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6289
- 积分
- 2595
- 威望
- 24023
- 桐币
- 6629
- 激情
- 127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212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3-2
桐网嘉宾
扶花庵主人·扶花公子
- 积分
- 2595
鲜花( 5) 鸡蛋( 0)
|
发表于 2008-10-10 17: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看了注册条款 于 2008-10-10 14:05 发表
*客子大人(抱歉,您那名字的第一个字我不认识,还望赐教。称大人是因您是旧学达人,又是该版斑竹,大小是个官,所以用旧时称呼为妥):
“一日三餐熬粥稀”难道不是无病呻吟?作者乃体制中人,每日吃俸禄,竟一日三餐熬粥稀?是常态还是暂态?莫非是因了桐城:“饿肚子的人才能读进书”这句老古话,非得造出这个读书处境?我就不信这个邪,因为您能写出那么多的好诗来,不会也是每天熬粥所得吧?嘻嘻。
再往大处说,我们应该庆幸生逢中华盛世,其幸福感应前无古人。桐溪大人身为官吏,却作诗称每日三顿粥,要靠读书来忘却饥饿,这不是暗指我中华国运不昌,诋毁盛世吗?其恶毒用心又怎“无病呻吟”四字得了哇?
至于唐诗较之其它时代的诗作有何特质这个问题,因我的IE被百度网屏蔽(因被举报抄袭),等解禁后再复。
这“仿唐”的依据,又从何得出?我从《叙友》里看见了“竹墙”“篱笆”“茅屋檐”“柴门”等。这些都是我读过不多的唐诗里大量出现的物器。桐溪大人这首诗莫不是梦回唐朝了吧?您亲眼见过这些物器吗?哦,如果是片场,那还差不多。嘻嘻。
----------------------------------------------------------
大人您千万别和我理论,我就一网络混混。秀才遇到兵这个古典我知道您比我更清楚。嘎嘎。
呵呵,既如此,我也一一来答复先生好了:
其一,觞音SHANG平读,《兰亭集序》中有“流觞曲水”句。
其二,版主不算作官,如果先生抬举我算得上一个“读书人”,那么更无须以“大人”一语相称。
其三,“一日三餐熬粥稀”,不管作者的本意如何,单从这句语表上来看,并没有什么“呻吟”之语,有呻吟什么呢?呻吟自己肚子饿?胃疼?肠断?都没有吧?前人批判所谓“呻吟”,多半是无二三事即言“断肠”,即言“心灰”等语,但楼主的诗作中貌似看不出这样的情态。想到“呻吟”二字,又不能不让我联想到张恨水《春明外史》中杨杏园临终前的诗句“小病苦将诗当药,啼痕犹在行波笺”,这是真“呻吟”语,当然这也是真“有病”而“呻吟”的了。
其四,我很反感在诗词等纯文学当中夹入大量的政治评论语,这让我非常不解:何苦凡事皆涉政治?今天早已经不是文字狱的时代,即使文字狱的时代又何曾有如何之诋毁句?不过是言表一下作者的性情,用得着拿“国运不昌,诋毁盛世”诸语来唬人么?便是我自己,就曾多少回拿钱买书惹得没了生活费,辛苦坚持。这与政治与社会何涉?无非是作者的个人性情与情境偏好,扯得了这么遥远么?
其五,“竹墙”“篱笆”“茅屋檐”“柴门”,当然不只是唐人的专利。似乎前人的历代诗词中都会有这些痕迹,这也绝不能认为“仿唐”的依据。因为你有什么理由认定它不能算是“仿宋”“仿清”呢?不仅仅如此,作为一门纯粹的文学,本身就可以存在表征的手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只是为了“诗意”的突出。例如,如果现在有人在近体诗的体裁中用“白炽灯”“卫生间”“沐浴露”“奥迪”这一类现代化的词汇,恐怕让人读起来反而皱眉。从这一点上说,今人对于旧体诗词的创作,在内容上完全允许甚至提倡一些所谓的“复古”情结的。这既不违背诗词的本征,也不违背文学的本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