称之,辛亥革命应给吴越记头功!安庆的“吴樾街”,桐城的“孟侠中学”就是为了纪念这位辛亥革命勇士而设立的。如今,延陵巷依然是那么宁静,吴越故居已被列为“省保”文物,在这样的小巷里行走,你是否感受到西后街的文化积淀,是如此的深厚呢? 墙上青藤垂挂,鸟鸣声声,你在徜徉西后街时,常会遇到当地居民谦和的微笑和温宛的问候,那是他们深受老宰相张英的影响。在不远处就是闻名的相府和那堵天下皆知的“六尺巷”了。“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宰相肚里能撑船。老宰相张英的落拓胸襟,礼让和邻的美德,感动的岂止是与其家人争夺宅基地的吴氏?分明是让家乡父老都明白了六尺巷的内在与精髓!六尺可量,巷道有形,但此巷的和谐蕴涵却是无限的。当然,桐城人还记得老宰相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素质培养,老宰相出上联:“除夕月无光,点数盏名灯为天地照亮。”小宰相张廷玉对出的下联,“新春雷未动,击几声堂鼓代天地扬威”,是何等的气韵非凡!数百年来,桐城人就是这样谦和礼让,温文尔雅;就是这样崇文重教,使文声响噪海内外,冠盖满京华;而那拂过文庙棂星门上云龙纹和水波纹的灵性意蕴,就这样常聚不散,这不正是深惠于这种谦和礼让的精神品质与这方灵山秀水的滋润么?! 西后街,是一条充满文化意蕴的小街!清代一品高官姚元之旧馆,方东树家庙,宗伯第旧址,归化厅,海门厅,凌寒亭,这些沿街分布的景点,就像颗颗明珠串连着,你在游览之余,再品读方守敦自题的《凌寒亭》“种竹干霄三十年,一亭风露已悠然。敢云崖穴成高隐,自古哀歌有独弦。片石‘立云’芳草满,清樽留月古城边。华颠寂寂幽居兴,五树梅开伫雪天。”你的心蕊是否会为这底蕴深厚的西后街所溶解,又蓦然跌入那久远的古朴与虚空之中呢?这些旧址遗迹,都是西后街的珍藏,都有一段长长的故事,您若有空,不妨来桐城走一走,感受一下西后街的魅力吧! </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