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21752
- 积分
- 90
- 威望
- 213
- 桐币
- 64
- 激情
- 3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9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6-10-13

文都童生

- 积分
- 90
 鲜花( 0)  鸡蛋( 0)
|
去年六月,远在美国的孙智燊教授网上发贴,公开征询其先师方东美先生的谱系资料。在方伯章老先生的帮助下,我用一周时间,查清了方先生的先世谱系,廓清了历来讹传。这期间,我写了几篇关于东美先世的考证文章,从谱谍家乘到墓葬寻访,所有能有找到的线索几乎都搜罗得比较详尽。如果要说遗撼的话,尚有一点,不能圆满,即方东美先生在回忆文章中说过,小时候他家供有“贞姑牌位”一节。当初,我作《一代大哲方东美家世考》时,也有人提出过类似的质疑。
" z, q: e% \& m$ n) l 质疑者认为,据考证,“贞姑”是方家著名的女诗人方维仪。我们知道,方维仪是中一房方大镇之女,而我的结论认为东美是中三房后裔。以中三房后裔供奉中一房祖姑,显然这里有问题。如果东美老家的贞姑牌位供奉的确是方维仪,那么,方东美是不是中三房的后代,还要打个很大的问号。
. r( Q6 s% }" d 对此问题,孙教授认为,谱谍既已查明,其余均属细枝末节。他甚至怀疑,早年的东美先生是否有误记的可能。当时我对此事,也抱有和孙教授一样的观点。
3 u% }! C/ @% y1 P" e二00八年十月十四日,安徽大学方东美研究所成立。我受大会邀请,在大会上介绍了东美先祖谱系的发现情况。会间,安大宛小平教授(方东美研究所副所长,朱光潜嫡孙,从母姓)也就贞姑牌位一事向我求证。当时因无新的发现,我即以孙教授的观点予以答复。# t+ t; v8 Q) s* b8 q
会议结束后,我回家继续忙我的杂事。因为要给别人写一篇关于方学渐的文字,开始搜罗这位乡贤的著作,浏览了他的《桐彝》、《迩训》、《东游记》等。从他的文字中,我开始注意到方家的另一位女性——方川贞。( K/ a7 f/ O! b/ W X% ^
据方学渐《方节女传》载:方川贞(1403——1470),乡党呼为“方老姑”。父方法,蜀阃断事,母郑孺人。建文癸未生于四川官署,名川贞,志地也。次年,方法死节,郑孺人以川贞归桐。, N% ^( _1 D# F4 S6 C# e0 j
桐有凤仪坊,方氏居北,盛氏居南。盛氏有子议婚于方。郑孺人受聘后,盛郎却因痘病不治。川贞闻讯,欲亲往省视。母请稍宽待之。不久,盛郎死讯至,川贞即制丧服往吊。后归母家,依兄方懋,佐嫂氏治壸内,终身未嫁。
% q% C) i' T6 i8 { 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贞节女性,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 U, w+ o" M1 O% M Y% r. V. y 十七日早,我象往常一样晨炼。忽然间某根神经象电路路接通似的,恍然觉得,贞姑不是方维仪,而是方川贞!4 @2 U8 L9 j' G) A
当时凭的仅是直觉,没有仔细地进行推敲。直觉的观点有二:# W: j1 h \/ \/ q) Z
一、“贞姑”是“川贞姑”的省略说法。这点符合惯常的语言习惯。$ [2 ~, ?# f0 n8 @" I( v* V3 ~
二、方维仪十七岁嫁姚孙棨。姚病故后,遗腹子不及一岁亦夭折。维仪终生不嫁,守志清芬阁。按照传统观念,方维仪出嫁且生育,称方维仪为“贞妇”可以,称为“贞姑”似不够准确。古人对“妇”和“姑”的观念分辨十分清楚。说贞姑是方维仪,非常牵强。
7 F0 m' |2 }. M, D$ E 关于第二点,在《桐城耆旧传》里也可以找到依据。马其昶先生在《桐城耆旧传》卷十二里为方川贞、方维仪都立有传。在马先生的笔下,方川贞为“贞女”,方维仪则为“贞妇”,一点也不含糊。当然,这些还只是从字面上立论,尚难以让人信服。但贞姑不是方维仪,基本上可以确定。0 @ |1 z4 o# Z5 n8 i; f, G2 Y
当时的这一发现,我特别兴奋,觉得这两点推论是正确的。回家后立即上网,将自已的想法告诉了远在美国的孙智燊教授。
3 Q8 r! w) |- n3 `% }7 \' C* \3 ? |
|